李筱峰相關文章

「烏腳病的救星」王金河

「烏腳病的救星」王金河

今天的台灣歷史夜空上,有一顆偉大的壽星在閃爍! 他是「烏腳病的救星」王金河醫師。 王金河於1916年的今天(4月23日)出生於台南北門。留學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後,於1944年在故鄉北門開設「金河診所」。 王金河一生貢獻於烏腳病的治療與防制,有說不完感人的事蹟,獲得台灣「烏腳病之父」的美譽,也讓他獲頒第七屆醫療奉獻獎,與多項醫療服務獎。 以下這張照片,不是劇照,是真實的偉大醫者的感人畫面。  
李筱峰 2023-04-23
今日壽星康德與李臨秋

今日壽星康德與李臨秋

今天的冥誕壽星,有兩位完全不相干、不同時空的人物:一位是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一位是台灣歌曲作詞家,「望春風」的作詞者李臨秋。 終身未娶的康德,不知心中曾否泛過「望春風」的漣漪? 而李臨秋如果專注「純粹理性批判」,恐怕寫不出「望春風」的作品吧! 李臨秋把酒揮筆寫著: 「...月娘笑阮戇大呆,乎風騙毋知!」 但理性的康德則告訴你:「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先講一下李臨秋。1909年的今天(4月22日),李臨秋誕生於台北大稻埕。 1930年代台灣流行歌曲蓬勃發展,如果少了李臨秋,勢必遜色不少。《望春風》、《四季紅》、《一個紅蛋》、《人道》...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出自李臨秋的作詞。 戰後的《補破網》(1949),更道盡台灣人在二二八事件之後面臨希望(漁網)破碎不能不補網(補希望)的無奈心聲。 李臨秋的許多歌詞是在酒店流連忘返時的即興創作。相較於生活十分規律,連每天的散步時間都幾乎分秒不差的康德,真不能同日而語。 康德鄰近的居民每天看到康德散步經過,就知道時間是下午三點半。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康德因為閱讀盧梭的《愛彌兒》太入迷,以致延誤散步時間。 康德於1724年的今天(4月22日)出生於德國柯尼斯堡。他是啟蒙時代古典哲學的先驅。 康德雖然生活規律,卻愛好交際,常邀請朋友共進晚餐。但康德又是素食者,他說: 「對動物殘忍的人,對待人類也一定不會好到哪裡!我們可以用一個人對待動物的方式,來斷定他的心地好不好。」 在政治上,康德絕對是自由主義者。他支持法國大革命以及共和政體,在1795年他還出版過《論永久和平》一書,提出世界聯邦的構想。 康德的和平理想,會不會永遠只是人類「望春風」的夢想?    
李筱峰 2023-04-22
「幼兒之父」福祿貝爾

「幼兒之父」福祿貝爾

1782年的今天(4月21日),在普魯士(今德國)的一個村莊誕生了一個嬰孩。9個月後,嬰孩的母親過世。小孩4歲時,父親再婚。渴望母愛的小孩並沒有得到繼母的善待,而忙於教會事務的牧師父親也疏於照顧他。因此他度過孤獨的童年。 有一次,繼母把他關在地窖裏,不許他吃晚飯,後來又忘記放他出來。隔天早上繼母才想起,趕快開門放小孩出來時,發現孩子居然衣著整潔,頭髮也梳理得很乾淨。繼母驚訝地問他爲何關在地窖裏一夜還能這麼整潔?小孩回答說:「我被妳關到地窖以後,我的生母來陪我一整夜。早晨我媽還幫我梳頭髮,幫我穿好衣服。」 這個小孩,就是後來被稱為「幼兒之父」,創始幼兒園的學前教育的鼻祖-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 Fröbel)。 福祿貝爾的成長過程與求學經歷,艱辛困苦。在就讀耶那大學(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ät Jena)時,曾因付不起學費而離開學校,到林業、農場當管理員等。但不向命運低頭的他,最後進了柏林大學,走上教育的道路。 1816年福祿貝爾和朋友在德國的開荷(Keiehau)開始設立幼兒園,專收三歲以上七歲以下的兒童,利用兒童遊戲的本能,教以各種遊戲。 幼兒園每天的活動大概有三:一為表現,二是唱歌,三是手工。至於教學所用的教材,也有三種:一為慈母遊戲及保姆歌,二為恩物,三為手工材料。 福祿貝爾於1826年發表其重要著作《人的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經典著作。他指出: 「兒童的全部在於兒童自身,無論如何輕微的徵象,過去的在於兒童,未來改變的,仍在於兒童。而且整個兒童只由從內向外的發展而獲得。」 福祿貝爾認為發展兒童的方法,是讓兒童參與社會活動。因此他主張學校應該是一個雛型的社會,教室應該就是一個社會活動情境。設計各種戲劇化的遊戲及系統化的活動,使兒童在自我活動中培養其禮讓、互助、互愛、互敬,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然而,福祿貝爾曾因被懷疑具有社會主義思想,含革命色彩,以至於他的幼兒園於1851年遭普魯士教育部長下令禁止!福祿貝爾因此於隔年憂憤而死。9年後才解禁,他的學生才繼續發揚他的理念。
李筱峰 2023-04-21
昆蟲學家喬治·哈德遜

昆蟲學家喬治·哈德遜

一個14歲的少年人,以他收集的一系列英國的昆蟲,就在《昆蟲學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他就是昆蟲學家喬治·哈德遜 (George V. Hudson),1867年的今天(4月20日)他出生於英國倫敦。 就在14歲那年,哈德遜隨父親移民紐西蘭,先在農場工作,16歲時在惠靈頓的郵局上班。 沒有顯赫學歷的哈德遜到紐西蘭之後,利用上班餘暇繼續收集昆蟲,手寫了三卷內容做記錄,描述了數千種物種,並發明了自己的編碼系統。 哈德遜的昆蟲收藏被存放在紐西蘭蒂帕帕國立博物館,這也是紐西蘭當時最大的昆蟲收藏。 哈德遜很會善用時間,也替人類帶來日光節約時間。他輪班制的工作不但讓他可以在閒暇時間收集昆蟲,也引起了他對下班後的日照時間的注意。1895年,他向惠靈頓哲學學會提交了一篇論文,提議實行夏令時間(日光節約時間),把時鐘撥動兩小時。哈德遜的提案在基督城獲得了廣泛關注,繼而擴及全球多地,後來台灣也實施過夏令節約時間。 原來,就是因為哈德遜的一篇論文,讓全球時鐘調撥了一、二小時。
李筱峰 2023-04-20
藝術家威廉·克萊殷與和田慎二

藝術家威廉·克萊殷與和田慎二

今天的冥誕壽星中,有兩位傑出的藝術人士。 以「街頭攝影之父」見稱的威廉·克萊殷(William Klein),於1928年的今天(4月19日)出生於紐約。 這位美國攝影師和電影導演,原本習畫,卻在一場撲克牌遊戲中贏得一台相機之後,轉向攝影。 沒有受過任何攝影專業訓練的他,卻能在1950年代獲聘為《時尚雜誌》攝影師,是否與他不願意墨守成規,發揮突破性的創造,有以致之? 藝術原本就是創造的過程,創造就不該侷限於制式與成規,也許這就是克萊殷成功的竅訣。克萊殷毫不妥協地拒絕接受時下一切攝影規範。藝評家說他「對時尚界採取了矛盾與諷刺的切入方向,對廣角、長焦鏡頭、自然光和動態模糊畫面成為他的註冊商標」。 1956年克萊殷發表了攝影書《Life is Good and Good for You in New York》,呈現紐約大都會的喧囂與能量,獲得法國的納達爾獎,成為他的重要代表作與二十世紀具原創性的攝影經典書。其後克萊殷持續在紐約、巴黎、東京、莫斯科與羅馬等城市遊走拍攝,為街頭攝影塑造出嶄新的視覺樣貌。 克萊殷之後跨足電影圈,在巴黎投入電影製作,他的《Who Are You, Polly Maggoo?》、《Mister Freedom》和《The Model Couple》等影片,諷刺時尚與消費主義的世界。 今天的第二位藝術人士壽星,是日本的漫畫家和田慎二。在前述的克萊殷獲聘為《時尚雜誌》攝影師時,和田慎二才剛出生,他於1950年4月19日出生於廣島吳市。 《刑警女阿飛》 《超少女明日香》系列 《少女鮫》等,是和田慎二的代表作,他是極少數專畫「少女漫畫」的男性漫畫家。藝評家說他「以激烈的動作場面和驚險刺激的故事見長」。他的漫畫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也風行到台灣。 日本是一個漫畫生產大國,和田慎二是成就日本這個漫畫大國的重要奠基人。可惜2011年7月5日和田慎二因心臟病逝世,僅享年61歲。 而和田慎二過世的10年後(2022.9.10),克萊殷才過世,享受96歲。 兩位壽命差距偌大的藝術家,都為藝術留下恆久的創作。不過,批判消費主義的克萊殷,和擁有廣大消費市場的和田慎二,都能在自由世界自由揮灑。
李筱峰 2023-04-19
英國政治經濟學家李嘉圖

英國政治經濟學家李嘉圖

一個14歲未成年的少年,跟隨父親進入倫敦證券交易所學習金融運作,他未受過高等教育,僅憑藉其聰穎天資和商務實際經驗,最後竟然成為世界著名經濟學大師。 而且他21歲時擺脫他的猶太人的傳統信仰,與一位貴格會教徒私奔結婚,氣得他母親從此不與他交談。 總之,他是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對經濟學發揮系統的貢獻,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古典經濟學家,也是成功的商人、金融和投機專家,並且積累了大量財產。劍橋大學出版有他的通信與著作全集,共11冊。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年的今天(4月18日)出生。 (附記: 看了李嘉圖的成長過程,我有兩個感想:1.沒有高學歷不用遺憾;2.當父母的,不用太固執,我們不一定比孩子有出息。)
李筱峰 2023-04-18
今日壽星橋本忍與李翰祥

今日壽星橋本忍與李翰祥

日本兵庫縣的市川町有一座「橋本忍紀念館」,橋本忍是誰?他是日本著名的編劇家。這座紀念館在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時,橋本忍還在世(他2018年才過世),可見他未蓋棺就已被論定(高度肯定)。有點像古代中國的長生祿位。也可見日本社會重視人文藝術之一斑。 橋本忍曾先後為導演黑澤明編寫《羅生門》、《七武士》等電影劇本,也與導演山田洋次合作過《零的焦點》、《砂之器》等名作。 今天是橋本忍的冥誕,他於1918年的今天(4月18日)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市川町。 橋本忍一生中的編劇代表作不計其數,除上述者,還包括《追捕》、《零的焦點》、《霧之旗》、《奪命劍》、《白色巨塔》、《日本最長的一日》、《日本沈沒》等,是日本影壇最受尊敬的劇作家之一。 無獨有偶,今天的冥誕壽星中,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影藝人士,而且與台灣關係密切,他就是曾經在1960年代轟動全台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導演李翰祥。 李翰祥出生於1926年4月18日,是香港電影導演,作品中以歷史片聞名,曾多次獲得亞洲影展、金馬獎等。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及李翰祥,我在我的回憶錄《小瘋人生》有如下的敘述: …我會唱黃梅調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那是因為當時有一部黃梅調的歌劇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轟動全台。1963 年這一部由香港名導演李翰祥自編自導, 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其劇本係改編自中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 台」。有「古典美人」之稱的樂蒂飾演祝英台,新人凌波反串演梁山伯。整部電 影都是以黃梅調(中國安徽安慶一帶的地方戲曲)演出。 我當時讀小六,在惡性補習的壓力下,仍和哥哥抽空利用假日去麻豆戲院觀 賞。我的成長可能比較早熟,小六已經能感受男女情愛。「樓台會」那一幕,劇情由喜轉悲,扣人心弦,我和哥哥兩個人看得痛哭流涕。這部電影裡的歌詞全部 都是詩句,連向來少看電影的阿公也被我們說動去看了。….[中略]… 當時這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轟動全台已到了狂熱的地步,反串梁山伯角色的凌波,特地應影迷之邀從香港來台。到松山機場去歡迎的影迷據說有千人,由台大政治系教授薩孟武(彭明敏教授的老師)帶頭去接機。更瘋狂的是,凌波從飛機步出機艙揮手要走下台梯時,千名影迷齊唱「樓台會」那一幕的對唱:「我為你淚盈盈,終宵痛苦到天明...」…[中略]… 話說回來,《梁山伯與祝英台》能在 1963 年轟動台灣社會,也說明國民黨撤退來台的十四年後,灌輸中國意識已有相當成效,所以台灣社會已能接納中國的地方戲曲的風格。但若說這是導演李翰祥為配合蔣政權的文教政策,則我不作如是觀。我知道後來李翰祥曾在給李敖的信件中寫了一句「在蔣家的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而遭查出。後來他很長時間沒來台灣,曾轉往中國發展,但也曾遭禁拍,當然兩地皆非他能自由發展的自由之地。    
李筱峰 2023-04-18
今日壽星威廉·荷頓與赫魯雪夫

今日壽星威廉·荷頓與赫魯雪夫

今天歷史人物的冥誕壽星有數人,如1837年出生的美國金融家摩根(J. P. Morgan)、1918年出生的美國著名演員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等。雖然他們成就非凡,但還不足以吸引我為他們大書特書。 勉強說,威廉·荷頓可略為一談。 我小時候看他演的「桂河大橋」,至今仍印象深刻。 1953年他演「戰地軍魂」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曾6度列名年度十大票房影星,並曾高居第一名。1999年,威廉·荷頓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25名。 但這些成就尚不足以令人感動。比較令人稱許的是,威廉·荷頓長期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育。他死後,他的前女友史蒂芬妮·鮑爾斯為他成立「威廉·荷頓野生動物基金會」。 倒是,今天還有一位歷史人物也是他的冥誕,但他是一介獨夫,不值得稱許,他就是冷戰時期的蘇聯頭子赫魯雪夫(1894年生)。有一個和赫魯雪夫有關的笑話,我不妨在此一述: 話說殺人無數的毛澤東死後到陰間去,閻羅王要處罰他,派牛鬼蛇神帶著毛澤東去看各種處罰場景,要他選擇一項接受處罰,有上刀山、下油鍋、挖眼、割舌、剖心…每個場景都怵目驚心,看到最後一個場景,竟然出現一個房間,赫魯雪夫和法國豔星碧姬芭杜在床上辦事。毛澤東一看,立刻表示他要選擇像赫魯雪夫這樣的處罰。牛鬼蛇神告訴他:「這不是在處罰赫魯雪夫,這是在處罰碧姬芭杜!」 (附記:以上純屬玩笑,旨在諷刺赫魯雪夫,無意冒犯碧姬芭杜,請碧姬芭杜諒解。況且,我對碧姬芭杜也很肯定,她和威廉荷頓一樣,也是動物保護運動人士)  
李筱峰 2023-04-17
信仰自由的喜劇演員卓別林

信仰自由的喜劇演員卓別林

今天是世界級的喜劇演員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的冥誕,1889年的今天(4月16日)卓別林誕生於倫敦。 我欣賞卓別林,不只是因為他集編劇、導演、表演、作曲於一身,也不只因他詼諧的演技,而是因為他有深遂的哲學內涵與社會正義。 卓別林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的全部政治見解。」為此,他不理會納粹德國外交人員與美國法西斯團體的施壓,毅然編攝《大獨裁者》,諷刺希特勒,指摘對猶太人的歧視與迫害,不惜得罪政治勢力! 卓別林小時侯出身貧困,父親酗酒早亡,母親屢次進出精神病醫院。他和哥哥被送進救濟院生活。 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 後來加入劇團,隨劇團到美國,在美國好萊塢展開演藝事業,成功活躍。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默劇技巧與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 由於卓別林早年出身貧困,因此他特別同情弱勢的勞動階級,而有社會主義傾向,因此曾引起右翼勢力疑慮,但他的正義感與精湛演技,終獲肯定,甚至獲英皇封為爵士。 機敏幽默的卓別林,有一次與科學家愛因斯坦相遇。愛因斯坦告訴卓別林:「你在整齣戲都沒有發聲,但全世界都聽懂你在說什麼。」 卓別林回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先生,你說了一大堆話(相對論),但全世界都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然而風趣的卓別林,以喜劇逗趣的形象,愉悅觀眾,但他的內心世界卻有著俠骨柔情與心酸血淚。他曾經這樣說: 「我喜歡在雨中行走,因為這樣沒人看到我流淚 。」
李筱峰 2023-04-16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的冥誕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的冥誕

今天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冥誕。1452年的今天(4月15日)他出生於義大利。 達文西幾乎是人類稀有的天才,他表現出的才能與博學,既廣且深,範圍涉及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這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 今天大學中都設有通識教育課程,以「Renaissance man」(文藝復興人)懸為標的,而達文西可以說是Renaissance man的典範。 達文西創造太多東西,無論從藝術、繪畫、科學、實物,都讓人大開眼界。 然而達文西說: 「以人類智慧發明的各種機器,即使作用相同,也不可能比自然界的發明更美麗、更簡單、更貼切;大自然中沒有甚麼是缺少的,也沒有甚麼是多餘的。」 他在1519 年辭世前謙卑地說:「我冒犯了上帝和人類,因為我沒有做好我的工作。」 是嗎?或許有人會說,「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就是你獻給上帝與人類的傑作嗎? (圖為達文西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和他的自畫像)    
李筱峰 2023-04-15
《歷史研究》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

《歷史研究》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

我常對學生說「看歷史要有現代感;看現代要有歷史感」,這是受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 A.J.Toynbee)所說的「政治是歷史的現在時態」的觀念所啟發。 今天是湯恩比的冥誕。他於1889年的今天(4月14日)出生於倫敦。 湯恩比跳出國家至上的史觀,以「挑戰與回應」來解釋歷史。他主張以文明做為歷史研究的單位。他將世界歷史分為26種文明,並解釋,文明之所以能夠崛起,是因為它成功地回應了環境的挑戰。 此外,湯恩比強調歷史應與現實結合。一個歷史學家,不只是研究過去,也要關切現狀。用湯恩比自己的心路歷程來解釋,最為清楚: 湯恩比年輕時候對於當代的國際現勢並不十分關心,就讀牛津大學時,發生了奧地利併吞波士尼亞的巴爾幹糾紛,當時他雖然知道有這件事,但並無多大興趣,也不十分瞭解。後來(1911年)湯恩比以雅典考古學校研究生的資格赴希臘,他在希臘停留約一年,聽到人們正興奮地談論著當時的巴爾幹局勢,談論著英國外相格雷的外交政策,才使他漸漸感覺到「我們是處於歷史之中」,漸漸意識到 「政治是歷史的現在時態」,才開始「對於現在情勢與歷史之流同樣關心」「這兩者不是毫無關係,而是緊密相聯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給湯恩比的歷史觀一個很大的啟示。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我立刻發覺,我們所經驗的,正和Thucydides在古希臘內亂開始時身處的歷史非常相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給Thucydides靈感而使他寫出不朽著作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一樣都是歷史性的危機。這種危機的顯現,使得湯恩比不僅注意古代歷史的研究,也使得他投注到現實的世界中。 湯恩比有了這樣的體認,終於寫下聞名於世的十二大鉅冊的《歷史研究》(The Study of History)。 我們為何必須了解歷史,同時也要關心時事?今天的壽星給我們的啟示應該很清楚了。 用一個例子來思考運用:今天台灣如果被中共政權併吞(所謂「統一」)會有什麼結果? 看看二次大戰後台灣人迎接「祖國」之後的一年半後,竟然迎來慘絕人寰的二二八事件!答案還不夠清楚嗎?  
李筱峰 2023-04-14
美國開國元勳傑弗遜

美國開國元勳傑弗遜

「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 這是美國開國元勳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的名言。 受過儒家「德治主義」影響的人,對於傑佛遜這一句話一定感到很詫異。為何民主政治不是強調信任,反而是猜疑呢?其實,傑弗遜這一句話道盡了民主政治的根本原理,那就是民主政治不相信世上有天縱英明、萬能無缺、道德絕對完美的領袖。因此不能把權力集中交給所謂「曠世偉人」、「英明領袖」個人,所以權力必須分立,產生制衡作用(Check and Balance)。只有專制獨裁國家,人民完全信任「英明領袖」而把權力集中讓渡給他(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毛澤東、蔣介石,乃至於今天的習大大、金小胖...)任其「一言而為天下法」,形成專制獨裁政權。 「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侵犯的天賦人權。政府的權力由人民同意而產生....」這是1776年傑佛遜所草擬的「美國獨立宣言」的開頭。 傑佛遜不僅是美國獨立建國的重要奠基者,也是人類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啟蒙者。 今天是這位啟發人類民主政治理論的重量級思想家的冥誕,他於1743的今天(4月13日)生於維吉尼亞。1800年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連任至1808年,卸任後創建了維吉尼亞大學。 今天台灣已是世界認證的自由國家,但是台灣的自由能否永保不墜?以下傑佛遜這句話,足堪我們深省: 「如果一個國家期望在國民無知的情況下卻擁有自由,那麼這種期望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未來都絕不會實現。如果我們打算抵禦無知和捍衛自由,每位美國人都有責任了解一件公共事務的來龍去脈。」 今天黑道角頭、貪污家庭在台灣都可以當選地方首長;過去殺人無數、侵占國產,現在又與外敵專制政權隔海唱和的集團,仍有很多台灣人支持,台灣的民主自由真能永續維持嗎? 傑佛遜警語,正是暮鼓晨鐘!。  
李筱峰 2023-04-13
「耆那教」創始人伐達摩那

「耆那教」創始人伐達摩那

猜猜看!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冥誕壽星是誰? 先提示如下: 他是部落首領的兒子,母親是一個部落的公主,他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但三十歲時他放棄了財產、家庭,決定出家尋求人生的真理,追求精神上的覺醒。在之後的十二年半,他透過密集冥想和深度懺悔,最後終於悟到人生真諦。 你猜到了嗎?啥?你猜釋迦牟尼?答錯了! 他的行徑確實很像釋迦牟尼,而且差不多同一時代,但不是,他叫伐達摩那。 伐達摩那是誰?他是「耆那教」的創始人。公元前599年出生於印度東北部,與釋迦牟尼的出生地為同一地區,只是他的出生時間略早。 不要把伐達摩那看做神,(我不會在這裡介紹神),他是一位古印度的哲學家。伐達摩那出家悟道之後,遊走四方,走遍印度,傳授他的哲學,反對種姓制度,主張和平主義,反暴力,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及不執著的五誓言。伐達摩那認為,透過禪定和自我實現達到覺悟的人,就是「耆那」(jina)(即勝者),所以他開創的教派,稱為耆那教。 伐達摩那建立的耆那教,以正知、正見、正行為中心的教義,影響了稍後興起的佛教的理念。 印度近代的獨立運動領袖甘地,亦借鑑耆那教的許多理念,如在不合作運動中倡導非暴力的精神等。 耆那教徒在世界上不多,如果普丁、習大大是耆那教徒,世界和平就更有希望了。 (下圖為伐達摩那雕像)
李筱峰 2023-04-12
「童謠詩的彗星」金子美玲

「童謠詩的彗星」金子美玲

我們先來誦讀一首童詩: 〈蜜蜂和神靈〉 蜜蜂在花朵裡, 花朵在庭院裡, 庭院在圍牆裡, 圍牆在小鎮裡, 小鎮在日本裡, 日本在世界裡, 世界在神靈裡。 就這樣,就這樣,神靈, 在小小的蜜蜂裡。 詩的作者帶給兒童生活的靈性,讓兒童感覺萬物皆有神靈,該是一種美德吧? 她有多首代表作被收錄於日本的中小學國語教科書以及參考書。其作品已有中、英、法、德、韓、波蘭、蒙古、尼泊爾...等十種語言的版本。 她就是被日本名作詞家西條八十譽為「童謠詩的彗星」的金子美玲。 今天是金子美玲的冥誕,1903年的今天(4月11日)出生於日本山口縣。三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後來改嫁。金子美鈴很小就在繼父的書店裏工作,因此經常在書店博覽群籍,開始嘗試創作童詩。 1923年(大正12年)金子美鈴開始在西條八十主辦的《童話》雜誌上發表童詩。西條八十讚賞她「整個詩作包裹在一種溫暖輕柔的情懷之中」。此後有六年的時間金子美鈴發表了大量的童謠,極受日本各地讀者喜愛。 1926年金子美鈴結婚了,然而她的婚姻卻沒有如同她的詩那樣「包裹在溫暖輕柔的情懷之中」。她的先生經常花天酒地,尋花問柳,還染病回來讓她得了梅毒!更禁止她寫作發表文章。1929年(昭和4年)金子美鈴寄出自己最後的手寫詩集,從此中斷創作生涯。她只能在家與心愛的女兒為伴,記下女兒的可愛童語。 1930年她獲得短暫的解脫,得與先生離婚,條件只有一個,女兒由她撫養。然而,之後她的前夫反悔,最後法院的無情判決,女兒被判從她身邊奪走,讓她完全陷於絕望。1930年,27歲的金子美鈴服下大量的安眠藥身亡!他的作品逐漸被世人淡忘。 直到半世紀後,他的許多未刊作品才被發現,經整理之後,512首作品《金子美鈴童謠全集》正式出版,震撼日本文壇。 金子美玲的人生結局引人喟嘆,也許我們可以回首找她的詩來看,撫慰我們的傷感。
李筱峰 2023-04-11
民主運動前輩郭國基的冥誕

民主運動前輩郭國基的冥誕

今天(4月10日)是民主運動前輩郭國基的冥誕。重貼數年前我在《民報》上面的文章,以資紀念。 〈郭國基的四個故事〉 李筱峰 郭國基不只是高雄的名人,更是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的要角。 中國國民黨應該很後悔當初在二二八事件時沒有將他處決,只關他210天,讓他後來在台灣民主運動上發揮偌大的影響;但是熱愛民主自由的台灣人一定覺得萬幸,幸虧郭國基最後能在二二八事件中脫險,讓往後台灣的民主運動有了生力軍! 郭國基出生於1900年的屏東東港。18歲赴日本,入東京青山學校中學部、明治大學。21歲投入當時由林獻堂、蔣渭水推動的社會運動、民族運動。曾連任「新民會」幹事六年、《台灣青年》編輯委員。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加入「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1921年發動東京留學生反對台灣總督例行懷柔宴的「同盟罷食」;1923年夏,參加「台灣文化協會」舉辦的「留學生文化演講團」,巡迴台灣各地演講;1927年台灣人的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成立,加入為基本黨員。因其剛烈直言,林獻堂稱譽他「郭大砲」。沒想到他也以這個名號,見稱於戰後的台灣議壇。 1942年二戰期間,郭國基因涉「東港事件」被捕,初審判無期徒刑,複審改判十年。但入獄不及三年即保外就醫,旋因日本投降而免刑。 郭國基原本有強烈的中華民族主義,於東京留學時,秘密加入中國國民黨。戰後初期,擔任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黨務指導員,兼省黨部指導員。然而,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後的種種貪污腐敗、特權橫行、族群歧視…,讓郭國基反感,使得他在二二八事件中險些喪命,終與國民黨分道揚鑣,走上對抗之路。 郭國基戰後開始發揮議壇「郭大砲」角色,始於1946年4月當選高雄市參議員,隨後又當選為全台卅名之一的台灣省參議員。雖然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捕入獄210天,但沒有改變他往後繼續「為民喉舌」的志趣。他馳騁台灣省議會多年,與郭雨新、吳三連、李萬居、李源棧見稱「省議會五虎將」。晚年更轉戰立法委員。 郭國基的志事與平生,多采多姿,難以盡述。這裡說四則他的小典故,可以瞭解他的性格與思想。 #氣死傅斯年之說 郭國基在擔任省參議員時,質詢台大校長傅斯年,傅校長在接受質詢中腦溢血去世,引起台大學生百人聚集省參議會向郭國基抗議。郭國基慨然答覆:「傅先生為一代學人,值得尊敬,但政治家既許身謀國,死在議壇,應無遺憾。這如戰士馬革裹屍、水牛求被海葬,是最光榮的事。我願傅校長的英靈能庇佑我,有一天引導我,賜我光榮死在議壇。」21年後,郭國基果然在立法委員任上「光榮死在議壇」! #兩句台灣俗語的創始人 1957年郭國基在台北市(當時還是省轄市)參選省議員,有一次在廣州街警察學校政見發表會上,有許多聽眾叫鬧着不許他用台語演講,郭國基激昂陳詞: 「我生為台灣人,是食台灣水活的,是食台灣米大的,日本政府還不敢禁止咱講台灣話。台灣人在台灣,不准講台灣話?你們少數作風如同『乞丐趕廟公』、「關老爺借荊州、霸荊州」、『豆油借你醞,碟子都搶去』…」這兩句「乞丐趕廟公」、「豆油借你醞,碟子都搶去」後來成為社會上許多人朗朗上口的俗語。 #拒唱黨歌 #金雞獨立 郭國基民主政治理念清楚,對於黨國不分的「國民黨黨歌」兼「國歌」深不以為然。他曾在省議會質詢主張將「吾黨所宗」改為「吾國所宗」,在省議會裡引起風潮,但無結果。每逢省議會開議唱「國歌」時,他絕不起立,他說那不是國歌,而是國民黨黨歌(此事實至今猶然)。有一次有外賓來省議會參觀,議長黃朝琴緊張了,拜託郭國基在唱「國歌」時勿再坐著,否則外賓問起,實在不知如何解釋。郭國基給了黃朝琴面子,答應可以不坐著,但絕不肅立,只站一隻腳。果然,唱「國歌」時,記者們的眼睛都在注意郭國基的腳,郭果然只站一隻腳,喧騰一時。 #催生反對黨 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國》雜誌在1950年代末期積極呼籲組織新的反對黨,但尚無具體行動。1960年逢地方選舉,在選舉後的5月18日﹐無黨籍人士和雷震等人在台北市民社黨總部召開「在野黨及無黨無派人士本屆地方選舉檢討會」。會中激烈批評選舉舞弊。郭國基在會中慷慨陳詞: 「今天民青兩黨的力量太小了,…我希望民青兩黨自動解散,另外組織一個強有力的新黨。…〔中略〕…和台灣一般民主人士共同來組織一個強有力的在野黨,發揮民主的力量。」 與會人員原來無立刻組黨之念,經郭國基的一席話的刺激,大家遂激動地計畫要籌組一個新的政黨。最後終於有「中國民主黨」的具體提出。雖然旋遭國民黨發動「雷震案」而致新政黨胎死腹中,但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卻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郭國基絕對可以重重記上一筆。 從以上四個郭國基的故事,可以瞭解郭國基的品格與人格!可以知道他的志氣與骨氣!  
李筱峰 2023-04-10
論中國國民黨對中共的貢獻

論中國國民黨對中共的貢獻

馬英九朝「共」回台,讓我想起我6年前的這篇舊作,現在重貼於此,更具時效。 〈論中國國民黨對中共的貢獻〉 (原載2017.11.27 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 蔣介石主掌的中國國民黨,在政治學上被定位為法西斯政黨。法西斯主義有幾個特色:1.狂熱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集體主義;2.神格化的領袖崇拜,絕對威權的個人獨裁;3.反共;4.強調戰鬥。逃離中國本土的中國國民黨在兩蔣君臨台灣時期,更發揮以上特色,以之做為「教育」台灣人的標準。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民族(或國家)至高無上,為全部歷史與生活的中心,而不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的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與自由主義,不在培養現代公民的民主、人權價值。 偏偏其民族主義並非立足台灣的「台灣民族主義」,而是以實際已管轄不到的故國山河為認同的「中華民族主義」的政治迷思。按「中華民族」一詞乃辛亥革命之後所「後設建構」的政治名詞,而非可以實證或有具體指謂的學術名詞。早已脫離母土來到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卻仍要台灣子弟認同這個政治迷思,灌輸「地大物博」的「大國意識」。要之,這種教育的特色是:去台灣化、虛幻的「大國」意識、輕視自由人權。 記得45年前我在政大教育系就學時,在班上提倡民主教育,呼籲言論集會講學自由,卻受到班上「欠教育」的教育系同學群起而攻,說為了國家,不能太講求個人自由。後來我遭退學,同學多當了老師、校長,繼續「教育」我們下一代。 現在兩蔣領袖已去,「消滅共匪」的誓詞也破功,國民黨就剩下中華民族主義。 本來極右的法西斯主義,與極左的共產主義是對立的,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交集,亦即強調集體主義,反對個體自由主義。所以有人說法西斯與共產主義只是一線之隔。 原本靠「世界無產階級大團結」的「第三國際」崛起的中共,早就不再標榜「工人無祖國」了,而且也已偏離原本共產主義理想(試問:1%的家庭占有全國33%財富;底端25%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1%左右,這是哪門子共產主義?)。原本被中國國民黨罵為「漢奸」的中共,現在卻以「中華民族主義」的大旗向台灣召喚。這支大旗不就是中國國民黨長期向台灣人民洗腦的標竿嗎?偏離共產主義的中共,以及不再反共的中國國民黨至此一拍即合!難怪許多曾經誓言「消滅共匪」的退將,跑去朝「共」聽訓,還有人改口「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 台灣已被Freedom House列為自由國家,但卻仍有人不珍視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而去追逐大國迷夢。最近有台灣生長(也是政大畢業)的盧某,加入中國共產黨,要去為「祖國」效忠。這不正是長期國民黨教育的發酵嗎? 台灣獨立運動是世界上最容易進行的獨立運動,因為台灣已事實獨立於中國之外;但是台獨運動也是世界上最難進行的獨立運動,因為受國民黨長期「中華民族主義」「大國意識」的制約,許多人還迷信著「中華大國」,不在乎自由人權的現代國家,佛洛姆說的「逃避自由」。 本文題目原擬〈論國民黨對中國的貢獻〉,但考慮國民黨的本質無助於中國的民主化,對中國何貢獻可言?(中國若不民主化,徒有經濟崛起終不利長遠發展)。故曰國民黨對中共有貢獻而非中國。 民主自由的獨立台灣,有助於中國的民主化;但是中華民族主義的中國國民黨,倒是為中共一黨專政的中國,做出偉大的貢獻!  
李筱峰 2023-04-09
今日壽星「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今日壽星「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今天的冥誕壽星到底該介紹誰?我頗猶豫!因為沒有特別吸引我的人。 本來想介紹在「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喪生的一位美國記者兼奇幻小說家賈克·福翠爾(Jacques Futrell),他生於1875年4月9日。但是我無興趣(也不懂)他的偵探故事。 或者該介紹一位法國詩人,號稱「象徵派詩歌之先驅,散文詩的鼻祖」的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出生於巴黎。他的代表作有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及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但想到他放浪形骸、奢靡過活,雖曾浪漫地參加革命,最後卻因梅毒,搞壞身體,46歲去世。我對他沒有特別心得,就留給有興趣的臉友自行去了解。 倒是有一位壽星,也許我可以稍稍談一下。他的名字落落長,叫做「愛育黎拔力八達」,原來他是蒙古人,臉友不要嚇到出汗,,他是一位蒙古帝國的大汗(汗號「普顏篤可汗」),入主中國當皇帝,中國歷史上稱他為「元仁宗」,即所謂「元朝」的第四任皇帝,出生於1285年4月9日。 這位「愛育黎拔力八達」先生到底何德何能,我要特別推崇嗎?非也,我只想借題發揮。 其實所謂「元朝」,中國阿Q學者說這是「我國領土最廣的朝代」,其實那是中國(當時是宋帝國)被蒙古帝國併吞的時代,所以有日本學者稱這樣的朝代為「征服王朝」。 話說回來這位「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位九年,他努力學習漢文,自幼熟讀儒籍,且傾心佛典。有後代史家形容他「通達儒術,妙悟釋典」,這位外來皇帝曾說:「明心見性,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切。」又說:「儒者可尚,以能維持三綱五常之道也。」這就厲害了!厲害什麼?他果然了解中國傳統儒教對專制帝王的統治作用。這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術,果然被外來政權的統治者參透了! 在這位「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贊助下,出版的漢文著作有《孝經》、《烈女傳》、《春秋》、《農桑輯要》等。他還叫人把傳統中國的一些典籍翻譯成蒙古文,包括:《尚書》、《大學衍義》、《貞觀政要》、《帝范》、《資治通鑑》。 值得一提的是他恢復實行科舉制度。原本窩闊台(元太宗)曾在1238年實施科舉考試(所謂「戊戌選試」),但後來停掉了。75年後的1313年,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史稱「延祐復科」。至此天下讀書的士人又獲得以科舉方式晉身做官的途徑,方便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緩和了社會矛盾,也方便其統治。 蒙古統治中國,漢化跡象日顯,好在蒙古帝國只統治中國九十餘年,就退回蒙古草原,才有今天可以保留的蒙古共和國。如果他們像滿洲人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六十多年,漢化到自己的語言文化都消失了!那就沒有今天的蒙古了。不過,今天的南蒙古(中國所謂的「內蒙」)就真的被套牢在中國,回不去祖國了。 (下面這張圖就是「元仁宗」,蒙古人愛育黎拔力八達,真的長這樣嗎?天曉得!)  
李筱峰 2023-04-09
提倡「全人教育」的小原國芳

提倡「全人教育」的小原國芳

今天的冥誕壽星,出生於日本鹿兒島。他,十歲喪母,十二歲喪父,這樣的人生際遇當然難言幸福。而在當孤兒之前,又因為父親經商失敗,變賣家產償債,致使一家人還曾經三餐不繼。 當了孤兒之後,十三歲的他,因無錢進普通中學,只好考入公費的電信學校,畢業後在一家海底電信局當技工。但他求學心切,依靠自身奮鬥,先後考取了鹿兒島師範學校、廣島高等師範學校,繼而進入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專攻教育。 在京都大學的畢業論文《教育根本問題的宗教》,他竟然寫了四十多萬字,讓教授驚訝又吃力,學校因此修改規定限制論文的字數。 他就是提倡「全人教育」,創辦「玉川學園」,名聞國際的教育家小原國芳。1887年的今天(4月8日)出生。 小原國芳擔任過多所師範學校的教師,最後於1929年在東京郊外創立了玉川學園(今玉川大學前身)。該校強調尊重兒童個性,重視師生感情,提倡高度效率及尊重自然的教育,成為日本少數新教育改革的先驅學校。 他的「全人教育」的意涵,在於創造真、善、美、聖、健、富的六項價值。也就是學問、道德、藝術、宗教、身體、生活,六方面人類文化所融匯發展的全人格的教育。 他的辦學信條,可歸納出12項:1.全人教育2.尊重個性3.自學自律4.高效率5.具有學術根底的訓練6.尊重自然7.師生間的溫情8.勞作教育9.相對立的合一(使兩種矛盾、衝突、對立的品質能合一)10. 人生開拓者,並設法滿足他人的願望11.調和傳統書塾的精神12.國際教育。 到了1947年,小原國芳終於把玉川學園發展成一所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大學的綜合教育機構。蜚聲國際,連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夫人,都前來參觀。1975年、1976年,先後獲得了丹麥國王和墨西哥總統的勛章。 他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全人教育論》、《教育改造論》、《自由教育論》、《思想問題和教育》、《道德教育革新論》、《教育立國論》、《理想的學校》、《學校劇論》、《教育根本問題的哲學》...等,均收入《小原國芳全集》中。 小原國芳讓我極欣賞的兩句話是: 「地球是我們的故鄉。」 「人生之中,最為辛苦、最感厭煩、最為吃虧的場合,應以微笑率先承擔。」 (但是我要坦白承認,這句話我很難實踐,因為每次看到台灣的赤藍政客,我就笑不出來!) 還有一件事,讓我很感動,那就是玉川學園的音樂課,學生可以自編自唱歌曲,他們的音樂老師曾自豪地說:「只要穿過玉川學園制服的學生,沒有不會唱歌的。」這讓我想起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辦學時說:「不會唱歌的人,不能在我學校教書」,真可互相輝映。
李筱峰 2023-04-08
「空想」的社會主義者傅立葉

「空想」的社會主義者傅立葉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預計的烏托邦世界可持續8萬年;在這段時期,會有六個月亮繞著地球轉;會有3,700萬名的詩人足與荷馬媲美;海洋將淡水化且最後變成檸檬汽水;而且每個女人將有4名以上的丈夫。 你會不會罵這個人秀逗了? 這些瘋言瘋語竟然是出自一位著名的法國哲學家、經濟學家傅立葉( Charles Fourier)之口,不知道他是不是在開玩笑的? 18、19世紀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促成資本主義的猖狂,物資的浪費,貧富懸殊的拉距,讓一些知識份子憂心忡忡,紛紛提出解決之道,社會主義思潮也因此應運而生。 傅立葉就是此時出現的一位社會主義者。他批評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現象,認為雇傭勞動制度是「恢復奴隸制度」,資本主義工廠是「溫和的監獄」!因此他希望建立一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一致的社會。他認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農村與城市的差別,將可完全消除。他並且首次提出,婦女解放的程度,可以用來衡量人民是否徹底解放。 這位後來被形容為「空想」的社會主義者,是今天的冥誕壽星。他於1772年的今天(4月7日)出生。 傅立葉提出一個小型的自治社會的構想,他稱之為「法朗吉(phalanxes),是以生產者聯合會為基礎的一種農業合作團體。對個人的社會福利負責,其特點是其成員的責任不斷轉換交替。他認為「法郎吉」比資本主義制度更能合理分配財富。每個成員是根據「法郎吉」的總生產能力得到報酬。傅立葉斷言,以性別平等、共同投資、集體生活和勞動為中心所建立的社會,將可體驗到更高的生產力和個人幸福感。他的想法被稱為「傅立葉主義」。傅立葉堅持,公社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他還為此設計了一個巨大結構體,名為「法朗斯泰爾」(phalanstere)。 傅立葉的烏托邦構想,被當時人認為是「大腦有病的產物」。但資本主義蓬勃的美國,卻出現他的追隨者,1841麻薩諸塞州建立起了協作移民區的布魯克農場,但5年後就告終;紐澤西州的雷德班克也出現烏托邦的「法郎吉」,也是曇花一現。 儘管有了美國麻、紐兩州的失敗實驗,二十多年後的馬克思卻為傅立葉主義做了更大的發揮,造成往後共產主義的風行。但是後來革命成功後的蘇聯的集體農場,中共的人民公社,又再次做了失敗的實驗。 我們當然不必用今天的觀點去嘲笑不同時空的言行。但是傅立葉在天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非常巧合的是,有一位比傅立葉小31歲的法國的社會主義女作家特里斯坦(Flora Tristan),也是今天的壽星,她在1803年4月7日出生於巴黎。 她的思想,極可能受傅立葉的啟發,幾乎是傅立葉的拷貝。她認為女性權利的進展與工人階級的進展直接相關。一旦社會解決了婦女權利問題,其餘的問題也就會得到解決。特里斯坦不僅引發了社會主義的新思路,也將新興的社會權利運動與婦女解放思想聯繫起來,對早期女權主義的理論,貢獻不小。 特里斯坦有數部著作,最著名的有,描寫自己受迫經歷的《女賤民遊記》(1838年)、《倫敦漫步》(1840年),和《工人聯合》(1843年)。 她的《工人聯合》出版的4年後,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產黨宣言」。 如果臉友對特里斯坦不熟悉,那麼她的一位外孫應該聽過吧?就是是畫家高更。  
李筱峰 2023-04-07
《雅典學院》拉斐爾

《雅典學院》拉斐爾

今天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Raffaello)的冥誕。他在1483年的今天(4月6日)出生於義大利中部。 拉斐爾四歲喪母,十歲喪父。但是這位孤兒卻有極高的藝術天份。 父親本是一位公爵府的畫師,拉斐爾自小就見習父親作畫,父親走後,拉斐爾到一位藝術家卑魯琴諾畫室當學徒,並接受其教育。後來,拉斐爾自開畫室,並師法達文西和米蓋蘭基羅,後來竟與他們齊名,被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然而米蓋蘭基羅並不喜歡拉斐爾,可能是因為米蓋蘭基羅是一位同性戀者,而拉斐爾卻是花名遠播,身邊經常圍繞著女人,因此兩人格格不入。 拉斐爾緋聞不斷,而女主角通常年紀都比他大,甚至有大十幾歲者。這可能與他幼年喪母,亟需母愛,而有「戀母情結」有關。因此,他的畫作中有非常多各種場景的聖母畫像,那或許是母愛與戀情融合的昇華。 在拉斐爾眾多作品中,最能代表「文藝復興」(Renaissance)精神的,當屬他的壁畫《雅典學院》(見下圖),畫中拉斐爾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兩人攜手立於堂中,並且讓許多不同時代的思想人物都同框出現,背景還有希臘神話的角色(雅典娜、阿波羅等)。有趣的是,拉斐爾也把自己畫入圖中,置於一角落。這幅畫是拉斐爾受聘裝飾梵蒂岡使徒宮的壁畫。這幅畫,讓我們看到基督教融合古希臘文化,這不正是文藝復興的精神嗎?
李筱峰 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