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藝文活動
藝文活動
拒領獎!陳明章喊「我不是中國人」
陳明章(左)、林正盛對於《撼山河 撼向世界》入圍金馬獎感到相當開心。(高雄電影節提供) 〔記者廖俐惠/高雄報導〕以台灣國寶級民謠大師陳明章為主角的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於2023高雄電影節放映,該片日前獲得金馬60最佳紀錄片提名,導演林正盛、陳明章今天(9日)受訪坦言相當開心,更異口同聲笑說入圍的紀錄片導演都是很資深的「老猴」,「誰得獎都很開心,沒有得獎也會祝福。」 陳明章(右)、林正盛受訪不停互相吐槽,現場氣氛相當熱鬧。(高雄電影節提供) 片中提及陳明章拒絕北京的表演邀約,導演林正盛指出,有人想要邀請陳明章到北京鳥巢開唱,更揚言「我們就想統戰他」,但林正盛笑說:「可是他沒有喝酒,唱歌不好聽,但喝了酒可能會喊台灣共和國萬歲,這樣全部人都會被抓去關。」 陳明章表示,之前中國的《南方日報》選他為全中國十大唱片第一名得主,「他們說要頒獎給我,我就直接回不要,我不是中國人,感謝你對我的鼓勵跟獎勵。」對方甚至邀請陳明章到澳門領獎,或是親自將獎盃送到台灣,陳明章全都拒絕。 陳明章拒絕領取「全中國十大唱片第一名」獎盃。(高雄電影節提供) 他強調,自己不喜歡獨裁,因為沒有思想、想法,不能做你夢裡的事情,「台灣有自由去發揮,就連罵總統都沒有事。」陳明章回顧26歲時在牆壁上寫了一句話:「當中國還沒完全自由民主之前,我就還不是一個中國人。」林正盛還笑說:「那你比我還早。」更透露自己在2010年左右也曾被邀請到中國拍電視劇,但因為不能遵照歷史,也就拒絕邀約。 陳明章與好友伍佰曾一起為廖駿、黃乙玲的唱片操刀製作,但伍佰在片中打趣說道,在合作過電影《少年吔,安啦!》之後,陳明章就比較少找他合作。被問到兩人是不是不合?陳明章急忙澄清,兩人從頭到尾感情都很好,「我說伍佰是將才,蓋章認證給他畢業。」陳明章也強調,未來會和伍佰一起開演唱會。 至於與陳明章合作過《幻之光》的導演是枝裕和,林正盛表示,對是枝裕和提出邀約後,對方很快就答應了,私下他們也會一起吃飯聊天,林正盛爆料,有一次與陳明章、是枝裕和在台灣吃火鍋,但因為語言不通,陳明章竟然直接把是枝裕和晾在一旁,讓林正盛印象深刻,直言:「這是個陷阱!」 陳明章身為台灣國寶級人物,自己卻不覺得是「國寶」,笑說自己還沒到那個年紀,但他希望將台灣的文化傳承下去,為此盡一份心力。愛喝酒的他也笑說,如果夠活到90歲,「插鼻胃管的時候,要幫我灌威士忌。」
廖俐惠
2023-10-09
寫給台灣的情書 盧世祥台灣觀察錄飽含歷史關懷
吳三連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左)與盧世祥對談,激起現場諸多共鳴。 (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卡努颱風過境後首日,允晨文化於前天(4日)在永樂座舉辦盧世祥《台灣觀察錄》新書發表會,由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主持,作者盧世祥與吳三連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對談。與會貴賓包含駐美代表處高碩泰大使夫婦、寶島新聲總經理賴靜嫻、姚文智導演、莊勝榮律師等人。席間妙語如珠,全場笑聲與掌聲不斷, 《台灣觀察錄》一書記錄台灣近代歷史進程,針砭社會弊病。 (記者董柏廷攝) 發表會開始前,由吳樹民率先引言,他表示直到這1、2年才開始寫序文。「世祥的書很多本我都讀過,文章讀來很順、不吃力,不但說到台灣歷史,也講到一些文化人物。台灣人沒有什麼歷史感,台灣主體意識也尚未建立,這應該是所有台灣人都該關心的事。」 盧世祥則自謙本身為文字工作者,不擅口說,拿出備好的「大抄」做為提示。「這本書題材多元。有追念台灣民主導師彭明敏、領導者李登輝、音樂家蕭泰然、企業家高騰蛟、『多桑世代』典型黃天麟、文化戰士鄭正煜等人,站在台灣土地與人民角度看歷史,指陳『去台灣化』的扭曲,並回顧二二八、戒嚴、台灣人民自救運動、美麗島等事件。」他也強調:「台灣本來是語言萬花筒,戰後『獨尊中文』,看低台語,是很大的壞處,母語消失更是對文化很大的傷害。」 座談會中,姚文智感性說道:「若要拍台灣文明與國民性的電影,從盧世祥的書中找題材就好。」高碩泰肯定此書的出版意義,他說:「對台灣追求的願景應當要殷殷期盼,透過努力、踏實與務實完成這個任務,世祥兄用這本書留下鼓勵與激勵,我給予高度肯定。」 盧世祥長年從事新聞工作,從記者採訪開始,海內外歷練豐富。近年除繼續堅守新聞崗位,更有感於自身屬於「戰後集體失憶的世代」,因而勤讀台灣歷史與社會人文,並以此為素材寫作與報導,他自陳是轉型正義的自我實踐。《台灣觀察錄》全書共分5篇,涵蓋人物、歷史、文化語言、社會觀察、政治經濟,藉時評記錄台灣近代歷史進程,針砭社會弊病,飽含對斯土斯民的的深刻情懷,儼然是一本寫給台灣的情書。
董柏廷
2023-08-06
盧世祥寫「台灣觀察錄」 個人轉型正義自我實踐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出版新書「台灣觀察錄」,4日在永樂座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全書分為人物、歷史、文化語言、社會觀察、政治經濟等五類,探究台灣文化及經濟社會發展。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4日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4日電)資深媒體工作者盧世祥今天在台北市獨立書店「永樂座」台大店舉行新書「台灣觀察錄」發表會時說,包括這本書的一系列書寫是他的懺悔錄,也是「個人轉型正義的自我實踐」。 盧世祥說:「我是什麼人、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記者該思考及每個台灣人該自問的問題,而他從小受黨國教育,大學還在讀「中國通史」,疼惜遠在天邊的神州城,卻無法欣賞近在眼前的淡水月色,屬於集體失去記憶的一代,到60歲才開始認識台灣。 他說,韓國、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曾被殖民國家戰後都已獨立,唯獨台灣不敢在國際上說自己是台灣,失去主體意識,許多人甚至不會說自己的語言,讓他非常灰心。他的書寫與研究是希望台灣形成受人尊敬的國家與正常社會,也讓台灣人找回自己的尊嚴。 盧世祥表示,重新認識台灣過程他收穫許多,如在書中追念台灣民主導師彭明敏、前總統李登輝、音樂家蕭泰然、企業家高騰蛟及曾義助台灣的外國人士,就是懷抱感恩心情。 這本書「歷史篇」站在台灣土地與人民角度看歷史,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去台灣化」的扭曲,並回顧228、戒嚴、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及美麗島事件等,評價台灣經歷的外來政權;「文化語言篇」強調台灣是語言萬花筒,回顧台灣文化協會的創世紀意義,批判戰後「獨尊中文」弊害,指國立故宮博物院是台灣文化一部分,並禮讚長老教會的台灣情。 此外,盧世祥很早就提出台灣人口危機、點出機車滿街跑的特殊文化,也探究台灣何以成為騙子樂園,不只詐騙集團,政治圈騙子也很多。 盧世祥表示,台灣沒「統派」,只有「被統派」,且如果選錯總統,「台灣是會亡國的」。 新書發表會現場擠滿近百名讀者,包括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長吳樹民、寶島聯播網總經理賴靜嫻、前駐美國大使高碩泰、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及前立法委員姚文智等出席。(編輯:李明宗)1120804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右)4日在永樂座書店舉行「台灣觀察錄」新書發表會,向現場眾人分享書寫心得。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4日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出版新書「台灣觀察錄」,4日在永樂座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向眾人分享書寫心得。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4日
中央社
2023-08-04
500張圖入門台灣史!女兒1句話激發靈感…
台灣歷史學者李筱峰教授用500張照片,帶領讀者輕鬆入門台灣史。(圖/翻攝畫面) 生活中心/陳冠宇報導 誰說歷史只能用死背的?一提到歷史教育,不少人的印象可能都還停留在學生時期的經驗,把課本上的人名、事件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雖然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卻往往在考試後就全部還給老師。台灣歷史學者李筱峰教授致力於歷史教育的普及化,過去就曾透過唱歌、地名的方式傳授歷史知識,用不一樣的方式介紹歷史,近日他登上民視節目《新聞觀測站》接受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胡婉玲的獨家專訪,搬出他累積40年的珍貴照片,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帶大家輕鬆認識台灣的歷史。 更多新聞: 快新聞/「金針菇」泡菜驗出甜味劑 北市衛生局:最重罰300萬 李筱峰教授近期出版新書《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用精選的500張圖片帶讀者輕鬆入門台灣史,全書共有八個章節,從「南島語族先民」揭開序幕,以「中華民國在台灣」作為結尾,用照片帶領讀者認識台灣的歷史。在訪談過程中,李筱峰教授也提到本書的創作靈感跟女兒有關,原來女兒高中時,有一次歷史只考49分,讓他忍不住虧說「妳爸爸是歷史教授,啊妳歷史只考49分,是有沒有在讀?」,結果女兒卻回說「有啦我有讀!但是字太多了」,讓他聽了哭笑不得,也萌生用圖片展現歷史的想法。 李筱峰教授接受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胡婉玲的獨家專訪。(圖/翻攝畫面) 對歷史充滿熱情的李筱峰教授,將自己從研究生到現在,累積超過40年的照片集結成書,原本只想用100張照片,沒想到選照片的過程中,卻發現100張不夠用,最終選了500張照片,發表在新書《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中。李筱峰教授也特別在訪談中,整理出一系列珍藏的歷史照片,用照片帶觀眾走入歷史。 李筱峰教授講解起歷史照片,眼神裡滿是熱情。(圖/翻攝畫面) 在講解照片背後歷史的過程中,李筱峰教授眼神滿是熱情,直言「照片可以看到歷史!可以反駁一些政治上的偏見」,他以日治時期台灣人宗教活動的照片為例,還原當時社會真實情況,證明當時的人們其實是有宗教自由的,直到1937年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後,情況才有了改變。 李筱峰認為,透過照片能夠看到偏見背後真正的歷史。(圖/翻攝畫面) 正在打造要開往東方的荷蘭船。(圖/李筱峰教授提供) 三大陋習之一的薙髮結辮。(圖/李筱峰教授提供) 三大陋習之一的裹小腳。(圖/李筱峰教授提供) 台北三線路,位於今台北市愛國西路。(圖/李筱峰教授提供) 中學生手持蔣中正照片列隊。(圖/李筱峰教授提供)
陳冠宇
2023-06-10
「500張圖」帶領讀者初探台灣歷史
用圖片來認識台灣史!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名譽教授,李筱峰出版新書,書名是《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李筱峰表示,實際圖片超過500張,是從他從數十年間授課的PPT裡,精選出來,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可以建立對台灣史的基本認識。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名譽教授李筱峰說,「(我跟他說)你怎麼考49分而已,(哈哈哈哈),你是有在讀還是沒在讀,他說我想讀可是字太多,我想說我在講歷史寫這麼多字有效嗎?」 自曝女兒歷史考試不及格,惹得全場哄堂大笑,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名譽教授李筱峰,卻從中得到靈感,出版新書,以500張圖片為主軸,帶領讀者初探,台灣歷史。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名譽教授李筱峰說,「我從事研究跟教學已經30~40年了,總會有很多歷史圖,推廣大眾史學大眾史學,讓普遍的民眾,建立台灣史的概念。」 從數十年的教學PPT中,精挑細選500多張照片,整本書近300頁,頁頁有圖片,全彩印刷,搭配少量文字解說,輕鬆就能閱讀。依據統治時段,分成8章,從南島語族先民,寫到台灣近代史,橫跨多世紀,堪稱台灣史大補帖。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顏綠芬說,「非常值得去讀,李老師又是生花妙筆,他是學富五車又生花妙筆,他呢又言簡意賅,不會有太多文字,我們是看圖說故事的意思。」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名譽教授李筱峰說,「學到對台灣歷史的基本常識,打破過去的偏見不要帶情緒。」 李筱峰先前就曾嘗試,以音樂寫歷史,這次改以圖片為主角,不僅有真實照片,還有政治檔案、歷史畫作,要帶領讀者透過書本,入門台灣史。 民視新聞/孟嘉美、李建緯 台北報導
孟嘉美
2023-06-03
「觀音顯靈」神像 東京美術館展出原圖
由日本畫家原田直次郎繪製的《騎龍觀音像》原作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展出。(翻攝自臉書)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日前在臉書宣布從5月23日至9月10日展開《館藏作品展》,而當中一幅出自於1890年,由日本畫家原田直次郎以油畫形式繪製而成的「騎龍觀音」作品,則引起不少台灣網友討論,據了解,該作品已在台灣民間流傳許久。 據「維基百科」資料,《騎龍觀音像》這幅作品自1959年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信仰,如被佛教、道教等宗教團體供拜,而其圖像版本有數種,基本可分為黑白、彩色兩大類。 此外,《騎龍觀音像》的來歷在台灣民間也被流傳成3種說法,第一是「民國48年(1959年)台灣八七水災,中部地區受災最嚴重,在彰化大肚溪上空,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在空中顯相,適有人發現雲彩奇異而拍攝下來。可清楚地看出觀音菩薩穿著白衣,右手拿楊柳枝,左手拿淨瓶,站在一條龍上。」 第二則是「民國62年6月19日(1973年6月19日)美國飛行員駕駛戰機,於台灣東北部上空,看見一股奇異的黑雲,經他照攝下來,相片沖洗後,發現觀音菩薩騎龍顯相神蹟。」另有第三種說法是1944、1945年美軍進行台北大空襲所攝得的照片。 不過,《騎龍觀音像》真正的來歷是在1890年,出自於日本畫家原田直次郎之手,所繪製的麻布油畫作品,匯集了原田從歐洲寫實主義和傳統繪畫研究中借鑒的成果。而該原作也在1979年,由日本東京護國寺轉交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 隨著作品展出消息曝光後,有不少台灣網友紛紛留言稱「台灣人很喜歡這一張畫耶!」、「台灣人很多知道這張畫」、「這我家附近賣素食的麵店裡有掛」、「如果來台灣展出說不定會暴動」、「這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如果有機會,請來台灣交流展覽!」。
自由時報
2023-05-24
施並錫捐贈台文館〈林秋梧畫像〉
畫家施並錫(左)、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右),在「林秋梧畫像」前合影。(台文館提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國寶級畫家施並錫捐贈「林秋梧畫像」油畫創作,國立台灣文學館今(15)日舉行捐贈感謝儀式,由台文館館長林巾力頒贈感謝狀。該幅畫作以年輕的林秋梧在開元寺講述詩句「願同弱少鬥強權」為場景,展現林秋梧積極奮進的性格,與勇於發聲的態度。 畫家施並錫分享創作理念。(台文館提供) 施並錫分享創作理念談到畫作中以部分群眾象徵眾多群眾聽講,襯托出容光煥發的主角林秋梧。他曾繪製228、莫那魯道等事件與人物,都是希望透過有形的畫作傳承無形的前人精神。他也笑說,慶幸成品完成時,李筱峰教授認為神態有像自己的舅公林秋梧。 曾為舅公撰作《台灣革命僧林秋梧》、現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的李筱峰,分享林秋梧其人與文學,也吟唱畫中詩句。他指出「願同弱少鬥強權」出於詩作〈贈青年僧伽〉,充分展現林秋梧入世、解放的宗教態度。林秋梧心目中的極樂世界就是社會大眾的幸福生活,因此宗教改革與社會運動始終並行。 台文館館長林巾力(右)頒贈感謝狀,感謝畫家施並錫(左)捐贈其所創作的林秋梧油畫一幅。(台文館提供) 台文館館長林巾力表示,妥善修復及保存文物是台文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台文館將會儘可能發揮創意,讓捐贈者們慷慨分享的文學資產走出庫房,成為全民都能看見、感受的珍貴禮物。 林秋梧出生於1903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員,是僧人,也是詩人;曾在詩句中發出「可憐十萬頭顱血,空換青天白日旗」等不平之鳴。他曾與莊松林、林占鰲、盧丙丁等創辦左翼刊物《赤道報》,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提倡宗教改革,反對普度運動。1934年因肺結核結束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洪瑞琴
2023-02-15
鍾肇政、魏廷朝、邱垂亮追思與感念音樂會
鍾肇政、魏廷朝、邱垂亮「追思與感念音樂會」23日晚上中壢藝術館登場。(中壢藝術館提供)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愛樂管弦樂團主辦的「鍾肇政、魏廷朝、邱垂亮追思與感念音樂會」明晚7點在中壢藝術館(中壢區中美路)舉辦,憑票入場,入場券可到中壢藝術館索取。 音樂會由桃園愛樂管弦樂團團長盧孝治監製,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指導,桃園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客家藝文發展協會協辦。 盧孝治說,這場饒富意義的「追思與感念」音樂會,旨在感念鍾肇政、魏廷朝、邱垂亮三位台灣文化的偉大先賢,他們不但是台灣民主化的重要推手,更是聚集台灣精神於一身的人物。在台灣漫漫歷史的黑夜中,他們宛如一盞明燈,引領台灣人向前邁進,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盧孝治說,「追思與感念」音樂會邀請台灣史權威李筱峰教授、長期投入客家研究和客家運動的楊國鑫擔任演講人,音樂部分由著名女高音姜宜君、陳慧如及男中音陳欣豪領銜演唱;如此耀眼的陣容,將台灣音樂的精緻與優美,完美呈現給聽眾,歡迎民眾參與,一同享受一流的音樂演出,追思三位與桃園息息相關的偉大英靈! 已故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中)生前出席桃園愛樂管弦樂團音樂會,前右1為團長盧孝治。(資料照,中壢藝術館提供)
李容萍
2022-09-22
不讓國漫館設置爭議淪政治口水 文化部還原真相
台中市政府109年所提選址建議地點簡報,盧市府自稱可協調提前解約。(讀者提供) 〔記者凌美雪、歐素美、蘇孟娟/綜合報導〕文化部與台中市政府最近因國家漫畫博物館設置問題隔空交火,文化部長李永得昨(22)日接受周玉蔻專訪時,指出中市府出爾反爾的態度使國漫館期程須延宕至113年,導致全案被國發會退回,說法遭中市府駁斥,然而,在一份109年由台中市政府提出的簡報裡,卻明確記載著,中市府曾承諾可協調將期程提前,李永得認為,中市府不僅未積極協調,又將計畫卡關刻意誤導為行政院對文化部有意見,有點不道德。 台中市府109年所提簡報指出,帝國製糖廠「委託經營約至2024年底,倘文化部確認使用本基地,本府可協調廠商提前撤出......」。(讀者提供) 李永得表示,國漫館計畫源於鄭麗君前部長於106年與當時林佳龍的中市府簽訂MOU,內容是中市府要蓋電影中心,其中大約可分到3千坪左右給文化部做為國漫館,文化部出4.45億;但到了109年5月13日,鄭麗君卸任前1星期突宣布MOU中止合作,並於交接時跟李永得說「這是一個毒瘤」,因為文化部與盧秀燕的市府溝通了約30次,盧市府根本傲慢、怠惰,不甩文化部,導致最後要興建的那個建築完全不符合國漫館的需求,所以當時鄭麗君決定自己先做「壞人」,把這件事解決掉。 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但是台中的立委還是希望國漫館可以留在台中,所以文化部再與盧市府談,並承諾4.5億補助照給;文化部的國漫館則於台中另尋地點,後於中市府提出的7個選址中,選出「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及「新民街倉庫群」2處。李永得說,其中「帝國」因尚有委外合約至113年,當時中市府表示可協調提前解約,把土地與建物交給文化部規畫。沒想到才講完沒多久,中市府就翻盤說須至113年才能移交,文化部只能「尊重」,但此期程導致國發會質疑與原設定不同,所以國發會不通過此修正案,認為應重新提案。 台鐵新民街倉庫群。(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對此,台中市新聞局長鄭照新提出資料回應,109年8月份文化部的會勘紀錄清楚顯示「有關兩址的使用權取得、土地變更交換、建物撥用及市場遷移等待解決事項,何時交付文化部,尊重中市府期程」;同年10月,文化部發布新聞稿指出,兩處基地均在「使用中」,文化部期待中市府兼顧廠商、攤商權益前提下妥善處理。可見文化部在「選址前」、「選址後」,都知道場址的產權移轉等問題。 不過,據一份109年8月由台中市政府提出的簡報,其中明確提到,帝國製糖廠「建物本體委託經營約至113年底,倘文化部確認使用本基地,本府可協調廠商提前撤出……」,至於新民街倉庫群,「台鐵局預計110年3月完成分割及將土地無償捐贈台中市政府」。李永得認為,關鍵在於台中市府未積極協調,以致2處場址至今仍未完成點交予文化部工作。
凌美雪
2022-08-23
影藝界自覺:經商當如曹興誠 出道當如炎亞綸
王師臉書貼文評曹興誠與炎亞綸,短短3句話獲讚「做電影如王師」。(翻攝自王師臉書)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結束訪台行程,央視發布「只有一個中國」貼文,引發炎亞綸IG粉絲群被改名憤而退群組,而中國近日在台灣周邊實彈軍演,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今(5)日舉辦記者會,宣布捐出新台幣30億元助政府加強國防,2人不舔共甚至積極抗中的行動廣受各界稱讚,藝文工作者王師就在臉書貼文妙評:「上聯:經商當如曹興誠 下聯:出道當如炎亞綸 橫批:站著掙錢」。 炎亞綸捲台獨風波,網友讚台灣難得不忘本的藝人。(資料照,記者宋志雄攝) 炎亞綸日前因貼文「你喜歡台式早餐?美式?」捲台獨風波,今退IG粉絲群組,網友紛紛上臉書致敬,有人說「台灣難得不忘本的藝人,這是我們的國家,再多的人民幣也不能換唯一自由的台灣。」更有人大讚,「這輩子最看得起的藝人我尊敬你」,有人則趣味回應炎亞綸的「你喜歡台式早餐?美式?」表示,「都喜歡耶!但最喜歡你,果斷帥氣,支持你啦!」 而在曹興誠宣布捐30億元加強國防後,作家黃越綏不僅在臉書讚「誰說商人無祖國?」還說,「比起其他台奸,他才是真正的愛國企業家,真正的男子漢!」王師則如神來之筆,妙評「經商當如曹興誠 出道當如炎亞綸」。 曹興誠今呼籲國人認清中共邪惡本質,團結一心保衛美好家園。(記者叢昌瑾攝) 王師是國內電影行銷團隊「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兼容商業及藝術,發行超過60部中外電影,橫跨劇情片、紀錄片及動畫等,對於王師的評論,網友則讚「做電影如王師」。
凌美雪
2022-08-05
不用借了!日本佐渡市爽快歸還 黃土水作品將返台
駐日代表謝長廷(右二)、台灣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左一)、駐日代表處政務組長林郁慧(右一)與促成銅像返台的佐渡市台灣舞蹈家若林素子(左二)與返台前銅像合影。(駐日台灣文化中心提供)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27日報導〕文化部和高雄市向新潟縣佐渡市商借台灣前輩雕塑家黃土水散落於當地銅像作品「山本悌二郎銅像」返台複製,有了重大進展。佐渡市長渡邊龍五在得知該銅像原本是於日治時代設立在台糖高雄糖場的背景後,取得佐渡市民的同意,決定將銅像原作歸還給高雄,意思是「連借都不用借了」。該銅像可望於9月運回台灣,以進行修復及翻製,也預定回送翻製品給佐渡市保存。 佐渡市今天與高雄市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駐日代表謝長廷親自前往佐渡市見證雙方簽約。謝長廷在致詞時表示,3天前在台灣的屏東縣舉行二峰圳百年紀念活動,總統蔡英文都出席,場面非常盛大。他說,「二峰」是山本悌二郎的號,可見台日長年以來關係密切,親如一家,這都歸功於百年前先人播下的美好種子,而黃土水創作的「山本悌二郎銅像」是象徵台日友好的珍貴禮物,本次能順利返鄉歸功於台日官方與民間的善意與熱情,對此向佐渡市長及市民表達感謝之意。 山本悌二郎是佐渡市出身的政治家,曾任眾議員、農林大臣等職,並在日治時代參與規劃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現台糖公司前身)的設立並擔任社長,是促成台糖現代化的重要推手,與台灣淵源極為深厚。 山本悌二郎的石膏胸像是台灣前輩雕塑家黃土水的作品,約在1927年前後由各界集資製作,目前已下落不明,1929年被翻製成銅像放置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玄關。日本從台灣撤退後,銅像一度被放在台糖倉庫保存,1959年山本銅像連同日治時代製糖機器被運送回日本,最後落腳山本的故鄉佐渡市。 佐渡目前典藏的兩件黃土水雕塑的山本胸像作品,一座為石膏像原作為1928年製作,與1927年製作的石膏胸像為不同的作品,也可能從未去過台灣,另一座就是從橋頭糖廠運回的銅像,目前被設置在佐渡市的真野公園。 為落實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之政策目標,駐日台灣文化中心在2020年經旅居佐渡市的台灣舞蹈家若林素子居間協調,促成文化部、國立台灣美術館與佐渡市三方於同年5月間共同簽署協議書,成功商借山本悌二郎胸像石膏原作,交由國美館進行修復及翻製,這件山本胸像石膏原作,預定在明年7月歸還。 台灣文化中心也繼續透過若林素子的協助,爭取商借山本的銅像返台複製,謝長廷也認為山本是促成台糖現代化的重要推手,銅像原置於橋頭糖廠,若能原物歸還具重大意義。高雄市長陳其邁也以親筆信向渡邊市長渡邊龍五說明事情的原委,渡邊深受感動,將信件公布在公所官網,並徵詢市民的意見,最近因無人表示反對,所以決定「不用借了,直接送還」。 渡邊龍五今天在致詞時,對於佐渡出身的山本悌二郎對於台灣的近代化有所貢獻感到十分光榮,他表示,本次經過對外公開徵求市民意見,最終順應民意促成佐渡的重要文化資產返台,包含著對台日未來友好發展與深入交流的期許,希望能藉此傳承給台日未來的世世代代,共同守護這一份珍貴的歷史記憶。 日治時代設置於橋頭高雄糖廠的「山本悌二郎銅像」,即將從佐渡市歸還台灣。(駐日台灣文化中心) 駐日代表謝長廷(左)見證高雄市與佐渡市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簽署,並與佐渡市長渡邊龍五(右)合影。(駐日台灣文化中心提供)
林翠儀
2022-07-27
拒指揮中德建交音樂會 鮑恆毅:我是台灣人
台灣指揮家鮑恆毅2021年在維也納音樂協會(Musikverein)金色大廳的畢業音樂會。(鮑恆毅提供)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9日專電)今年是中國與德國建交50週年,旅歐台灣指揮鮑恆毅受邀指揮其中一場慶祝活動,不過他以「中國不是我的國家、台灣人不適合參與」為由回絕。 鮑恆毅表示,中方人士上週透過維也納音樂大學的老師詢問他,是否願意在德國漢諾威(Hannover)近郊指揮慶祝中德建交紀念音樂會,對方特別強調是音樂活動,沒有政治意涵,台灣指揮也可以參與。 儘管主辦單位願意出機票,也有豐厚的演出費,鮑恆毅還是馬上回絕。 鮑恆毅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指出,這是政治活動,現場可能出現五星旗,不適合台灣人參與,而且「中國不是我的國家」,因此回絕對方的邀約。 現年30歲的鮑恆毅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曾任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助理指揮,他於2019年曾在斯洛維尼亞和波蘭舉行的指揮比賽獲獎,今年6月在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University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完成管弦樂指揮最高演奏文憑,未來計劃在台灣發展演出事業。
中央社
2022-07-09
我是台灣人! 旅歐指揮家鮑恆毅拒中德建交週年音樂會邀約
旅奧台灣指揮家鮑恆毅。(credit: Taro Morikawa,鮑恆毅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德國與中國今年慶祝建交50週年,各地陸續有一些紀念音樂會舉辦,台灣旅歐指揮家鮑恆毅近日也接到1場「中德建交週年紀念音樂會」指揮邀約,但他秒速婉拒且很有風度把邀約轉介給另位中國朋友,因為他自認是「台灣人」,不適合,他說,這輩子如果有機會見證台德建交,即便無償,也要自搬椅子、譜架奉獻一己之力。 鮑恆毅在臉書張貼的照片,是他指揮希臘音樂節開幕演出及斯洛維尼亞國際指揮大賽時,儘管全場只有一位台灣人參加,主辦單位仍掛上國旗。(鮑恆毅提供) 在文化、藝術或體育的國際舞台,「中德建交」已強烈涉及國族認同問題,鮑恆毅表示,邀請單位機票住宿全包,且據說演出費豐厚,「感謝想到我,這事中方立場當然認為台灣『一樣』適合同慶,但我是台灣人,也非德國人身份同場,我想我不適合。」鮑恆毅說,「我替其他更適合的人選開心,希望他可以獲得這機會,也替自己能夠清楚表達立場而感欣慰。」 鮑恆毅指出,雖然這次演出的國家是最想爭取的地方,「但反而是人生拒絕過最快最乾脆的一次邀約。想到這,我感激學業最後1年半,自己國家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給予的栽培。」 「畢業後能繼續在歐洲繼續有機會指揮當然是夢想之一,很多事該把握該爭取,但有些事不應為也不該自私。」鮑恆毅認為,不需要躲在「一個中國」看場合解讀的文字模糊空間裡,如果要指揮什麼建交紀念音樂會,「就算一輩子等待,或許也等不到的台奧建交、台德建交場合;儘管無償,搬椅子搬譜架都願獻一己之力。出了國要介紹自己,得能無愧於心,要代表的國旗,該是自家的。」 鮑恆毅在波蘭參賽時,國籍標註「台灣∕奧地利」;鮑恆毅為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管絃樂指揮與合唱指揮雙碩士,日前獲奧地利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管絃樂指揮最高演奏文憑,曾於維也納人民歌劇院等劇院任助理指揮。(鮑恆毅提供)
凌美雪
2022-07-07
李敏勇的詩與歌 詠嘆台灣時代記憶
詩人李敏勇於228紀念館的「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將展出至7月17日。(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萬物以4季刻畫時序更迭,「4季的景色映照的人們,也映照著時代;我們曾歷經如霜雪嚴峻、曙光未見的時代,我們也曾歷經民主啟蒙如新芽、如花開的時代,我們正享受自由如翠映大地的時代。」甫於今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的詩人李敏勇,正於228紀念館展出「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同時有2場音樂會將於特展結束前陸續登場。 李敏勇生於1947年,是台灣最活躍的文化型社會運動者之一,他相信,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國家的主要力量,因此,不僅參與台北228紀念館的籌備,更堅持「透過文化運動的形式,推動台灣的國家重建及社會改造」。《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於今年2月結集出版,並於228國家紀念館舉辦同名展覽,透過詩文與筆墨,循著時代的軌跡,省思歷史、追悼亡者,看見前人勇敢抗爭,尋覓國家主體的輪廓。 李敏勇的詩文,有許多譜了曲,讓人除了閱讀之外,透過優美的音符有更深的體會。如〈這一工咱來種樹(石青如曲)〉、〈秋天的詩(李品萱曲)〉,還有蕭泰然作曲的〈愛佮希望〉等,將詩的語言透過音樂表達出來,賦予詩更寬廣的視野,彰顯歌詞與旋律的生命力。 因此,在展覽7月17日結束前,將有2場音樂會,分別是7月9日下午在228紀念館演出的「人間四季,時代情境——李敏勇的詩與歌音樂會」,透過室內樂與聲樂家的演出,詮釋屬於台灣文化最純粹的樂音;另於7月17日晚間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有一場更大型的音樂會「福爾摩沙詠嘆調」,同樣以李敏勇詩文為軸,由福爾摩沙合唱團演出。 福爾摩沙合唱團表示,無論是詩人或是作曲家,藉由詩與歌獨特的穿透力,帶領觀眾碰觸屬於台灣的記憶。「詩,帶領我們走進不同的社會議題、走進不同的人生,而歌曲,以音符把我們的心串連在一起。」詳詢Opentix。
凌美雪
2022-06-27
南美館地獄展人氣超旺 第一天6861人次入館
南美館2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今首日開展,人潮大爆滿,館方3度暫時停止現場售票控管人流,統計今天入館参觀人數共6861人。(資料照;合成)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南美館2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今(25)首日開展,人潮大爆滿,館方3度暫時停止現場售票控管人流,最後一波於晚上7點15分停止售票「封關」,館內人潮才漸紓緩,統計今天入館参觀人數共6861人。 今晚曲終人散後,南美館人員討論調整動線,表示明日起電子票不用換實體票,改採掃QR Code掃描後蓋手章進場,另一條動線是現場購票進場,分流在1樓大廳等候進2樓展區。 這項特展因展出「中國殭屍」引發話題大爆炸,上午10點開展,中午12點暫停現場售票,下午3點半重啓售票、4點半暫停,下午6點再啓售票,7點15分停止售票最後封關。 不過,南美館下午6點開放售票進場,在忠義友愛街入口,發送平安符,限量1000份馬上發完。 林同學說,他是晚上7點半左右買票進場,很幸運沒有排很久。陳姓學生「搞怪」表表情說「超恐怖的」,泰國的神怪故事更嚇人。也有小朋友說「不恐佈,因為之前看過殭屍漫畫,很可愛」。 對於網友敲碗要求加開「午夜場」或「夜宿場」,南美館表示,尚待後續觀展實際情形評估研議,目前仍維持週六參觀時間至晚上9點。 網友也紛紛在南美館的臉書貼文下留言「陽氣過盛!大家可以回家了」、「台南人平日去就好了,才不要變成人乾」、「人多到連殭屍都要閉氣了......」、「殭屍:我沒帶口罩!會得COVID 怕爆」、「有沒有考慮殭屍的心情」、「加開夜宿博物館」、「不是早就知道人比鬼可怕了嗎」、「陽氣太重,可以殭屍申請職災嗎」、「加開午夜場應該賣得更好,反正現在天氣也這麼熱~」、「人比鬼可怕,你不知道嗎?」、「殭屍:我當時害怕極了⋯⋯⋯」「看成暫時停止呼吸了」、「台南人不急,再排下去會曬成乾屍,很熱」。 南美館觀展時間,平日週二至週日上午10點至下午6點,週六延長開放至晚上9點。 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的「中國殭屍」展區最吸睛。(記者洪瑞琴攝) 今晚散場後,南美館人員仍留在現場討論調整参觀動線。(記者洪瑞琴攝) 南美館2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今天首日開展,館內大排長龍。(記者洪瑞琴攝)
洪瑞琴
2022-06-26
盧世祥《我們台灣人》 獲2022巫永福文化評論獎
盧世祥深耕台灣人的故事,深受彭明敏教授、文化研究權威莊萬壽教授盛讚。(盧世祥/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由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主辦的「2022年巫永福3大獎」決選結果揭曉,其中「文化評論獎」,由資深媒體人盧世祥以《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允晨出版)一書獲獎。此書為作者盧世祥繼《多桑的世代》、《台灣的恩人群像錄》之後出版,構成「台灣人3部曲」。 資深媒體人盧世祥以《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一書,獲得2022巫永福文化評論獎。 (允晨文化/提供) 盧世祥投身新聞工作47年,獲知得獎他表示高興,他特別將此榮耀歸於為《我們台灣人》寫序且畢生推動民主的彭明敏教授,兩人於40年前於紐約相識,盧世祥感念彭教授無論在美國或台灣,都帶給他深刻的影響與啟發。 《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一書,是作者探索「我是誰」、「我從何而來」的過程,盧世祥謙稱,這「3部曲」是自己的「懺悔錄」,因自己投身新聞工作數十年,但有了年紀後發現,自己一輩子以記者自居,懂一些經濟,但對台灣的歷史、社會人文感到無知,才開始讀書、寫社論,研讀台灣歷史、社會與人文。此為他所出版的第10本書,為此蒐集、研讀了許多資料,這本書除大量文獻回顧前人如何看台灣人,更融合自身觀察,探討台灣國民性格,從文化、政治、媒體、財經、宗教等層面,一章章呈現。 盧世祥表示:「本書帶一些批判,但同時也發揚台灣人的優點,希冀能夠期許台灣,成為世人尊敬的國家與社會,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凃盈如
2022-04-28
說唱台灣民主化 李筱峰12日到桃園
〔記者陳璟民/桃園報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李筱峰畢生鑽研台灣史,將畢生成長見聞與學經歷,化為自傳般的著作《小瘋人生》,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市立圖書館與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玉山社出版公司,十二日在市府綜合會廳合辦《小瘋人生》講唱會,李筱峰現身說法,為民眾敘說台灣現代史尤其是民主發展歷程的點滴。 李筱峰昨天受訪表示,他的新書《小瘋人生》不只講個人的成長,也講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兩者若合符節,講唱會當天講一段時代的故事,就唱一曲時代歌曲,例如孤女的願望、綠島小夜曲及跟歌頌中華相關的歌曲,共有十餘首,激發大家的共鳴。 畢生見聞 寫成《小瘋人生》 市立圖書館長姚敦明說,李筱峰在書中談及他在麻豆成長、念大學被退學,到入社會而至成為台灣史學家、電視節目主講者等豐富的生命與生活經歷,《小瘋人生》一書是文筆生動的回憶錄,敘說民國四十年代以來的台灣政治、社會的脈動,觸及威權時代國民黨的諸多不當作為。 有興趣參與者宜事先報名 姚表示,李以其融合日本、台灣文化的生長影響背景,在講唱會當天,穿插音樂性的表演,把嚴肅歷史以鮮活手法呈現給民眾,場地座位有限,有興趣參與者宜事先報名,報名網址https://reurl.cc/2oA4LE。
陳璟民
2021-12-02
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獲日本芥川獎 首位台灣得獎者
〔記者莊士賢/台北報導〕台灣旅日作家李琴峰以新作《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日本最重要的純文學獎項芥川獎,也是首位榮獲此獎的台灣作家,今(14)日獲獎後李琴峰表示,希望藉由這次得獎的機會,讓更多讀者閱讀她的作品。 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日本最重要的純文學獎項芥川獎,是首位榮獲此獎的台灣作家。(文化部提供) 李琴峰繼2019年首次以《倒數五秒月牙》入圍芥川獎後,這次再以日文創作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入圍並獲獎。此次獲獎的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是以日本和台灣間的一個架空島嶼為舞台,該島的文化與語言融合台灣與日本,島上由女性負責宗教祭祀、政治事務並司掌歷史,還有僅有女性才被允許學習的語言,是帶有微科幻性質的純文學小說。小說的日文版單行本6月在日本出版,獲得日本讀者好評。 李琴峰自2013年旅居日本,以第二語言日文書寫的第一篇小說《獨舞》獲選第60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品後,2019年以小說《倒數五秒月牙》入圍第161屆芥川獎與第41屆野間文藝新人獎。2021年再以小說《北極星灑落之夜》獲得第71屆藝術選獎新人賞,是備受日本藝文界期待的作家,此次榮獲日本芥川獎,也成為首位台灣得主。 台灣首位芥川獎得主李琴峰 寫出人類對歷史的反思 〔中央社〕台灣旅日作家李琴峰今天以新作「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日本純文學最重要獎項「芥川獎」。她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部新作想得是人類歷史的反思。 「彼岸花盛開之島」描寫一名漂流到彼岸花盛開的島嶼海邊、失去記憶的少女宇實(umi)來到陌生的島嶼,接觸島上人們的生活文化,島民操的語言是「日本(nihon)語」,相當獨特,但另外有一種稱為「女語」的語言,只有一定年紀以上的女性才能學習,做為歷史傳承之用。 這座島嶼只有女性才能傳承歷史,擔任所謂的島嶼領導人(noro,暫譯祝女),最高領導人是大noro(大祝女)。故事寫到,大祝女下令宇實要與同齡的游娜(yona)一同成為祝女,生活在島嶼上。 小說中與宇實、游娜同齡的男孩拓慈(tatsu)是男生,不得學習女語,但偷偷地學習,女語學得比游娜還好。拓慈不懂為何男生不得學女語、無法當祝女。宇實與游娜承諾拓慈,倆人若當上祝女就改變男生不能當祝女的規則,並承諾也會教導拓慈歷史。 李琴峰受訪時表示,如果讀者閱讀過她的作品,像是「獨舞」、「倒數五秒月牙」、「北極星灑落之夜」、「星月夜」等,可知道有幾個蠻重要的主題,像是語言的問題、國界的問題、文化的問題及性少數的問題。 之前的作品在撰寫時都有確定的時間和地點,但新作「彼岸花盛開之島」是虛構的文本,是她首部幾乎全屬虛構的作品。故事發生在一個架空的島嶼,她希望透過有些科幻成份的小說,將她重視的幾個主題整合起來。她認為整合得不錯。 被問到為何將故事主軸設定在島上男性無法當領導人、沒權力等重點,李琴峰表示,權力這種東西其實文學作品,特別是她之前的幾部作品多所探討。 她說,回顧人類歷史,人類從原始的採集、狩獵生活,在很原始時候有很多母系社會存在,但進到農耕社會後,很不可思議的,都變成父權系社會。 她在「彼岸花盛開之島」想寫的是對人類歷史的一種反思。 她認為,幾千年來,透過男人的視野、男人的文字書寫的所謂的歷史、正史,其實都是經過男性視點解釋過的東西,即使是相對性別較平等的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一些思維、邏輯、科學知識乃至於政治體制、意識形態都是男人建構出來的。 於是她思考,有沒有可能幻想出一種跟當今政治體制等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由女性的邏輯、由女性司掌的世界。她希望跳脫歷史脈絡,試著摸索一種幻想的共同體。 李琴峰在這部小說中用日文片假名(發音niraikanai)形容遠方海洋彼端的一個世界。她說,那是冲繩神話中位於海洋彼端的樂園,人們幻想海洋彼端是神仙居住的樂園。她將這樣的神話引用到小說中。 她表示,為了撰寫這部小說,構思相當久,最初靈感源自北歐丹麥哥本哈根裡的嬉皮自治區「克莉絲汀安娜自由城」(Freetown Christiania),自治區內的氛圍與外界完全不同,若要踏出,有道拱門上面寫著「你將進入歐盟區」。 這讓她覺得很像與世獨立的一個烏托邦地區。烏托邦是西洋的概念,若以中國或東洋的概念來講,就是桃花源或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理想的樂園。因此她構思,有沒有可能在日本幻想出一個類似的桃花源或烏托邦地區,她讀了一些琉球(冲繩)歷史神話等,創出一個世界。 烏托邦是不可能存在的,是人類幻想出來的理想,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是理想,但對另外某些人而言,不見得是理想。 李琴峰說,「彼岸花盛開之島」,彼岸花具有雙重意思,它是不會讓人感覺疼痛的麻醉劑,同時也是在加工後可變成毒品賣錢的,因此是雙重隱喻。同樣的道理,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其陰影的一面,將男性排除在宗教、政治體制這一點就是陰影面。 她說:「歷史不可能完美、人類所建構出的社會制度也不可能完美,包括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都不斷地在尋求改善或變革的契機,這座島嶼也走在變革的路上,雖然現在不那麼完美。」 這小說故事結局是光明的或灰暗的?她說,由讀者自由想像這座島嶼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這部小說融入許多題材也提出許多問題意識。李琴峰說,透過小說,虛構3種語言,某種程度反映出日語在過去歷史上的一些變化。除了語言之外,
莊士賢
2021-07-14
逼走大港開唱後 高市府音樂祭人數曝光
高雄市政府舉辦「點亮哈瑪星:不廢搖滾嘉年華」免費音樂活動,遭外界質疑仿效大港開唱規模,沒想到除了爆出樂團「被演出」的爭議外,有網友貼出音樂際活動第一天的現場照,人數竟然只有100多人。(圖擷取自PTT)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高雄市政府在大港開唱被迫停辦後,本月舉辦「點亮哈瑪星:不廢搖滾嘉年華」免費音樂活動,遭外界質疑仿效大港開唱規模,沒想到除了爆出樂團「被演出」的爭議外,有網友貼出音樂際活動第一天的現場照,人數竟然只有100多人,讓不少網友相當傻眼。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指出,他13日晚間到「點亮哈瑪星」現場聽到日本團體「SHE IS SUMMER」表演,表示「免費的,不過人真的很少,加一些路過圍在周圍的大概100出頭個人,中間主唱還有要台下觀眾一起唱,結果人太少,完全沒甚(什)麼聲音,現場超尷尬」。 網友透露,活動人數少到連一旁的阿伯都用台語說,「人怎麼這麼少」,而且「市集的部分竟然還要過鼓山路才能到,而且不到八點就整條幾乎沒人」,他也提到,其實市集攤位還不錯,大多都是年輕人在擺攤,賣的東西也有別於一般夜市小吃,直言「選舉前硬要倉促地弄一個免費的音樂祭,整個規劃感覺都不太行」。 照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說,「完全沒有宣傳行銷..搞笑嗎?」、「韓粉不去捧場對得起市長嗎」、「因為韓國瑜沒有來,否則人數至少破10萬」、「請什麼日團啦,韓導唱採紅菱就有人氣了」、「太誇張了!夜市都比這個多人」、「那是散場畫面嗎?」。 網友透露,活動人數少到連一旁的阿伯都用台語說「人怎麼這麼少」,而且「市集的部分竟然還要過鼓山路才能到,而且不到八點就整條幾乎沒人」。(圖擷取自PTT)
自由時報
2019-12-15
蘇揆先頒金鼎獎 幸佳慧:獎屬於大家
罹癌的兒童文學創作者幸佳慧日前在臉書上說,「主治醫師說我可能領不到金鼎獎」,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6)日特地在行政院大禮堂頒給她這國家級獎項。圖/行政院 兒童文學創作及研究者幸佳慧榮獲第43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考量幸佳慧健康因素,恐無法出席9月12日的金鼎獎頒獎典禮,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6)日特地在行政院大禮堂頒給她這國家級獎項,表達政府的肯定,幸佳慧表示,這是她這輩子最榮耀的一刻,這個獎是屬於大家的。 文化部表示,幸佳慧的作品論述多以台灣為對象,廣泛涉及多元文化、轉型正義、性別平等、土地認同及兒童權益等議題,其作品不因以兒童為對象而自我設限,並敢於挑戰與碰觸台灣社會走向公平正義過程中的各種議題,展開於兒童文學領域內的閱讀社會運動,幸佳慧可謂是出版帶動社會運動的活躍例證。 罹患壺腹癌的幸佳慧日前在臉書上說,「主治醫師說我可能領不到金鼎獎」;考量幸佳慧的健康因素,行政院經與家屬商量,特地在今天先行頒發此特別獎項,並邀請文學界的先進與幸佳慧的親朋好友前來觀禮,藉此傳遞大家的祝福,希望幸佳慧身體康復。 蘇貞昌表示,從幸佳慧的第一部作品到在病榻中仍趕工的繪本《蝴蝶朵朵》,都可看出她以純熟精妙文筆,以深入淺出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透過閱讀瞭解自己、社會、環境和整個國家等議題,進一步展現對環境的大愛與關懷。 蘇貞昌說指出,他因為女兒、立委蘇巧慧的介紹而認識幸佳慧,過去也曾在超越基金會活動與她座談;為鼓勵孫女多閱讀,也購買許多她的作品。幸佳慧不只才華洋溢,且以個人深厚學養及熱情,透過作品談愛、關懷、家庭等多元面向的社會議題,並鼓勵孩子勇敢並瞭解要對自己有自信,對環境也應有關懷。 幸佳慧說,這是她這輩子得到最高的獎項、最榮耀的一刻,她說,她試著想和幼兒談白色恐怖這件事,是從愛的角度出發,可是她還是會害怕,有插畫家一聽到是要描寫白色恐怖就婉拒了,她擔憂出版社不出,擔憂出了社會反應會怎麼樣,會不會有很多負面反應、攻擊等,但什麼都沒有,反而是很正面的,「我這個獎是屬於大家的」,如果沒有出版社、讀者一波波的支持她,就不會有後續的作品,她覺得自己一定要勇敢,但勇敢是不夠的,是整個社會接納了她,讓她有勇氣能持續創作,這個獎真的是屬於大家的,「沒有台灣現在面臨的這個社會,也不會有我這個獎」,謝謝大家。 幸佳慧說,她和幼兒談白色恐怖是從愛的角度出發,可是她還是會害怕,「我這個獎是屬於大家的」,是社會接納了她,讓她有勇氣持續創作。圖/行政院
民報
2019-08-26
«
1
2
3
4
5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0905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0906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0907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藍色多腦殘?
李筱峰
巴黎前線》林郁婷力挫波蘭女將 勇奪我國史上首面拳擊奧運金牌
粘藐云
如何成為「台獨頑固分子」?
林保華
省思八一五,形塑新國家
李敏勇
從奧運得金說到國歌
李筱峰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募款餐會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