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俊憲)
林俊憲相關文章
「愛情摩天輪」成絕響,一個時代的終結
「愛情摩天輪」成絕響,堪稱一個時代的終結。 國民黨的高雄市長人選終於大致抵定了,看來會提名前立委柯志恩,不過消息傳出來以後柯志恩的第一次表態,居然是說「絕對不會有愛情摩天輪」,一下就把韓總當年最著名的政見給推翻了,期待韓流再起的韓粉們恐怕要失望了。 但無論如何,願意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選舉總是好事,畢竟國民黨的韓國瑜、李眉蓁已經被高雄人狠狠教訓了兩次,不要說空話、不要造假的候選人。希望柯志恩能和陳其邁市長君子之爭,用實際的規劃願景說服市民,大家都樂觀其成。 從2018韓流開始,政壇某些人似乎開始誤以為亂講話搏聲量就是一切,語不驚人死不休。而用韓國瑜這招最兇的,恐怕就是他的前長官了吧?希望愛情摩天輪成為歷史的同時,也能讓某人認識到「那個已經沒用了」,更何況說話還沒有韓國瑜本人來的有趣,東施效顰、酸言酸語,只讓人們徒增厭惡而已!
林俊憲
2022-06-27
中國式抗疫的損失不在經濟,而是「信心」
中國式抗疫的損失不在表面經濟數字,而是「信心」二字。 距離上海解封已經過了兩個多禮拜,可是中國的疫情並沒有隨著上海的解封而消退,反而是處於一種奇特的「半封城」狀態,出門處處要出示健康碼、每隔72小時就要做一次快篩,甚至最近透過外媒才爆出丹東這個邊境小城已經封城2個月,還有多少不知名的小城處於封鎖,我們不得而知。 有關封城對經濟和社會的可見影響已經有很多分析,不需要再多說明,但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未來,繼續這樣下去會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關鍵就在「信心」兩個字,人民對於封城無預警實施的恐懼已經大大影響了對未來的信心。 這是什麼意思?以企業來說,外資已經有高達55%正在或是準備撤離中國,而中國國內實體經濟更是受到重創,大量倒閉以外更沒有多少人敢在這個時機開店,居民也因為害怕突然封城毫無準備而緊縮消費,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惡性循環,全都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因此,台灣甚至其他國家在封城以後會出現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在中國出現,畢竟若沒有辦法保證不會再次遇上封城而失業的情況,誰敢亂花錢呢?封城的影響看似是一時的,其實會長期而緩慢的一點一點扼殺經濟活力,且信心一但摧毀就難以恢復了。 在我看來,「動態清零」一但開始就難以回頭了。中共的統治基礎來自於經濟高速增長,而封城再加上多年積累的債務問題又註定中國往後不可能再有高速增長,需要更強大的控制力維持社會穩定。未來對岸註定不會平靜,在台灣的我們更要密切觀察注意。
林俊憲
2022-06-24
立陶宛打醒普丁的「蘇聯夢」
立陶宛斷加里寧格勒陸路,就是要打醒普丁的「蘇聯夢」! 立陶宛昨天宣布禁止經過國境運輸物資到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引起俄羅斯強烈抗議。其實可以看得出來立陶宛的這個舉動非常有針對性,就是要打醒普丁的「蘇聯夢」,波羅的海三國不再是蘇聯的一部分,也永遠不願與俄羅斯融為一體。 從地圖上看,加里寧格勒的位置非常特殊,遠離俄羅斯本土,為何會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其實這裡最早是德國的前身普魯士人的起源地,後來經過兩次大戰後便先後瓜分給蘇聯和波蘭。更因為優秀的地理位置成為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總部,戰略價值非常高。 之所以會稱它是蘇聯夢的象徵,是因為在冷戰時代立陶宛雖然名義上是蘇聯的加盟國之一,卻完全受到莫斯科的控制,因此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之間的陸上往來完全不是問題。換句話說,兩地往來就是蘇聯時代一體化的象徵,如今立陶宛斷了這條路,就是要普丁死了心,時光永遠回不去了。 普丁想要恢復蘇聯版圖的野心,把這些國家越推越遠,而立陶宛身為北約的一份子更不會害怕俄羅斯的威脅。只能說想要開歷史倒車的人永遠不可能如願,俄羅斯亦然,中國亦然。
林俊憲
2022-06-23
面都沒碰到就喊最高禮遇,我都替朱主席尷尬了
面都沒碰到就喊最高禮遇,我都替朱主席尷尬了。 朱主席結束浩浩蕩蕩的訪美之行後,似乎對這趟旅程非常滿意,還說是「非總統侯選人最高的禮遇」,我們姑且不論這是否代表他無意角逐總統,也不論所謂的禮遇是高是低,畢竟這種事情無從比較起,只問一件事就好:這趟小旅行究竟達成了什麼效果? 國內輿論就不用說了,各界對於朱立倫突然急轉彎大喊親美只感到困惑,畢竟不少國民黨人士同時還在大喊親中,自己都沒有共識外人看了只覺得莫名其妙。而國外呢?朱立倫有與美方達成什麼樣的共識嗎?好像也沒有,也難怪最後只拿著「禮遇」出來說嘴。 整個行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新聞就是原本朱立倫期望訪問華府時能與印太事務總監坎貝爾會談,結果人家說另有行程不在就跑了,很是尷尬,事後美方也未對這次訪問發表隻字片語,彷彿一切未曾發生過,只看到朱立倫一個人的心得感想,和觀光客也沒什麼不同。 朱立倫此次訪美的總結,我想只能用「一廂情願」來形容,他固然理解美台關係有多重要,但事先沒有互信基礎的情況下就跑去,至少也該對「瘋豬肉」道歉吧!明眼人都看得出碰了軟釘子,還要騙自己「最高禮遇」,他不尷尬我都替他尷尬了。但無論如何,難得疫情期間還能夠去美國遊覽一下,也算是幸福吧!
林俊憲
2022-06-22
閃躲兩個月只會讓怒火越來越大
閃躲飄兩個月不會讓問題消失,只會讓怒火越來越大。 過了兩個多月,恩恩父母的報案錄音檔終於公開,不過不是來自新北市府自己,而是有吹哨者看不下去提供給媒體才公開。我也點進去錄音檔聽了一下,但沒多久就實在聽不下去了,任何做父母的人都能體會當時恩恩媽有多無助。 這件事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最令人不能接受的也是居然能夠拖兩個多月。新北市府想必是知道錄音檔釋出後,大眾會發現整起悲劇的責任就在他們的派車流程,因而才無所不用其極拖延,但有任何意義嗎? 恩恩父母,乃至整個社會,為什麼這麼急著想知道真相?不是為了要譴責任何人,而是要找出過程到底哪裡出了錯,迅速修正,避免下一起悲劇再發生。拖延兩個月,就是放著問題不管兩個月,最終還是得面對。 如果新北市在事件一開始就主動公布錄音檔,並且認錯道歉改進,或許還不會有今天這麼強烈的怒火。敗就敗在侯市長以為自己可以隻手遮天,以為時間拖長就不會有人關心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輕忽民眾的毅力和決心,這就是後果。
林俊憲
2022-06-21
不是蠢而是單純的壞
你都知道有問題還要蓋,那就不是蠢而是單純的壞! 柯主席參加台灣民眾黨金門黨部開幕典禮時,拋出了「修建金廈大橋」的構想,甚至還補充金門蓋醫院讓廈門人過來看醫生的想法,可見並非脫口而出,而是仔細思考過,早已有這樣的構想。 金廈之間如果要修橋,工程上完全沒有問題,那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兩地之間的公路連通?路上隨便問個小學生都知道。再者,柯文哲是不是沒有聽過「小三通」這個東西?金廈之間的往來早在20年前就很密切了,水路就能完成的事情,為何還需要冒著風險為解放軍開路? 柯文哲講完這句話後,又補充說自己知道會有很多問題,引起的爭議想必他也非常清楚。我想他是又犯了「聲量病」,總喜歡提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想法來搏版面,從頭到尾不是真正為地方的福祉和安全考慮,而是考慮自己能獲得多少關注。 既然柯文哲早就宣示要選總統了,那麼針對這個提議他只需要回答兩個問題就好:修建金廈大橋是不是你的正式政見?是的話,敢不敢列在自己的選舉公報上?也不需要多說什麼,讓民眾來評判這個想法能不能獲得支持,就能知道到底是為搏版面亂講話還是真心的了。
林俊憲
2022-06-19
30年了一點長進都沒有
活在2022還在想1992,30年了一點長進都沒有。 原本幾乎要消失在台灣政壇的九二共識,因為馬英九和朱立倫吵架又浮上新聞。一個人說有、一個人說沒有,連黨內兩個人自己都沒有共識,又怎麼可能成為兩岸十幾億人之間的共識? 九二共識的內涵已經被習近平說破,原本的模糊空間再也無法維持下去,兩岸若要維持交流往來,勢必得找出一個適合當今時代氛圍的論述。況且當年辜汪會談時台灣尚未民主化,閉門會議談出來的東西放到當今也不可能被接受,再去探尋30年前的往事已無任何現實意義。 2022年了,台灣人民已經逐漸形成共識,兩岸是鄰居,無法避免交流,但要在主權尊嚴和互不隸屬的認識下進行,台灣人已經出牌,就看對岸要如何回應。倒是馬朱這兩人,還在激辯如何幫九二共識辦個體面的「告別式」,那我們也不打擾他們了。 30年可以帶來很多改變,台灣邁向2022年,民主越來越深化,國際也有目共睹。而對岸也經過了30年,卻感覺更像在倒車,回到1962年毛澤東發起一場場政治運動的時代。一來一往,比起兩岸最接近和解的1992年,現在彷彿有著60年的差距,方向相反、越走越遠了。
林俊憲
2022-06-17
市長不在家、貪污沒人抓
市長不在家、貪污沒人抓,柯市長的敵人就在本能寺! 柯市長任期還有半年,已經開始在準備找下一份工作了。他在民眾黨活動上說「若當選總統要大力打貪」,這個訴求很好,不過對照一下台北市政府的情況,就令人不得不懷疑他是否有能力做到了。 上週柯市長在議會備詢時,針對台北市殯葬處受賄案,他怒罵「政風處乾脆撤掉算了」,雖然是氣話但也有些道理。畢竟台北市府7年來就有100多起涉貪案件,絕大多數都是調查局主動移送檢方,政風形同虛設,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北市府的內控能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上網隨便打出「北市府」、「涉貪」這幾個關鍵字,新聞數都數不完。柯市長劍指總統,全台四處跑,豪言壯語說要打貪,殊不知敵人就在本能寺,今天建管處、明天公燈處、下週換殯葬處,涉貪案件一直爆,本陣都失火了還想著攻城掠地? 一間公司的老闆若自己都無心業務、整天人不在辦公室內,員工久而久之多少就會想摸魚,這是人之常情。公司亦然、市府亦然,我們終於發現柯市長「北市長做不好是因為想選總統」的名言不是憑空冒出來,而是後人評價自己任內表現的預言。說到這裡不得不感嘆,果然還是台灣神童阿北德厲害!
林俊憲
2022-06-16
中共病態政治體制的最佳寫照
全球就你最特別,包裝驗病毒就是中共病態政治體制的最佳寫照。 繼前幾天中國以含禁藥為藉口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後,今天又有新招,宣稱台灣出口的冷凍海產上面殘留有病毒因而暫緩進口一週。農委會已經檢測過被宣稱含禁藥的魚塭,一切符合規定,這次又是怎麼回事? 包裝驗病毒不是只有中國做,可是做到「草木皆兵」的只有中國一個。其實農委會也抽查過台灣前幾大進口國的食品包裝,結果皆為陰性,再加上世衛組織和聯合國農糧組織都認為包裝是病毒感染途徑的理論無證據,因此絕大多數國家沒有以此為理由阻礙商品進出口。 但世界上就是有這麼一個充滿特色的國家,老是認為全世界都逆向,別國認清病毒特性逐步開放時就要封城、別國認為病毒不會透過包裝傳染時就要禁止進口。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做法,其實與中共的政治宣傳體制有關。 我們都曾聽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詞,但不是從小接受中共政治教育的人很難理解,甚至連他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這個寫入憲法的指導思想,關鍵在前面四個字,中共的政治宣傳強調自身的「制度優越性」,所有施政都比其他國家高明,與眾不同就是中國特色,把所有荒腔走板的行為合理化,中共就永遠是「偉大光榮正確」的了。 小到對著食物驗病毒,大到整個國家的體制,一切都以中國特色解釋,使得整個政府沒有糾正、認錯的能力,一但錯了只能錯到底,畢竟在中共的政治語境中不存在錯這個字。這次禁止進口事件,也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好好認識這個充滿特色的國度,要跟他們成為同個國家是絕不可能的。
林俊憲
2022-06-15
這麼多條「紅線」被踩了還不夠嗎?
「有理由開火」,但敢不敢開火?這麼多條「紅線」被踩了還不夠嗎? 美中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會談落幕,中方發表了許多戰狼式言論,除了昨天我提到的「不惜一戰」說外,還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還可以對巡航台海的國際軍艦開火。話講得很硬,做出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刻意挑起台灣海峽爭議,我認為表面是針對美國,其實真正目標是日本。日本近來頻頻為台灣發聲,不單只是道義上的表態而已,更是真真切切的國家利益問題。台灣海峽和東部海域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如果真的照中國宣稱內海化,首當其衝的就是日本,因此想要恐嚇日本不得介入台海。 前幾天剛落幕的美日韓防長會談首度提及台海局勢,恐怕就是中國如此發言的原因。不過說歸說,實際上又如何呢?各種武統紅線的言論被打臉還嫌不夠嗎?尤其現在美艦巡航台海已經常態化,每隔幾個月就來一次,下次來時你真的敢開火嗎?還是一樣把紅線往後挪一挪就當沒事呢? 中國在台海問題最大的誤區,就是一直自欺欺人把台灣當成內部事務,講點硬話就能讓別人不要插手。可是台海始終是國際議題,攸關日本的生存、攸關美國秩序的維持,放話唬弄不了任何人。逞一時口舌之快,又沒有膽量實質改變現狀,紅線被人一踩再踩,不覺得丟臉嗎?
林俊憲
2022-06-14
分裂已是既成事實,70年過去了總要學會放下
分裂已是既成事實,70年過去了總要學會放下。 最近幾天中國國防部「分裂台灣不惜一戰」的言論又引起討論,不過看在台灣人眼裡,比起威脅更多的是困惑。兩岸從1949年以來早就處於分裂狀態,現在喊這些有什麼意義? 中國對於台灣議題的態度,讓我想起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庫柏樂羅斯提出的「悲傷五階段」理論,人在面對悲傷時,分別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不過可惜的是,經過了70年中國還一直卡在第二步,遲遲無法接受兩岸早已互不隸屬的事實。 人總要學會放下,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國家。退一萬步說,即使中國真的拿下台灣,要如何有效統治早已把自由當信仰的2300萬台灣人?會不會把中國拖入治安戰、甚至成為顛覆中共的火苗?脆弱的中國經濟準備好接受制裁了嗎?這些都是中共難以回答的真相。 喊打喊殺很容易,卻沒有人敢去思考後果,這就是侵略台灣70年來只能當口號喊喊的主要原因。繼續喊口號畫大餅,總有一天中國人民會開始回頭質疑中共的統一大夢究竟還要多久?到時候尷尬的可不是台灣,而是中共自己。
林俊憲
2022-06-13
解密中國政府不敢說的兩岸貿易結構
只敢動農產、不敢動高技術產品,解密中國政府不敢說的兩岸貿易結構。 中國政府無預警宣布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手法與去年鳳梨、釋迦如出一徹,想要藉由政治手段打擊農產品,營造「台灣沒有中國就活不下去」的假象,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數據。 以最新的4月份統計,台灣對中國出口的前三大商品中,半導體在內的電子組件就高達68.7%、機械設備佔了7.7%,而精密儀器佔了5.1%,三者合計高達81.5%。這些商品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台灣不賣沒得買」,例如晶片;一類則是不跟台灣買,就得買高價的歐美日產品,例如機床,簡單來說就是正常貿易下的最適選擇,沒有什麼惠不惠台的問題。 我們接著再來看,這些進口的產品都跑哪裡去?這方面雖然沒有直接統計,但可以參考一份資料,中國出口前十大的廠商中,有六家都是台商,包括富士康、廣達、華碩、晶碩的子公司,對照上面品項完全吻合,說明什麼情況? 問問台商朋友都知道,台企在中國自成一個供應鏈體系,由台灣母公司接單、中國工廠進口台灣供應商的零組件組裝出口,換句話說有大半對中國出口額其實是台商自己在用,依靠相對廉價勞動力組裝,最後收益歸台商公司,中國政府則得到工作機會和稅收。 這原本是個雙贏的局面,兩岸都受益,可惜中國的雙贏是指自己要贏兩次,非要把正常貿易政治化,拿著貿易額說嘴,卻不敢說背後的結構是怎麼回事。原本中國政府打的如意算盤是透過技術轉移升級自己的工業實力,但在貿易戰後被斷了路。尤其上海這麼一鬧,外資撤離更難以逆轉,以投資東南亞取代中國現在的角色。 如今的中國經濟簡單來講就是座「爛尾樓」,升級到一半被掐住的工業體系、大量已不廉價卻也無更高技術的勞動力、靠著畸形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泡沫撐住經濟增長,一切都卡在不上不下的狀態中,還要為了面子從兩岸貿易下手?等到哪天不需要台灣的高端製造業,再來談是誰依賴誰吧!
林俊憲
2022-06-11
洪秀柱、朱立倫唱雙簧
洪秀柱、朱立倫唱雙簧,「車裂」國民黨指日可待。 最近大家都在關心朱立倫訪美,不過很少人注意到的是洪秀柱現在其實也在中國趴趴走,在美國那位高喊反共不親中、在中國那位則高喊終極統一,這不知道要說是笨還是壞,想玩兩面手法也沒有那麼粗糙的玩法吧。 這兩位雖然說的話完全不同,但最弔詭的是如果要問他們代不代表國民黨?好像也都說得過去,這就是國民黨版的「戰略模糊」,不把話說清楚,把親美親中兩個概念包在一起,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倒也成功騙吃騙喝了20年。 雖然美中關係惡化,但本來只要國民黨不主動去揭開這個潘朵拉盒子,非要同時向兩方表忠,還可以繼續裝傻下去。現在話說那麼死,等於在逼黨內加速極化對立,就像古代酷刑車裂一樣,洪朱兩人一人綁一頭撕裂國民黨。 這齣大戲,兩人在國外還不是最精彩的時候,等到回國後才正要開始。只要看兩件事就好:黨內兩岸買辦紅利的受惠者敢不敢跟朱立倫走近?而國台辦又敢不敢對挺朱的人下手?到底誰才是紙老虎呢?我們接著看下去。
林俊憲
2022-06-10
買辦時代的終結,最尷尬的恐怕是國台辦
買辦時代的終結,最尷尬的恐怕是國台辦。 朱立倫此次訪美之行,發表了許多「顛覆性」言論,什麼親美不親中、對抗共產主義、九二共識沒有共識。這些話在台灣沒有掀起多大波瀾,因為這本來就是多數台灣人的立場,不過在對岸可不是如此了。 為何我會說最尷尬的是國台辦?仔細觀察中國輿論,他們對於各種各樣的「惠台」措施本來就有許多不滿。拿中國正在舉辦的高考來說,他們以省籍劃分大學錄取名額,台灣人只要學測頂標就可以上他們最頂尖的985大學,而人口大省河南去年985錄取率僅0.84%。12%比0.84%,可想而知他們的相對剝奪感有多大。 那麼,既然國台辦「惠」得那麼用力,為何台灣人無感、中國人反感呢?因為對台灣來說,惠台措施只有長期跟中國往來的人才有感,這些人始終是少數。而對中國人來說,惠台是一種「收買」,讓台灣人「心向祖國」,可是近年來的民意一次次打了他們的臉,越惠越疏遠,他們反感也是很有道理的。 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兩岸的疏離究竟從何而來,中國長期受共產黨唯物價值觀影響,一切利字當頭,以為讓利就能收買民心。他們看台灣堅持的民主自由、自豪的善良社會風氣,這些東西無法用金錢衡量,他們就無法理解甚至鄙夷,台灣真正在乎的不是利,而是生活中難以量化的一切美好。 國台辦在中國常常被取笑「跪台辦」、「惠台辦」,拿著大筆對台經費一點成果都沒有。以前至少還有一個國民黨陪他們一答一唱,一起中飽私囊,現在國民黨跳車了,留下尷尬的國台辦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去煩惱如何自圓其說吧!
林俊憲
2022-06-09
調漲基本薪資竟成了惡行?
調漲基本薪資竟成了惡行?鄭麗文才是活在哪個平行時空吧! 小英總統和蘇院長前幾天說,將會盡力繼續調漲基本薪資,民進黨政府上任6年來每年調漲,讓勞工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但鄭麗文就有意見了,如果是覺得漲幅不夠還可以討論,但質疑漲薪資這件事本身就真的莫名其妙了。 基本薪資畢竟是實打實的收入,漲一塊就是口袋多一塊,基層勞工最有感。馬時代8年裡,時薪從95調到120,漲幅26%,而小英政府6年就從120調漲到168,漲幅40%,今年還要繼續調漲。40%還無感的話,馬時代的鄭麗文恐怕已經失去知覺了吧。 以台灣近年強勁的經濟表現來看,我們缺的不是成長,而是分配,而基本薪資是政府最能夠直接介入主導財富分配的手段。經濟要持續發展,通脹無可避免只能控制,在物價無法永遠保持相同水平下,當然要從提高薪資著手形成正向循環,韓國便是個例子。 最令我費解的是,調漲基本薪資到了鄭麗文這裡居然成了需要解釋的「惡行」。漲薪資也罵、物價漲也罵,就是提不出個具體建議,如何超脫俗世的經濟學原則?我們都在等待鄭高人指點。她的理想世界恐怕只有時間暫停才能達成,或許她自己才是和我們活在不同的平行宇宙吧!
林俊憲
2022-06-08
太陽餅沒有太陽,中國國民黨沒有親中?
太陽餅裡沒有太陽,中國國民黨也沒有親中? 朱立倫現在人在美國,雖然存在感比國內的羅智強還低,但還是努力想要贏回眾人的目光,因此下了猛藥,連「國民黨從來不是親中政黨」的話都說了出來,那你們的黨名到底是什麼意思? 靠向中國早已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朱立倫這麼說的用意可以理解,但這個彎實在轉得太急。前幾天六四時馬英九還在盛讚習近平,今天朱立倫就說國民黨不親中,搞得像人格分裂一樣,沒有人會相信。 身為外來者,國民黨唯一的出路就是將自己改造成本土化的政黨,才能長遠在這塊土地生存下去,國民黨內早就有許多高瞻遠矚的人看到這點,諸如蔣經國、李登輝都是,可惜都沒能成功,無數的歷史岔路國民黨總是選錯方向,某種意義上也算是非常厲害了。 太陽餅裡面沒有太陽、熱狗裡面沒有狗,這些流行語最早是用來諷刺某些商品名不符實,倒也可以適用在現在的國民黨,成分裡有中國兩個字卻說自己不親中。朱立倫這番話就想要選民買單恐怕不容易,保障消費者權益,還是先改名把成分標示清楚再說吧!
林俊憲
2022-06-06
舔了對面也看不到
舔了對面也看不到,還不如別舔了吧! 今天是六四事件33週年,對於中國近代史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很遺憾,發生的國家自己卻無法紀念,就連往年都會舉行晚會的香港也在國安法威脅下停辦,只剩台灣或海外華人有辦法發聲。 中國的全面噤聲固然讓人遺憾,但更遺憾的是,居然有人利用台灣這樣自由的環境反過來歌頌悲劇的始作俑者。馬英九利用六四為獨裁者擦脂抹粉,精神錯亂到這種程度實在悲哀。 馬英九喜歡歌頌對岸不是不行,畢竟這幾年來類似的行為可沒少過,大家都習慣了,但問題是你選在這個中國日曆上消失的日子,有舔跟沒舔一樣,何苦呢?台灣人把你當笑話看,中國人根本不知道你說過這些話,就是個不甘寂寞的人自言自語罷了。 89年和91年發生在兩岸的兩場學運,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軌跡,自此漸行漸遠,有人卻拿這個兩岸分道揚鑣的歷史事件鼓吹中國正在走「正確方向」,但正確與否不是台灣人說了算先問問當年在廣場上的那些學生做何感想吧。
林俊憲
2022-06-04
柯文哲吊車尾還拒絕補習
吊車尾還拒絕補習,問題就出在柯文哲的總統夢。 昨天指揮中心宣布要在六都增設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這本是好事一樁,其他縣市都表示歡迎,唯獨柯文哲一句「白癡命令」,但攤開數據一看,台北市的兒童疫苗接種率是六都最低,要是接種率最高的高雄反對還說的過去,吊車尾還拒絕補習又是怎麼回事? 由中央出面增設大型接種站,不會動用北市府的資源、不勞柯市長操心,究竟有什麼反對的理由?我想還是「中央」兩個字吧。柯文哲總有一種封建領主的心態,中央想要在我統治的台北土地上做任何事,就是「損害主權完整」,先罵了再說,兩年多來大都是這麼回事。 這種領主心態的來源,當然是因為柯文哲想角逐總統,所以總把台北市當作一個與中央政府平行的存在來彰顯自己的能力,但這在講求統一指揮的防疫上是行不通的。拿北北基這個「三色豆」組合看就很明顯,新北和中央一直密切合作,從來沒有什麼狀況,還能協助處理北市外溢出來的問題。 所以與其說是黨派之爭,不如說是柯文哲自己的總統夢與市長身分的角色衝突,最後苦的是只想他好好當市長的台北市民。他有一句話倒是說的很對:「台北市長當不好是因為總想著選總統」,往後應該可以成為後人對這八年台北市政的總結。
林俊憲
2022-05-31
或許是撤下的時候了
既然連國民黨也毫不在意破壞,或許是撤下的時候了。 今天國民黨在立法院議場內杯葛議事的時候,朝主席台丟了杯水,結果不僅把背後的孫文遺像淋濕,還把畫砸破了。實在是想不到,每週上班都會看到的這張照片,破壞的人竟然會是國民黨。 孫文遺像高掛在主席台後方的時間就跟立法院議場落成時間一樣久,可以說他見證了台灣政治7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不僅是立法院,年長一點的朋友一定也曾在學校升旗台每天看著他,但民主化以後公家機關都陸續撤下,反倒是立法院至今都還掛著,各委員會都有,彷彿有人在後面盯著你,我這會期擔任召委坐在台上特別有感觸。 人們對孫文的想法就跟台灣的政治認同一樣複雜,但撇開這個不談,全世界幾乎沒有國家在國會懸掛重要人物遺像,至少不會是這麼顯眼的地方,畢竟國家不是靠一個人打造的,如果孫文要掛,那黃興可不可以掛?而掛了以後,又有多少台灣人知道他是誰?跟當今台灣又有什麼關聯? 當年在威權時代,國民黨為了愛國教育,給這些歷史人物加上了偶像崇拜,恐怕孫文自己也沒有預料到他會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但隨著民主化後越來越多史料被公開,人們對歷史人物可以有更客觀的評價,沒有人可以代表一個國家,尤其是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如此複雜的國家。 要撤下孫文遺像,唯一的阻力恐怕就只有國民黨,但連他們自己都如此不尊重孫文了,掛著還有意義嗎?孫文只是一個象徵,象徵過去那段單一價值觀的黨國神話時期,他的個人功過倒是其次,但唯有先讓他「走下神壇」,才能代表我們正式告別那個時代,也才是真正的尊重歷史。
林俊憲
2022-05-30
俄羅斯破解中共「導彈洗地」恐嚇台灣
中共「導彈洗地」恐嚇台灣數十年,感謝俄羅斯協助破解! 俄羅斯前幾天對著烏克蘭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奧德薩發射了數枚上億元的導引飛彈,結果只有一枚命中了海邊的公共廁所,被烏克蘭人酸「有其他更棒的軍事投資嗎?」,這個情況也可以協助我們了解中國多年來對台灣的飛彈威脅究竟現不現實? 根據路透社先前報導,俄軍自開戰以後一個月內所發射的所有精確導引彈藥中,有超過六成並未命中目標,詳細原因不明,有可能是飛彈本身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遭受干擾,不過我們可以藉此數據來推理中國攻台時的情況。 解放軍的戰略是在正式部隊登陸以前,先以導彈消滅國軍的主要力量甚至指揮中心,藉此為登陸部隊開路,因為他們很明白若第一步沒有完成,首先在沿海就會被岸上的火力重創,上岸後在有地主優勢、完整編制的重裝部隊前毫無優勢,將會損失慘重,因此如何在登陸前就削弱台灣軍力始終是一大難題。 這次俄羅斯在實戰中展現的精確打擊能力實在不忍直視,那麼中國的能力又如何?前年解放軍在山東一帶朝南海試射東風21、26型導彈,最初以為是2枚,後來才傳出是4枚,原來消失的2枚不僅沒有擊中目標,還掉在廣西境內,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或許可以讓我們一窺中國導彈的真正實力,與他們的「俄爹」相去無幾。 解放軍的武器從未經過實戰檢驗,就像俄羅斯的飛彈真正發射出去才知道是這種水準。當然我們從不輕忽對岸的威脅,但僅憑紙上數字或是電視上閱兵的威風模樣就無限放大對方的能耐,實在毫無意義,我們不求戰但也不懼戰,別因宣傳就失去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林俊憲
2022-05-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勇於負責很難嗎?
台灣是咱的國家
全新流量密碼
莊河伯
到底可以多荒謬呢?
杜承哲
國民黨打算贏者通吃 被民進黨整碗捧去
林智群
第一個孩子走了之後:恩恩案關鍵時間軸
苗博雅
民調:6成4民眾認恩恩延誤就醫
謝君臨
侯友宜的心肝是黑的
劉承霆
彭明敏教授:才氣、勇氣、傲氣、與正氣的知識分子
賴其萬
恩恩爸爸的7點疑問
李忠憲
他們是當作沒看到嗎?
百柯全書
勇於負責很難嗎?
台灣是咱的國家
徐自強冤案,刑求者就是侯友宜
陳增芝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台灣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