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談附魅 到「羅剎國」社造的荒謬

針對鬼月亂象,筆者十多年前曾投書點出隱憂,唯今附魅現象猶光怪陸離。

一九四八年,《台灣力行報》刊登蔡秋桐以筆名「愁洞」發表的《普渡》一詩:

普渡施餓鬼,豬羊雞鴨偌大堆,

青面獠牙,才得算是好兄弟,

孤獨無依,公僕不理,

到處求乞,人人鄙視,

不夠資格,活的餓鬼。

這首詩關照的人性,就是「懼厲,怕惡人」。蔡秋桐於一九三○年起發表的短篇小說,《有求必應》諷刺逢惡事必應、《保正伯》諷刺選舉選流氓、《帝君庄的密史》諷刺惡人賄選當選。他形容《放屎百姓》被殖民、怕惡人、無主體性,及普度厲鬼,不問蒼生的現象,以台灣話文反面寫實呈現寓言式小說,期以醒民。

唯醒民百年,大眾猶以為普渡「好兄弟」,將物資濟助「活的餓鬼」,就能添福壽,保平安。而忘了,其實真正的功德是以公民角度,讓公眾事務更透明化、公民化、賢能化,如此就能利益眾生。否則公眾人物愈綜藝化、黑道化、愚民化,社會愈畸形、附魅,牛鬼蛇神就愈活躍。這應是大家最不想見到的「世情如鬼」。

百年前,蔡秋桐描寫日治時期的《放屎百姓》,何嘗不是現在中國刀郎有感而發的《羅剎海市》:市民以惡為賢,花面逢迎,嗜痂之癖。但可悲的是,中國統戰工具「海峽鄉建鄉創獎」,或招統的「村主任」等,竟有人飛蛾撲火似地「天堂有路你不來,地獄無門你偏闖進來」,硬要去「羅剎國」當社區化妝師,天真以為社區美了,「老大哥」就不見了。

然而,專制獨裁的國度,全是「一丘之貉的苟苟營營」之徒,如何自由化參與意見,民主化討論社造,鄉建鄉創者豈非中了其所謂「全過程民主」(顛倒價值,以醜為美)的詭辯、樣板與統戰。而社造之人更忘了社造與政治不可分割的力量:社造是政治的目標,政治是社造的手段。但去「羅剎國」,做鬼事、扮鬼臉等既無目標,又非手段,盡是做些「世情如鬼」的蠢事。

想想蔡秋桐的醒民、想想刀郎的鏗鏘。除非,「羅剎國」裡做社造:裝神弄鬼。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著有《台灣的第三條路:社區營造政治學》)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林文彬

林文彬
曾任虎尾鎮長,現任雲林縣議員,著有《台灣的第三條路:社區營造政治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