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博士相關文章

紀念5月35日

紀念5月35日

紀念5月35日 今天是舉世震驚的西朝鮮人要求民主化遭血腥鎮壓的天安門事件發生34周年,34年前的今天,我在日本。 1989年5月35日(星期天)早上下樓去取報紙,便看到頭版巨大的沖擊性標題,配以當局出動坦克軍隊,對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要求民主化的集會人群采取武力鎮壓的巨幅照片,傳聞導致了大量的死傷者,被稱為是血的星期天。 當時周圍的國際環境是,2年前的1987年7月15日台灣發生了解除戒嚴令,成為之後30年跨入了民主化第一步的轉折點。韓國則發生了更早的光州事件,開始鬥爭並逐漸確立了民主化,同時推動了東南亞地區廣泛為的民主化浪潮,連北邊的的戈爾巴喬夫都正在對蘇聯繼司法改革後又開始了政治改革。 雖然民主化的浪潮到達中國已經算是晚的了,但國內年輕人對民主化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要求民主化的遊行從1989年4月15日改革派的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逝世為契機,以學生為主的10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通過悼念胡耀邦要求政治改革。 民主化要求的學生集會影響力,不久便迅速波及天津,上海等全國400多個城市,成為全國性的示威運動。當時的軍委主席鄧小平5月19日宣布北京市戒嚴,後任総書記趙紫陽親自進入天安門廣場,與學生知識分子們直接對話,希望和平解散集會,但強硬派學生們為主的投票結果是繼續集會,最終導致首都機能處於癱瘓。 1989年5月35日拂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坦克裝甲車朝天安門方向行進,開始所謂清場,即武力鎮壓驅逐廣場上的集會人群。這場沖突中,當局在廣範圍逮捕了抗議者和極其支持者,外國媒體被驅逐出境,對國內新聞報道該事件一直嚴加管控。而反對發布戒嚴令的總書記趙紫陽被認為是同情學生而遭解除黨內外一切職務,直到2005年離世,一直處於被軟禁的狀態。 1989年的這次大規模要求民主化天安門事件,準確說是第二次天安門事件。第一次天安門事件是1976年4月5日為悼念周恩來総理逝世的反四人幫的大規模民眾集會,也被稱為是四五天安門事件,第一次天安門事件是四人幫垮臺前期的民意反映。 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官方發表的死亡人數包括軍警人員在內為300多名,歐美各國駐華機構以及外國記者向外傳出的比較一致的死亡人數在1萬左右。 該事件後官方對21名學生領袖發布了通緝令,其中有14人在各種渠道的幫助下流亡海外,通緝令名單上的次序為: 1.王丹(當時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遭逮捕投獄後當局迫於國際壓力1998年釋放後流亡美國,獲哈佛大學東亞史博士學位,受聘臺灣清華大學客座副教授) 2.吾爾凱西(當時北京師範教育系大學學生,運動被鎮壓後經香港逃亡法國,留學美國後定居臺中) 3.劉剛(當時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遭逮捕投獄後1996年流亡美國,理論物理學研究者,就職於華爾街) 4.柴玲(當時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生,1990年經香港逃亡法國,後定居美國,創業IT公司) 5.周鋒鎖(當時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生,被捕入獄一年流放一年,1995年赴美讀碩士定居美國) 歷史會被掩蓋,但永遠不會被忘記,失敗的歷史也是歷史,而且更悲壯,記憶更深刻。 東京博士 2023年6月4日  
東京 博士 2023-06-04
對岸井中韭王樂

對岸井中韭王樂

對岸井中韭王樂 看這個標題,肯定有好心人想說,你的字打錯了,菜市場有賣綠色的韭菜和黃色的韭黃(我們上海人俗稱韭芽)。告訴你,真沒錯,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韭王。 某國前總理李克強曾公開承認,該國有6億韭菜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結果因為他時不時的說點實話,他的“克”字就被大大克掉了。既然韭菜們的平均收入水準是1000元,那月收入3000元的當然可以牛氣衝天地稱王了。 所以叫韭王,是韭菜里面大王的意思啦。而且我們也知道了,韭王因為是生長在井底的,少見陽光,一輩子都沒機會爬到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韭王跟韭黃的長相十分相似,也是黃色的。 最近也沒什麼歡樂事,看到井水里泡著的韭王有一段很霸氣很豪氣的影片,才覺得我們的生活不僅是美好的,而且還是常常有點小快樂的,有快樂就要分享給大家。 你吃得起酸奶,喝得起紫菜蛋花湯了,可是你買得起房子養得起娃嗎?你生得起大病葬得起墓嗎? 高雄有個膝蓋走路的奇人有句上聯叫做:莫忘世上苦人多, 我不妨吃飽了事沒飯幹給他對一個下聯:對岸井中韭王樂。 橫批:不必糾錯! 東京博士 2023年6月2日    
東京 博士 2023-06-02
台灣印象:國語好好聽

台灣印象:國語好好聽

台灣印象:國語好好聽 要說台灣印象,對我西朝鮮人來說,鄧麗君當然算是那個年代經歷過的繞不過去的一個大話題,要說小話題,那就太多了,一個個小話題在我尚未踏上台灣土地前,就逐漸形成了我對台灣的整體想象和印象。 上海人家大多數有海外關系,我家也不例外,有香港親戚,也有台灣親戚。文革尚未結束的末期,有香港親戚來上海探親,因為我是我們家族中當年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人,那時的記憶最深刻的是親戚送我一個卡西歐的計算器,而且是非常高級的能微積分運算的,我到現在還一直記得型號叫fx-3500p,這個計算器一直用到我後來大學畢業。 另一件記憶深刻的事,是香港親戚帶來了台灣親戚的婚禮場面的很多照片,1970年代的我們,是頭一次看到彩色照片,看到了台灣人穿著五彩繽紛的旗袍,還有西裝,那個年代的西朝鮮幾乎都是灰色藏青的中山裝,要麽就是綠軍裝。現在知道了那時的台灣還在戒嚴時代,但是單從服裝和人們的表情就知道,要比我們自由多了。 照片無聲,也不知道台灣人跟我們說的中文有什麽不一樣。再後來隨著南邊走私貨的進入,看了第一部台灣電影《歡顏》,再後來上海出現了不少來賺第一桶金的台商,逐漸的聽到了說同樣中文的台灣人那些好玩的腔調,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跟福建廣東腔差不多,比如坐飛機說成坐灰機,喝咖啡說成喝咖灰,至於說喝嘎比,那是認識了我們家的台灣人之後才知道的。 因為1949年之後沒文化的土匪執政,所以傳統文化在無數次的砸爛四舊的政治運動中被摧殘被消失了,西朝鮮人民說話腔調都是充滿著火藥味硬邦邦的,反之就襯托出了剛開始接觸台灣腔的國語,會覺得非常柔軟,難怪官方說是消磨革命鬥誌的靡靡之音。 台灣腔說話的一大特征其實不是單純的比我們軟,要說軟,蘇州話才是中文第一軟。你如果聽過蘇州大街上有2個當地男人在吵架的話,肯定不會認為他們正在爭鋒相對的幹羚羊,蘇州話吵架時都柔軟得能讓人聽了雞皮疙瘩掉一地,我的童年時代有將近一半曾經在蘇州生活過,所以我能100%聽懂蘇州方言。 聽慣了台灣腔是我多次往來於日台之間以後的事了。記得第一次去台灣時,那時台灣對西朝鮮人的門檻是非常高的,個人和團體旅遊皆未開放,當時我獲得台灣簽證是因為在日本已經工作了10年以上,而且是過了規定年薪規定職務以上的限制線,並由日本公司法人擔保才拿到的商務簽證,那時的台灣簽證不是現在這種一張電子印表紙,而是與台灣護照同樣顏色的小本本。 接觸的台灣公司和台灣人多了,逐漸的了解了台灣腔與我們最大不同的特征了,那就是台灣人特別愛說疊字。疊字我們也說,但是通常是幼稚園用語,主要是簡單可愛也讓小孩子容易記。比如人的乳名小名常用疊字稱呼,大名王小明的人,小名會叫明明,大名叫張靜的人,小名會叫靜靜。對幼兒說吃飯,大人會說吃飯飯,相反的排泄會說拉粑粑。甚至可愛的動物會用疊字命名,比如熊貓叫歡歡,狗狗叫皮皮。 大人說疊字,會給人一種放低姿態,沒有威壓感。但是一開始不習慣,很多西朝鮮人會覺得怪怪的,尤其是大男人說疊字,會被人說是娘娘腔。最典型的就是台灣人常說的“好好吃喔”,西朝鮮人通常是說“很好吃”,“非常好吃”,“真好吃”,上海人則會說“老靈個”,“老好吃”,“味道哈嗲”,“好吃來不得了”。 西朝鮮人與其說不會說疊字,不如說是主動在回避說疊字,因為“好好吃”第一個好是副詞,第二個是形容詞,連在一起使用還會有小孩子頑皮不吃飯時說的歧義:“你給我坐下好好吃”。但是受台灣影視劇的文化滲透,現在西朝鮮也有很多年輕人的口語會帶上台式疊字的腔調了。 台灣腔的這個疊字現象用的超多,喝飲料時會說“好好喝”,影片是“好好看”,聽歌會說“好好聽”,而在我記憶中小時候我們經常說的疊字就只有一個例子,那就是整天叫喊的口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共產主義事業的紅色接班人”。 今天是6月1日,小時候這天叫做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了日本後發現凡是以前被灌輸的國際什麽節,日本皆無,可日本的國際地位和國民口碑在國際上卻非常高,日本護照免簽國一直是世界第一,沒有什麽國際節的日本社會,也根本就沒有那些空洞無物的一點都不“好好聽”的口號和標語。 東京博士 2023年6月1日    
東京 博士 2023-06-01
台灣印象:鄧麗君的歌為什麽是靡靡之音

台灣印象:鄧麗君的歌為什麽是靡靡之音

台灣印象:鄧麗君的歌為什麽是靡靡之音 1980年,“沒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第4年,也是我考上大學的那一年,經歷了長期的從物質到精神生活都無比貧瘠的西朝鮮大地,突然開始從南邊湧入了很多的舶來品,那時的深圳還是個小破漁村,舶來品幾乎都是由香港經過深圳廣州進入內地,傳到我所在的上海。 那時從香港途徑深圳進來的都是走私貨,廣州雖然也有走私貨,但還有不少比較正宗的好東西,因為官方每年召開2次的廣州交易會,俗稱“廣交會"上有大量各地的優質商品雲集,其中也有香港出展品,廣交會的農副產品當年是國貨的頂峰。 我父親每年都代表江蘇省參加廣交會,展會結束的展品就會讓大家分發帶走,所以廣交會結束時,我爸會滿載而歸。那年我記得拿到了很多時髦的東西,有台灣折疊自動傘,卡西歐的電子表,還有不少鄧麗君歌曲的磁帶。 那是手提式錄音機風靡上海灘的年代,最流行的就是我們俗稱的單喇叭,那個最便宜的一台也要普通人半年多的工資才能買,如果誰家有一台日本的雙聲道立體聲錄音機,那簡直是不得了了,放上一盤鄧麗君的靡靡之音一按播放鍵,左鄰右舍全都打開窗戶豎起耳朵分享了,要是誰家有一台聲寶三7,那就是收錄機的天花板了,絕對是高官家庭。 我現在才知道鄧麗君在我們那里流行的年代,其實在台灣本島上比鄧麗君人氣的歌手比比皆是,不知道為什麽就鄧麗君能在西朝鮮那麽走紅。後來到了日本更知道了其實當年鄧麗君蠻曲折的,始終在台灣打不開局面才不得不遠走日本,她真正成熟發展是經過日本包裝之後重新殺回台灣,奔向亞洲華語舞台。 鄧麗君風靡西朝鮮純粹是民間行為,官方一直是禁止的,只是死活都禁不了,畢竟錄音機的聲音不像今天的網絡可以搞萬里城墻來阻止。所以有句話叫做,不怕他們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今天來看,應該是不怕他們耍流氓,就怕流氓偷技術。 話說鄧麗君的歌能風靡西朝鮮全土,是因為趕上了特殊時代,那之前,我們看戲只有8個革命樣板戲,唱歌只有進行曲,男女老少一律稱同誌,說話都是帶火藥味的“鬥爭”和“打倒”,不能講感情,一切只有黨性。 所以鄧麗君的歌聲像一股甘泉註入了久旱的沙漠,讓西朝鮮人突然聽到了完全不同世界的聲音,官方拼命禁止的理由說那是靡靡之音,卿卿我我的愛情歌詞和氣聲唱法是消磨人們的革命意誌的毒草。 更有人解讀鄧麗君的愛情歌曲對象,其實並不是男女之愛,而是借喻男歡女愛表達對中華民國之愛,此說不一定是真,但鄧麗君的反共立場,是當局抵制她的唯一原因沒有錯。 於是,就用靡靡之音來批判抵制鄧麗君,抵制的結果是,地下波濤洶湧般的流行大潮滾滾向前,根本就禁不住,到後來也就不知不覺的不了了之了。 但是我倒是對靡靡之音這個詞很感興趣,鄧麗君的歌曲聽多了都是一個調調,會令人昏昏欲睡。那時接觸台灣人講中文的另一個途徑是“收聽敵台”,這事我也經常幹,通常是晚上睡覺前,那時很多人家尚無電視機,但大都有電子管無線電收音機,而且是帶短波接受的,我家也有。 嚴格說,用短波收聽台灣的電台廣播是違法的,被檢舉抓住的罪名是“收聽敵台”的“反革命分子”。但是1980年代其實整個大環境有了鬆動,明目張膽的“收聽敵台”的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在聽,也會暗自交流什麽時間段鳳飛飛有唱歌,什麽時候又播放鄧麗君了。 能收聽“敵台”大概是我們西朝鮮沿海地區人民的地理優勢,除了聽海峽對岸的歌星唱歌,有時候當然還會“不小心”聽到一段有趣的廣播:浙江省奉化縣的周小二,您的信件嘉義的哥哥已經收到,請下次在寫信時將味精水再調濃一些。。。 那時聽短波還有一個正當的借口,就是那時的美國之音有一個教英語的節目非常人氣,叫《英語900句》,正規的新華書店還有教材出售。所以收聽短波逐漸的也就不完全等同於”收聽敵台“了,因為1980年學英語是中美建交後不久,那時上海人目光敏銳的家庭就已經在考慮讓自己的孩子“潤(Run)”了,而且上海人文革前甚至解放前就有海外關系的家庭比率很高。 鄧麗君反共是西朝鮮人都知道的事,一件是短波電台里聽到的鄧麗君在金門勞軍時的講話,另一件事則是1989年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上支持學生的民主抗爭運動。 所以我們這代人並不反感她,相反很多長年深受中共迫害摧殘的人還很挺她。2016年我到台灣時還特意去金山墓地“看”過她並獻了花,畢竟她是在西朝鮮以外的一個影響了我們整整一代人的女神般的存在,台灣本島人如何評論她已經並不重要。 到了今天,也有不少人說鄧麗君是外省人,是華獨派,如果活到今天絕對不會支持台灣獨立的。可那又怎樣,即使她的立場有當時的時代局限性,她反共而且支持過我們慘烈的民主運動,我們就喜歡她,感謝她,畢竟那個年代連我在內的很多人,不也還是處於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華獨派呢。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31日      
東京 博士 2023-05-31
金門人究竟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金門人究竟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金門人究竟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台灣人是指現在居住在台灣本島極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的人,根據『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統計分析,台灣原住民占1.7%、閩南人占73.3%、客家人占12%、外省人占13%。 另據台灣人類研究者黃宣範的調査、當今10幾歲的台灣人幾乎100%擁有“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意識。而且根據現代人類白血球型抗原和DNA調查表明,台灣人口88%的祖先是原住民。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台灣人對自我認同的意識變化吧、數據顯示分別是: 年份,自認台灣人,自認中國人,兩者兼認(統計者) 2000年,42.5%,13.6%,38.5%(大陸委員會) 2007年,63%,14%,18%(海峽交流基金會) 2013年,55%,3%,38%(TVBS) 2016年,73%,11%,10%(聯合報) 2020年,82.4%,-%,12.4%(天下雜誌,對象為20-29歲者) 2020年,83.2%,5.3%,6.7%(台灣民意基金會) 2021年,67.9%,1.8%,27.8%(台灣制憲基金會) 另有一份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類似調查數據,也顯示了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率年年升高。 年份,自認台灣人,自認中國人,兩者兼認 1992年,17.6%,25.5%,46.4% 1996年,24.1%,17.6%,49.3% 2000年,36.9%,12.5%,44.1% 2008年,48.4%, 4.0%,43.1% 2016年,59.3%, 3.0%,33.6% 2020年,67.0%, 2.4%,27.5% 2021年,63.3%, 2.7%, 31.4% 台灣本島的民意情況我大致了解,那麽本島以外的地方會是什麽樣的呢?昨天我提到了東部的蘭嶼的情況。台東非常藍,蘭嶼屬於台東縣,蘭嶼的藍就不奇怪了,而且離島的資訊渠道狹窄,要定點洗腦非常容易。 疫情前我除了蘭嶼,還去過其他一些離島,比如同樣是東部的綠島,還有西部的澎湖,金門,這些島嶼中最為特殊的是金門(媽祖應該也類似)。 從地理上說,金門和馬祖毫無疑問是屬於中國的福建省,因為國共內戰的軍事原因,老將當年為了反攻大陸,死守了這兩個中國大陸眼皮底下的島嶼,軍事上的重要性以及隨著時代變化是該放棄還是繼續死守的問題我們暫且不去深究,我很好奇的是金門當地人,他們的自我認同意識究竟是怎樣的,金門人究竟覺得他們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呢? 去金門之前,我就有這樣強烈的疑問,希望能踏上金門島時不僅是觀光歷史和自然,更能直接聽聽金門當地人的想法。 小飛機降落金門機場後,第一件事就是租車,根據事先做的功課,金門比蘭嶼綠島都要大多了,只有開車才是高效率逛遍全島的最佳方法,而且那時正值7月,太陽底下的金門已經是烈日炎炎。 從日本出發前我就預定好的民宿,位於蝴蝶狀的金門岛最東頭的一個閩南建築風格的小村子里。閑談中知道了民宿的老板娘是福建嫁過來的,她當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受其影響的老公雖然是金門當地人,不用問就知道,娶了中國婆娘多半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 金門人家庭這種娶中國婆娘的例子很多,不僅閩南文化習俗相通,語言也幾乎是一樣的,給我感覺很像中越邊境,越南人和雲南人祖祖輩輩在一起耕田,通婚,幾乎家家都有國境另一邊的親戚,所以1979年的中越戰爭當地人部隊根本打不起來的,都是北方調遣部隊去打越南。金門也類似,與中國大陸福建的厦门市只是隔海向往,最近處只有2公里。 鄰國甚至敵國之間的通婚和親現象,在中外古今史上並不鮮見。比如出塞的王昭君,比如日本江戶時代的德川家與加賀藩前田家的聯姻,都是化敵為友,不能不說仇敵變親家的瞬間,不僅化解了誤會和敵對,也抑制了大規模的戰爭爆發,畢竟成了親戚之後,想要挑事爭鬥就會有所顧慮和多一份思量。 所以金門人娶了福建人新娘家庭的自我認同感,基本上不用去調查,不能代表真正的金門人的想法。於是我来到了當年古寧頭激戰最為慘烈的北山巷戰區,村頭有一家叫《老麺茶》的小店,一對小夫妻正在忙著招呼客人,我便點了一份冰坐在大陽傘下慢慢的吃。 年輕的爸爸抱著嬰兒在哄孩子,我就跟他閑聊了起來。他告訴我說,他們家是金門當地人,古寧頭戰役時,一部分登陸成功的解放軍就是在這里與守島國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最後解放軍由於孤立無援彈盡糧絕不是被擊斃,就是做了國軍的俘虜,這里的村墻上還保留著當年槍戰的累累彈痕。 年輕人說,這些都是他爺爺告訴他的,那時連他爸爸還沒出生呢。我好奇地問,那麽後來台灣海峽也一直發生多次緊張狀態,萬一哪天再爆發戰爭,金門肯定首當其沖會有再次成為戰場的可能,你們當地人怕不怕?答曰,怕也沒用啊,這又不是我們金門人能控制的事,我們當然不希望再打仗。 可是既然害怕,那為什麽不離開,非要一直住在這里呢?金門年輕人說,可這是我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為什麽要我們金門人離開呢?想想也是,發動戰爭來別人土地上打架的都是外人,他們何時考慮過這塊土地上祖祖輩輩希望和平生活的人民呢? 我不由得終於問他,那你覺得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呢? 年輕人的回答是,我們金門人現在用的水和電,很多觀光收入都是中國提供的,但是我們手上的選票和可以自由上FB,Line是今天的台灣民主給我的權利,一定要我們選哪邊真的很難,因為我們只想和平的生活,不想政治站隊一邊。說穿了,我們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台灣人,我們只是金門人,是金門這塊土地上的主人,金門是我的家鄉,中國和台灣都不是。 我懂了,原來金門人覺得自己就是金門人,要理解這一點,其實跟我在日本,我的內心承認自己是上海人要遠勝於中國人一樣。因為中國那麽大,我跟大部分中國人都不一樣(尤其是北方的那些人),我也不想代表所有中國人,他們在海外很多不知恥的行為舉止,我才不願意跟他們同類,為他們背黑鍋。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30日 (所有照片攝於2019年7月的金門島)  
東京 博士 2023-05-30
台灣的外省人

台灣的外省人

台灣的外省人 每個地方都有本地人外地人的存在,比如我在日本到死都算是外地人,因為我是中途離開自己的故鄉來到這塊新的土地上的。 我的下一代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基本上不會被認為是“外地人”,因為日本對本國人和外國人的概念大致止於一代,二代之後幾乎沒有人會再認為他是外國人的。 但是在台灣卻不一樣,台灣俗稱的本省人和外省人,雖然已經到了二代甚至三代,依然有可能會被稱為外省人,那是因為當事人對生活的土地感的認同與否所凸顯的社會意識形態。 日本社會沒有這個問題,是因為外國人不僅二代幾乎都認同日本,甚至像我這樣的第一代移民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認同日本要超過自己的出生國。 台灣的近代歷史和政治環境比較復雜,所以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就復雜多了,其實要說台灣的人口比例,本省人還是占了大多數的。 據1990年台灣最后人口籍貫統計,外省籍人口269萬5080,約佔總人口的13%,1992年戶籍法修改,廢除了籍貫登記,此後的台灣人口普查均沒有再調查籍貫。 外省人在台灣的人口比例並不是很高,但是為什麼台灣的政治風雲每到選舉時卻常常風雲莫測,險象環生呢? 究其原因不單純是外省人数量和比率的問題,而是外省人長期掌握台灣政治文化經濟教育的特殊優勢,導致了很多本省人腦袋也被洗傻洗藍了,很多地方成了藍藍的天,藍藍的海,還有一大片藍藍的韭菜田。 我記得2018年曾經沿著東海岸從花蓮到台東一路南下自駕遊,發現進入台東後的國道沿線青天白日旗林立。然後又去離島的蘭嶼玩了幾天,按理說,台灣東海岸在地理上比較遠離西朝鮮,那裡除了大海很藍,人腦不至於很藍的呀。 可是在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發呆亭附近,看到有當地人樹立著高高的青天白日旗,我們家的台灣人就先過去跟他們聊了幾句,我人還沒趕到呢就聽見雙方爭執了起來,大致上就是藍綠之爭啦。我是沒有介入,只是勸離,但我憑大致能聽明白的內容判斷,蘭嶼的藍還不是一般的海水藍,簡直是紅。 台灣的外省人中,除了歷史上更早就形成的來自福建廣東的兩省人以外,1949年後逃難來台的外省人比例很高的是江浙上海人,大約與山東四川兩省合計人数相當,這與國共內戰時蔣介石的國軍非嫡系作戰部隊構成有關。 雖然台灣外省人裡面山東人四川人很多,但是之後掌握台灣社會最高層權利和資源能當官的,依然是老蔣嫡系為主的江浙人上海人,相對而言,台灣的山東人四川人以老兵為多,是政治上的弱勢群體。 早年從日本初次到台北時,我會覺得非常有親切感,因為台北江浙上海人文化影響最多,江浙菜當然也多,而且味道很正宗。 昨天講到了上海人包菜肉大餛飩,其實餛飩不是江浙上海帮的獨有物,四川人的餛飩也很典型,不過四川人不叫餛飩,他們叫抄手,而且上海人一般是湯餛飩(還有鍋貼煎餛飩),四川人是吃無湯的冷餛飩,拌辣油,叫紅油抄手。 大學剛畢業開始工作時,我曾出差去過四川不少地方,在重慶吃過抄手,他們是當宵夜的,晚上有穿街走巷的小販挑擔賣抄手。重慶是山城,樓上的人家會把一個小籃子裝一個大碗和零錢用繩索吊下去,小販在下面接籃子裝上紅油抄手之後晃一晃繩子,起吊後一筆小買賣就完成了。 有一次在桃園,路過一家小店,看到菜單上有紅油抄手,便點了一份,餛飩馬馬虎虎,不過那個紅油好像完全不如四川的紅,真要那麼紅的正宗四川紅辣味,我估計沒幾個台灣人能吃完的。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29日    
東京 博士 2023-05-29
應酬

應酬

應酬 連續談了幾次有關日企文化的話題,今天來談最後一個,那就是很多人批評的日企中的下班以後的應酬。 應酬從正面理解,那就是工作上有關系的場面交往,這種交往主要是在工作以外的地方非正式交談,更接近雜談聊天。而且通過飲食行為做緩衝,讓交流氣氛變得輕松愉快潤滑順暢,如果伴以喝酒,那麼在酒精作用下,還能變得口無遮攔酒後吐真言,甚至假借酒醉吐了平時不便提及的真言,事後對方也能諒解。 因此,應酬有著其特殊的意義,因為有些話,如果不是應酬場面沒法說,相反有些資訊不是應酬場面也無法獲得。正因為對應酬有正反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個人對日企中的應酬問題並非一概謝絕,而是有篩選有清晰目的來決定自己當時是參加還是不參加。 說到篩選,我會首先把所有的應酬分成2大類,一類是對內的應酬,一類是對外的應酬。對內應酬主要是指與自己公司的同事,上司或部下一起吃飯喝酒,對外應酬主要是指與客戶,關聯公司(上遊商社,共同的項目合作同業者,下遊承包商零部件供應商等等)。 先說對內應酬。這個我視時期,召集目的和參加者,大部分是選擇不參加,因為純粹的那些消費他人時間的喝酒吃飯陪聊,占用下班後的個人時間沒什麼意義,但是即使是看似沒什麼意義的這種應酬,我也會偶爾順勢應邀參與。 參與的場面大都是一起出差在外,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回旅館也沒事,拒絕集體行動顯得不合群性格怪異,不妨大家一起找地方吃飯圖個熱鬧,還有就是一年一度的忘年會(台灣叫尾牙),這個一年也就難得一次,缺席也不太好,故意推脫屬於人品社會性問題。而且一般忘年會,不少公司會負擔部分費用甚至全額,我參加過的公司忘年會還有當年同事奉獻個人獲得的公司各種得獎的獎金,或專利轉讓費的。 事實上對內應酬,表面上看似對自己沒什麼價值浪費時間,但也不完全是那樣,與自己平時距離最近的同事,上司和部下一起吃個飯喝個酒,可以知道一些別人怎麼看公司看人,甚至聊及隱私問題會知道對方的價值觀。如果上司不在的場合,還會聊到平時絕對不知道的別人對上司的各種看法,這是對自己日常在公司搞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情報來源,也是認識周圍每個人另一面的好機會,當然還包括讓別人認識自己。 比如有一次我與日本同事一起去台灣出差,此人年齡與我相仿,但他是營業部的一個課長,當時正好在向台灣的奇美推銷我設計的新設備。一天工作結束後,與台灣當地分公司的人一起去共進晚餐,因為哪里好吃,當然是當地人最熟悉。席間聊天,那個日本人能說會道的,營業就是靠一張嘴吃飯嘛,我問他怎麼看我這個外國人。 他說,你是一個給人覺得不太容易接近,有點威嚴,又有點散發著自傲空氣的人。我說不會啊,你在公司里跟我打招呼,我會不理你躲你裝看不見嗎?我近視有時候沒戴眼睛看不清對面走來的是誰,所以不會很積極的打招呼的情況倒是覺得有可能的。 日本人當然很會說話,一旦別人否定,他就會改變話術,說是跟我開玩笑的別當真,但我覺得他起碼說的一半是真話,沒水準的人我的確有看不太上眼的心理,可能別人會從氣氛上感受到的吧。 再比如忘年會上,大家都胡吃海喝口無遮攔的,會說一些極為無聊的話題,日本男人無非是談女人,談賭博,談汽車這三件寶。最有趣的是女的也很厲害,會開色情玩笑,或者被開帶點色情的玩笑也不會拉下臉來真生氣,這一點在我待過的中國職場絕不可能的(現在是否也有就不知道了)。 玩笑歸玩笑,但是從這些無聊的對內應酬,你也可以看到平時一起工作很認真的人,原來真實的一面也很放得開,對於我一個外國人了解日本人和日本社會,其實是有益的,所以對內應酬也是職場的一種舒壓潤滑劑,甚至可以消除一些平時不知道的人與人之間的誤會。 對內應酬過多的確是令人困擾的一件事,如果覺得是麻煩,那我認為就婉轉謝絕。婉轉謝絕的目的是不要傷害別人,尤其是不要給對方下不了台,比如可以說“哎呀,真不巧,雖然很想去,可我今天下班有事,下次一定要再叫上我喔”。 有事這句話,如果是更具體所指,那麼比籠統模糊的說法更佳。理由就太多了,比如預約了很人氣的一個齒科醫生,比如今天來了個遠方的朋友約好了時間要去車站接他,再比如信用卡到期了要去辦延續,今天是最後一天了等等。總之是預先有約又無法更改的事情。 說完了對內應酬,下面說對外應酬了。對外應酬的重要性,對於我這種一直保持內心獨立的人來說極為重要,因為所有的對外關系都有可能成為自己未來人生的無形資產,所以對外應酬如果是對方邀請的,基本上是來者不拒,是比上班還重要的工作,而且是未來工作,所以我又認為是天線,也就是用來收集機四面八方資訊的天線,必須隨時高高豎起,一旦有信號,就要捕捉之。 大道理大家都懂的,因為日本人現在對企業的傳統忠誠心正在走向一個死語,現在拿著穩定的薪水不能代表你明天也平安無事,現在的日本,誰都不會輕信自己一輩子能像以前那樣,安穩地幹到滿60歲退休得到一筆不菲的退職金。 一個一輩子只待在一個公司的人,其實他的社會資源是非常有限的,自己要做什麼都是公司安排的,不能越雷池一步。能多次跳槽的人則相反,成功的跳槽完全要依靠社會資源的多寡來取勝,這個不難理解。所以我把對外應酬稱為天線就是這個道理,而且光是自己頭頂長天線還不夠,不能守株待兔,還要變成移動天線經常主動出擊。 現役時代的公司業務上的對外關系是不能隨便私用的,這不僅有個人與企業之間簽署的技術守秘法律上的違約問題,從社會人倫理層面上說也是不道德的行為,是日本社會很忌諱的,而且要最大程度發揮自己能力的,往往是同行業內的活動最有效,利益也能最大化,但日本的同業者也是很忌諱違法行為,因為這直接讓人懷疑你的人品,不敢再合作。 這麼說,是不是前職的社會關系就一概不能“廢物利用”了呢?也不是,一般大多數企業的技術守秘義務,是針對該公司持有的一切技術保密是永久性的,但是像我擁有的技術是自己本來就具備从外面帶入公司的,公司也沒繼續發展,所以不屬於這個範圍。其次公司的客戶關系2年內不要去碰,過了2年時效沒有人說永久不能相關。 但是,總是“兔子吃著窩邊草”即使不違法,也不是很值得驕傲的方法,所以我才有移動天線之說。具體講就是凡是與自己的專業技術相關的行業的學會,交流會,每年定期的各種工業展覽會,都要盡可能地積極參加,這不僅是掌握業界最新動態,那些場合還是同行和大企業客戶也必然會露臉的社交場所,哪怕沒有什麼實際收獲,定期去混個臉熟讓別人記住你,那也是有益無害的。 所以移動天線的場合,會有一些的熟人應酬,比如展覽會結束的打ち上げ(慶功會),我在展覽會上常常會有機會被曾經的協作公司或客戶邀請一起參加,那樣的場合是與我所在公司無關的交往,對方也往往會有各種案件找我商談,詢問有沒有解決的辦法,這里面就是充滿著無限商機的應酬。 所以,正因為依靠豐富的對外應酬,我才能在日本經歷了5次成功的跳槽,才能從現役工薪層退下來之後繼續自己單幹自由地做老本行。所以不要簡單粗暴地認為應酬都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的無聊事,如果你能學會有選擇的對待應酬,那麼其實各種應酬隱藏著對你未來的人生大量有益的資訊。 應酬就是一本書,你不用凡是書都去傻傻的花時間讀一遍,你也一辈子讀不完,但是不讀應酬這本“書”,有一天真的會痛感我今天提醒過你的:“書到用時方恨少”。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25日  
東京 博士 2023-05-25
日企的平均主義

日企的平均主義

日企的平均主義 昨天我談了自己的一些日企經歷,每次談日企,都會有不少人來問我相關的問題,我認為日企有我們很多可學習的優勢部分,記得我的中國大學時代正值中日建交後兩國友好的鼎盛期,有很多介紹日本著名企業像豐田,精工等公司的QC管理的影片,甚至美國人都在學習日本的企業管理經驗,提升自己制造業的競爭力。 但是,上世紀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日企很多所謂的優勢,隨著時代發展和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逐漸成為遏制日企自身發展的弊病,應該說大部分日企是很高瞻遠矚的,他們的商業敏銳度常常讓日企能提前布局,為下一代產品開發提前投入巨資經費,甚至為企業本身即將面臨的下一代需求領域提前轉型。 我來日本是昭和時代末期,當時中國還在說自己地大物博,小日本資源貧乏云云。但是我一踏上日本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所謂的資源,已經不僅僅是指坐吃山空的自然資源,而是可利用再生的二次資源。日本變廢為寶的能力堪稱第一,為什麽能變廢為寶,那就是靠技術,所以技術才是最大的資源,日本是個技術立國的地方,那不就是它是個無窮盡的資源大國嗎? 然而,進入21世紀以後,很多亞洲國家開始大搞經濟了,日本的國際環境變了,包括技術很快會被山寨會被剽竊,所以躺在技術上數錢的日子已經過去,日本已經不再是技術立國,而是向創新立國轉型。企業也是如此,大家知道資生堂是日企的化妝品名牌,可是你知道Kanebo也是日企化妝品名牌嗎?Kanebo的日語漢字是鐘紡(全称叫鐘淵紡績),它的本業是紡織業,怎麽搞化妝品了,那就是企業轉型嘛。 FujiFilm曾經與美國柯達公司在世界攝影膠卷市場是不分伯仲的2大巨頭,半導體數位影像技術的發展,銀鹽膠卷除了特殊用途基本上落下了差不多2個世紀的帷幕,美國人的柯達名字也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甚至記憶中了,但是日本的FujiFilm卻不僅依然健在,甚至在醫藥生物化妝品領域不斷推出矚目的新技術和新產品,而這些產品技術其實都是基於它的膠卷技術延長線上新開發的,只是市場領域新開辟了,這就是日企成功的創新轉型例子。 所以,常常有人說日本失去了30年,這個不精確,這30年,日本整體有失去的歲月,也有看似失去卻為下一代發展打基礎的轉型所必須支付的時間代價.具體到日企,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有轉型失敗的SHARP,SANYO等企業,也有像FujiFilm,SONY,Panasonic這樣轉型成功的很多企業,至於我長期所在相關的東芝集團問題,則是美日貿易摩擦中的另外一個特例,與其說是經濟,不如說更多的是政治問題, 那麽說到阻礙日企發展的因素,我已經提到了很大的原因其實是日企自身的弊病所致,這些弊病隨著時代的變化日顯突出.昨晚有人問我,日本企業中的平均主義的文化,能夠激發創新和改變嗎?會不會員工比較不想多付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會展開很大的背景,限於文字篇幅,我盡量長話短說。 平均主義是集體主義的近義詞,註重集體主義才會衍生平均主義,否則集體主義難以成立。平均主義讓日企在產品的標準化和品質管理方面得到了非常高水準的生產性,制造業的很多大型的團隊運作可以高效運作。但是平均主義與創新思維是格格不入的,平均主義下不僅難以創新,而且還因為抹殺了鼓勵個性的發揮,讓創新不僅扼殺在搖籃中,甚至整體失去創新的意欲。 平均主義成為正能量的前提,是集團的決策者必須是出類拔萃的優秀和權威,這樣的日本人其實不少,比如我上文提到的我那個炒了SONY魷魚後單幹的恩師,決策者的能力和判斷,能否正確預見未來,是計劃性並迅速構建組織運行能獲得最大執行力的一種文化,而日本人的兩極分化(一個優秀領導一群馬鹿)特別擅長玩這樣的遊戲。 但是如果領導者不那麼優秀,或者偶爾一粒砂子卡在眼皮裏導致預見失誤,那麼所有人都會跟著一起倒霉,最後大家的飯碗都砸了。比如錄影帶時代的VHS與β的制式之爭問題,到了之後又重演了混亂的藍光碟盤記錄制式不統一問題,還有號稱世界液晶王的SHARP繼亀井工廠之後,大規模新建堺工廠後走向完蛋之路,都是日企的失敗例子,因為領袖人物的決策失誤,同時平均主義又抹殺了優秀個性的發揮所導致的。 這30年來日本幾乎年年得一個諾貝爾獎好像很厲害,大家一定記得有一個在企業中幾乎被抹殺的人叫田中耕一,他只是個大學畢業學士學位的人,2002年現役工薪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才被追授大學的名譽博士。他還算是運氣好的人,如果不是平均主義,日本的諾獎數量會翻倍。 還有2014年因為發明藍色LED獲諾貝爾物理獎的中村修二,獲獎當時他已經是美國籍了,在這之前,他長期就職於德島最著名的日亞化學工業(這家還是我的客戶)。德島就是日本阿波舞最著名的發祥地,因為在日企的憋屈事太多,被女兒的一句“爸爸,你這樣太不值得了”,中村依然拋棄了日本去了美國,到了美國除了繼續研究,還要忙著應對日美兩地與原公司為了專利的官司糾紛。 中村在德島日亞的時代,一個專利自己最多只能拿1萬日元的專利轉讓費,也就是拿一萬日元公司買断該專利了,少則只有幾千日元。我也是啊,公司規定我一年平均申請專利的指標是6個,大致上申請成功率是50%,然後每個專利也就幾千,最高也就1萬日元,然後這個錢還要幾個人平分,因為申請的專利不僅要掛上辦公桌最近的幾個同事,還有頂頭上司,盡管他們啥也沒做啥也不懂,有的名字還要掛在我前面。 在我看來一個耕一,一個叫修二,都是平均主義下還算是破土而出的竹筍,有多少有誌者在平均主義下一輩子都事未成。平均主義下,像我這樣的“一匹狼”,自己能單獨一人從頭到尾設計製作調試AI工業設備的人,其實退休前的幾年在大公司也就是混日子領薪水,實際在幹私活為自己退休後的單幹做各種準備。 因為我想幹的事,公司不讓幹,它沒這個計劃也沒安排團隊,讓我幹覺得沒人懂這塊,都是我一人掌控,大企業它絕對不願意,而我是個只幹別人無法取代我的人,這就是平均主義扼殺個人嘛,不是看在穩定薪水和馬上能到手的一筆退職金,我也不會熬到退休才滾蛋。 記得辦理退休的那天我也發布了臉文介紹日企的退休儀式感,很多人都很羨慕日企的各種待遇,其實我內心是非常不滿的,尤其是臨近退休的最後幾年。我真正能發揮自己能力做的最後一個大項目是2017年,當時是關西的一家新的大公司客戶的工廠需要引入AI設備,一開始約10家公司競標方案,結果我的方案和實驗結果深得客戶擔當喜愛,最後一輪競標只剩下我們公司和三菱電機和另一家當地的中小企業,三菱報價與我們旗鼓相當,但方案內容客戶更傾向我方,當地企業報價大約是我們的三分之二,優勢是可以近距離維護。 最終客戶還是選定了我們公司勝出,並且簽約時先預付了前期款項的三分之一。可是沒想到後來風雲突變,公司上層認為AI設備不是公司的產品領域,而且真正懂這方面的只有我一個人(或許還是外國人的因素),最終決定是辭退這筆大生意,哪怕退款支付違約金,這事對當事人的我打擊很大,一起忙碌努力了一年跑營業的,我的頂頭上司雖然都不說什麽,但是酒後都流露出了遺憾。 說起組織體系上的我的頂頭上司,我記得這個案件最初去關西出差就是他跟我兩個人,當時我在客戶那裏面對10幾個人做了方案簡報,並說明了我的實驗測試評估結果,一下子就抓住了客戶的心。 上司當時跟我一起與客戶交換名片時說我是公司裏這方面的專家,可是在最後那次決定我們公司接單,客戶主擔當說出了“有若葉在的話,我們可以放心的委托給你們了”的時候,上司對客戶說:“因為他是AI方面的Maniac”。 事後我覺得上司的這句話回味無窮,其實令人很不愉快,對客戶來說對我們公司來說,這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或者星期天在家搭個菜棚子改造自己的花園,我也不是背個電吉他在街頭賣唱的民間藝人。 所以2017年被公司辭退了這個客戶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做過本來自己想做的事,對公司也沒貢獻,因為是公司不讓我做,願意養我到退休,那不好意思我就自己做了。所以事實上我退休之後的客戶裏面有當年公司不願意做,但是我自己又搭線做上的公司(但不是公司的客戶,也不是2017年辭退的那家)。 我現在還記得退休那天,社長遞給我退休感謝狀時說,在我們公司你沒法完全發揮自己特長,真的很遺憾,希望退休之後有機會開創自己的第二人生。 這番話,我知道像我們公司的方针決定也不是我面前的這個社長一個人,而且社長也是沒幾年就換代,還有股東們的意見,還有公司以前也卷入過與協作公司的有關專利的糾紛等等,所以感覺就是公司像座廟,不是廟不夠大容不下我這個外來和尚,而是我本來就不是和尚,是一個基督徒,要跟廟裏的方丈去講聖母瑪利亞的故事,有什麽意思呢?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我是不信教只信奉科學的人,只是覺得我來日本這座大廟,是對的,也是錯的,對錯之間,當然有很多思考,也有很多無奈的接受,接受了之後又不服,還要嘗試去突破,這就是現在,因為過去的就已經過去,重要的是現在和未來,而且我現在已經不在廟裏了。 在廟裏時,眾和尚們天天喝粥吃素,我還能偶爾有塊肉吃,那已經算是不錯了。再說我成不了耕一,也不是修二。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24日 (照片攝於橫濱)  
東京 博士 2023-05-24
自由

自由

自由 可能很多臉友知道去年10月31日,我結束了在日本公司大半生的正社員生涯,成為一名悠閑的自由職業者,這種生活轉眼已經超過了半年,覺得有必要來談談自己在日本的前後兩種不同生活的感受。 今天的文章有點長,但是營養價值高,希望有職場體驗和煩惱的人能慢慢看完有所領悟,雖然講的是我在日本的人生經驗,但應該也有很大部分適合其他國家的職場思考。 在日本30多年的職場生涯,悲喜苦樂五味雜陳,雖然我的職場生涯最後是從東證一部上市公司定年退休的,但是之前我就職過日本5家大小企業,雖然跳槽次數算是超過日本人平均值的,但是其實我一直是在業界內跳,所以本質上都是每次能在新的職場繼續發揮之前的專長,也因為符合最近日企追求的速戰力大趨勢,所以我在45歲的時候還能進行最後一次成功的跳槽。 雖然我的人生經驗不一定適合在日本的所有工薪層,但應該也是比較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我為什麼會在日本跳槽次數這麼多,歸根結底是我的性格乃至不斷適應日本職場的做事風格並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欲望所致。 大家都知道日本從昭和經歷了平成,又到了現在的令和,我算是在日本經歷了三個朝代的人。日企的文化變了不少,比如終身雇傭制的企業越來越少,日本的非正規雇傭人員大量增加,日本人傳統的對企業的忠誠文化差不多已經所剩無幾。 但是日本社會傳統習俗中的講究集體主義,企業內講究團隊合作依然沒有什麽大變,這個我完全理解,也盡可能配合,但不是無條件的。比如為了情面陪同加班這種事(日語叫做義理殘業)我是絕對不予配合的。 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有能屈之處,當然也會有只伸不屈之時,否則就是一拍兩散,不是老板炒我魷魚,就是我炒老板魷魚,畢竟年輕時我也是做過老板,也是有脾氣的人。 跳槽次數多,當然也是有我依仗自己長處的部分。日本跳槽通常薪水待遇會有漲有跌,這30多年來,日本企業總的來說要按照論資排輩的漲薪是很慢的,所以成功的跳槽就是相對大幅度獲得漲薪的機會,那樣才是成功的跳槽,我的跳槽大致是屬於這種。 當然前提是跳槽的準備活動中,要能找到雙方條件能談得攏的基礎。作為技術者,賣點當然是自己的技術專長,否則跳槽單純適應新職場,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和需要付出很大能量的事,更別說還涉及新的通勤路徑帶來的自己住居的遷移和日本特有的企業退職金的清零。 日本人做事以認真嚴謹著稱於世,職場文化更是有很多我非常不齒的頑固不化部分,所以除了像我這樣比較能一直不失去自我,或者說比較任性的家夥,通常年輕的外國人我真的一直不是很主張來日本生活求職。 因為日本企業環境不同於歐美那樣註重個人實力,日本企業有“出る杭が打たれる(出頭的木樁會被打)”的文化,大多數外國人是不具有我這樣千錘百煉駕馭日企與個人平衡能力的,只會覺得壓抑和憋屈伴隨自己的職場生涯,那又何苦呢。 我能45歲還跳槽進入日本的大公司,得益於之前我已經在日本中小企業內奮鬥了近20年的社會閱歷和豐富經驗。日本中小企業大都講究少數精銳制,否則無法降低成本在社會上與生存和競爭,因此先經歷過中小企業的歷練之後,再入大企業,會有一種遊刃有余的感覺,無論是在工作業務的掌控上,還是在對應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方面。 日本職場最大的令人感到精神壓力的原因,日本人都認為是人際關系,你的上司和周圍同事是不是日常可以很不錯地相處,直接決定了你幾乎要度過一生的職場幸福程度,而這其實也取決於你自己是如何與人相處的性格問題。我在日本職場由於前20年經常獨擋一面活躍在日本制造業第一線,與很多客戶直接打交道,所以也建立了自己的業界關系網和信譽度,這是在日本社會生存極為重要的無形財產。 記得有句俗話大意是這麽說的,年輕時重要的是積累經驗,中年開始才是積累財富。我覺得大致上是正確的,因為年輕時積累的經驗到了中年以後就是自己的資本,有了這個資本,才可以帶來很多財富,比如我從現役退下來之後,現在能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成為自由職業者後,我今年的預估年收入大致與現役時代相差無幾,但是人卻完全自由了,與日本的協作公司簽約的內容是業務委托,因為客戶是我的,但我個人形態無法直接與日本客戶大公司進行交易,必須通過一家有信用度的法人,所以我跟一家協作公司簽約業務委托,就是按委托的項目計費,平時工作基本上是在家里,交貨時或需要去客戶現場調試設備才會親自出動1,2次,所以基本上時間是自己自由支配的。 收入並未減少,但是我的實際工作時間卻大幅度下降,根據我這半年的工作時間管理結果看,一共是工作了85小時,平均每月工作8.5小時,也就是平均每周工作僅2小時左右。然後我承接的工作中的一部分還給我合作過的朋友做(也是在日本的個人自由職業者)。 也就是說我有我自己的小小產業鏈,工作時間這麼少,余下的都是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時間,所以我現在外出旅遊都是平日,休息日我反而不出門,因為我是個很不喜歡耗時去爭道路爭擁擠堵車,去做低效率的事。 成為自由職業者後能持續接項目繼續工作,當然是得益於我年輕時在日本一直努力工作中建立的業界內的協作公司和客戶公司關系網,還有建立的口碑和成績,能使別人在新的技術問題困擾中想起我這麼個人,想試試找我能否有方案可以解決。 有家日本著名的大企業在評估了好多家公司都不理想時,通過商社找到我,結果我幫他們解決了采用了我方案設計的AI設備,不到半年,這家客戶又介紹了它的同業客戶給我做了另一套AI設備,現在我又接了第三套內容不同的新訂單,預計今秋交貨。 那麼為什麼我現在工作時間這麼少,收入卻依然能維持現已時代水準呢?這才是我要說的重點,那就是日本企業內(其實其他國家的企業也存在類似問題,只是日本比較嚴重)存在著很多導致生產效率很低的因素,前面提到的義理加班現象就是,事實上我是一個從不加班主義者,我在最後一家公司幹到去年退休時,記憶中幾乎是從未加班過。 日本公司里的浪費驚人,不僅是金錢的浪費,還有時間的浪費,人才的浪费,OCED先進國家中,日本的生產性是最低的,尤其是大公司內。 企業從早上開始,要集中在一起站立開會,小頭目講聯系事項,然後每個人講自己今天準備做什麼,最後是大家一起喊安全口號,這個叫朝禮。然後是各種會議,電話對應,郵件處理,制作資料,申請上司蓋章等事務。 到了課長以上的管理職每天就像雜務工,像我這樣的專業技術的掛名管理職其實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有很多時間幾乎都不坐在辦公室自己座位上,而是在實驗室鉆研技術,只有技術是屬於自己的。 那么,企業內的人際關系不舒服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有人的地方自然會產生攀比,而且企業內的攀比更多是沈默的心理上的感受,又是涉及個人利益的,於是就產生了不平等的不滿不服,比如同期入社的人升遷了,不僅薪水高於自己,說話也高高在上了,反過來自己升遷了也會招來別人的羨慕妒忌恨。 我自己就有過好幾個例子,比如我跳槽的中途進入的一家公司是直接負責公司內一個部門的部長級待遇,部門內不僅有年輕人,也有我的同齡人,甚至比我年長的人,這些人從學校畢業就一直在這家公司。 對我這樣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上司,而且又是外國人,當然會有人內心不服,內心有不服就會流露出來,就會引起小矛盾,我是非常不願意在人際關系上消耗內功的人,直接找老板反映情況,讓老板去解決。 再比如,我45歲時最後跳槽進入的大公司也是享受部長級待遇,那種公司裏從踏上社會就一直在這一家公司的人比率極高,同齡人都20多年來多年的媳婦快熬成婆了,憑什麽你一個中途采用的人待遇比他們還高?這種不平心態當然很容易理解。事實上我幹了15年一直到退休,公司都幾乎沒有再升遷我,等於是入社當時高於周圍已經一步到位,再升你別人就更有不平等感了。 日本的公司尤其是依然重視年功序列制的大公司極為註重平均,所以讓我原地踏步不再升遷,其實是在縮小那些原本就在此幹了一輩子的人與我的差距,但這卻徒增了我的不滿,我會想憑什麽讓我跟那些平庸之輩平均?我的個性本來就不喜歡平均主義,要平均主義我不用出國也活得也不比同齡人差。 所以,自由職業者的話,所有這些導致人際關系的煩惱因素都不存在了,人生也變得簡單輕松,不用在公司內向不懂的人耐心解釋自己的工作內容,重復的去指導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辭職不幹又換了新人的下屬,也不用為了一個非專業的上司去加班耗時寫內部業務資料讓上司能向他的上司匯報,甚至還要寫為了說明資料內容的資料,真的像夏天枝頭沒完沒了叫個不停的知了。 成為自由自在的自由職業者後,我在家工作了,沒有了朝禮,沒有上司同事內部無休止的聯系報告商談,也沒有了層層橡皮圖章的旅行。接了項目我自己設計自己制作,做完了寫個給客戶的系統使用說明書,再發個項目金額單給商社要款,下個月錢就進賬就完事了,完全沒有雜七雜八的事。 這讓我想起了我剛到日本時只是一名普通的電腦軟體工程師,然後當時的公司為了培養我,介紹我去一家東京都內的小公司修行了半年。說是小公司,其實只有一個人光桿司令,此人簡直是超人(日本高水平的人真的是高),我拜他為師不僅從零開始學習攝像技術,還學習邏輯電路的編程(雖然我大學裏學過邏輯電路)。 這個日本人算是團塊世代的人,畢業於東京電氣通訊大學後就職於索尼公司,專門設計索尼的工業用攝像頭,那是CCD的時代。結果他在索尼幹了沒多久,就因為上班的活幹完太無聊,便溜出去打彈子房去了,最後不堪忍受公司組織體系的約束,辭掉了索尼自己搞單幹。 有本事的人就是令人羨慕可以任性,他能一個人設計M68000系列的工業計算機母板,當時我邊學邊做為公司開發了采用M68020的工業實時圖像檢測機,從此奠定了我後來大半生為之奮鬥站穩腳跟的業界。 這就是自由! 不過要在日本如此自由,不是任何工薪層都能做到的,因為這個自由,是我現役時代工作了30多年的所有積累與回報,但是能離開非效率的公司這種充滿浪費他人時間又非效率的組織體系,現在真的想說萬歲,萬歲,萬萬歲!因為自由比金錢更值得追求。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23日  
東京 博士 2023-05-23
房奴

房奴

房奴 最近看到臉書上有個人說他在美國買房子時,花了他差不多年薪的3.5倍,然後下面一大片留言都是台灣人的羨慕加抱怨,我看了真的是默默無語,百感交集。 羨慕者是說美國房價便宜,年薪3.5倍就能買了,就算翻個倍7年的年薪也比台灣便宜,相比之下當然是抱怨自己居住地台灣的房價太貴了,年薪10倍以上買房子也是比比皆是。 台北人高雄人一片抱怨,說他們想買這樣的房子真的是亞歷山大。台灣房價貴的同時,大部分人薪水又低,真的不能跟美國比。還有嘉義人說,3.5倍年薪的房子在他們那里很偏僻的地方也有,但就是你千萬別嫌房子太爛。 唉,房子呀房子,多年前我曾看過一部中國很人氣的電視連續劇,名字叫《房奴》,還看過另一部反映住房社會問題的連續劇《蝸居》,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城市百姓為了住房像套上了枷鎖般的辛苦。 而且我自己當年是從上海出國的,也理解本來就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購房的經濟能力,卻為什麼結婚一定要以購房為必要條件。這事跟日本人說,他們大都是一頭霧水的。 因為日本人的反應除了結婚年齡的人大都不具有購房經濟能力,為什麼不能像大部分日本人那樣都是先租房結婚,然後孩子出生後大約平均10年左右有了點積蓄首付,才陸續考慮貸款購房的,因為日本人覺得租房居住也沒有什麼違和感。 我深知中日社會兩地的差異,因為日本租房都是通過中介簽約,各種房源超多又方便又安心,房客如果要續租,房東是不能拒絕的,如果遇上房東要拆房重建而提出解約房客,那麼恭喜你了,你起碼可以拿到100萬日元左右的補償金,為了社會穩定,日本的法律是非常傾向保護房客的。 另外,即使在日本購房,很多都可以選擇零首付,銀行的房貸利息也是超低的。我在日本第一次購房是40歲的時候,算是比較晚的,原因之一因為自己是外國人,之前一直朦朧地並無打算一輩子在日本,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自己比較任性自我提升跳槽多次,一旦買了房子就固定一處拖累了手腳,日本人很多不買房都是這個原因,因為即使不是跳槽,不同地方家常便飯的分公司轉勤也是日企的文化之一。 我第一次買房是一戶建(台灣叫透天厝),帶一個小院子和一個車位的停車場,當時覺得年已40算各方面穩定了,也不想再跳槽了。購房時雖然我可以全額支付的,但是銀行貸款年息只有1.3%,而且日本政府對購房者實行10年房貸減稅政策,減稅額差不多正好抵消銀行利息,所以我就暫時房貸買下了,10年後購房減稅沒有的時候我才一筆全部付清了房貸余額,所以實際上相當於政府幫我全額支付了10年的銀行利息。 在日本購房除了要考慮房子本身的各種要素,還要考慮自己上班路徑方便,有孩子的家庭還要考慮孩子上學的問題,等孩子大了獨立了,甚至到了自己沒幾年就要面臨退休的時候,居住要求就會發生不少變化。 比如想住的更寬敞更清凈一些,比喧鬧的市中心更希望能親近大自然,有新鮮蔬果和山清水秀的地方,因為人的後半生就不需要考慮上班交通,也不用考慮什麼找學校找工作等等。 據有關統計,日本人一生中大致會經歷2次購房,第一次是購買公寓房,第二次是購買一戶建,原因就是我上面說的這些。日本人的收入與房價比,按照台灣或中國房奴們的購房勇氣而言,感覺真的不存在什麽買不起,不買房選擇租房基本上是經濟以外的原因更多一些,包括不想因為買房子影響自己既有的生活品質。 我第二次購房也是一戶建,也就是現在居住的家,是疫情前不久買下的,這次我怕麻煩,是一次性全額支付,花了我1.5倍的年薪。說出實話怕你們不相信,我在日本只是一名普通工程師,年薪也不算特別高,略高於平均水準而已,有人在美國花3.5倍年薪購房都引來一片議論,不知道我在日本用1.5倍年薪購房,會不會被人扔板磚砸得滿頭是包,請兄弟姐妹們手下留情啊。 台灣人跟中國人在房子問題上有著很相似的無奈部分,而且喜歡炒房的心態也相似,這個我相當程度上能理解。但是如果因此做房奴就太不值得了。 對我來說房子有住即可,所以我能接受的房價上限,差不多也就是那個美國水準的3.5倍年薪而已,超過5倍年薪購房的我覺得勇氣可嘉,達到10倍的基本上這一輩子就被房奴的枷鎖套上了。事實上我第一次在日本購房也不過花了2.5倍年薪,好像還不到一點。 日本是土地私有制國家,擁有自己的房子同時也就擁有自己的土地,所以日本房子的標價其實是房子建築物與該建築物土地價格的合計。公寓房子的土地是按每戶住房面積加上公攤面積按比例均攤的,一戶建的土地則完全是由官方土地測量每戶獨立登記的。 因此擁有自己房子,也就是擁有不動產,就必須每年向政府納稅,納稅由2部分構成,一個叫固定資產稅(全國統一的1.4%),一個叫都市計劃稅(一般是0.3%左右,我們市比較便宜是0.25%)。 日本的這個固定資產稅其實也不算太貴,除了特別的豪宅,一般住宅的實際稅額也就相當於一個剛上班的新社會人月薪的二分之一,按照台灣人感覺也就台幣一萬多一點而已。 我家的一戶建有院子,院內種了枇杷,梨子,石榴,梅子,柑橘,金桔,柿子共7種果樹,還種了不少花草農作物,另外停車場最多可以停3輛(這個在東京地區是很少的)。從稅單上可知我這里的土地面積是246平方公尺(這個在東京都內通常是2戶人家的土地區劃),住宅建築物面積2層合計125平方公尺(1客1和3洋1儲2衛2浴2廚)。 我們市內四周綠樹成蔭,還有長長的櫻花街道縱貫市區,有山有水還有好幾處可以泡溫泉,是適合養老的好地方。其實日本住在哪里都方便,到處有購物大超市,還有各種運動設施和文化設施,整個社會的公共基礎建設都優於台灣,當然更優於我的祖國,而且很多只有長期居住了之後才能慢慢體會到。 我在桃園市內逛街時,曾經看過不動產仲介的一些房價,然後不斷與日本我所知道的行情比較,台灣的房價雖然比上海好一點,但也是蠻雷人的,而且房子的內部設計裝修設備也遠不如日本的平均水準。 比如沒有玄關空間缺乏隱私保護,大門一開就是客廳房間深處一覽無餘,也沒有鞋箱,更不像日本住房設計那樣,衛與浴是完全獨立的空間,而且日本的每個房間都是有很大的壁櫥的,根本不用自己另外打造或購置衣櫃衣櫥等大型家具,不勝枚舉。 一個成熟的社會,不僅僅是民主自由的成熟,圍繞生活的社會基盤都是成熟的,所以習慣了日本的生活,我也會慢慢地不理解,為什麼要做房奴,導致房奴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東西?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22日  
東京 博士 2023-05-22
台灣高鐵訂購日立東芝最新車輛

台灣高鐵訂購日立東芝最新車輛

台灣高鐵訂購日立東芝最新車輛 據5月18日的日本新聞報道,台灣高鐵已經向日本的日立東芝集團訂購12列(每列12輛)合計144輛最新高鐵,價格為1240億日元,這批車輛采用的是日本最新的N700S型,預定2026年開始依次交貨投入使用,這也是助台灣高鐵增加運輸能力的同時,再次向世界展示日本新幹線技術以及安全性的重要案件。 5月18日台日雙方正式簽約。台灣至今為止運行中的高鐵是2007年引進了日本新幹線系統並投入運行的,開通當時當時是連接台北和高雄(左營)之間總長約350公里。 記得開業後不久我就有幸出差台灣,親身體驗了從台北到左營全程的高鐵商務艙,感覺真的很棒,超值享受,剛上車,就有美女來發濕手巾,然後點心飲料招之即來,來之即發,發之吃完,完了再招手即來。。轉眼到了左營。認識台灣義美就是那時,而且對台灣核棗糕好吃的印象也是那時留下的,至於美女長什麽樣反倒是沒有怎麽記住,還好有照片留下。 這次台灣訂購的新高鐵車輛主要是為了應對台灣高鐵的運力提高。新列車一列12節長達300公尺,最高運營速度設定為時速300公里。N700S型新車輛將比運行中的700T型更輕量,空氣動力性能更佳,而且因為更省能源,萬一遇上停電,還能靠常備的車載鋰電池進行低速行駛。 日台之間商務往來多多,日企有很多人乘坐過台灣高鐵,關註這個新聞的日本人評論也不少,介紹翻譯一些如下。 A:雖然台灣高鐵車輛硬體使用的是日本的,但是運行管理也是極為重要的,台灣自己在這方面管理努力很下功夫,感覺在服務方面的水準甚至高於日本同類新幹線,安全和安心不僅需要花錢,也不僅僅是只靠購買硬體就行的,也需要像台灣高鐵至今為止那樣,願意花時間去積累屬於自己的寶貴經驗,這也是技術很重要的一部分。 B:日本新幹線技術整體水準很高,但是在出口方面遭受挫折的案例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人做生意品質保證第一,不願意為了降低品質而輕易接受降價,這導致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最終只註重挑選了其他競標者的便宜宣傳。但即使如此,台灣和越南依然選擇了進口日本的新幹線。這次賣給台灣的新幹線是日本最新型的,還特地為台灣再改進了很多指標,本來一列(12輛)價格是192億日元,台灣方面表示太貴了難以接受,最終1240億購買12列,平均一列103億日元,降價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且車輛的安全始終堅持由日本來保證,日本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C:看疫情後的日台往來數據,來日本的台灣遊客目前是去台灣旅遊的日本人的2倍左右,總覺得我們日本人也應該為台灣做點什麽,我個人能力有限,所以最近常買台灣鳳梨,然後去逛中華街的時候盡量找台灣人開的店消費,明年還準備去台灣旅遊。 D:日本最新的700系出來時大家都覺得很棒,當年賣給台灣的高鐵就是700T。後來日本有了更新的N700型。乘坐的舒適性比第一代的700型更佳,這次賣給台灣的是日本國內最新的N700S型基礎上再為台灣做了特定改良設計,尤其是針對停電時的還然能靠自備電池行駛。台灣高鐵沿途彎道比日本少很多,大致上是南北一直線,而且不像日本沿途高低差有達到40%,台灣的隧道直徑也比日本大,隧道出入的噪音問題不如日本那麽敏感,所以如果必要的話,最高運行速度完全可以輕鬆地提至時速330公裏。 E:同樣是最先引進了日本新幹線的某鄰國,然後花言巧語不斷剽竊技術,甚至不惜采取各種水面下的賄賂手段,結果導致當時的川崎重工連設計圖紙都拱手相送,該大國現在反而說他是自主高鐵技術,還在世界上與日本價格上競爭很多高鐵出口案件,台灣人不會幹這種下三濫的事,所以這次川崎重工連名字都沒有,而是把訂單給了日立和東芝。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20日 (第4張開始的照片攝於臺灣高鐵)    
東京 博士 2023-05-20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三)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三)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三) 今年入春以来,台灣的選情序幕就已經早早拉開,前哨戰的熱門看點也絕不亞於正式搏鬥。 由於最多只能就任二期8年,使蔡英文總統不能再繼續出馬,執政中的民進黨已經決定由现任黨主席兼副總統的頼清徳(63歲)參選,而且根據至今為止的各種民調結果看,賴清德是所有候選人中綜合支持率最高的一位。 賴清德是台大畢業的內科醫生從政,曾擔任過台南市長和行政院長,也是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的核心人物,2020年曾參選總統,但敗給同黨的蔡英文,後被蔡英文總統起用為副總統。 初看賴清德似乎是蔡的對手,但是在前四年的蔡英文執政期他擔任行政院長,蔡在連任的後四年又巧妙地重組了蔡賴配。2022年民進黨在地方選中敗北之後,賴清德成為包括英派系在內的民進黨全體的希望,尤其是黨內蔡英文辭職後,賴清德成為可以充分施展能力的民進黨主席。 賴清德的支持階層都是獨立派,基本思想與蔡英文極為相似,都是走的現實主義路線,對中警惕的同時重視與美日的關係。日本政界對賴清德普遍支持,認為蔡英文的對日雖然友好,但比較謹慎小心,而賴清德可能會比蔡英文在強化台日合作關係方面的步子走得更大。 在內政方面,賴清德比較重視繼續強化台灣經濟發展,並且堅持蔡英文時代的台灣自我認同方針,日本輿論保守估計賴清德如果當選總統即使做得最差,也會是在繼承蔡英文路線的基礎上,做到蔡時代的八成,不會有重大的偏離台灣現狀的意外。 再來看看台灣執政黨的最大政治對手的國民黨,這次國民黨的候選人不再搞預選,而是直接由黨中央指名欽定,國民黨目前的候選人主要有三人,黨主席朱立倫(61歲)本人,新北市長的候友宜(65歲),以及鴻海精密工業創業者郭台銘(72歲)。 朱立倫的支持率在黨內暫且不論,在黨外的綜合支持率也是不死不活毫無起色,僅舉一例而已,我在台灣幾乎每次都在桃園市大有路的竈腳小館吃飯,飯店的老板娘據稱是朱立倫的表妹,身為親友的表妹對朱立倫的評價全都是負面的,此人不得人心口碑之差可見一斑了。 郭台銘雖然有一定的支持率,可是在國民黨內卻毫無根基得不到廣泛的認可,如果不是指名欽定,在黨內搞預選可能根本排不上號,而且最近郭台銘的言論除了透露著一貫滿滿的親中,更是邏輯上漏洞百出,拆了東墻都補不了西墻。 郭台銘害怕自己越描越黑,結果導致了在造勢現場張口結舌的尷尬場面,郭的語無倫次不僅暴露了他從政素人天然的致命傷,連基本做人邏輯都要靠同是企業家的聯電曹興誠寫公開信規勸提醒他,怎麽看都覺得郭台銘除了靠人海戰術剝削低端產業打工者剩余價值的那點錢,其實腦袋跟韓草包是驚人的相似。 候友宜去年11月剛連選上新北市長,雖然蹭上地方選的熱度是國民黨三人中最有優勢的,但是作為警察出身的他,過去遭人詬病之處多多,尤其是導致鄭南榕自殺燒身事件的陰影,對他的各種批判聲音陸續不斷,使得他對選總統雖然垂涎,但暫時只能欲擒故縱地看著財大氣粗的郭台銘屢遭選民嗆聲,不便表態,怕出洋相砸了自己這口本就不太好炒的冷飯。 不過由於因為候友宜是國民黨中的本省人派系,與中國意識強烈的深藍派保持一定的距離,單憑這一點,他可能是國民黨中比較容易獲得那些對民進黨懷有不滿的黨外選民支持的。 最後就是台灣除了國民黨之外的次大黨,民眾黨的候選人了,黨主席是剛剛結束了執政了8年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63歲)。柯也是台大畢業的由醫從政,對國內經濟施政的效率化是其喧賣的要點,但是由於其親中媚中的政治態度受到台灣社會的廣泛批判,他代表民眾黨出馬選總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什麽可能,他的主要目標應該是確保立法委員選舉中民眾黨的席位,最好是再能擴充一些席位。 因此,2024年的総統選挙,如果不出意外,將會在賴清德,候友宜和柯文哲三人之間展開,他們三人都是台灣本省人,以往台灣選舉的外省人本省人之爭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了。 台灣的民主社會究竟會走向何方的總統大選令世界矚目,尤其是經過民進黨蔡英文執政8年後,選民很多人希望換人做做看。因此去年盡管桃園市和基隆市的民進黨市長的市民對地方執政滿意度調查超過半數,這兩市的執政權依然被國民黨奪走了,這不是因為台灣人不滿市政的結果,而是純粹的換人做做看。 地方選如此,一定程度上這樣的現象也會反映到總統大選上,事實上對8年執政的蔡英文政府的民眾滿意度遠遠高於8年執政的前馬英九政府,沒有任何理由的“換人做做看”的心態在台灣還是大有市場的,因此賴清德的重點應該放在民進黨繼續執政對台灣到底什麽方面有利,同時還要在針對腐敗和麻木做出更有效的防止措施。 而國民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向全台灣人清晰交代:“台灣交給我來領導是不會出問題的”,這就需要在對中,對美關系問題上旗幟鮮明的讓所有台灣人放心,否則會反過來越來越引發國民黨自身今後在台灣的生存危機。而且這個清晰表態也是國民黨人已經到了無法再含糊其辭的地步了,因為在日益激烈的中美對立中,如何領導台灣國際站隊是躲不過去的決斷。 作為國民黨最有力候選人的侯友宜至今未對台中和台美関係表態,他故意拖延回避不說可能是為了收集人們對他的期待感,但是一旦最遲在今夏決定了誰代表國民黨出馬選戰,可以說是侯友宜面臨的一道決定其政治沈浮的生死題,毫無疑問的是,美國和中國問題,將是2024年台灣選舉走向白熱化的重點。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13日  
東京 博士 2023-05-13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二)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二)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二) 昨天我們講了台灣政選決定了台灣未來的走向,而選舉本身雖然是台灣的一國內政,但是從宏觀上來看,離不開中美兩個大國對台灣的影響力。 換句話說,不僅僅是候選人的中台和美台價值觀直接決定了自己的選票多寡得失,也是影響到每個台灣人以及自己子孫生存環境的大問題。 先說台灣社會的對美感情。 KMT執政時期,乃至更追溯到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執政時期,可以說KMT獲得的物資和政治上的美援,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悠久”,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對KMT的支撐,不要說KMT挺不過日本侵略,也不可能撤退至台灣還能安穩續存至今。 甚至蔣經國在美國遭黃文雄槍擊暗殺後,小蔣也不可能如此大度放話釋放黃,兩岸有很多人誤以為是小蔣比老蔣開明,實在是因為美國對台影響力之大所致。 因此,長期以來老蔣和小蔣領導下的KMT都是一貫的反共,而且反共與親美是緊密結合的共同體,沒有親美是不可能反共。 然而2022年開始KMT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大肆在台灣社會釋放美國懷疑論,認為對美國的言聽計從,最終台灣的結局只是美國反中的一顆被利用的棋子,一旦台灣發生戰爭,最終美國人才不會管台灣死活。云云。 這種論調與其說是KMT的宣傳,不如說是中共借KMT的嘴巴在台灣打資訊戰離間台灣社會,內容和手法本身並無新意。 但是由於2022年發生了俄烏戰爭並至今持續了一年多,這讓台灣民眾看到了戰爭殘酷又真實一面,遠勝稍前香港那面“一國兩制”破碎的鏡子。 美國雖然援助了烏克蘭大量武器,卻未出動一兵一卒,台灣人會對照自己產生不安的心理,這導致了KMT藍營的政客和評論家們的美國懷疑論在台灣變得頗有市場。 這可是有數據支撐的,台灣的社會輿論關於美國懷疑論以前最多也不過只有三成左右,差不多與KMT基本盤差不多的比率。 但是進入2023年後,美國懷疑論持有者上升到了4成,中間派在2,3成之間搖擺不定。200斤執政中國10年以來,對台灣的宣傳滲透和政治外交壓力一直沒有停息過,這導致了台灣社會輿論背向中國而去,台灣大多數人對中國抱有警戒感,不想被統一,而且這種廣泛的社會認知本來是不會有巨大改變的。 但是,由於對美持懷疑論的蔓延,台灣社會的輿論會產生新的分裂,台中美三者的相互距離變化會直接影響選舉的結果,因此在台灣散布美國懷疑論,是200斤背後的智囊團認為可以利用烏克蘭戰爭來瓦解台灣社會“歷史悠久”的親美感情的突破口,200斤希望通過在台灣擴散美國懷疑論,讓KMT在選舉中處於有利地位。 正因如此,美國政府也不是吃幹飯的,美國收集情報的能力在二戰時期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所以早已洞察200斤的陰謀,而且美國政府高層還有無數余茂春這樣的“中國通”智囊團隊,這就是最近這一年來美國高層政客高調訪台與挺台言論不斷放出的政治背景。 與此同時,還有蔡英文總統的訪美與馬英九前總統的訪中成為鮮明的立場對比,因此,美國懷疑論在台灣的市場走向,將決定2024選舉會有什麽樣的結果,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12日      
東京 博士 2023-05-12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

2024台灣政選風雲論 台灣每四年將舉行一次選舉,直接選出總統,台灣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元首,也是陸海空三軍的最高統帥,僅僅這一點,便足以證明了台灣的存在就與中國截然不同,兩岸實質上並非同一國。 因此台灣的總統直選,每次都備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矚目,2024年也不例外,而且選戰前的現在,已經拉開了激烈的造勢帷幕。 1996年,作為民主化的標誌性的一大事,台灣開始采用總統直選方式,至今已經歷了7次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交替執政,第8次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 台灣選民對選舉的熱心程度在民主國家中也是非常高的,過去7次選舉的平均投票率高達75.8%,幾乎是日本的翻倍(日本首相不是直選制的),有關選舉的話題,不僅在台灣,甚至在世界各國都會成為熱門話題。 台灣的選舉有趣的看點是,除了大多數民主國家類似的含有各候選人的立場,政策,人格魅力要素以外,台灣未來的方向,台灣的歷史觀,以及與中國的距離感,綜合形成了台灣的存在感和價值觀。 據台灣「聯合報」的社會輿論調査表示,過去10年(2013-2022年)的支持台灣獨立者30.2%、現狀維持者49.8%、支持統一的14.3%。很明顯,選舉得票率最高的也將會是現狀維持派,但是所謂現狀維持不藍不綠,還不如說並非真的無色透明,結果還是中間偏台的。 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這些年來在中國的軟硬兼施文攻武赫下,讓台灣人對統一在內心越來越拒絕的真實反映。因此維持現狀占大多數,其實從過去7次選舉結果也能看出,是大部分台灣人的台灣自我認同越來越清晰的結果。 台灣選舉除了台灣內部各派以外,影響力最大的要素則是美中兩個大國,這與歷史上國共兩黨的內戰,而且理論上說那個戰爭並未宣布停戰,因此對第一大黨的國民黨來說,是走到哪裏都一直背負著的無法拋棄的遺產,這也是國民黨迎合中共一個中國,中國也利用國民黨的這一弱點對台展開資訊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支撐。 對美國來說,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台灣的現狀維持是最為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歷代爭取按與國民黨和民進黨都保持有等距離的人脈關系,但是自從2016年的選舉表現出來的國民黨明顯傾向中國之後,引起了美國的警惕,雖然美國政府盡量回避對台灣黨派的明顯的好惡傾向,但美國政界的個人,媒體和台灣問題研究家們其實都表現出是更希望民進黨能勝選。 蔣介石從中國大陸的內戰敗給中共退到台灣之後,到死都一生反共,還告誡接班人蔣經國絕對不能輕信中共,不能與之和談,何談的話你就肯定輸了,這是蔣介石與共產黨打交道的一生的經驗和痛楚。 可是有趣的是,今天的國民黨不僅淪為親共的立場,還與當年一直援助自己的美國保持距離,反倒是具有台灣獨立意識的民進黨反共親美,成了真正繼承了蔣介石的遺誌,校長九泉之下大概也會哭笑不得尷尬無比吧。 因此,台灣輿論表明的大多數現狀維持派,他們雖然與台獨派也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在對中美兩國的態度如果非要二選一,那一定是毫無疑問選擇美國,如果要在台灣的統一和獨立問題上二選一,那麽他們也絕對會對被中國統一說No的。台灣大多數人擁有的這種價值觀,盡管有模糊的空間,但是在美中之間二選一,肯定是美國占上風,這恰好與民進黨主張的加強與美國合作的政策主張不謀而合。 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的,國民黨不滿美國政策,其自身長期的親美政策有所冷卻,此後30年,在美國模糊的對中對台戰略下,我認為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恰恰是能相對安全發展的台灣,但是隨著現在中美關系日益激化,台灣國內的政局因為美國的原因,不得不認為對民進黨有利。 國民黨如果再不改變自己的對美政策,那麽在選場上毫無疑問會越來越不利,因為繼承了反共親美路線的是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而不是國民黨人,這也可以認為是完美地解釋了過去的2016年和2020年國民黨連續兩次敗選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年的選舉,無視台灣選民的對中對美感情的候選人,肯定會“死”得很慘,而且可能“死”了還不明白自己是怎麽“死”的。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11日    
東京 博士 2023-05-11
一起意外事故暴露某國多種醜聞

一起意外事故暴露某國多種醜聞

一起意外事故暴露某國多種醜聞 看到有人在微信圈內發了一個關於日本的中文簡體字新聞,落款是2023年5月9日,說東京車站發生爆炸案,有2人受傷,一名中國籍男子被捕。 咦?這可是出大事情了,每天看網絡新聞和電視新聞,這麼麼重大的事情我在日本怎麼不知道呢,然後我趕緊去查,結果發現的確有類似新聞,只是很不醒目,所以也沒上什麽yahoo首頁等位置或重要電視新聞節目。 再看事件的詳細,首先發生時間不是9日,而是前一天的5月8日,發生地點也不是東京車站,而是東武鐵道線西新井車站前的售票機機前,一咖啡罐頭破裂導致一名20幾歲和一名三十幾歲的女性受傷,一名是額頭受傷,另一名描述罐頭破碎後的液體沾到了她下半身,感覺液體是熱熱的。 接到110報警之後,警方迅速在附近控制了一名男子,並帶回警署詢問情況,已知該名男子是40多歲的中國籍者,目前警方正在詢問調查細節並分析罐頭內液體的成分。據這名男子供訴,罐頭破碎肇事是該男子裝了公司的洗滌劑準備帶回家使用的。 西新井車站是一個私鐵線的小站,位於東京都足立區,與位於千代田區的東京車站沒有任何關係,相距14.3公里,開車都要花26分鐘。 而且罐頭裡面也不是爆炸物,是該名男子從職場偷的洗滌劑準備帶回家用的,一件意外事故爆出了中國人的兩個醜聞。此人會被公司開除的。 更為惡劣的是中文簡體媒體新聞居然還配了完全無關的日本高鐵圖,居心叵測的煽情鼓噪,是為了引誘國內反日ff的yy心裡嗎? 我在日本網上查到的相關新聞,只有朝日新聞報道中說是中國籍男子,其他一家媒體含糊提到外國籍,其余都只字未提到肇事者的國籍,這與日本媒體低調的做派簡直成了成為鮮明的對比,歪曲誇張局部偷梁換柱已經成為中文簡體新聞的常套,好賤! 我的推測是,這個家夥偷了公司的酸性洗滌劑,日本公司的茶水間通常有各種洗滌劑備品的,不巧的是這傢夥沒常識,把可能是酸性或堿性的濃縮洗滌劑裝在帶旋轉蓋子的鐵罐或鋁管罐內(裝塑膠寶特瓶可能就沒事了,可能怕被公司的人看見),然後時間一長加上搖晃,導致洗滌劑與罐頭金屬內側起化學腐蝕反應,最後導致罐頭破裂。 日本的各種洗滌劑絕對不會使用金屬容器,哪怕是中性洗滌劑,通常都是塑料瓶子,所以這應該是這個傢夥自己都不知道的一起沒常識的意外事故而已。與其說是傷害罪,不如說是盜竊案件。 所以說,中文簡體新聞真TMD操蛋。事件背後的性質與中國大媽在國內不知羞恥地搶公廁衛生紙如出一轍。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10日  
東京 博士 2023-05-10
台灣名列亞洲第1,世界排名第35

台灣名列亞洲第1,世界排名第35

台灣名列亞洲第1,世界排名第35 大家知道這是關於什麼的世界各國的排名嗎? 每年的5月3日,是聯合國新聞自由日,2023年由總部設於巴黎的無國境記者團(RSF)發表的今年世界報道自由度排行榜,台灣列入第35名,這是亞洲國家中最好的成績,屬於“良好組”。 同屬“良好組”的亞洲第2名的國家有世界排名第47的韓國,看很多韓劇他們對社會問題,政治弊病,官僚大企業的陰暗面好敢拍,不僅如此有關報道的韓國法律也跟進,不僅需要報道者實名制,如果是失實故意杜撰的內容,理論上可以“損毀名譽罪”最高判處7年有期徒刑,果然厲害。 相對保守內斂的日本從去年的第71名略升,排在第68名。 北朝鮮依然是墊底的第180,179是中國,178是越南,真是垃圾國家三兄弟。俄羅斯則從去年的155名跌至164名。 RSF事務局長說,總體而言,很多國家的政府當局對新聞報道的規制加強了,背景是與自媒體的敵對感的不穩定原因,以及還有虛偽資訊產業的形成關系很大。 東京博士 2023年5月4日    
東京 博士 2023-05-04
曾經的華約國家全部加入了北約

曾經的華約國家全部加入了北約

曾經的華約國家全部加入了北約 北約,以英美法為主體的歐洲防務體系,成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總部設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當初只有12個成員國,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 北約的條款中有這樣一條規定:“締約國任何一方遭到武裝攻擊時,應視為對全體締約國的攻擊。”這個規定也說明,北約組織完全是軍事同盟組織。所以,很多小國加入北約,除了經濟利益外,也是沖著這個條款選擇加入北約,這樣可以保證自己不被大國強國欺負,當然主要是北約中的強國大國不是市場的城管,會動不動欺負來投保的魚攤小販。 華約,曾經是為對抗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北約而成立的共產國家政治軍事同盟,該條約由原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成立當初,除了南斯拉夫以外的所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東德、波蘭、羅馬尼亞、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均加入了華約。 1968年,阿爾巴尼亞因與蘇聯關係惡化而退出華約,1990年柏林牆倒塌,德國東西統一,東德退出華約後,華約便逐漸陷入癱瘓狀態。隨著蘇聯國力的衰弱,1991年7月,華約組織正式解散。理論上將華約解散了,冷戰結束了,好像北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也應解散才對。 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不僅沒有解散北約,反而在蘇聯解體後,不斷地吸收原華約組織成員國加入。結果有趣的是,原華約成員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依然存在的國家,均無一例外屁顛屁顛地加入了西方的北約,當年意識形態上對抗的世界上東西兩大陣營,現在居然又成了一家人了。 沒人用槍逼著他們加盟,而且北約的入會門檻還蠻高的,需要符合一些苛刻的條件,例如加入北約有一個條件是必須由成員國一致同意,有一國反對就黃了。再比如入會後的國防費用分攤,北約會費一般要求成員國承諾支付本國GDP的2%,才有權利享受集體防禦的安全保障。連德意這種老牌發達國家都常常拖欠會費,但依然澆不滅新成員國踴躍參與的熱情,就跟當年700萬山東人洪水般的闖關東,溥儀曾四次下令關閉新京(今長春)城門,都擋不住非要移民進入日本鬼子控制下的東北滿洲國。 當年的闖關東和曾經的華約各國的人心向背,用腳選擇的結果如出一轍。然而現在的中文簡體媒體上卻依然充斥著大量搞笑文字,替東歐人民慷慨發聲,說多數不明真相的群眾,都被西方資本主義忽悠了,受騙上當,誤上賊船,休克療法,民不聊生,現在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但事實總是打臉的,經濟轉型失敗的只是東斯拉夫三國:俄、烏、白。它們的失敗不是市場經濟的失敗,恰恰是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場經濟、產權制度、法治體系,官商勾結,陷入寡頭經濟的泥潭。 而通過“休克療法”實現民營化、市場化的東歐諸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挺過最艱難的轉型期,改革成功,經濟增長,現在大都相繼步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政治上靠民選上臺的這些東歐國家政府,雖然左、右黨派輪替,但整體偏右,比西歐還親美,比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更相信市場經濟。 幾十年噩夢般的計劃經濟實驗就像是疫苗,對烏托邦思想,東歐比西歐無疑更有免疫力。當年,德國默克爾與美國特朗普撕逼,美國駐軍宣布撤出德國,第一個主動邀請美軍進駐的,就是波蘭,並自費20億美元建立美軍永久基地,命名為“特朗普堡”。這是為什麼呢? 1996年9月,北約公布了《東擴計劃研究報告》。1999年3月,北約首先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吸納為會員。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七國,成為北約組織的正式成員國。這就是北約東擴。 2022年,俄羅斯不滿北約繼續東擴,以此為理由之一,對烏克蘭發動了侵略戰爭。然而,普丁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俄烏戰爭,不僅沒能熄滅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想法,反而還刺激了芬蘭和瑞典放棄中立也要加入北約。就在剛剛結束的2023年4月,芬蘭已經正式成為北約的第31個成員國,而更早申請加入的瑞典則有望在今夏成為第32個北約成員國。 北約東擴是冷戰後歐洲戰略格局轉變時期的必然產物,其原因是錯綜復雜的。既有大國霸權因素,又有小國尋求“保護傘”的因素。既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又有民族主義、信仰等因素。世界上的軍事聯盟組織有很多,目前最大的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日本叫納豆,納豆的Power真厲害。 东京博士 2023年5月1日    
東京 博士 2023-05-01
是誰讓世界看見這樣的台灣?

是誰讓世界看見這樣的台灣?

是誰讓世界看見了這樣一個台灣? 台灣的年金改革:公務員月退休金限制在最高台幣6萬3690元,最低3萬2160元。這對一般公務員沒影響,但退休高官只剩幾分之一,而且總統自己的退休金也從每月33.5萬降到3.2萬。這項改革讓總統付出的代價是:退休高官上網查行程,天天在行程地點等候,丟雞蛋、辱罵、騷擾。 真正的養老靠政府:51萬不能自理生活的老人或病人,由政府雇專業人員照顧,減輕家屬負擔。鼓勵家人創業,由政府支薪在家照顧老人,但須參加免費培訓及考取執照,並每年通過復核考試,以彌補專業人員的不足。推動“長照法2.0版”,加快加大力度培訓專業人士,擴大範圍延伸照顧 70多萬老人。終極目標:政府按輕重緩急,陸續接手養老。 消滅C型肝炎:新藥價格昂貴,一療程要台幣260萬。國外有幾種不同機理新藥上市,治愈率98%,政府用大量采購,將價格壓至24.5萬。再撥款3573億台幣購買,免費提供,讓C肝10年內在台灣消失。 推行公平的高福利制度,一半稅金用在社會福利及教育。軍事支出再占16%,經濟建設占14%,外交、公務、其他... 就很少了。無力照顧亞非拉小兄弟。也讓仆人失去了休閑娛樂的3公消費,所以這些是正有利大眾,卻觸動了KMT既得利益階層,兩黨執政哪個更為人民考慮一目瞭然。 台灣基尼系數0.34,財富分配公平,貧富差距小,所得高,社會福利健全,均富社會。同樣的基尼系數美國為0.42,財富分配相對不公平,貧富差距大。香港為0.57,財富分配極度不公平。中國為0.73,貧富差距....不談了,談細節滿臉都是淚。 台灣民眾稅率世界最低,不到中國的1/3,極少各種“行政收費”,我在台南搭黃色計程車曾經問司機我付的車費他個人可以拿到多少,他說全部啊,我聽了非常驚訝。 台灣政府負債較低,人均負債金額,還不到中國的1/5。油價只有中國的70%。台灣民眾交的社保費率,只有中國的1/4。台灣民眾的醫保費率,只有中國的1/3。但醫療待遇卻遠遠高於世界各國,台灣健保涵蓋所有醫院,窮人、大病重傷患者、老人、孕婦、軍人、軍眷可獲免費醫療。 台灣人在海外醫療,與日本一樣先自己墊付,回國後拿繳費單據6個月內報銷。台灣住院一月的費用,病人最高自己負擔3.6萬台幣,住院一年的病人最高自己負擔醫療費5.2萬台幣,醫療費含國產、進口藥、標靶藥、住院、檢查、治療、手術、材料、病床…所有費用,這些社會福利大部分與日本相仿,有些甚至還超越了日本。 現在的台灣是服務型政府,一半的稅金用在社會福利及教育上。台灣政府扮演服務員的角色,事事以民為主,盡力滿足民眾的需要。你要遊行,政府就會按照你提供的路線時間,公告大眾,將遊行限制在一個車道,派出警察幫忙維持秩序及交通、保護遊行群眾及路人的安全。提供移動式公共廁所,救護車、設立休息站、移動通訊基站....提供各種的公共服務。讓遊行活動順利舉行,公民得以伸張自己的權利,民眾情緒得以發泄,但也不影響用路人權利。 台灣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台灣的免費營養午餐開辦已過70年。抗戰勝利後的中華民國於1946年在全中國實施學生免費營養午餐(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後全部取消), 次年(1947年)推行到台灣,先在窮困山區實施學生免費午餐,再推廣到全台灣。 台灣孩子每天一杯免費牛乳,開辦已經66年。台灣在1951年挑選全國最窮困的151所小學試辦每天提供一杯免費牛乳,改善孩子體質。效果顯著。於1955年開始推動到全國每個孩子每天一杯免費牛乳及一碗黃豆。台灣偏遠窮困地區最好的建築一定是學校。台灣政府經費永遠是捉襟見肘,但教育經費永遠充足。 是誰,讓我們,讓世界看見了在亞洲居然有這麼優秀的一個小國?那就是執政了7年多的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中國每天辱罵她醜化她威脅她不奇怪,台灣內部也有一些人辱罵阻撓反對她,那是全體台灣人必須擦亮眼睛清醒頭腦去深思和甄別的問題。 東京博士 2023年4月30日  
東京 博士 2023-04-30
從冰淇淋事件談吃虧心理

從冰淇淋事件談吃虧心理

  最近上海車展發生的向外國人免費發冰淇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作為同是參觀者,如果在現場我想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感受到不公平,問題是這次發生的“辱華”原因究竟是中國人工作人員的自取其辱,還是BMW公司方面的規定,實在是可圈可點,事實真相如何,不是本文追究的目的。 想說的是中國人,乃至中華文化中頑固的得失計算處世哲學問題,通俗講就是吃虧和占便宜這一對寶貨。免費冰淇淋吃到的人覺得占到了便宜,可以向人炫耀自己有本事,其實算個P,你窮的冰淇淋都吃不起了?其實大多數人未必。 所以對於某種不公平分配的利益,哪怕是蠅頭小利,得到的人獲得的滿足感並非那個利益本身,而是存在一種可以向沒有得到的人,也就是吃虧的人炫耀的心理。 戶口不能自由遷徙,這麽大的關系自己乃至子女命運不公你們爭了嗎?計劃生育強制墮胎你們爭了嗎?卻為沒能吃到一個冰淇淋你就冒火了?因為一個社會存在著太多的不公平,而且這種不公平又無處可訴求獲得糾正,所以逐漸的人們在痛恨總是能獲利的特權階層者的同時,不是去痛恨那樣的制度,而是痛恨自己沒本事不能進入獲利階層。 社會到處存在的不公,導致了大多數人扭曲的心態,這種扭曲心理又形成了中華式的“教子有方”,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上人,這就形成了中華圈的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 歐美日的孩子上小學了還在公園玩泥巴沙坑,中華小子們都非要除了上學還要上私塾補習,恨不得小三就能做初三的習題,然後向周圍炫耀一番自己孩子多厲害,可這麽會讀書的中華人近一個世紀以來對人類的進步貢獻,幾乎舉不出一個例子。 昨天我因工作關系,約好了去客戶公司,所以花費一天從東京首都圈的最西盡頭,一直乘坐電車地鐵跑到了首都圈的最東盡頭,中午跟客戶一起在飯店吃工作餐,那家店的中午套餐可選是否要飲料敞開喝,因為時間充裕,又因疫情減少接觸,互相好久未見面了,所以眾人都要了自助飲料敞開喝慢慢談。 剛來日本的時候,我也很喜歡日本的自助餐敞開喝敞開吃,最近好多年幾乎不太吃了。一來吃不了多少,硬吃覺得不健康,二來對飲食更注重品質,而不是以量多取勝。吃自助餐總會不知不覺食量超過平時,事後又後悔吃太多了。 30多歲時,我家附近的五日市街道上有一家吃牛肉火鍋的自助餐店,據說食客吃6盤牛肉是店家成本的分水嶺,於是吃6盤牛肉無形中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吃虧與核算的目標了。 在日本生活年數多了,逐漸懂得了日本人對他人的顧慮和同理心,顧客會為商家考慮利益空間,商家也誠實做生意,是一個社良性循環必不可少的基礎,所以我從自身開始拋棄中華劣習。買賣交易既要考慮自己賺錢,也要考慮對方盈利空間,一味占對方便宜,如果沒有了這些商家,那我也沒有生意可做。如果每次所有人都吃6盤以上牛肉,那這家店就開不下去了,我們地區少了這家店,對誰好呢? 所以我昨天再次見證了這一幕,席間除了我都是日本人,盡管我們都點了飲料敞開喝,結果大家都只續杯了一次就完了,實際上正常喝飲料也就那個水準,非要抱著把店家喝垮拼命喝的行為,基本上是小孩子在賭氣或惡搞心態,當然巨嬰國幾乎都是沒有長大的小孩子,他們不會懂這些,當然也就不會反思,而且這些中華圈的現象,不僅僅是中國隨處可見,台灣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記得2012年我第一次逛台北士林夜市的時候,路過一個餛飩攤津津有味地駐足看一個阿嫲在包餛飩,她包得跟我們上海人不一樣,阿嫲察覺有人關註她,馬上招呼我說可以免費試吃一粒得噢,我欣然接受。 她的餛飩雖然包得不如我漂亮,但是餡很紮實,裏面放了大蝦,吃完一個,我故意開玩笑說,太好吃了我能不能再試吃一個,阿嫲正在遲疑如何回答我,我已經遞給她一張百元台幣。 阿嫲臉上的尷尬馬上轉為誠惶誠恐地說,你再吃再吃,不要這麼多錢的啦。她的餛飩好大個,最終我吃了2粒道謝準備走人,阿嫲趕緊拉住我要還我錢,我說不用了,希望你能多盈利多發財,這樣下次我來就還能看到你在這裏賣餛飩了。 後來有台灣人說我給了100台幣太多了,我說沒關系,我是來旅遊的,因為喜歡台灣才來旅遊,就當作是支持一下台灣的旅遊業。我是中國人,但我不喜歡跟做小生意的斤斤計較討價還價,買了東西最後還要順手再拿一個的那種占人便宜的中國人,我會跟他們劃清界限,不是因為我“錢多人傻速來”,而是我的內心比大多數同國人更寬廣富裕。 冰淇淋事件發生後的4月21日,江蘇省有一家企業要自己開BMW的員工簽下保證書,1個月之內如果不賣掉BMW車,將对公司解雇之無異議。這條新聞在日本也報道了。昨天他們反美反日,也抵制過法國家樂福,今天又抵制德國BMW,從本質上說,什麼中華文明幾千年歷史悠久的P話,事實上他們還在從猿到人的半路上裸奔。 東京博士 2023年4月27日 這是當年第一次在士林夜市試吃餛飩時拍攝的。  
東京 博士 2023-04-27
帶你參觀金門的軍中樂園

帶你參觀金門的軍中樂園

帶你參觀金門的軍中樂園 金門有很多人們熟悉的名詞,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炮戰,金門菜刀,金門高粱,還有著名的軍中樂園(又稱831特約茶室),都是時代的產物。 軍中特約茶室簡單說就是KMT為駐守金門的部隊設立的公娼軍妓,現在已經成為歷史景點,2019年7月我曾經去參觀了一次,裏面很多解說用詞內容依然充滿著為KMT時代塗脂抹粉的濃重痕跡。 比如一進去就有這樣的說明:“軍妓制度由來已久,各國亦然”,我靠!請KMT人告訴我,1950年代全世界有哪幾個國家存在軍妓制度?還各國亦然,亦什麼樣的然? 臺灣作家李敖趕上了那個時代,1959年服兵役時,李敖將特約茶室當成課題去研究,他眼中的特約茶室,可用“荒唐”二字概括。李敖寫道:“營妓在中外歷史上雖然間或出現,但像國民黨這樣用三民主義統一了妓院的,卻是古今所無。” 李敖的記錄顯示,“軍中樂園”裏的一些“侍應生”被拐賣而來,還有一些是被判刑的女囚,她們在“軍中樂園”裏的遭遇如同舊社會的娼妓。“軍中樂園”由私人承包,完不成接客任務的“侍應生”會遭到毒打。那時,臺灣軍方,甚至今天的KMT也並不以“軍中樂園”的存在為恥。 李敖服役所在地的“軍中樂園”全名為“仁武特約茶室”,被士兵們戲稱為“動物園”。李敖稱之為“人肉市場”,因為侍應生接客“有下限無上限”,在士兵發餉那幾日,每人單日接客多達五六十次,有的特約茶室甚至舉行接客比賽,為接客又多又快者放鞭炮慶祝。李敖在打油詩中寫道:“人肉市場真可憐,老兵雛妓互相殘。買賣雙方皆弱者,如此軍中一樂園。” 1980年代末,陸續有“立委”和民間團體提出,“軍中樂園”侵犯了女性的權益,軍方迫於壓力逐漸關閉了這些特約茶室。如今,“軍中樂園”已經成了歷史。《臺灣民報》稱,這個詞承載著讓許多阿兵哥臉紅心跳的“美妙”回憶。 2018年9月26日《自由即時》報導〈馬英九:「軍中樂園是自願非強迫,沒有淩虐,也有待遇。」軍中樂園怎樣逼良為娼的還是別說廢話,大家看新聞。 案例一:1965年11月17日《聯合報》第3版報導: 「臺北市警局少年警察隊,偵破一件涉嫌逼良為娼案,15歲陳姓少女於本月12日逃家,經家屬報警查尋結果,才知道是被傅傑、林滿妹夫婦誘拐離家,經傅傑施以強暴後,由同夥謝文鑫、鄺農二人將陳女賣到關渡茶室,繼又轉賣到『龍崗特約茶室』,由其經理石金貴及管理員劉煥洋迫她每週接客100次,使陳女無法忍受,昨日經市警局少年隊救出火坑,交由家長領回,一幹涉嫌逼良為娼疑犯,均已捕獲偵辦。」 案例二:1965年7月27日《聯合報》第3版報導: 「19歲花蓮籍女子曾×英,因不堪在『特約茶室』出賣靈肉之苦,於哈莉颱風來襲時逃出,向北市警局刑警隊請求保護,警局將於今日把她送到北市婦職館收容習藝。曾女在警局哭訴;她在16歲時因生母死亡,生父即作主將她嫁給一個40多歲的男子為妻,至去年與該男子離婚,乃父騙她到臺中遊玩,結果是以兩萬元代價把她押給『臺中特約茶室』賣淫,她因不堪長期接客出賣靈肉之苦,趁颱風來襲逃出,到臺北由一女友陪同到市警局請求保護。」 案例三:1965年3月24日《聯合報》第3版報導: 「花蓮縣14四歲少女名王×妹,因她的母親受一個由臺北去花蓮的男子誘騙,於今年1月23日把她送到景美鎮的『特約茶室』做工,當時她母親得到現款8,000元,介紹人得到4,000元,但到茶室做工一事完全是騙人的,自1月25日起,該茶室老闆即迫她接客賣淫,她因不肯就範,曾多次被打。」 1966年3月30日《聯合報》第三版報導: 「臺南市警察第二分局,29日淩晨遠征高雄縣橋頭燕巢兩地,偵破一件規模龐大的販賣人口案,16名大多未成年的妓女,正被帶返警局依法保護。橋頭滿春園妓女戶老闆方深洲及另一男子吳清漢涉嫌被捕,尚有多人在逃,警方正擴大偵查中。警二分局係根據『燕巢特約茶室』18歲妓女古×妹及17歲妓女陳×帶二人,徒步由燕巢到臺南市警二分局民生派出所請求保護。當時她們指橋頭滿春園妓女戶與『燕巢特約茶室』老闆涉嫌販賣人口,並予不人道的虐待,而於二十九日淩晨一時許採取上項行動。」 「古×妹、陳×帶兩人自稱被滿春園妓女戶老闆方深洲買去,放在『燕巢特約茶室』賣淫賺錢,且被關在裡面不準外出,每人每日規定要接客30次以上,否則即被鞭笞毒打。有時生病或遇經期,亦強迫接客不準休息,所賺的錢全部被老闆拿去。她倆受不了皮肉之苦與精神虐待,乘監視人睡眠不註意之時,私自打開鐵門,冒著生命危險,由燕巢經過岡山,步行了五個多小時,走到臺南市,然後始向警方求援,請求拯救尚在受苦中的姊妹脫離苦海。」 「警二分局長王協五據報後,指派刑事組周局員率領刑警人員,於深夜趕至橋頭,先將方深洲逮捕,並在滿春園妓女戶查獲未成年妓女三名,接著轉往『燕巢特約茶室』,再將吳清漢逮捕,並在密室裡面查獲妓女11名,連同報案之古、陳二人,共計16人,全部帶返分局偵辦。被查獲的16名妓女中,半數以上為山地姑娘,年齡從13歲到19歲,大多是未成年。古等13人異口同聲的說,她們在賣淫期間,如達不到鴇母指定接客次數,即遭受毒打,同時還要遭受各種不人道的虐待與摧殘。 1987年《聯合報》第6版的社會新聞,也有一段記者陳永富的特稿〈雛妓赴金門,誰開的門?法院調閱申請單,卻被軍方打回票〉,新聞是這樣說的: 「16歲的江姓少女,被強迫在金門軍中樂園賣淫案,士林分院審理期間,為了瞭解到底是軍方那個單位違法核準遊自樂帶她去金門,多次行文給位於臺北市公館的陸軍外島服務處及金防部要求調閱遊自樂的申請單,但都被打回票,到底那個單位應該負責,法院無法查明。由於金防部已指出,按規定年滿18歲才可到軍中樂園接客,江女卻能搭軍機去金門,且接客長達3個月,什麼單位該負責,軍方也應查明嚴辦。」 「16歲江姓少女賣淫事件」,由於97天內接客3,000多次的案情太驚悚,終於導致輿論壓力,軍方才被迫關閉了金門與馬祖的國軍特約茶室(只保留東引的)。馬英九要談日軍慰安婦與國民黨831的異同,拜託也先對831做點功課。 東京博士 2023年4月24日    
東京 博士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