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正名和軍隊本土化

 

漢光演習登場,場面逼真又震撼,吸引不少民眾駐足圍觀,驚呼連連,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英語新聞也訪問在地軍事專家,用英語問答,展現另一種台灣國際化成果,傳送全世界。

台灣的漢光演習是在一九八四年戒嚴時期首次登場,之後年年舉行,只是漢光演習的「漢」Han,有漢族之意,漢光也可指「大漢之光」或「大漢光復」,聽在外國人耳裡,也可意會是台灣漢人和對岸漢族(Han Chinese)的對抗和國內戰事演練,唯嫌思維老舊,且台灣原住民投身軍旅的人數不少,比例也高,而軍方如此漢人本位主義和國共內戰文化的灌輸,對原住民族情何以堪?

我海軍艦艇目前已擺脫以往以中國歷史名將或中國地名的命名的限制。例如最近「國艦國造」首度出海測試成功的玉山艦,以及陸軍的雲豹戰車等,展現軍隊本土化的初步成果。現有三軍總動員,規模盛大的漢光演習,前身為紀念湖北兵工廠的漢陽演習,也該集思廣益來正名,凝聚人民和台軍認同,替國防和集體情感串連加分!

未來若能一併推廣教唱本土語言軍歌,搭配原住民口號或口令,如「衝啊」、「進攻」,並移除營區內獨裁者蔣介石的高大銅像,當能逐步完成過往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軍隊轉型正義,回應民眾的情感和期待。

(作者是語文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