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背後的深層結構

 

烏克蘭人民今天的悲慘狀況不能全怪歐洲人想要用經濟利益與相互依賴,來與俄國為善。說到底,「接觸政策」是美國用來對待中共的一個策略,歐洲人只不過跟著拿過來,對待俄國。

當初大家心存善意,希望能從內部來改變這些專制的體制。

現在大家都知道,熊貓派所主張的「接觸政策」是失敗了,和平演變的想法是失敗了!

那麼,是在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呢?

真相是這樣的:把專制政體納入全球化,對他們提供經濟利益,結果最後壯大的是權貴階級,而不是民間社會!

因為在專制的國家,掌握權力的人就可以掌握各種利益的初級分配,與最後的分配。

然後,一旦權貴階級有了肌肉之後,自然就會對外秀肌肉!就會覺得別人都對不起他!於是就會有擴張衝動!

於是,當經濟發展壯大的權貴階級,當權貴階級對於人民的控制與統治更強硬時,民主化進程就更難進行下去。這是「以經濟促政治」理論的失敗。

當你看到只有經濟的改革開放,發展出市場經濟,卻沒有政治的改革開放,仍然是在維持社會主義制度,那麼接下來,你會看到政治權力出來收割經濟利益!

社會主義終究還是出來壓倒了市場經濟。

這正是沒有先推動政治改革,就推動經濟改革必然會有的後果。

當中華民國政府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時候,就根據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在台灣推動基層民主與地方選舉,縣市長全部開放直選,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不過,很多政治觀察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基層民主為反對勢力提供了空間,演變到後來,透過民主運動與社會抗爭,不斷為民主化提供能量。最後,中產階級的崛起,才進一步催生了「公民社會」。

這在說明一件事,就是你要有最基本的、最起碼的政治改革,之後經濟的改革與發展才有可能推動政治的民主化!

民間的力量是民主化過程的一股重要元素,之後,我們看到的轉型,就是由「強國家,弱社會」轉型成「弱國家,強社會」:起先,是社會依賴國家,後來,是國家依賴社會。

你現在看到的主要民主國家,都是「弱國家,強社會」的型態。你看到的中國與俄國,則是相反。他們參與全球化的結果,是讓國家把社會聚積的能量最後都吸收過來。

結論是,今天的烏克蘭戰爭,是把專制的俄國吸收到全球化之後的一個結果。

現在我們才終於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先有最起碼的政治改革,這樣子經濟改革才會推動之後的民主化進程,也才能避免權貴階級或既得利益階級,在經濟發展之後,出來以權謀私,收割經濟利益,打壓民間社會。

< 資料來源:吳嘉隆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吳嘉隆

吳嘉隆
在任何狀況下,台灣是美國永遠不會出賣的棋子:所有其他棋子都有可能被出賣,沒錯,但是只有台灣是唯一的例外!因為,台灣對美國提供的地緣政治價值是無可替代的,這一點其他棋子做不到。真相是防衛台灣就是防衛美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