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6個危機

 

目前中國經濟數據越來越糟,例如服務業PMI已經從景氣中性的50重摔下來,跌破了40,這是非常罕見的。

根據財新/標普全球週四聯合公布,4月經季節性調整的中國服務業PMI進一步降至36.2,綜合PMI降至37.2,二者均為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點;上月分別為42.0和43.9。

極端清零政策導致的封城與隔離當然有重大影響,造成製造、運輸、物流與消費活動接近停擺,尤其是上海的封城已經超過一個月,港口不能正常卸貨與載貨,高速公路不能正常上下,經濟如何能不衰退?你不用等經濟數據發布出來也可預料得到吧?

問題是,中國經濟原本就已經有衰退的力量在作用著,我稱之為6大危機。

第一個是就業危機。出口部門因為美國加關稅,造成訂單流失,中間雖然有轉單效應(其他國家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產活動,把訂單轉來中國),但是中國廠商知道這是短期現象,所以沒有增加設備投資,也不敢擴大僱用。

加上外資原本就在撤離,整個出口部門的就業機會在收縮,看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比例大約25%,其他的要“返鄉創業”,或是“靈活就業”,你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是房地產危機。房地產部門估計在GDP當中佔30%,這個部門因為就業與所得的下降,開始看到購房者交不出房貸,開發商還不了銀行貸款,爛尾樓在停工。

在貨幣政策寬鬆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原來有消化過剩資金的作用,表面上也撐住了GDP的增長,但是後來房子蓋太多,超過居住的需求,變成了經濟理論中所謂的「過度投資」,有泡沫化問題。恆大的債務違約反映的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危機。

第三是民間投資的衰退。在產業監管與共同富裕的擠壓下,民間企業家開始自保,拿錢走人。政策缺乏透明度與穩定性,再加上私有產權缺乏法律上的保障,國有化的陰影在飄蕩,企業家的積極性嚴重受挫。

政府推動的基礎建設投資因為運量不足,缺乏經濟效益,已經成為財政的包袱。民間投資應該起來接棒,他們是自主創新的關鍵,也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動力。

結果現在民間投資遇上社會主義的鐵拳,只好落荒而逃,那你還期望中國經濟能增長下去?

第四是通膨居高不下。美國在2009年第一季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一直沒有通膨,而中國自己跟著推量化寬鬆,衝過了頭:中國一國加印的鈔票,就超過美國加歐洲加日本三地所加印的總和。結果自然是中國老早就出現通膨。

一邊在量化寬鬆,另一邊出現疫情下的供應鏈斷鏈問題,供給短缺問題一直存在,形成停滯性通膨危機。

第五是大規模的資金外逃。簡單講,過去三年中國的對外貿易仍然有大量順差,加上外來投資以及在海外發債,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資產理應大幅增加卻只是輕微增加,顯然大部分的資金是外逃了。

難怪中國現在有資本管制,不讓人民出國觀光,而且限制許多進口貨物。基本原因,外匯儲備不夠用了。

第六是蠢蠢欲動的債務風暴。民營企業、房地產企業、國營企業與地方政府現在都有債務違約問題,到頭來,龐大的債務只能倒給中央政府去背。然而,中央政府要養軍隊、武警與公安這些維穩部隊,開銷本來就很大了,還要花錢蓋海軍艦艇要打台灣,如何撐下去?

中國這6大經濟危機還會相加相乘,基本上已經超出習近平的處理能力。即使李克強上來接班,估計也接不了。總之,中國經濟的下行,還沒見底。好戲還在後面。

明明知道中國的大國崛起主要依靠經濟崛起,明明知道美國在對付中國的大國崛起,關鍵就是在經濟、技術與金融方面的較量,然而習近平卻領導中國這顆雞蛋,向岩石飛過去,對美國叫板。

鄧小平早就有說,搞好中美關係,才談得上改革開放。習近平的一切一切經濟失敗的源頭,在於搞砸了中美關係。我擔心的是,習近平與他的經濟顧問根本還沒看出這一點:對大國來講,經濟就是政治,而且還是國際政治。

*後記:中國經濟這6大危機會互相影響,互相強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一旦掉進去這樣的陷阱,會不好脫身。中間即使某一個危機有轉機,有反彈,多半也會被其他危機拖住,難以真正走出困境。

< 資料來源:吳嘉隆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吳嘉隆

吳嘉隆
在任何狀況下,台灣是美國永遠不會出賣的棋子:所有其他棋子都有可能被出賣,沒錯,但是只有台灣是唯一的例外!因為,台灣對美國提供的地緣政治價值是無可替代的,這一點其他棋子做不到。真相是防衛台灣就是防衛美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