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軒相關文章

談游錫堃直航與那國島

談游錫堃直航與那國島

立法院長游錫堃七月四日將從蘇澳出發,以推動兩地觀光為名,直航前往日本與那國島,然而為避免地緣紛爭,此次行程將未有媒體即時公開,那問題就來了,與台北直線距離約一百六十公里的與那國島,這單純踩線之旅紛爭何來?答案就在沖繩問題之於台海爭端的特殊性。 立法院長游錫堃(左)7月率團往返日本與那國島,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右)等日本國會議員將前來迎接。(資料照)     日本共同社六月九日報導,沖繩知事玉城康裕(丹尼)攜帶請願書造訪日本防衛省,表達反對部署長程導彈之意,藉此避免台海戰爭波及沖繩。眾所周知,解放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只有兩個捷徑,一個是台灣南端的巴士海峽,另一個就是台灣東邊的宮古海峽,而玉城康裕反對的,就是三月份陸上自衛隊剛在石垣島所成立的導彈部隊。縣知事的擔憂可以理解,游院長在此時前往西南熱區,地緣矛盾自然難以避免。 六月初習近平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時,新聞特別點出明抄本的「使琉球錄」,當大家只關注「釣魚台」在這套文本的角色,卻忽略習提醒中華王朝與琉球的朝貢連結,其目的何在,這是威脅還是預告?「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與解放軍的軍事競爭還真的是看不到盡頭。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3-06-26
為何與台灣斷交是政見?

為何與台灣斷交是政見?

台灣在南美洲唯一邦交國巴拉圭四月底即將舉行總統大選,在野黨候選人一月曾表態勝選即與台灣斷交,而在這個月十二日接受當地電視專訪時,仍重申此立場,直言「繼續承認台灣,就得失去與中國結盟帶來的投資利益」,雖然選舉結果仍是未定之天,但是細心一想,為何與台灣斷交是一項政見,理由無他,就是吸引中國政府關愛的眼神。 在野黨候選人艾里格里說,如果當選,要和台灣斷交。圖/台視新聞     台灣自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是唯一的中國合法代表,如何宣揚「中華民國不是中國」就成了外交論述的主戰場,五十年來到處挖走邦交國的結果,台灣一不能分庭抗禮,二不能取而代之,除了讓中國政府「爽」,實在看不出來有任何的戰略意義,台灣依舊獨立運作。 記得三月底蔡英文總統訪問中美洲瓜地馬拉時,該國賈麥岱總統曾講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對瓜地馬拉來說,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國」,這句彷彿從歷史教科書走出來的一句話,令人莞爾一笑,中華民國不能當中國已經很久了,唯一的中國代理權是北京那邊說了算,即使已經是廿一世紀了,當巴拉圭有人還提出「與台灣斷交」這種老掉牙的對抗呼籲,也只能祝福著說「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了。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3-04-19
真的需要到水火不容嗎?

真的需要到水火不容嗎?

  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十八日出席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提出「台獨行徑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著實呼應十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在北京見夏立言時,所講「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這雙方的「水火不容」,讓人想到台灣在二○○八年「共產主義」與「分裂國土(台獨)」擺在一起釋憲的那段歷史。 事件的源由來自一九九八年陳師孟,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申請「臺北市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團體註冊,遭以違反人民團體法第二條「人民團體之組織與活動,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予以否定,經提起訴願、行政訴訟駁回後,遂以爭點「人民團體法對主張共產主義、分裂國土之團體不許可設立規定違憲?」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聲請釋憲,也就有了「釋字第六四四號解釋」的出現。 解釋文中提到,「由於我國特殊歷史、政治因素使然,中華民國與台灣這兩個符號的關係,是等號,或包含,不同政治立場者有不同解讀」,也提到「單純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縱使透過結社宣揚,吸引很多人,爭取到許多人的支持,如果已經成功說服多數人支持,使得共產主義能夠實踐,分裂國土能夠成功,這是社會多數的選擇,不能認為是一種緊急危難」。換言之,思想自由受憲法保障而存在,人民的自由選擇勝過一切,執政者的工作應是說服人民選擇此主張,而非禁止人民放棄彼主張,「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真的需要鐵口直斷「水火不容」嗎?這段釋憲案歷史,給人有不一樣的啟示。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3-02-22
國台辦打臉習金句

國台辦打臉習金句

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十三日發佈「民進黨當局阻擋大陸弔唁星雲法師代表團赴台」一則新聞,提及中國弔唁團循正常途徑統一辦理赴台手續,由於台灣方面阻擋導致無法成行,基於以上現象,陸委會其實在十一日新聞稿已說的明白,某些人未成行的關鍵,在於未能依循「既有聯繫機制聯繫陸委會」,看來「尊重」二字,國台辦遠遠不如整天喊著打擊台獨的人民解放軍。 央視網的「國防故事」單元裡,在七、八兩日播放「聯合作戰陸海爭鋒」上下集,在這場第七十二集團軍所舉行的紅藍對抗的兩棲登陸演習,在紅軍必勝的劇情下,出現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亮點,那就是扮演藍軍的士兵,帽子或肩章上有著台灣人相當熟悉的「車輪排」,即所謂的「中華民國國徽」,在軍隊視為國家主權的象徵之下,這種神來之筆恐怕會有寫不完的報告,不過如此「尊重」台軍的統戰手法,國台辦實在遠遠不及。 故事的結局是一行人到江蘇宜興弔唁,假如國台辦在乎陸委會的公權力角色,一開始就不該想賭一把試試,失敗了再呼天搶地說台灣「罔顧基本的人道主義」,藉此尋求政治局委員針對統戰失敗的諒解,因為這種行徑,簡直就把去年十月共產黨習老爺子在廿大開幕式喊的「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放在地上摩擦、踩踏,國台辦呀!看來下次「自我批判」已經有了素材,那就是被打臉的習金句。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3-02-14
宋濤「協商」,國民黨敢?

宋濤「協商」,國民黨敢?

一月三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宋濤發表新年寄語:攜手奮斗共創偉業」一文,其中提及「引導兩岸同胞就兩岸關系和國家統一開展對話協商」,加上近日習近平新年賀詞的「海峽兩岸一家親」,以及軍機逼近桃竹外海廿四海浬鄰接區空域,要戰要和也許大家有些混淆,但若翻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明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這還不夠恍然大悟?   不論一九八九年「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所說:「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或是二〇〇五年「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言:「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翻來翻去重點只有一個,關於「協商」,共產黨一定要主導權與主動權。 也許會有「協商控」吐槽說,那怎麼解釋一九四五年蔣介石曾指派相關人員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別忘了,那是「中華民國時期」,要比照蔣介石那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辦法接受「中華民國」嗎?「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第四十九條還寫著:「對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之後的台灣地區政權,應稱之為台灣當局或台灣方面,不使用中華民國,也一律不使用中華民國紀年及旗、徽、歌。嚴禁用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不搞定這些「名稱」,政治協商恐怕連國民黨都伸不出手!既然共產黨無論如何都要穩贏,國民黨如何昂首向未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3-01-07
從習近平拒絕BNT疫苗說起

從習近平拒絕BNT疫苗說起

  十二月廿二日行政院會通過「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為小三通的常態化跨出第一步,但是面對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七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也就是俗稱的防疫「新十條」,導致中國境內新冠疫情逐漸爆發,網傳廿日單日感染近三千七百萬人,其正確性姑且不論,但是所潛藏的台灣國安問題卻不得不留意。 當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建議習近平採用BNT疫苗遭到拒絕,而詭異的是,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被上海復星遊說加購BNT,也不知道是母公司復星國際,還是子公司復星醫藥使然,這兩件事擺在一起就像左手打右手,這款疫苗在中國政府心目中到底是好是壞,根本無從辨識。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警訊。 北京未接受德國疫苗援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要知道二十大後的中國,十多億人口由九千多萬共產黨員管控,其可精鍊成二千多名黨代表,再精鍊兩百零五名的中央委員,然後再精鍊成政治局委員廿四人,最後變成我們所熟悉的七名常委,然後就是總書記一職號令天下。這樣金字塔政治結構看似有效率,但是只要一人卡關,就可以使四十噸的大貨車在原地怠速,直到汽油耗盡為止。 面對各種不透明的疫情資訊,台灣既然無從長臂管轄到對岸,被動應對的局面無法避免,政府需要研擬的,恐怕不是只有小三通常態化,而是更大尺度的金馬疏散計畫,假如有一天汽油真的燒光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德國總理蕭茲也是BNT「推銷員」 ◎ 蔡敏雄 之前,美國國會議員及政府高官為了挺台灣抗中共、加強與我國交流,友善訪台,卻被國民黨的立委扭曲成是來賣藥、賣武器、做生意的,把他們當成「推銷員」。但他們風度翩翩,並不認為是受辱,更不回嗆那些立委是「禽獸」。反觀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因埋怨政府沒買次世代BNT疫苗,供其年邁母親施打(還是另有商業或政治考量,不得而知),被衛福部長薛瑞元一句「好像是BNT推銷員」惹起全身怒火,怒嗆「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在郭董所說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民主台灣,他可以恃無忌憚,用極為低下、不堪的詞彙辱罵政府官員,這對嗎? 然則,「BNT推銷員」似乎並無貶抑之處。十一月初,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訪問中國時,研發BNT疫苗的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執行長吳沙忻(Ugur Sahin)隨行出訪。當時,蕭茲就向習近平大力推銷BNT疫苗的好處,並期待中國盡快批准BNT疫苗上市,讓中國人也可以接種外國疫苗。雖然直到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國官方仍只同意先讓中國境內約兩萬名德國公民接種BNT疫苗,但蕭茲已儼然是個稱職的「BNT疫苗推銷員」。 回頭看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中國鄭州廠,繼十一月發生員工因擔心疫情爆發而逃離廠區之後,近來又傳出染疫員工被迫抱病上工。執著於BNT疫苗的郭董,是否也應有同理心,建議習近平讓富士康員工接種BNT疫苗,才是更急迫重要之舉?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兩面三刀郭台銘 ◎ 李廣智 繼鄭州富士康工人出現逃荒式徒步返鄉潮之後,本月十九日,郭台銘於台大癌醫院慶接受訪問時,批評執政當局「並沒有把人民生命作為第一優先」。二十一日,鄭州富士康工廠卻傳出員工抱病上班。由於中國境內只有成效存疑之國產疫苗可供接種,因此消息一出,就有網友發言「郭董,真正需要打BNT的人在這」。筆者十分認同此番言論。 郭董既有「愛民如子」之心,何不將其發揚光大,以其惻隱之心,贈BNT予對岸之受災同胞?否則如此厚此薄彼,莫非郭董有如前美國總統川普一樣主張「台灣優先」?非也、非也,作為一名精明的企業家,郭董可謂鳳凰無寶不落,他深知投資選票將會讓他在政治生涯中獲得暴利,於是先發制人,早着先機。 鄭州富士康之工人權益問題早已劣跡斑斑,其大老闆竟可如此厚顏無恥以人民生命為由指責他人,可謂「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倘若筆者有選票在手,一定全力支持他……的對家。 (作者為整理師,原籍香港)
施雅軒 2022-12-24
「台獨」到底是什麼?

「台獨」到底是什麼?

  十一月十五日新華網發佈「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巴厘島舉行會晤」一文,總結交代拜習會的中方重點立場,並不令人意外地,強調台灣問題是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但習近平提出「總統先生多次講過不支持台獨,無意將台灣作為謀求對華競爭優勢或遏制中國的工具。 希望美方將總統先生的承諾落到實處」來將拜登一軍,這裡倒是有些亮點,因為這可把中國與美國的「台獨」差異性,直接攤在陽光下。 關於「台獨」認知上的差異性,十一月三日賴清德副總統訪問帛琉期間曾提及,中國的認知是「不贊成統一就是台獨」,而美國的解讀是「進行法定程序就是台獨」,其中的微妙頗令人玩味,舉例而言,十六日蔡英文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出席「布希總統中心」(George W. Bush Presidential Center)的視訊會議,這算不算「台獨」?這有沒有踩到那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恐怕就是美中解讀矛盾之所在。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和台灣總統蔡英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視訊同台,談為自由奮戰。   宋代蘇軾「題西林壁」曾道「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百年來台灣民主前輩流血流淚,孜孜念念所推動的獨立運動,終於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的論證之一,面對世界兩大強國的政治角力,不禁要問,那來自這塊土地的「台獨」視野到底是什麼?也許該好好想想的時候到了,可別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筆帶過,這是未來東亞和平之關鍵所在呀!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2-11-16
當清零成為政治儀式 台商下一步得想清楚

當清零成為政治儀式 台商下一步得想清楚

十一月二日中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實行七天全域靜態管理」,讓全區共四百一十五平方公里的廠區,一瞬間「全區保持靜默狀態,暫停各類聚集性活動」,堪為習近平在十月十六日廿大開幕所稱「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下了一個完美的註解,也為數十萬台商埋下了一個不知何去何從的隱憂。 鄭州航港區今日中午起封鎖7天。(圖取自微博)     通知規定,「除區裡確定的重點企業、保障民生的公共服務類企業之外,所有經營性場所一律暫停營業」、「居民不聚集、不流動、不出門」,最重要的「每天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凡不參加核酸檢測,一律彈窗處理並賦黃碼」。如此人仰馬翻的陣仗,李強在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封控行動已經見識過,「一切盡在不言中」。台商或許難以理解明知對地方經濟有所破壞,為何中共中央還一意孤行,或許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清零」已經從「科學行為」進化成「政治儀式」,這全部就了然於胸了! 如同台灣解嚴之前,看場電影需要起立唱國歌,你自己嘴巴有沒有動是一回事,但是質疑有沒有必要唱那是另外一回事,因為這可以解讀為挑戰黨國體制,「政治儀式」的價值不在於「有沒有用」,而是「有沒有做」。台商的下一步想清楚了嗎?想繼續在中國做生意,不要問「清零」有什麼作用,也不要再問「清零」有什麼意義,鄭州鋪天蓋地的一切已經告訴大家答案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2-11-04
朱立倫「時間到了」,因為太尷尬!

朱立倫「時間到了」,因為太尷尬!

九月六日「德國之聲」對外釋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專訪內容,文字稿標題以「專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中國對話才能避戰」為開場,乍看之下有要幫夏立言訪中辯駁之勢,但是在影音瞧見流利的英文對談背後,終於可以理解為何朱立倫以「時間到了,謝謝」作為結束,因為實在是太尷尬呀! 面對Richard Walker提問:「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是政府的錯嗎?」尷尬!大家知道「緊張關係」是中國政府挑釁的造成結果。 「你要與中國官員談論這些你無法控制的事情,你能得到什麼成果?」尷尬!因為國民黨也知道不會有什麼結果,可是非去不可。 「你真的相信,以烏克蘭相比,更多的對話可以阻止戰爭嗎?」「你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對話達到什麼目的?」還是尷尬!國民黨連習近平要什麼都不知道,行程是走一步算一步,說這種型態的對話能阻止戰爭,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三年前,「德國之聲」曾對當時的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進行專訪,當時聊「九二共識」;三年後,「德國之聲」又問起「九二共識」,對於朱主席的立場,毫不客氣點出:「這聽起來像是中方因為你說的話在訓斥和霸凌你。」走筆至此不禁納悶,如此不對盤的訪談氣氛,國民黨為何要不斷往下跳呢?也許這又是另一個尷尬的故事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 賴昭賢 「德國之聲」於九月六日專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朱主席應對記者的內容稱不上完美,但反而更顯真實,的確可以從中察覺國民黨的中心思想。 記者在提到烏克蘭戰爭時,朱立倫重點論述兩岸對話可以避免戰爭的說法,意在強調國民黨如果成功執政,就可以開啟與中國的對話。 但記者顯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畢竟烏克蘭在俄羅斯宣戰前,也是跟俄羅斯有著密切對話。記者隨後帶出了:「所謂的溝通在獨裁政權底下似乎效果有限。」也因此話題最後切到了兩岸溝通的基準,九二共識。 所謂九二共識已經出現快三十年,兩岸領導人都換了幾輪,但在專訪當下,朱立倫先生依然強調這是個沒有共識的共識,但他沒察覺或不願察覺的是,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根本不容許台灣維持現狀。加上香港國安法及俄羅斯的前車之鑑,國民黨強調自己維持現狀且掌權後才能夠開啟溝通大門的立場,相形之下已顯得沒有意義。 歷史可以借鑑,香港及烏克蘭已經是最好的例子。從這次專訪可以查覺到國民黨掌權後,將會走向以前的老路,但中國早已不是以前國民黨熟悉的中國。 (作者為上班族,雲林縣民)
施雅軒 2022-09-08
李肇星的悲壯感?

李肇星的悲壯感?

因不滿八月二至三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臺灣,中國公告解放軍於四日至七日在台灣周遭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並進行實彈射擊。而果不其然台灣國防部也在四日下午宣布在台灣東北部、西南部周邊海域,監測到多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一連串的武嚇大戲正式拉開序幕。但是回頭細想,這場軍事抗議中國政府到底圖的是什麼? 在台灣頗具知名度,說過「中國太大,有的地方交通不便,所以不便直選」,遭中國網民諷刺不懂常識的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出版一本《說不盡的外交》回憶錄,裡面道出一九九三年他擔任中國聯合國代表時「悲壯感」的心情,他說:「我們在台灣問題上投入了不少外交資源。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大小,只要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你就得感謝人家。」搞了半天,原來李肇星在國際上大小聲都是台灣逼的!台灣身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願意淪為「地方割據政權」,那還真對不住這些中國官員。 台灣今日為了東亞局勢的穩定,明明中國軍演示警區域已經侵犯我國十二海浬的領海主權,還是選擇排空所有常態活動,默默承受解放軍的軍事壓迫。但是回到中國政府本身,這場抗議鬧完了,再下一場呢?不面對什麼是「中華民國」,不面對台灣從未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恐怕「悲壯感」只能一直無間道下去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2-08-05
金廈大橋之何處不政治

金廈大橋之何處不政治

「金廈大橋」其實是個新瓶舊酒的議題,翻閱二○○九年四月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出版的「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其中便有「金廈大橋之效益評估」,內文揭露金廈大橋其實有南北兩線,南線還可通六月廿一日「試燈」的金門大橋。該報告提出建橋四點「正面效益」與三點「負面效益」,但因涉及中國政府,這一切都變的相當政治! 金門攝影學會理事長許進西以「一條橋,連繫了萬家燈火」拍出不同的觀點與視野。(許進西提供)     「金廈大橋」由誰統籌發包是「政治」,費用怎麼分擔是「政治」,施工工法的選擇也是「政治」。假如真的建好了,誰負責營運管理,當然更是「政治」。假如解放軍在廈門集結,意圖沿著「大橋」攻進金門,那該不該炸橋,更是「政治」中的「政治」!與其惹一身腥,可以想見「金廈大橋」政治人物只會說說而已,才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金門人對於「金廈大橋」的意見到底是什麼?這時候不得不慢下腳步想想。金門為了防衛台灣所付出的代價眾所皆知,如今要謀求地方福祉,如同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年一月新聞「金門民生用水逾七成來自福建」,無須千言萬語已經道盡一切!如今在既有「正面效益」的吸引下,還願不願意承擔國防風險,應該給金門人一個發聲的機會,是否先辦一場公投,讓金門人告訴大家,在逐漸有被「團滅」的風險下,想不想爭取「金廈大橋」?台灣政壇的吵嘴是不是先熄熄火?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2-06-26
毛澤東主張台獨 國台辦你不爽甚麼?

毛澤東主張台獨 國台辦你不爽甚麼?

五月三日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刊出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名為「當中共認為台灣應該獨立-中國共產黨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很不一致,看看毛主席最初立場」一文,面對如此觀點,中國國台辦五日晚間以「美國雜誌有關報導蓄意歪曲事實,居心邪惡」回應,如此下班後還高規格處理,此舉扛著紅旗反紅旗,看來有些人似乎吃不消。   細看此文,作者其實很持平地介紹中共對台立場的轉換,前段是一九三七年毛澤東接受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採訪,表達幫助朝鮮獨立也適用台灣的立場,後段是一九四二年中途島海戰之後,隨著蔣國民黨開始主張台灣應「歸還」中華民國,共產黨也開始改變了立場,等到一九四九年後,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論述基礎,也就是現在聽到耳朵都要生繭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國際政治不是鐵板一塊,以史論史,毛澤東立場的轉換很容易理解,以前是穿草鞋搞革命,後來是著朝服入廟堂,參考點不一樣當然立論也會有所差異,也許國台辦是要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所以兵荒馬亂地想塗銷毛的過往,但此舉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獨立與否是台灣民眾自由意識的選擇,有無毛澤東的支持,這不過是個茶餘飯後的話題罷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2-05-08
別看了「反習」就上船

別看了「反習」就上船

近日海外《議報》刊出名為「禍國殃民的習近平必須下台」一文,引發議論,連國安局長陳明通列席立法院進行工作報告時,也被詢問「習政權」是否穩固。但細讀該文,恐怕顛覆了台灣既有「反習」的刻板印象。 習近平可望在中共20大破例連任總書記,反習文章卻接連出現。(歐新社檔案照)     該文提及「台灣在胡連會的基礎上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合作發展關係」、「他無能統一台灣,也無能解決南海問題」、「習近平十年來的表現,表明他無法承擔起捍衛中國主權與尊嚴的重任,根本沒有能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等等,這「統一」論調的夾層屋,台灣能夠視而不見嗎? 面對年底即將舉行的中共二十大,「挺習」與「反習」的鬥爭必然會「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也許陳局長面對立委質詢所回應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句由左傳定位禹湯桀紂,或是一九四五年七月黃炎培在毛澤東的延安楊家嶺窯洞所提的「歷史周期率」延伸,將是中國未來的選擇題;但身處風暴中心的台灣可不能看了「反習」就上船,而是要看是否符合「自由民主獨立」的精神,才是「台灣價值」所推崇的目標。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2-04-03
國民黨有「勝利」的感覺嗎?

國民黨有「勝利」的感覺嗎?

  七月二十五日習近平以「共和國主席」的身份,發表「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紀念會議」講話,指出一九七一年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勝利。」面對如此說法,不知道中國國民黨如何看待這場「中國人民的勝利」? 當年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在十月廿六日所謂的「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中,寫著「目前大陸雖為毛共匪幫所盤踞,但以臺澎金馬為基地的中華民國政府,乃是大陸七億中國人民真正代表」,這「代表權」的搶奪,正是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的癥結所在,當世界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代表,那誰是「中國人民」自然也就是代表「中國」者說了算數。可以理解的是,「中華民國」這樣的「非法代表」,也過了五十年。 習在結尾時,寫著不知道聯合國會員國有幾個人懂得的唐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深感「勝利」與否,成了檢核「中國人民」依據的時候,這「雲雨」「明月」還有「中華民國」的份嗎?國民黨浮浮沈沈在台灣的歲月裡,蒼涼感應該可用「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來比擬,比較貼切吧!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1-10-26
國台辦的文字監

國台辦的文字監

  九月廿七日中國人民日報刊出新聞一則,報導廿六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台聯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在裡面云云「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老調等等,而參與的對台統戰單位眾多也好不熱鬧,其中數人還直接點名入列,但是令人納悶的是,台灣所熟悉的「國台辦」與「海協會」卻不見其中,尤其國民黨主席選舉剛過,此舉有著想像的空間。 人民日報該日相同的頭版右上角,正高掛著「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電賀朱立倫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假如「國台辦」與「海協會」輔選有功,應該大力獎賞露臉才是,怎會消失在這統戰大拜拜的報導當中?除非這場選舉是個亡羊補牢的局面,難怪比較二○一五與二○二一兩封賀電,賀詞第一行「謹致」變成「謹表」,發文者頭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從右底跑到左前,更重要的,是加上了「為國家謀統一」的緊箍咒,字裡行間實在透出絲絲不滿的味道。 面對如此的情境,在十月底全代會新主席未上任之前,國民黨也許可以想想,這場選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國台辦」與「海協會」坐起了文字監,好朋友可不能袖手旁觀,解鈴還需繫鈴人呀!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1-09-29
總統還是稱它「中國」吧

總統還是稱它「中國」吧

最近台海政壇出現「鄰國論」的新名詞,該名詞發想自八月三十一日蔡英文總統「凱達格蘭論壇—二○二一亞太安全對話」,國民黨於九月二日以「蔡總統『鄰國論』失信於民、背義於美、挑戰兩岸現狀」予以砲轟,直指「這種模糊用法既可能不符中華民國憲法,又與蔡總統就職時的兩岸政策宣示自相矛盾」,但果真如此嗎? 總統蔡英文以預錄影片在凱達格蘭開幕致詞。(圖由總統府提供)     細看蔡總統的演說,可以發現「鄰國」其實使用了兩次,即「臺灣也致力與鄰國合作,防止台灣海峽、東海及南海爆發軍事衝突。台灣不走向軍事對抗,盼與鄰國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國民黨新聞稿道:「所謂的『鄰國」很明顯是指中國大陸,因為我國無須強調要避免與日本、菲律賓軍事對抗」,其實講的是後者,那前者的「鄰國」也是所謂的「中國大陸」? 戰國時代梁惠王曾問孟子,「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假如「鄰國」這兩個字看起來都這麼刺激,那蔡總統以後還是稱它「中國」吧!又清楚又明白,指稱那個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國家。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
施雅軒 2021-09-04
熊貓單挑戰狼?

熊貓單挑戰狼?

八月九日香港《南華早報》披露,中國國防部不願為外交部戰狼行為買單,拒絕與「多國聯軍」交戰,在「北戴河會議」期間尋求習近平仲裁,藉此凸顯北京對外「戰狼」與「熊貓」兩條路線的衝突。這則新聞的報導與解讀,台灣恐怕有些難以理解,整天來西南海域踩線、侵門踏戶的解放軍,何時成了謙虛低調的「熊貓派」? 回顧中國國防部七月記者會,其發言人還強調:「我們要求美方停止錯誤做法,讓真相說話,讓謊言閉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爛攤子製造者,也是世界知名的甩鍋大王」、「堅決反對有的國家出於挑釁的目的,不遠萬里派軍艦過來刷存在感」。以上發言氣勢萬千,言猶在耳,左看右看還是正字標記的戰狼一匹。 因此,解讀國防與外交系統的明爭暗鬥,恐怕是來自壓力承受差異所造成的結果,而非價值路線的轉向。外交人員逞凶鬥狠,展現大國氣勢,功勞簿上自然大大添上一筆;無奈解放軍必須承受其他國家對於外交行為的吐槽,一再遭到航空或航海的抵近偵察,軍事防禦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抵抗成了交戰導火線,不抵抗又成了有失國家體面,這種「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窘境,池魚之殃才是彼此怨懟的矛盾所在。 台灣假如天真地以為解放軍就要成為可愛的「熊貓派」,那恐怕是「誰認真誰痛苦」呀!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1-08-13
台獨可不是口誅筆伐的罪名

台獨可不是口誅筆伐的罪名

七月廿六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時,提出防止美中關係失控三條明確底線,其中第三條觸及「台獨膽敢挑釁,中國有權利採取任何需要的手段予以制止」的說法,面對這段論述,既然講求「明確」,首先得辨明,在中國政府的眼中,什麼是「台獨」?什麼是「挑釁」? 中國官方或是傳媒,動不動就以「台獨」指責,但它的操作型定義是什麼?七月十五日,美國行政專機飛抵松山機場,便說「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七月廿日,台灣外交部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國台辦就言「謀獨鬧劇,撼動不了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其實這兩件事哪裡「台獨」了?不過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運作,逆了中國政府的意罷了! 「獨立」是台灣人崇高的精神目標,有著清晰的行動與檢驗,如今在美中地緣矛盾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擺下「台灣議題是美中關係重中之重」的政治誅仙陣,假若在行動論述中還拘泥於一九六三年毛澤東的「一綱四目」,與一九八一年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未來中國政府恐怕得需要想想,破陣後的效應該如何應對了! (作者為高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1-07-28
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檢核

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檢核

國民黨中常會五月五日通過黨主席、黨代表選舉作業細則及期程,開啟了台灣政治的新一波換檔期,為了搶得政治制高點,各個有心之士也進入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階段,在付諸行動爭取黨員支持之前,面對未來最為棘手的中國問題,也許可以在家先自我檢核一番。 國民黨昨舉行中常會,會中由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主持,討論黨主席、黨代表選舉作業細則。(記者王藝菘攝)   去年六月,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組曾提及,「中國國民黨以中道穩健自我期許,在兩岸關係上扮演維持現狀的穩定力量。」但真有這一回事嗎?其所「堅持中華民國主權」,難道沒有牴觸「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條「國家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其所談的「一中各表」,難道沒有牴觸習近平所謂「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在現今詭譎的國際政治,國民黨高喊的「穩定力量」,真的禁得起檢驗? 假如國民黨仍自許為「革命政黨,代表全民利益」,也許可借用《人民日報》黨史金句一百的第一條「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給有心爭取國民黨大位的人們,誰是您的敵人,誰是您的朋友,可別看錯了!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1-05-07
國民黨還在懷疑嗎?

國民黨還在懷疑嗎?

  四月十四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回應香港教材改版,提出「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在其發動的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踞台灣島,從此喪失了代表全中國合法政府地位」的見解,面對如此赤裸裸的回應,雖然乍聽之下有些不可思議,但熟悉歷史脈絡,讓國民黨背上「反人民」的罪名,不過又是另一次論述的輪迴罷了!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表示,1949年國民黨政權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翻攝直播)     遠的不說,一九九三年四月、才剛於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兩岸看似和平的徵兆下,八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發表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便寫道:「之所以又出現台灣問題,與隨後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反人民內戰有關。」而一九九八年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拳拳愛國心殷殷統一志」一文,更清楚寫著「由於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人民內戰,並於一九四九年敗退台灣」,證明無論是葉九條、鄧六條、江八點,國民黨「反人民」的罪名都不曾消失於共產黨的論述當中。 如今,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高喊:「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被貼著「反人民」的國民黨,不需要再懷疑了,一切即將回到原點,當明天的太陽又從東方升起,您打算怎麼走在台灣這條道路上?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施雅軒 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