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直覺

超越直覺

思考的基本方向是應該要如何進行才能更接近目標,首先,思考必須滿足一些標準:邏輯、論證、數據、事實和良好的知識基礎。

許多想法開始時,通常會有一種直覺,隨後被打包到解決問題的動機當中,以資訊科技來說,再用「理論」、「模擬」或「實驗」來驗證這種直覺,我常跟研究生講,這種直覺只有自己最清楚,但直覺沒有用,我們必須用前面提到的三種方法至少兩種來交叉驗證。

直覺本身可能會產生誤導,作為一種無意識的智慧,它是一生中經驗積累的結果,並透過訓練過程,賦予意義。

偏見有兩個切入點:首先,每種經歷的特定性質只與個人有關,其次是教育環境。一開始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它能幫助我們對經驗進行分類,形成價值和品味判斷,從而為直覺奠定基礎。

後來又增加了學校、大眾媒體、和出版事業,所有這些機構都有一個使命:使他們的受眾能夠獨立行動,成為主體,以便他們能夠在現行秩序中找到自己的出路。但是人們對自我保護感到興趣,並將個人的教育任務視為保持一致力量的產物。

要消除「直覺」盲點,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使用:「反直覺思維」。由於懷疑直覺是無能為力的,直覺認為違背常識是合理的,在「保持理性」和「直覺」的雙重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三步——「反轉直覺」,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理性保持不變,只是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

有時「反直覺的思維」甚至被迫以「更理性的方式」行事,需要「更多的理由」,因為與直覺不同,它不能依賴於「普遍存在的偏見」,而這種偏見往往被毫無疑問地採納。

文化的影響是最巨大的,這才是所有直覺的根源,反直覺的想法需要更理性。

抖音利用短影片的速食娛樂。內建統戰中國化的思想。並利用各種不同傳遞不正確訊息的方式仇恨台灣的執政黨。

下一代正被植入這些直覺,如何超越直覺是台灣面臨的生存危機!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