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幻想:尋找幸福之路的迷思

發財幻想:尋找幸福之路的迷思

我們都夢想一夜致富,從房地產、股票,甚至中樂透。然而,成功者的命運並不總是令人羨慕,無論對生活感到厭倦,還是徹頭徹尾的苦惱,許多幸運發財的人都很難透過金錢來獲得滿足。

對金錢是否能帶來幸福一直爭論不休,甚至金錢帶來不幸的問題更微妙。

我高中的地理老師非常有趣,這門課幾乎是少數我有在聽的課程,常常會講一些小故事,而且有一句名言:年輕的時候有力沒錢,老的時候有錢沒力,如果又有錢、又有力,不久就會G G了。

一夜致富,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通常會造成痛苦:沒有金錢壓力不再工作而失去與社會聯繫的紐帶。因金錢造成家庭和朋友的緊張關係、對投資績效的焦慮、健康狀況惡化、外出次數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煙草、色情、酒精、毒品等的消費。

很多研究顯示,許多中樂透彩的人由於失去了以前的幸福源泉和過去簡單的日常生活,而最終生活沮喪。賺錢並不一定會增加個人的幸福水平。「到了某個程度,錢似乎就沒有任何作用了」。

社會學上有所謂的「享樂適應」 :無論我們的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會總是或多或少地回到我們在相關事件發生之前的幸福水平。因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幸福參考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相對穩定,只會受到生活起起落落的輕微影響。無論是中了彩票、還是發生了事故,可以肯定的是,在幾個月內,整體情緒將與事件之前相同。

叔本華有一個小龍蝦的理論:人的性格是不變的,在他的一生中都保持不變。在歲月的變化中,他所處的環境,甚至他的知識和觀點,仍然像殼下的小龍蝦一樣,是同一個人,絕對一成不變,始終如一。

執著於金錢的累積上面,有許多眾所周知的病態:焦慮、迷戀、比較等等,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很容易從自己和周圍的人可以觀察得到。

幸福不在於外界的獲得,而在於內心的滿足,而真正的滿足來自於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價值觀的實現以及對簡單生活之美的欣賞,而非瞬間的財富增加。

不要再幻想發財了!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