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峽到南港 談實驗室意外

南港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員工染疫,令人驚訝但卻也不意外。

實驗室本來就是充滿危險的地方。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P4)處理傳染性及致死率高的病源,如伊波拉、拉薩及馬堡病毒等,受感染者通常難以治療。P3則研究如結核桿菌及COVID-19等病原,致死率稍低但仍危險。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資料照)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資料照)

 

1967年,從烏干達運抵德國的非洲綠猴感染病毒,再傳染給人類,導致馬堡及法蘭克福等實驗室的37位研究人員及家人生病,其中七人死亡,故命名為馬堡病毒。

先前SARS疫情,也發生四起實驗室意外,分別在香港、北京、新加坡及台灣。2004年四月發生於北京的兩起意外,確定是在北京疾病管制局所屬病毒研究所,但中國當局至今仍不了解感染源來自何處。研究片斷SARS病毒基因的實驗室,理論上並不會造成感染。另一個實驗室則和SARS無關。至於台灣的意外,是三峽預醫所P4實驗室病毒外洩,至今原因未知。

全球目前約有59個P4實驗室在運作,實驗室中的意外,小如老鼠咬傷、針刺傷、手套及防護衣破裂等;大如失去負壓空氣系統或軟體故障等,科學家對於P3及P4實驗室的了解及其風險評估,尚未能完全掌握,不過一般認為人為因素導致的意外,是機器故障的一百倍。如何落實實驗標準化過程,是最有效的改善方式(美國國家新傳染病實驗室,即要求研究人員至少需100小時的訓練,方能在P4實驗室中工作)。

(作者為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