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議員近年訪台「朝聖」激增 BBC:公開挺台護台

美國會議員來台訪問激增,公開展現挺台保台,以嚇阻中國武力侵台的野心。圖為美國5位重量級跨黨派眾議員22日抵台後,在總統府和蔡英文總統及其他官員合影。(法新社)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22日報導,2016年以來,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訪問的人數和頻率激增,與毫不掩飾的宣傳,不僅凸顯美中關係巨變,更反映出美台關係深厚、尤其重大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關係連結;專家分析,這是美國會議員公開展現支持台灣和保護台灣的立場,也是美方向台灣人民再次保證其言出必行的一種方式。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貝拉(Ami Bera)與共和黨眾議員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在1月結束訪台時就表示,「我們來這裡是為了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表達我們團結在民主價值觀的共同承諾」。

BBC報導以「朝聖」(pilgrimage)來形容貝拉等人,是在1月台灣總統大選後第一批訪台的美國國會議員團。一個月後,美國眾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2月22日首度組團訪台,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與委員會4位跨黨派成員訪台3天,他們不會是最後一批。

報導說,近年來訪問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數激增,根據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統計,從2018年有6名議員訪台,迄去(2023)年激增至32位。美國非營利組織國際共和研究所(IRI)駐台北資深顧問寇謐將(J Michael Cole)直言,美國會議員訪台行很重要,「美國一直表示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但這承諾需有公開元素」,這是讓北京感到不安,以及讓新聞記者報導的原因。

報導指出,一方面,這些訪問是美國向台灣人民再次保證他們言出必行的一種方式;另方面,前往台灣「朝聖」,越來越成為美國不分右派或左派政治人物向選民證明其反中、或對中國強硬立場的一種方式。

美國議員訪台頻率增加與毫不掩飾的宣傳,彰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已發生了多大變化。報導引述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2016年之前,這些訪台行程通常保持低調,希望避免激怒中國。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不管他們怎麼做,都會激怒中國」。

台灣和美國國會的關係深厚而悠久,從1979年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美國前總統卡特簽署成為法律後,該法支撐著美台關係,明確承諾美國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作法,並向台灣提供足夠武器以抵禦中國;迄美國前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COVID-19起源爭論、美國發現中國間諜氣球之後,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現在擴散至民主、共和兩大黨;此外,美台之間還有重大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關係連結,尤其在半導體貿易。

報導說,這意味著,不同於烏克蘭,美國國會中沒有呼籲削減對台灣軍事支持的聲浪;如果有的話,那也是相反的、即增加對台灣的軍援。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