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沒有革命?

 

▲日本文化傳統強調規矩、秩序、尊卑、等級,不喜歡「僭越」。這種尊理性、重內斂、愛平和的文化傳統,制約了狂熱和激進主義。Adobe Stock

 

 

曹長青、康尼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康尼為曹長青夫人。

 

 

二戰剛結束時,美國學者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寫了一本研究日本的書《菊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作者觀察到,「日本是個沒有革命的國家」,指的是,日本沒有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的法國大革命、列寧的十月革命、毛澤東的共產主義等那種革命。但作者在書中沒給出解答:日本為什麼沒有革命?

幕府之前的日本是長期的農業社會,為什麼沒有發生中國的陳勝、吳廣那種農民大起義?長達264年的德川家康統治的江戶時代(與中國的清朝276年歷史差不多長)為什麼也沒有中國黃巢造反、太平天國起義那種大規模暴亂?更不要說,日本從沒有共產主義崛起掌權。日本是唯一進入七大工業國組織的亞洲民主國家,也是二戰後和西方走得最近的亞洲國家。但是,今天在西方民主國家越來越瘋狂的左派意識形態,在日本也沒有占主導。

為什麼日本能獨善其身?這與日本獨特的文化、歷史、傳統,主要價值觀念有直接關係。概括說,主要有四點:

「本分文化」與「武裝的和平」

其一,日本文化傳統強調規矩、秩序、尊卑、等級,不喜歡「僭越」(犯上作亂)。這種尊理性、重內斂、愛平和的文化傳統,制約了狂熱和激進主義。《菊與劍》作者特別強調日本人「各安其職」(每個人安心自己的角色,不躁動)的觀念,提供了文化的秩序性內涵,是一種內在張力的舒緩機制。而且日本文化相當強調「尊老」,其實就是尊重有經驗的人,尊重長者的智慧,而不是縱容年輕人的魯莽狂熱。由於日本是島國,自然災難導致的對生命的珍惜,對天意的順從,也沒有西方那種挑戰一切的肆意而為。

其二,統治者沒有那麼殘暴(刺激造反)。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是在「天下苦秦久矣」口號下,利用對統治者的憤怒煽動民眾揭竿而起。在日本,則相對平和很多。《菊與劍》作者高度評價了日本幕府時代將軍們的貢獻,用了一個近乎自相矛盾的形容,叫做「武裝的和平」:藩主(幕府將軍們)擁有強大武裝,但不主要用於鎮壓人民,而重在震懾和維持秩序,保持和平。所以日本沒有血流成河的對平民的殺戮,也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德川幕府時代就維持了長達二百六十多年的和平(只有幕府將軍派系之間的討伐爭鬥)。

幕府時代有過農民造反事件,但過程和結局,都不是大規模造反殺戮,而是秩序之下的反抗,可謂極為特殊的方式:造反抗議,最後領導人被抓和被殺,農民不是掀起更大造反和起義,而是接受,認為領導人「僭越」,失去本分,所以遭到懲罰。他們會給起義領袖樹碑立傳、敬仰供奉,但不去更大規模造反。這種獨特的處理方式,跟日本傳統的「本分文化」有直接關係。

日本人如果像中國的陳勝、吳廣、黃巢、洪秀全們起義造反,更有條件,因為日本有武士制度,武士擁有刀劍並受過訓練,可以跟農民結合起來造反。但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包含「對國家和藩主的忠誠和責任意識」,自身角色意識,規矩和劍的使用等,都有一整套的傳統沿襲。所以武士不僅沒有形成農民起義的協同力量,反而成為抑制嚇阻的因素。

日本人的各安其職意識、幕府將軍的相對開明(比中國的皇帝和農民造反領袖開明太多、智慧太多)等,都是日本沒有大規模暴亂的原因。幕府將軍還設有信箱,接受農民告狀,將軍親自開信箱,了解百姓訴求。將軍們的這種開明和智慧,則源自日本獨特的、重義禮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沒有「遍地哀號的無產階級」

其三,沒有全國性飢荒災難而活不下去,沒有大規模對外戰爭。法國大革命前,社會極度貧富差距,皇宮的奢侈與平民的哀號形成巨大反差。法國學者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在《論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中比較說,美國沒有歐洲那種遍地哀號的無產階級。法國的無產階段已一無所有,最容易革命。同時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的對外戰爭,尤其是支持美國獨立戰爭花費巨大,國庫掏空。也是革命的誘因之一。

俄國也有類似性,列寧的十月革命前,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俄國與德國作戰。俄羅斯國內經濟蕭條,民怨沸騰,給了列寧的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俄語中意為「多數派」,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個派別。領袖人物為列寧)們煽動造反奪權的機會。

而日本除了二戰時(及統治朝鮮半島)之外,基本沒有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長達近七百年的幕府時代,對外沒有戰爭。對內,雖有一定規模的人民反抗,但結局都能平穩。起義領導人最後謝罪自殺的文化,強化了社會的穩定性。

 

天皇成為日本的尊老文化、重視傳統、道德信仰的綜合象徵,在整個日本歷史和重大社會轉型中,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Adobe Stock

▲天皇成為日本的尊老文化、重視傳統、道德信仰的綜合象徵,在整個日本歷史和重大社會轉型中,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Adobe Stock

 

其四,天皇在日本國民中的崇高地位而形成的感召力和導引性,可能是極為特殊的因素。天皇成為日本的尊老文化、重視傳統、道德信仰的綜合象徵,在整個日本歷史和重大社會轉型中,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尤其在明治維新的重大歷史轉折期,天皇成為和平變革的靈魂力量。

法國大革命是近代人類歷史暴力和濫觴的源頭。饑荒和經濟條件惡化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法國思想文化界接受和傳播了一整套的左翼觀念,那種後來形成斷頭台的文化思潮已在法國暗潮洶湧很久了:盧梭的「公意論」(General Will),為以群體的名義剝奪個人權利、甚至隨意殺戮提供了理論基礎。以所謂「人民的意願」的名義,可以改變一切、摧毀一切,包括現有體制、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等;甚至把國王和皇后都送上了斷頭台。那種一瞬間把人的頭顱和身體斬斷、分成兩部分的殘忍殺人工具,是一個法國醫生發明的,法國知識分子的傑作。

日本文化傳統四字精髓:常識義理

法國革命那種殘暴,在日本沒有發生。為什麼?因為日本文化和傳統不會允許它發生。無法想像,日本人會群起造反,把天皇和皇后抓起來送到斷頭台處決。日本人的文化教養和傳統觀念,都是絕對不會接受的!日本人接受的傳統文化和價值,如果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常識義理」。不可用暴力對待國家的天皇和皇后,也不可那樣對待政府的官員和宗教文化。不可全面社會改造,不可翻天覆地;所有的改革和進步,都必須按部就班、有程序、有規則、甚至是在有禮儀下進行。這種「常識義理」在日本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奠而成,一代代地繼承,成為人民的「約定俗成」。所以法國大革命在日本無法發生,主要還不是制度上的原因,而更是文化原因,文化傳統的阻止,思想觀念的阻止。這種文化傳統上的「阻止」更有效,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穩定的堡壘。

同樣,列寧的十月革命,毛澤東的共產革命,在日本也沒有發生,也絕不是偶然,而是跟上面同樣的因素。列寧的蘇維埃剛剛建立時,他的鎮壓工具契卡(Cheka,革命行刑隊)在幾個月內就屠殺了三萬人,並處決了沙皇全家(包括皇后和孩子們)。這樣的事情在日本不可想像,日本人民不會允許任何力量去屠殺天皇和其家人。如有瘋狂屠殺發生,日本的武士們絕對會反抗,武士道精神包含著道義、責任、忠誠等非常精神層面的要旨,不會允許列寧式的革命發生。

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學生鬥爭老師,孩子揭發父母,全民批鬥官員,下級踐踏上司等,在日本同樣難以發生,因為日本的尊卑等級觀念深入人心,是日本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下級對上司的尊敬,等級的明確等,都是日本「各安其職」的本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本,讓員工們批鬥老闆、孩子鬥爭父母、學生羞辱老師,是絕對做不到的。對殘忍,中文有四個準確表達的字:傷天(泯滅天意)害理(踐踏義理)。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放棄常識義理,甚至傷天害理,就是消滅日本、滅絕日本這個民族。

除了二戰和其它短暫的對外戰爭,日本就沒有過自己本民族內的大規模自相殘殺、自我毀滅,沒有翻天覆地的暴力革命,更沒有共產主義的血雨腥風。自明治維新開始,日本雖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學習了西方的體制,尤其是科學技術,但卻從未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而是持續地保持了日本自己的傳統文化。這種傳統文化是日本沒有革命的根本。所以研究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研究日本為什麼沒有革命的最重要因素。

 

此文為康尼、曹長青合寫的《獨特日本 超越美國》一書的摘錄。

——原載台灣《看》雜誌2022年11月號

曹長青網站:

https://caochangqing.com/big5/index.php?dispmode=0

曹長青推特:

https://twitter.com/caochangqing

 

< 資料來源:《看》雜誌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