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院、歷史共業與轉型正義


樂生院的存廢問題,已經吵嚷多時。在日前臺北縣政府張貼拆遷公告後,面臨了最後的階段。這也使得象徵性的保存百分之四十、並將院民安置到新大樓的決定,幾乎成為定局。幸而陳水扁總統於三月二十三日明白宣示,願為過去的歷史錯誤向樂生院民表達歉意、並指示行政院積極研究保存百分之九十的方案,而讓樂生院的保存,出現一線曙光。

然而,媒體與社會仍有許多雜音。例如有人說「為了大多數人權益所興建的重大公共工程,一定會有少數人犧牲」。的確,「少數服從多數」、「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以謀取大多數人利益」,固然是「民主國家」的常態;但在「照顧到多數人利益的同時,亦盡可能顧及少數人權益」,則是我們能否成為「文明國家」的關鍵!否則,我們只不過從威權體制下的「強凌弱」,轉變到到民主體制下的「眾暴寡」而已!

這種「對少數人的照顧」,並不是難以具體落實的高調,而是早已行之有年的做法。君不見全臺各地可見的導盲磚與輪椅坡道,正是為了「少數」視障者與身障者所設置的。真正的文明國家,無不以濟弱扶傾、鋤強扶弱為其天職;為了照顧少數的弱勢者,原本就必然會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社會資源。而對於一輩子住在樂生院的院民,就地安置使其飴養天年,不僅是最合情理、也是最合乎人權的做法。

樂生院尚未拆除,也有文建會委託民間所研擬出的百分之九十保存方案可供選擇。變更工程設計,除了可能損及土地投機客或地方派系的利益外,對大多數民眾而言,只不過會因工期略為延長而造成一些不便、以及多花一筆工程費而已,並不是因此就停止興建捷運。難道我們不能等、也花不起這筆錢?

因為過去人們對傳染病的恐懼與無知,而被整個社會長年隔離的「少數」漢生病友,其實是為我們「大多數人」承擔了維護社會健康的苦果。我們對他們的虧欠既深且鉅,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造出的「歷史共業」?所以,現在不僅是我們應該發願迴向、湧泉償報的時候,更不該又以「為了照顧多數人利益」的藉口,再對他們造成二度傷害!何況,保存一個深具人權與文化意義的歷史見證,留給臺灣與後代子孫;並藉由這個行動,改變那種動輒犧牲少數人與弱勢者的心態,讓臺灣能真正躋身文明國家之林,這難道就不是「顧及多數人的利益」?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臺灣如果想要成為一個民主、獨立的文明國家,真正最需要的,是能夠讓我們昂首闊步於世界的「立國精神」。因此,在民進黨政府高喊「轉型正義」的此刻,樂生院的保存,就益發顯得重要。所謂的「轉型正義」,不僅意味著要去除威權的象徵,也應去除因威權所養成的殘忍、霸道、自私、怠惰……等等心態。我們欣聞陳總統的宣示,同時也深切期盼臺灣,會有越來越多善良、無私的公民與政治家,發揮愛心、自我改造,而使我們能真正的以人權、正義立國!

(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台灣歷史學會理事)

< 資料來源:鯨魚網站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君愷

陳君愷
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