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相關文章

金融時報:蔡英文4月將在加州會晤美眾院議長麥卡錫

金融時報:蔡英文4月將在加州會晤美眾院議長麥卡錫

麥卡錫及蔡英文傳將在加州會晤。(法新社、資料照,合成)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關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是否可能在今年訪問台灣,外界有諸多揣測。英國「金融時報」6日報導,蔡英文總統已說服麥卡錫,將於4月初在美國加州,而不是在台北與麥卡錫會晤,以免刺激北京做出過激反應。此外,蔡總統也將在加州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 小英也將在加州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 今年1月就任聯邦眾院議長的麥卡錫去年夏天曾表示,有意在當選議長後訪問台灣。據報導,他已和蔡總統達成共識,兩人將在加州會面,以避免重演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時,中國以激烈軍事行動回應的場面重演。 報導引述台灣官員等消息人士的話指出,蔡英文將於4月初出訪中美洲友邦之際,過境訪問加州和紐約。她還決定接受邀請,在南加州的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 蔡英文的任期將於2024年1月結束,她曾在2018年訪問過雷根圖書館,並發表談話,但當時並未發表正式演說。 麥卡錫辦公室拒絕對此評論 台灣高層官員指出,台方和麥卡錫分享中共最近的動向,以及他們所構成的威脅相關情報;中國現在的情況「不好」(not in a good situation right now),似乎愈來愈多決策將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核心親信拍板。 報導說,蔡英文不樂見麥卡錫訪台,表明中國箝制台灣並破壞其事實獨立的軍事姿態產生影響。 對此,麥卡錫辦公室拒絕置評。雷根總統基金會則證實,已邀請蔡英文發表演說。
自由時報 2023-03-07
揭「全民監票行動聯盟」 粉專曝: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模式

揭「全民監票行動聯盟」 粉專曝: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模式

     民進黨副秘書長黃建嘉呼籲,請林明溱陣營不要作賊喊捉賊,用「全民監票行動聯盟」這樣的團體,進行監控人民投票的行為。(民進黨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投縣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昨日投票時,投票現場發現多個密錄器,並有疑似特定陣營假裝「全民監票行動聯盟」名義以手機錄影、名冊計票形式,在各個投開票所附近進行註記,對此臉書粉絲頁「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指出「全民監票行動聯盟」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的模式。 「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在臉書PO文表示,原版《全民監票聯盟》是在2016年由台灣割闌尾計劃、全面罷免等公民團體發起,進行一個月的培訓,針對當年總統及立委選舉的報票監察員,僅此一次活動。 而盜版《全民監票行動聯盟》成立於2022年3月,它們在YouTube有影片、在FB有社團,裡面都是罵民進黨的文章與影片,發起人是理事長花莉娜(花姐)、公民監督平台、藍天行動聯盟及武之璋主席、第三勢力團結聯盟及王為仁主席、鍾琴前新聞局長為共同召集人,針對成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包括提告、選務、法務、攝影工具的訓練,全程不間斷的持續攝影,選址錄影、取景方式、包裝攝影機,每個月都有聯誼和上課的活動。 鍾琴是陳水扁時期,唐飛擔任行政院長時的新聞局長,2023年1月13日美國國務院去年底批准對台軍售針刺飛彈、佈雷車等,前新聞局長鍾琴下午與多位統促黨民眾到立法院前抗議,指出美國將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發展的尖刺或是一枚棋子,蔡英文政府卻照單全收,將台灣推向美中對抗的戰爭險境。2023年2月20日,鍾琴於2021年響應「我要疫苗」公民抗議活動,開車到總統府前長按喇叭又拒檢被罰2萬扣照6個月。 武之璋則是藍天行動聯盟主席,2022年2月23日,新黨和武之璋舉行記者會指出「二二八是官逼民反的說法完全是謊言」,總計只有43人死亡,大屠殺一說也是謊言。 王為仁是第三勢力團結聯盟黨主席,2012年公開為文上書大陸中央、自動請纓受邀到大陸,表達台灣庶民可行之「一個中國、台灣方案」。 花莉娜是全民監票行動聯盟理事長、海外中國國民黨聯盟講座講師、台大數學系畢、電腦工程師。 「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指出,「自2022年起的組織性反民主的造冊和錄影的監票行為,為『中國國民黨、新黨、統促黨、親共聯盟』勢力的合作,引進資源設備及訓練,該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的模式。」
自由時報 2023-03-05
中國好友經濟崩盤 伊朗貨幣腰斬、巴基斯坦通膨63年新高

中國好友經濟崩盤 伊朗貨幣腰斬、巴基斯坦通膨63年新高

伊朗局勢動盪,匯價重貶。(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的好朋友經濟陸續出現重大危機,伊朗貨幣重貶,匯價貶破1美元兌60萬里亞爾,創歷史新低,自去年9月爆發示威抗議活動以來,匯價已經腰斬;巴基斯坦也慘兮兮,面對世紀水患及通膨危機,CPI年增率衝上31%,創63年新高,該國央行2日緊急宣布將利率上調12碼至20%。 綜合外媒報導,伊朗因核計劃爭議、侵犯人權以及向俄羅斯供應無人機,遭國際孤立,貨幣急速貶值,在非官方市場上,伊朗貨幣兌美元跌至歷史新低,貶至1美元兌60萬1500里亞爾,自去年9月16日爆發頭巾革命以來,匯價已經貶值50%以上。 由於物價急速飆升,伊朗通膨率攀升至53%,面對經濟困境,伊朗人一直在狂掃美元和其他硬通貨或黃金,希望保值。 巴基斯坦也面臨經濟難題,根據該國中央銀行數據,2月物價連續第三個月上漲,達到 31.55%,這是1960 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為了遏制通膨,巴基斯坦央行2日宣布將利率上調 300 個基點(12碼),政策利率直接來到20%, 創下1997 年 6 月以來最高。
自由時報 2023-03-03
元宇宙是錢坑?大廠抽腿不玩啦

元宇宙是錢坑?大廠抽腿不玩啦

全球先前掀起元宇宙(metaverse)狂熱,各科技巨頭皆投入相關領域發展,近期似乎逐漸退燒。(彭博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先前掀起元宇宙(metaverse)狂熱,從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微軟(Microsoft),到中國騰訊(Tencent),科技巨頭接連投入虛擬世界技術研發,積極推動相關硬體、軟體,但隨著獲利、成本壓力衝擊各科技公司,近期陸續傳出裁員、相關部門重整的消息,元宇宙熱潮恐成為曇花一現。 元宇宙在全球掀起話題後,一度帶動相關概念股宏達電(2498)狂飆,但隨著話題討論度降溫,宏達電持續面臨營運虧損。(彭博資料照) 元宇宙未給宏達電轉機 營收仍低迷 元宇宙自2021年掀起熱潮,也帶動相關概念股宏達電(2498)狂飆,但隨著話題退燒,宏達電業績表現似乎相對平淡。宏達電2022年合併營收達44.09億元,較前一年減少16.07%,仍未脫離營運虧損。1月營收2.15億元,年減40.2%、月減58%,來到2022年4月以來新低,同時也是單月同期新低。 僅管如此,宏達電全球業務總經理黃昭穎仍強調,元宇宙目前不是虛無飄渺,是現在進行式,宏達電持續投資技術創新、擴張生態系應用乙級開發新應用,而宏達電營收中,去年已經看到從軟體業務貢獻營收,不過,硬體仍需要未來3到5年發酵,但整體趨勢是正面。 宏達電1月於CES 2023 (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首日,發表一款同時具備VR虛擬實境與MR混合實境的全新消費型旗艦一體機VIVE XR Elite,2月底將在台灣、日、韓、歐、美開賣,市場人士預估,隨著新產品登場,可望挹注宏達電營收成長。 宏達電在去年7月發表首款元宇宙手機Desire 22 Pro,主打結合自家元宇宙生態系,但非旗艦機型,規格屬中階,價格在萬元初,但因亮點不足,市場反應平平。預計今年Q2將再度推出新款手機,同樣將結合元宇宙,定位和規格將比去年的Desire 22 Pro更高階。 中國騰訊近日也傳出,由於短期難獲利,該公司正放棄進軍VR硬體的計畫。(彭博資料照) 騰訊宣布放棄虛擬實境(VR)硬體計畫 騰訊去年推動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畫,6月高調成立XR(延伸實境)部門,佈局元宇宙相關內容,構建虛擬實境軟體和硬體,這一部門僱了近300名員工。3名知情人士表示,騰訊正放棄進軍虛擬實境(VR)硬體的計畫,因為經濟前景促使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削減元宇宙部門的成本和員工總數。 1名知情人士表示,根據內部預測,XR部門預計要到2027年才能獲利;另名知情人士則指出,部門也缺乏有前途的遊戲和非遊戲應用程式。消息傳出後,騰訊則聲明表示,由於硬體開發計畫出現變化,公司正在對一些業務團隊進行調整,但強調,不會解散XR部門。 臉書母公司在2021年大動作改名Meta,展現進軍元宇宙的決心,但至今還未看到明顯效益,公司就已面臨巨額虧損。(路透資料照) Meta元宇宙部門 2022年虧損4161億元 臉書母公司在2021年10月改名Meta,投入逾百億美元資金,展現進軍元宇宙的決心,引領市場掀起一波元宇宙概念跟風潮,但至今還未看到明顯效益,公司就已面臨巨額虧損。 根據日前公佈的財報,Meta負責VR技術、設備的部門Reality Labs在去年第4季營運虧損42.8億美元(約新台幣1298億),2022年總虧損達到137.2億美元(約新台幣4161億)。 Meta押注於打造沉浸式數位世界元宇宙,但至今持續虧損。這家社群巨頭去年表示,Reality Labs的虧損在2023年將持續擴大。市場也傳出消息,蘋果(Apple)即將發表自家的頭戴式裝置,預計Meta將面臨更強大的競爭。 微軟現前也曾表現出對元宇宙的興趣,近期則將焦點從轉移到AI上。(路透資料照) 微軟棄元宇宙轉抱AI 緊跟著Meta,另一科技巨頭微軟也表現出對元宇宙的興趣,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2021年表示,元宇宙將改變大眾看待世界的方式,改變所有人參與其中的方式。但隨著短期回報有限,微軟似乎決定放棄元宇宙計畫,轉將部份資源投入AI(人工智慧)等其他領域。 微軟在1月宣布大規模裁員1萬人,解散工業元宇宙核心(Industrial Metaverse Core)團隊,這一團隊成立僅4個月的時間,團隊約100名成員皆被解雇。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現在希望優先考慮短期計畫,而不是那些需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產生有意義收入的項目。 微軟其他元宇宙計畫也受到裁員影響,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的Altspace團隊,日前也宣布將在3月關閉AltspaceVR,剩餘成員將轉往微軟的Mesh團隊。微軟Mesh致力將VR虛擬角色整合到線上、虛擬會議軟體Teams當中,微軟先前也稱之為「通往元宇宙的大門」。 從近期的投資行動可注意到,微軟正在將焦點從元宇宙轉移到AI上,繼2019年注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億)之後,微軟1月再度宣布,將投資科技新創OpenAI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1億),並將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整合到自家搜尋引擎Bing當中。
自由時報 2023-03-02
對不起市長比對不起市民嚴重

對不起市長比對不起市民嚴重

    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稱,因被爆有婚外情,自覺「對不起市長」而請辭。(資料照,記者吳昇儒翻攝)   相關新聞請見︰ 新北消防局長黃德清爆婚外情 市府證實25日已請辭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驚爆有婚外情,黃德清為此請辭。新北市議員卓冠廷今上午表示,對於私德問題他不多評論,但質疑黃針對任內該負責的恩恩案件,相關局處卻是一句道歉都不曾說,更遑論請辭。 針對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回應媒體稱,因被爆有婚外情,自覺「對不起市長」而請辭。卓冠廷今上午批評,對於私德問題他不多評論,但質疑針對黃任內該負責的,新北市男童恩恩感染武漢肺炎離世一案,相關局處卻是一句道歉都不曾說,更遑論請辭。 卓冠廷質疑,「『對不起市長』似乎比『對不起市民』更嚴重更急迫。這就是侯友宜主政下的新北市政府嗎?」有網友則在底下留言酸黃「辦事效率高,可以到處辦事」、「當然啊!市長給他官位,又不是市民給的」。 有周刊今日報導,指黃德清被爆6年的婚外情,遭外遇對象控訴,兩人在分手後黃仍持續進行騷擾,甚至登門堵人。黃稱此事已影響市府形象,即起辭去消防局長一職。
自由時報 2023-02-26
電力只靠風電水力 這幾國辦到了

電力只靠風電水力 這幾國辦到了

在挪威,98%的電力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為最大宗,近年風電貢獻也持續成長。(彭博資料照) 北歐及中南美國家 是環保模範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努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試圖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再生能源成為愈來愈受關注的議題。而目前全球已有數個國家,包括北歐的冰島、挪威以及中南美洲的巴拉圭、哥斯大黎加國內供電幾乎全仰賴再生能源。 透過水力、風力或地熱發電,不僅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還能降低電力成本,透過在地生產、供應,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冰島擁有豐富水利、地熱資源,全國供電100%靠可再生能源。(歐新社資料照) 冰島電力全仰賴水力及地熱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歐洲、北美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冰島擁有大量的冰川、火山及溫泉,利於當地發展再生能源。冰川融水帶動水力發電,供應冰島70%的電力;火山、間歇泉和溫泉則帶來豐富的地熱資源。冰島年使用電量約172億度。 早在20世紀初期,冰島就開始利用水力發電和地熱資源,1960年代,冰島政府設立地熱基金,用於資助地熱研究和相關鑽探計畫的低利息貸款。但一直到1970年代後期,冰島仍有至少半數的能源仰賴煤炭和石油。直到1970年代的2次石油危機才促使改革。 冰島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相當快,到1985年,國內已不再使用進口煤炭、石油供暖,100%的電力和82%的初級能源來自在地的可再生能源地熱和水力。不必進口化石燃料也為冰島節省了大量資金。據推算,冰島地熱每年集中供暖產生的整體經濟效益達GDP的7%,相當於每人每年約3000美元。冰島政府也認為,光是利用地熱供暖,每年就可省下1億美元的化石燃料進口。 僅管冰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已經領先全球,該國仍認為自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冰島的目標是根據《巴黎協定》,到2030年將碳排放進一步減少40%,2040年實現碳中和,成為首批完全擺脫化石燃料的國家之一。 隨著全球各國減少化石燃料依賴,試圖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可再生能源成各國關注焦點。(美聯社資料照) 挪威是油氣出口國 98%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北歐的挪威是全球最富有、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領先者。在挪威,98%的電力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為最大宗,覆蓋了約92%的發電量。近年風電也做出一定的貢獻,在10年內成長了10被,到2020年,佔總發電量的6.5%,成為挪威第2大發電來源。 挪威也是鄰國仰賴的電力淨出口國,2020年淨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0.5兆瓦時(TWh),相當於205億度。挪威也正努力擴大國家電網,以確保國內剩餘發電,更容易往南運輸。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國內發電多仰賴可再生能源,挪威仍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是能源淨出口大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2020年挪威能源產量多達87%用於出口。全球範圍來看,挪威是世界第7大天然氣生產國,供應全球3%的天然氣消費;同時也是重要的產油國,2020年佔全球石油產量的2.3%,在全球石油、天然氣供應方面發揮穩定的作用,特別是在滿足歐洲需求方面。 以減排方面來看,石油、天然氣產業是挪威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佔總排放的4分之1。目標是到2030年,將上游石油產業的排放量比2005年進一步減少40%,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 位於巴拉圭、巴西交界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大壩(Itaipu Dam)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之一。(路透資料照) 巴拉圭100%電力是水力 還可出口賺匯 拉丁美洲能源組織(Olade)在2022年7月公佈的報告顯示,巴拉圭和哥斯大黎加的電力近100%來自可再生能源。 巴拉圭是台灣友邦,位於南美洲內陸,與巴西、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相鄰,國內經濟以農業為主,供電100%靠可再生能源,其中大部分為水力發電。位於巴拉圭、巴西交界巴拉那河(Paraná River)上的伊泰普大壩(Itaipu Dam)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之一。 水力發電是巴拉圭主要使用的再生能源,儲量豐富,並且該國會將剩餘的電力,出口到鄰國阿根廷和巴西,整體約6成水力發電用於出口,佔GDP的6%。巴拉圭也透過生質燃料中,供應少量電力,主要來自甘蔗和木材。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領域,巴拉圭尚未充分開發這些資源,再可再生能源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 位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也同樣是綠能大國,自2014年以來,可再生能源供應國內超過98%的電力,以水力發電為主,約佔75%,其次是地熱的13%和風力的10%;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供應的佔比,過去最高紀錄曾達99.99%。 拉丁美洲能源組織表示,目前全球有20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超過70%,其中12國來自拉丁美洲。而這20國約佔全球人口2%,與能源相關的碳排約佔總排放量3%。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美聯社資料照) 再生能源3年內成全球電力主要來源 根據IEA的《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顯示,從現在到2025年,90%的新需求將由風電、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供應。這樣的產量成長代表可再生能源將在3年內,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以35%的供應佔比超越煤炭。 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全球電力的需求將加速成長,未來3年日本的電力消耗量將增加1倍以上。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成長速度幾乎能滿足這全部的額外需求,表明供電的碳排放已接近臨界點。 目前全球主要供電來源是煤炭,每年提供10325兆瓦時(TWh),相當於10.3兆度電,佔總需求的36%,其次是可再生能源(29%)、天然氣(23%)和核能(9%)。 從現在到2025年,整體電力需求將增加9%,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基礎設施和日益成長的電動化趨勢會產生龐大的需求,而這一波漲勢將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主導。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每年將提供10799 TWh(10.7兆度電),佔全球電力總需求的35%,另一方面,煤炭則將供應33%、天然氣21%、核能10%。
自由時報 2023-02-22
拜登突訪基輔 烏克蘭「沒想到他真的會來」

拜登突訪基輔 烏克蘭「沒想到他真的會來」

拜登與澤倫斯基在基輔的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前漫步。(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20日上午突襲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漫步基輔街頭。針對拜登親訪基輔,許多烏克蘭民眾都喜出望外、不敢相信,直呼:「沒想到拜登真的會來基輔。」 根據美國《CNN》報導,針對拜登親自訪問基輔,許多基輔民眾都對此表示歡迎。40歲民眾伊凡諾娃(Yuliya Ivanova)說:「這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我沒想到他會來,我相信他的訪問意義重大。拜登能從內部檢視烏克蘭的局勢,與烏克蘭政府許多代表對談,我認為我們能仰賴美國協助更多。」 48歲的現役軍人克托夫(Andrei Ketov)指出:「在這樣的時刻,美國總統來到基輔真的令人難以置信,我認為拜登這次訪問會給烏克蘭帶來很多『好東西』,我們現在正處於非常艱困的時刻。我們需要武器和資金。」 19歲的學生迪特楚克(Vitaly Dmyterchuk)認為拜登訪問基輔這天是個難忘的一天,他坦言:「我們曾經討論拜登到底會不會來,我之前不相信會來,拜登的訪問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支持,我知道我們從美國那邊得到很多支持與協助,包括大量武器和人道主義援助,但是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我知道前線士兵的痛苦,有時候援助還是不太夠。」 20歲的學生澤倫科(Ilya Zelenko)則提到:「當我得知拜登來了之後非常高興,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支持,希望能獲得更多武器。」 拜登(中)出訪基輔,讓許多烏克蘭人喜出望外。(美聯社)
自由時報 2023-02-21
間諜氣球引爆美國擔憂 白宮擬全面阻斷中國科技來源

間諜氣球引爆美國擔憂 白宮擬全面阻斷中國科技來源

美國拜登政府不僅要阻斷中國半導體獲取先進技術,也正在計畫砍斷中國晶片業的金流。(示意圖,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去年祭出核彈級晶片禁令,絞殺中國半導體後,傳出白宮與美國國會正考慮採取新措施,限制美企投資中國高科技,相關措施預計 2 個月內頒布。這表明拜登政府不僅要攔阻中國晶片產業獲取先進技術,也將阻斷其高科技的金流。 《紐約時報》報導,白宮最近幾個月都在準備對中國科技產業祭出新的禁令,限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而間諜氣球入侵美國事件進一步引爆國安擔憂,美國國會議員警告白宮,如果政府不推進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國會將提出自己的建議。 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傾向禁止對一些敏感領域的直接投資,例如量子運算、先進半導體和某些具有軍事或監視應用的人工智慧能力。 報導稱,目前相關限制措施架構大致完成,預期2個月內頒布。與此同時,美國也與歐盟等盟友接觸,尋求共同實施相關限制,美國財政部已經與其他國家政府以及歐盟取得聯繫,以確保他們在美國切斷融資後,不會對中國提供類似的融資。 支持對中設定投資限制者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填補美國對中國設置經濟壁壘的重大漏洞,目前已禁止美國公司直接對中國出售某些先進技術,並且長期監控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以防止潛在安全風險。 榮鼎諮詢調查顯示,美國投資者每年在中國進行約 3000 筆交易,包括直接投資和風投交易,其中約 500 筆交易的價值超過 100 萬美元。 其中,美國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KKR 集團、紅杉資本、凱雷集團 、貝恩資本、銀湖及泛大西洋資本集團等機構,在中國曝險部位相當很大。 投資公司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執行長福特(Bill Ford)已直接與商務部長雷蒙多表達了他對新監管的看法。該集團證實,自 2000 年以來,在中國投資近 70 億美元,於當地擁有超過 34 家投資組合公司。TikTok 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是其在那裡最引人注目的投資之一。
自由時報 2023-02-11
翁達瑞轟王鴻薇:死不要臉!

翁達瑞轟王鴻薇:死不要臉!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召開記者會,稱劉世芳想用抄襲來抹黑自己,表示「在我支持你的提案,你應該要支持我、感謝我才對,劉世芳在心虛什麼?」對此學者翁達瑞表示,王鴻薇用「重新提案」美化惡行,是「死不要臉」! 翁達瑞在臉書PO文表示,王鴻薇抄襲劉世芳的提案,竟然用「重新提案」美化她的惡行,甚至要求劉世芳感謝她,這樣的話所有抄襲者也可以用「重新出版」美化他們的惡行,並要求原作者感謝!這叫死不要臉! 網友們看到貼文後紛紛留言「『死不要臉』應該就是辨識滯台中國人的特有基因!」、「她抄襲就可以,別人抄襲就是罪大惡極」、「真的是死不要臉,硬拗,怎麼說都是她對,她沒救了」、「這個人選立委根本就是來亂的還領人民的納稅錢」、「哇靠還有這一招~正常人都想不到這麼厲害的方法!以後都沒有抄襲的問題了!高手啊!」
自由時報 2023-02-07
馬英九稱麥卡錫訪台將破壞和平 學者PO一張歷史照酸爆!

馬英九稱麥卡錫訪台將破壞和平 學者PO一張歷史照酸爆!

針對麥卡錫有意造訪台灣的傳聞,前總統馬英九跳出來表示反對,稱會破壞兩岸和平。(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前有消息傳美國眾議院新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有計畫於今年春季訪台,前總統馬英九竟跳出來表示反對,稱這將給兩岸關係帶來「很大的問題」。對此,台灣歷史學家李筱峰今天(5日)PO出一張歷史照酸爆馬英九,引發外界議論。 針對麥卡錫有意造訪台灣的傳聞,馬英九上週一(1/30)稱美前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時就給台灣帶來很大的問題,政府應該要慎重以待,別讓當時中共「圍台軍演」再次上演。馬政府時期擔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近日也投書媒體呼籲中央應婉謝麥卡錫來訪,避免為台海增加衝突風險。 對此,專門研究台灣史的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榮譽教授李筱峰,今天透過臉書分享前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於1960年造訪台灣,與蔣中正握手合影的歷史照,開酸:「馬英九反對麥卡錫來台訪問,他說這樣會破壞兩岸和平。那以前美國總統艾森豪來台訪問,蔣介石總統熱烈歡迎,你們怎麼喊『蔣總統萬歲』,還說我們『得道多助』?」 李筱峰分享的歷史照背景,是1954年9月3日,中國解放軍對金門發起砲戰,釀成第一次台海危機,美國艾森豪政府於同年12月決定清楚表明對台灣的立場,與台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承諾其中一方如受到軍事攻擊,另一方會提供支援,並於1955年授權美國總統可以派遣軍隊守衛台灣及澎湖群島。而在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親自出訪台灣,成為美國史上唯一一位訪台的元首,當時他受到台灣政府最高規格的接待,軍隊鳴放21響禮砲,時任總統蔣中正親自到場迎接。 網友紛紛表示「聽現在的KMT 講話,真的會變智障」、「蔣介石的徒子徒孫已經變成共產黨了,還能說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謊話嗎?」、「當時共產黨很窮,現在共產黨變有錢了,許多事情,國民黨也跟著變了 ...」、「馬英九就是幫著中共的內奸」。
自由時報 2023-02-05
中國「間諜氣球」闖美國!布林肯暫緩訪中

中國「間諜氣球」闖美國!布林肯暫緩訪中

外媒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5日起的訪中行程將暫緩。(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官員於當地時間2日表示,一顆疑似中國的間諜氣球近日飛入美國領空,五角大廈目前正持續追查中。不過隨著該事件爆發,《美聯社》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定在5日起進行的訪中行程將暫緩。 綜合外媒報導,一顆中國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對此美軍則派出F-22戰機、E-3哨兵式(Sentry)空中預警機與KC-135空中加油機進行監視,不過目前基於安全考量尚未擊落該氣球。 對此中國外交部也發布聲明表示,出現於美國領空的氣球的確來自中國,但屬於民用性質,為氣象等科研任務。該氣球自身控制能力有限,且受西風帶影響,嚴重偏離預定航線。 外媒指出,有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在5日起進行的訪中行程,將會因這次的「氣球事件」而暫緩。 美國官員2日表示,一顆中國間諜氣球近日飛入美國領空,目前因安全因素考量尚未擊落該氣球。(美聯社)
自由時報 2023-02-04
EIU全球民主指數 台灣名列亞洲第一

EIU全球民主指數 台灣名列亞洲第一

2022全球民主指數,台灣排名全球第10,榮登亞洲第一。(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昨(2)日公佈202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Democracy Index 2022 report),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在解除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相關防疫管制後的民主指數略有改善,但仍有像俄羅斯因戰爭因素,導致排名大幅下降。在這份報告中,台灣在167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全球前10,亞洲第一。 根據EIU官網發布的最新調查,依照「選舉過程與多元化」、「政府運作」、「政治參與」、「民主政治文化」以及「公民自由」5個項目進行評比,10分為滿分。而據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不到一半、即45.3%的人口生活在民主國家,「超過3分之1、36.9%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威權統治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和俄羅斯」。 另據報告顯示,在167國家地區中,前10個最民主的國家分別為挪威、紐西蘭、冰島、瑞典、芬蘭、丹麥、瑞士、愛爾蘭、荷蘭和台灣;至於全球最不民主的前5個國家,則分別是阿富汗、緬甸、北韓、中非共和國和敘利亞。 但EIU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2022年對民主來說,是令人失望的一年」,並提到全球平均得分從2021年的5.28,提高到5.29,幾乎沒有改變。而排行第一名的挪威得到9.81分,最後一名的阿富汗僅得到0.32分,而台灣則有8.99分。 此外,EIU還表示2022年民主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這對烏克蘭主權造成嚴重的侵犯,同時也震驚了全世界,並伴隨著俄羅斯政府加強鎮壓對國內的媒體和反對派,導致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排名跌幅最大的國家,從2021年的第22名下降至第146名。 而在這份報告中,台灣在167個國家中排名第10,也是全亞洲唯一擠進前10的「全面民主」(Full democracy)的國家。而去年排名第148名的中國,民主指數報告連續下降,今年排名第156名,依舊「接近墊底」。 排名前10的國家之中,西歐國家就佔據了8個,而台灣則是全亞洲唯一擠進前10的「全面民主」(Full democracy)的國家。(圖擷自Democracy Index 2022報告)
自由時報 2023-02-02
捷克前總理: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   

捷克前總理: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   

捷克前總理托波拉內克推文嗆中國。(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捷克準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本週一(1/30)與我國總統蔡英文通話,引發中方強烈不滿。對此,捷克前總理托波拉內克(Mirek Topolánek)昨(1/31)發布推文譴責中國,還霸氣直言「我們相信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 帕維爾週一與蔡英文通話約15分鐘,氣氛融洽。蔡英文在電話中祝賀帕維爾當選,期待未來與捷克深化各方面合作;帕維爾則表示,台灣是可信賴的夥伴,支持台灣維持具有活力的民主制度,不受威權主義脅迫,還說希望有機會能與蔡英文會面。 消息一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昨天的例行記者會上稱帕維爾罔顧中方多次勸阻和交涉執意通話,「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公然違背捷方作出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承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已向捷克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對此,帕維爾昨透過推特回應,表示他能理解中國對他和台灣的對話有意見,但「捷克是個主權國家,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捷克現任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也直言,捷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要與誰會面、與誰通話「我們自己做決定」。 不僅如此,於2006年至2009年擔任捷克總理的托波拉內克,同日也在推特嗆中國,「針對中國給我們的外交譴責,我在此也予以譴責。被強加『一個中國政策』的這場遊戲,我們到底還要玩多久?台灣不是中國的,我們相信台灣也永遠不會是中國的,這就跟南韓不是北韓的、烏克蘭不是俄羅斯的一樣。」
自由時報 2023-02-01
英特爾CEO:台灣掌握高端晶片 數十年內無法改變

英特爾CEO:台灣掌握高端晶片 數十年內無法改變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再度提及高端晶片集中台灣的問題。(示意圖,路透社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表示,過去30年,美國及歐洲的半導體產能有8成移至亞洲,目前全球大部分高端晶片產能集中在台灣,現在我們正在處理這個問題,但可能需要好幾十年才能解決。 日經亞洲報導,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 表示,疫情大流行對半導體供應鏈造成巨大破壞,導致全球晶片嚴重短缺。然而,正當半導體行業的每個人都在努力滿足需求時,經濟突然發生變化,半導體行業在供需週期呈現疲軟態勢。 季辛格承認,半導體行業短期內必須下修,以應對疲軟的需求,但我們必須持續進行長期投資,目前英特爾已斥資數十億美元在美國建造新的晶圓廠,這就像同時踩剎車和油門。 對於美歐日尋求晶片供應鏈自主化一事,季辛格重提,過去30年,美國及歐洲有80%的半導體,將8成產能移至亞洲。其中,全球大部分高端晶片產能集中在台灣,現在我們正在處理這個問題,但可能需要好幾十年才能解決。
自由時報 2023-01-21
歐議會年度報告︰與台灣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歐議會年度報告︰與台灣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美聯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歐洲議會十八日表決通過外交及防禦共同政策的兩份年度報告,其中包括指台灣為歐盟關鍵夥伴,呼籲歐盟執委會與台灣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由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導提出的二○二二年度「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及 「共同安全暨防禦政策」(CSDP)執行報告,十八日獲得歐洲議會各以四○七票同意、九十二票反對,和四五九票同意、九十三票反對高票通過(見圖,美聯社)。 這兩份報告將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建設及對台灣的挑釁行為,列為關切重點,重申堅決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並呼籲中國停止所有危害區域穩定、直接影響歐洲安全與繁榮的行徑。 據中央社報導,報告內容強調台灣為歐盟關鍵夥伴及印太地區民主盟友,表達與台灣人民同舟共濟的精神,呼籲歐盟執委會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與台灣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包括在經濟、科學、文化及政治等各領域展開高層互動、儘速啟動「台歐盟雙邊投資協議」(BIA)前置作業、強化供應鏈韌性合作、建立全面且更強勁的友好夥伴關係等。 報告也呼籲歐盟及會員國與國際夥伴強化合作,共同協助維繫台灣的民主自由及國際參與。 外委會主席麥克亞力斯特(David McAllister)表示,去年國際情勢出現冷戰以來最大轉折,歐盟除了強化防禦、因應烏俄戰爭,在印太地區的角色也必須更明顯。 近來訪台的歐洲議員和官員絡繹不絕,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和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更當面警告中國出兵台灣將有不利後果,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指出,台灣前途逐漸成為歐洲重大利益,今年台灣可望成為歐中關係焦點。
自由時報 2023-01-19
日本第8波疫情蔓延 醫療量能面臨緊繃

日本第8波疫情蔓延 醫療量能面臨緊繃

日本面對第8波疫情,醫療量能面臨緊繃。示意圖。(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今(16)日新增5萬4378人確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284人死亡,其中神奈川縣的整體病房入住率已超過80%,為全日本之最,東京有些醫院的病床使用率也達90%,醫療量能面臨緊繃。 根據《NHK》報導,去(2022)年初日本受Omicron病毒株的影響,一年內感染人數較前一年增加了約18倍,死亡人數也增加了2.6倍,日本政府今日公布Omicron疫苗接種率,全國的接種率已經來到38.4%,其中65歲以上人口接種率更是達到65.2%,但去年秋季開始的第8波疫情,感染規模還是超過了夏季的第7波疫情,死亡人數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目前日本累計感染人數達310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達6萬2000人,人數還在攀升,東京有些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已達90%,接收急診病患的數量比平時高出5倍,東京北部醫療中心的宮崎邦久醫生表示:「我們不僅不能收治新冠病人,那些需要治療的普通患者我們也耽誤收治。」 此外,神奈川縣的整體病房入住率自去年年底以來更是超過80%,為全日本之最,就醫人數從去年底開始急速增加,上升到每天100例左右,這幾乎是一般數量的兩倍增長,醫院面對需要住院病患無法立即收治,或者延誤就診導致症狀加重的情況時有發生。 位於神奈川鎌倉市的「湘南鎌倉綜合醫院」,急症和綜合醫療中心主任,相田悅久表示:「我們明白現在行動不再受限制,新時代已經到來,但新冠患者越來越多的同時,其他普通病人也要來看醫生,如此一來醫療機構會不堪重負。」
自由時報 2023-01-16
數據曝賴清德出線總統大選呼聲高

數據曝賴清德出線總統大選呼聲高

副總統賴清德今(15日)當選成為民進黨主席,民調顯示賴有望成為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的提名候選人。(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主席補選於昨日(15日)傍晚落幕,副總統賴清德確定當選成為新任黨主席。根據台灣民調基金會的民調透露,賴清德目前挾著高支持率「獨領風騷」,有望成為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的提名候選人。 TPOF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15日發布民調報告指出,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詢問受訪者「今年是總統大選年,在民進黨方面,傳出賴清德、陳建仁和蘇貞昌都有可能爭取總統提名。這三個人當中,你比較希望誰出線?」結果顯示,賴清德57.7%,陳建仁16.7%,蘇貞昌5.9%,沒意見17.2%,不知道、拒答2.6%。 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表示,目前民進黨陣營中,賴清德以5成8,超過半數的支持率一枝獨秀,陳建仁以1成7居次,蘇貞昌以5.9%殿後。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透露,3位最可能投入爭取民進黨總統提名的人選中,賴清德正遙遙領先群雄。 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進一步分析,從另一個角度看,賴清德目前遙遙領先陳建仁和蘇貞昌,可以理解,因為他已經準備將近4年,早已擁有可觀支持者,而且過去1個月投入民進黨主席選舉,那是1人的選舉,1人獨享全國鎂光燈,尤其是民進黨敗選後最低迷黯淡的時刻,有民進黨救星的架勢。 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教授負責問卷設計、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與統計分析。訪問期間是2023年1月9日至11日3天,對象為全國範圍的20歲以上成年人。有效樣本1085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8個百分點。 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民調指出,賴清德以5成8,超過半數的支持率一支獨秀。(圖擷取自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
自由時報 2023-01-15
美眾院對中委員會成立 首任主席加拉格爾提4點抗中

美眾院對中委員會成立 首任主席加拉格爾提4點抗中

  「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以365票贊成、65票反對,通過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首任主席、共和黨強硬派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收到任命消息後表示:「中國持續進行種族滅絕、掩飾疫情起源、盜竊數千億元的美國智慧財產和威脅台灣。因此即便在現今意見分立的政府中,我們也有機會建立戰線,對抗來自中共的實質侵略。」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眾議院9日以壓倒性票數表決通過,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力求對抗中國政府對美國帶來的威脅。該委員會由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主導成立,作為其競選時的主要政見,麥卡錫兌現承諾之餘,也強調將與民主黨攜手「捍衛美國的未來」。 「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由16位成員組成,共和黨強硬派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將出任首任主席。加拉格爾曾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擔任參謀,目前也身兼眾院軍事委員會、眾院情報委員會的成員。 加拉格爾早前透露,「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將審查美國對中國的各項投資,其中包括公共養老基金是否應該投資中國。事實上,外媒去年曾報導,美國公共養老基金對中國投資的態度已經開始轉變,不僅反映投資風險上升,亦代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政治關係日益嚴峻。 此外,加拉格爾收到任命消息後表示:「中國持續進行種族滅絕、掩飾疫情起源、盜竊數千億元的美國智慧財產和威脅台灣。因此即便在現今意見分立的政府中,我們也有機會建立戰線,對抗來自中共的實質侵略。」加拉格爾並表示,接下來將加速遴選兩黨議員加入「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盡快展現委員會的影響力。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美聯社)
自由時報 2023-01-11
消失近月 趙立堅被「發配邊疆」

消失近月 趙立堅被「發配邊疆」

許久未露面主持中外交部記者會的趙立堅,已被調任其他職位。(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戰狼代表人物趙立堅已許久未露面主持中外交部記者會,引發諸多揣測,今(9日)突傳他已被「發配邊疆」,外界熱烈討論。 綜合中媒報導,以其戰狼言行著稱的趙立堅,已近一個月未現身主持中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先前還傳出其妻子湯天如在網上抱怨買不到退燒藥,引發趙立堅染疫生重病的揣測。而今中外交部網站顯示,原本擔任新聞司副司長的趙立堅,已被調任為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 據悉,中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主要負責擬訂陸地與海洋邊界相關外交政策、指導協調海洋對外工作、承擔與鄰國陸地邊界劃界、勘界和聯合檢查等管理工作、處理有關邊界涉外事物及案件、海洋劃界及共同開發等外交談判工作。
自由時報 2023-01-09
台北市立委補選 王丹提「4理由」呼籲投吳怡農

台北市立委補選 王丹提「4理由」呼籲投吳怡農

王丹提出4個理由,希望選民在立委補選投給吳怡農。(記者方賓照攝、法新社;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明天(8日)是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日,旅居國外的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今天晚間在臉書貼文,寫下4個選民應該投給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的原因,幫助拉票。 王丹在臉書貼文寫下四個理由,第一,去年地方選舉,很多地方搞得烏煙瘴氣,這從選後100多人被檢調起訴就可以看出,「台灣,太需要有清新的選風了。而吳怡農完全不走傳統選舉老路,不掛看板,不口出惡言,不用激烈言詞拉動仇恨,不鼓動民粹情緒,令人耳目一新。支持吳怡農,就是鼓勵改變傳統的選舉方式,讓台灣的選舉品質有所提高」。 第二,吳怡農完全是國防領域的專業人才,而非傳統型政客,現在的台灣國會,太需要專業型立委,而不是充滿政治計算的政客了;尤其在亟需加強國防的今天,吳怡農能進入國會,對於台灣來說絕對是正面的好事,而他的背景,也有助於加強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王丹說,第三,這選區是藍營鐵票區,吳怡農出場就處於劣勢;但希望松山和中山的選民展現民主風範,用實際行動破除選舉「只看顏色投票」的痼疾,「台灣要前進,不能一直固著在藍綠對立上,在鐵藍區讓對立黨派的年輕的專業人士當選,將是台灣民主的良好示範」。 第四,台灣政壇素有當選就落跑的歪風,擺明了就是不把民意,而是把政治算計做第一位的考量,選民不應縱容這樣的歪風,讓王鴻薇好好留在剛剛當選的市議員的位置上,才對得起那些剛剛投票給她希望她好好監督市政的選民,同時,對所有那些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政客都是一個警示。王丹認為,選民應當負起教育政客的責任。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四點理由請選民明天投票給吳怡農: 第一,剛剛過去的地方選舉,很多地方搞的烏煙瘴氣,這從選後100多人被檢調起訴就可以看出。台灣,太需要有清新的選風了。而吳怡農完全不走傳統選舉老路,不掛看板,不口出惡言,不用激烈言詞拉動仇恨,不鼓動民粹情緒,令人耳目一新。支持吳怡農,就是鼓勵改變傳統的選舉方式,讓台灣的選舉品質有所提高。 第二,吳怡農完全是國防領域的專業人才,而不是一個傳統型政客。現在的台灣國會,太需要專業型立委,而不是充滿政治計算的政客了;尤其是在亟需加強國防的今天,吳怡農能進入國會,對於台灣來說絕對是正面的好事。吳怡農的背景,也有助於加強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第三,我知道吳怡農的選區是藍營鐵票區,吳怡農出場就處於劣勢;但希望松山和中山的選民展現民主風範,用實際行動破除選舉”只看顏色投票“的痼疾。台灣要前進,不能一直固著在藍綠對立上,在鐵藍區讓對立黨派的年輕的專業人士當選,將是台灣民主的良好示範。 第四,台灣政壇素有當選就落跑的歪風,擺明了就是不把民意,而是把政治算計做第一位的考量,選民不應縱容這樣的歪風。讓王鴻薇好好留在剛剛當選的市議員的位置上,才對得起那些剛剛投票給她希望她好好監督市政的選民,同時,對所有那些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政客都是一個警示。我認為,選民應當負起教育政客的責任。 在萬里之外的舊金山,期待吳怡農當選。其實,是期待台灣更好。 選前之夜,吳怡農車隊掃街催票。(記者方賓照攝) 王丹提出4個理由,希望選民在立委補選投給吳怡農。(法新社)
自由時報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