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偉相關文章

難道我這陣子都在德國人面前硬拗?

難道我這陣子都在德國人面前硬拗?

難道我這陣子都在德國人面前硬拗? 自從4月11日,一個星期六,陳時中部長公布了衛福部於去年12月31日寫給世衛組織的電子信件(俗稱依妹兒)之後,我不管是德國媒體採訪﹑和國會議員或基金會青年團體分享、交換台灣對武漢病毒之防疫狀況,都有用這封依妹兒來作為談話資料。接下來,兩週之內,我至少還有三個視訊會議和此地不同組織的朋友要談台灣抗議經驗與WHO對我之態度及後面的中國。沒想到,陳佩琪醫師昨天在她的臉書公開寫道: 「先前跟世衛的電子郵件爭議,我個人認為這是武漢發佈的訊息,我們只不過是接獲訊息後去電想跟世衛要更多的訊息而已」。我立刻陷入一個難題:假如她是對的,那我接下來,還能再「硬拗」下去嗎?這事嚴重了。 有人第一時間就說她配合世衛組織和老共,長他人威風,滅自己人志氣。但我不這麼想,不以人廢言,如果她是對的,明天開始,我就絕口不提此信。但我得先確認,陳醫師是對的嗎? 按照她自己的說法,她的判斷基礎有二:其一,「以我的英文程度」,其二,「當時台灣自己手邊沒有自己的病例。」糟糕,我的博士是德語文學,她敢這麼這麼講,必然對她的英文信心滿滿。但是我們還是一齊來看一下,到底那封台灣衛福部寫給世衛組織的英文信是怎麼寫法?這封信其實蠻簡短的,共四句而已(中文翻譯是我自己的): 第一句: News resources today indicate that at least seven atypical pneumonia cases were reported in Wuhan,CHINA. 中文: 今天有新聞資訊指出,中國武漢市至少有七例被證實的非典型肺炎病例。 第二句: Their health authorities replied to the media that the cases were believed not SARS; however the samples are still under examination, and cases have been isloated for treatment. 中文: 他們的衛生當局對媒體回應說,這些病例並不被認為是SARS;但是樣本仍在檢驗中,並且已經對隔離中的病者進行治療。 第三句: 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if you hav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share with us. 中文: 如果您有相關訊息可以分享給我們,我們將不勝感激。 第四句: 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Best Regards。 中文: 在此先謝謝您對此事的關注。祝好 好了,如果陳醫師讀到的原文和我這裡列出來的是同一封的話,那,對不起,這封信豈止至是要個資訊而已!要資訊的基礎是「擔心」和「警惕」!為什麼擔心?看看英文「Cases were believed not SARS」這句話裡的「were believed」,這表示「沒十足把握」是「據信」的意思,若「百分百不是SARS」,那就省掉「believed」而直接寫「Cases were not SARS」就可以了。換句話,這是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不管是心裡有數也好,或是心裡嘀咕著也好,既然「樣本仍在檢驗中」,至少就印證了「小心!」,「小心」什麼?小心「人傳人」啊!那怎麼辦?「隔離」! 換句話說,衛福部這封信有兩個功能:「要資訊」和「給資訊」。「給資訊」常常也用來執行「提醒、警惕或警告」的功能。譬如,我們常常會聽道路邊有人喊說:「有車來了!」(不是「車來了!」)或者交通標誌會有「右方來車」以提醒用路人,並不一定要說:「我提醒你,有車來了。」或「我警告你,右方來車」。 無論如何,若連我一個既非醫學系亦非英文系的人都能讀出這封信裡的「提醒或警告」意涵,請問一下,以防疫為重要執掌的WHO對這些描述會無感嗎?可以無感嗎?他們不必回頭趕快去確認並要求中國「說實話嗎?」 再來,就算是「要資訊」也可能是一種「提醒或警告」,婉轉,但不會沒聽到。「有沒有相關資訊可分享」的意思就是「有的話,可否告訴我們實況。沒有的話,麻煩趕快去問中國真相,那是WHO的責任!」 最後,我們來看第四句結尾的話: 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Best Regards 這句話的關鍵字是「 this matter」或更精確一點,是「this」。一般結尾,只要「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ttention」就夠了,中文的意思就相當於「謝謝您的費心/麻煩您了」。但是「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就不是「費心」和「麻煩」了,而是「在此先謝謝您關注此事了」。重點在「關注此事」! 陳醫師說,「台灣沒有病例」,怎麼可能警告?這個概念是,車子來了,等被它撞到,才能警告嗎?我告訴德國人,台灣人因為有2003年的SARS慘痛經驗,所以幾乎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德文是「Gebrantes Kind scheut das Feuer」,被燙過的孩子看到火就怕)。陳醫師大概不知道或忘了台灣人對中國傳過來的病毒之戒慎恐懼,更別說,大家都知道,她可能不知道,獨裁政權國家如中國對「真相」之控制永遠高於對「疫情」之控制。 總之,話說回頭,WHO當然可以說,他們沒看到「人傳人」(from human being to human being),也不排除他們真的沒有被「警告或提醒」的感覺。但是,WHO無感,也不必然意味著陳時中部長沒提醒啊! 然而,陳醫師對WHO展現佛心就算了,還倒打一耙,指衛福部或陳時中硬拗,這就有點廁所裡撐竿跳 ,過糞/份了吧。對了,「提醒」一下,硬撐的話,竿子斷了就麻煩了。 接下來所有視訊或討論,我決定相信陳部長的英明,不相信陳醫師的英文。 本文也為所有抗病毒、抗中及配合中國打壓台灣之WHO的駐外人員而寫。
謝志偉 2020-06-01
星期五,十三名台籍代表在中國

星期五,十三名台籍代表在中國

星期五,十三名台籍代表在中國 早聽説過,十三 這數字不吉祥, 但,我一直認為, 那只是西方的想法, 有他們特殊的背景。 被釘上十字架的前一晚, 耶穌和他的十二個門徒, 總共十三人,共進最後的晚餐。 出賣他的門徒叫「猶大」, 據信,就坐在第十三個座位。 隔天,在日落前, 耶穌被釘上了十字架。 從此「十三」這個數字,在西方 代表了「背叛」,到今天, 在有些場合,這個禁忌仍有效。 他們的樓層,尤其是旅館和醫院, 通常十二樓之後, 直接就是十四樓, 我公務旅行常搭的德鐵, 通常沒有第十三節車廂。 這些,我從來不以為意, 那和我這個台灣人無關, 沒差,入境隨俗就是。 更何況,也沒聽說過, 有人拒絕第十三個月的薪水。 一直到,上周五,五月廿二曰,- 對了,最後的晚餐是禮拜四, 所以,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那天 是個星期五 -,我第一次感受到, 「十三」和我是「習習」相關的! 五月廿二日,習主席的人大開幕, 十三個台籍代表在場表達了 「對統一有決心和信心」。 恍惚間,我彷彿看到的 不是「人大」,而是「猶大」。 我急急回頭,望向我的家園, 我深知,自由民主的台灣認同 與日茁壯,但似乎一直也有人 猶自大辣辣地應和著 「祖國的偉大」。 有人想把「最後的晚餐」, 變成我們「最後的總統」。 也許,我們該作點什麼,至少, 讓「猶大」有點「頭大」。因為, 對付「猶大」不能只靠「命大」! 當然,我依舊認為,一碼歸一碼: 「十三」還是西方的,不歸東方。 但是,若他們瞎挺「大陸」武統 「台灣」,那,我也就勸勸他們: 這樣會叫「一陸歸西」,難聽唉! 這樣,誰理你們啊?! * 自由時報, 圖為其取自「中國台聯」。
謝志偉 2020-05-26
人家在520 他家在543

人家在520 他家在543

人家在520 他家在543 很多台灣人好奇地問,外媒在報導小英總統昨天連任就職典禮時,都用什麼頭銜稱呼小英總統? 就德國這邊,我可以給個答案:從電視到廣播,從報紙到網路,從全國各大報到地方諸小報,標題裏不是稱「蔡英文總統」(Präsidentin Tsai Ing-wen)就是稱「蔡總統」(Präsidentin Tsai),沒有例外! 而且,幾乎前面都加一個「台灣的」(Taiwans)。有的沒有加「台灣的」,我估計是因為,這幾年來,德國媒體讀者看到「蔡英文總統」,不必寫出來。就知道她是「台灣的」總統了。 我再把四個多月前,1月11號後,德媒對台灣總統大選的報導找出來。一樣,寫的也都是「台灣總統選舉」及「蔡英文總統連任成功」。 我在蒐尋的過程裏,看到重量級報媒體「世界日報」(Die Welt)今年1月12日的網路版台灣總統大選報導的標題是「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成功,北京超不爽。」(Taiwans Präsidentin Tsai zur Verärgerung Pekings wiedergewählt)。這就讓我想起,昨天小英總統連任就職典禮,挑戰小英但吞下苦果的最大在野黨之黨主席及該黨前主席暨前總統雖受邀,卻也都拒絕出席。拒絕的理由全是543。 然後,有個市長出席是出席了,之後卻是語出驚人,說小英選舉是「操作統獨,騙取選票」。 不過,先別太吃驚,人家他老婆更驚悚,當晚就在臉書發文寫:「在台灣要選得上,要有網軍、東廠、媒體、名嘴、側翼、網紅, 加上前瞻、風電、紓困、振興計畫才行......, 或許政治真的只是高明的騙術而已,但再怎麼說,騙到的人就是贏家。」 夠水準吧!?網路一時還盛傳是假帳號哩! 倒是她裏面有一句斷語聽起來很有啓發性: 在台灣, 「政治」實在會讓人腦袋失序。 這句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想必她很有把握不必替她先生擔心, 那,也許,她有她不擔心的理由,譬如:- 要失序,也得先有腦袋! 噢,對了,「高智商」和「有腦袋」是兩回事。 回到「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成功,北京超不爽。」這個德媒報導的標題。好像和北京一起超不爽小英連任的台灣政治人物還真不少。有詩為證: 人家是在 520, 他家卻在 543。 就算沒選心不甘 大可不必這麼酸。 想奪大位心要寬, 有腦莫把是非搬, 台北對口是上海, 中國對面是台灣。
謝志偉 2020-05-22
三「必須」六「可以」 - 國家在統一前的超前部署

三「必須」六「可以」 - 國家在統一前的超前部署

* 看完全文,再駡還來得及。 統派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於他們支持統一,而在於他們不敢支持民主! 三「必須」六「可以」 - 國家在統一前的超前部署 國家在統一前必須先統一口徑, 國家在統一前必須先聽聽我的, 國家在統一前必須先統一步驟: 國家在統一前可以學習東西德。 國家在統一前可以訂個基本法。 國家在統一前可以各自去結盟。 國家在統一前可以先兩國兩制。 國家在統一前可以都進聯合國。 國家在統一前可以互設代表處。 攻擊是最好的防守!我重點不在放不放棄台灣的國家夢,- 美夢會成真的! 但美夢要成真,台灣要能有攻擊性的論述策略。很多次,我試過用這一套邏輯逼死強調「台灣和中國統一好處多多」的中國人、老外及台灣人。 相信我,話語權會在我們手上! 用這個角度,台灣國家夢不打一絲一毫的折扣。我講的是「方法」,不是「目標」。方法用對了,目標就達到了。 新論述就別只用舊觀念。我的論述基礎是「兩德統一」,是順著老共的話殺上去的。大家可以試著模擬對話。 可用句型: 阿我是要統啊,依兩德模式,當年bla, bla, bla... 。後來,嗯,共產黨政府跨台,所以,兩德統一的要件是「共產黨政府 bla, bla, bla...,是自由民主存而專制獨裁滅,bla, bla, bla...。咦,你别走啊!不是要談統一嗎?喂,哈囉???!」 * 不抽俥也將軍,攻擊是最好的防守。我是認真提供參考的:給中國參考, 給統派參考,也給藍綠黃白陣營參考。 中國前駐德大使離任前在其官網上寫道:「中國1990年時支持兩德統一,德國應該也支持中國統一。之後,我到處説:「好啊!來啊!我是認真的,我們就拿兩德作標準,統一之前都進聯合國。」 沒多久,他就被調回中國了。移交事項裏不知有無包括回應我這一條,就不得而知了。
謝志偉 2020-05-21
德不孤,逼左鄰

德不孤,逼左鄰

德不孤,逼左鄰 感謝德國政府繼過往幾年的支持, 今年更是加強力道情義相挺台灣! * 且不論結果如何,實在很有感觸: 自稱與台灣「同文同種又同族」,且口口聲聲視我為「血濃於水之同胞」的中國政權處處打壓台灣,甚至不惜欲置台灣於死地。 而其邦交國如德國,與我乃「異邦、異國又異族」,則與其他理念相同國家聯手挺台: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洲和紐西蘭共八國。背後其實還有更多。 * 自立自強,不屈不撓,最重要。 我台灣,我抬到肩膀快要彎,依舊挺立!   德國證實向世衛提外交照會 促邀請台灣參與WHA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謝志偉 2020-05-16
誰有什麼權利要求她

誰有什麼權利要求她

誰有什麼權利要求她, 一個被以如此不幸的方式 遭奪去小孩的母親, 不能以衣服胸前印著 「小燈泡媽媽」的方式, 來捕捉她心頭 已然消失的一塊肉? 誰有資格在那説三道四?! 媽的心,媽的痛, 被他們,從姓李、姓郭到雙羅, 質疑東,懷疑西! 幾個無良無下限的, 全是沒當過媽的 男人,好像也不曾有過媽。 我真以與他們同為男人 為恥! ***** 醒世故事一則 從前,從前,有個人叫李來洗,有天,他表示:「有人想送我下地獄,怎麼突然間上了天堂。」。。。 李來洗說,他自認上了天堂, 其實,他該上的是澡堂。 不過,我跟你保證,有些東西, 由於已經髒到靈魂最深處, 恐怕得洗到天亮才洗得掉。 問題就出在這: 如果他的高度繼續往下降, 他待的地方永遠不會有天亮。 倒是,說真的,別急著上天堂, 他待在原地就可以。因為, 自然會有神仙下凡找上門, 向他借個廁所用一用。然後, 他就會知道,什麼叫 「人神共糞」。 * 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向下沉淪到無底線。李來洗對一個遭遇如此失去小孩之命運的母親作這樣的攻擊,其底線遠低於地獄的地下室。 就這點來看,他這樣的心態不改, 那,若「只是」下了地獄,還真的算上了天堂。 * 就邏輯上來看,我同意,王婉諭能當上不分區立委和「小燈泡」之死有因果關係的可能性極高。但是,這是王婉諭事前的安排和設計嗎?若是,那人神共憤的對象就是她,而非李來洗及挺李的一夥無血無目屎的人了。怎麼,你們有人羨慕她,有人說要跟她換嗎? 王婉諭呼應罷韓,挺韓者不爽,此乃正常,無可厚非,但是反王者應該就她「為什麼呼應罷韓」來討論甚至攻擊,而不是就她「憑什麼當上立委」來污蔑她。那,請問,王婉諭有沒有資格挺韓,如果她要的話? 一個遭受如此命運打擊的媽媽擦乾眼淚勇敢站了起來,走了出來,光這黠我們給予安慰、心疼、打氣及鼓勵都來不及了,結果,竟會有人氣急攻心到只能用如此無品的下作手段攻擊她!(還包括那個出來補一刀的郭「熄燈」!)這只能讓人深刻體會到,「物以類聚,什麼人玩什鳥」這句話還真有 其道理。到頭來,不怕人家説你們「什麼人挺什麼人」嗎?* 以上這些想法放在那些以洪仲丘之死來攻擊洪慈庸選上立委的人身上看,也完全適用。也難怪,用這種無品手法鬥人,不都是一路貨?!
謝志偉 2020-05-15
「招老師」為何變成「老師招了」?

「招老師」為何變成「老師招了」?

「招老師」為何變成「老師招了」? - 因為,不招就糟了! 和很多追求自由及人民作主並引台灣之民主成就為傲的台灣人一樣,我對台灣現行的國家符號如國歌、國旗與國號之認知和藍營或統派的看法有相當的差異。但是到了國外,我講中文時,雖然講「台灣」的次數會更多,但不會漏掉「中華民國」。而國歌,除了「吾黨所宗」外,其他的我都唱,雖然其內涵也真的距離台灣遠了些。至於那面直接源於中國國民黨黨旗的國旗,更不用說了,─ 在我的會客室裡面,除了現任總統的玉照外,一定有一幅大大的國旗,媒體採訪或德國國會友人來訪,總統和國旗兩者常常入鏡。那是在「國外」,這些符號代表我們的國家,就好像我在台灣的話,從基隆寄信或包裹到高雄,地址上不必寫台灣,但如果是,從柏林寫信或寄包裹去基隆或台北,我一定得寫「TAIWAN」或加上中文的「台灣」。寄件人地址,除了柏林,也會有Germany。 因此,在國內,我極端厭惡有人平常沒事就揮著特大號的國旗到處呼嘯,罵人、甚至打人,或者每逢選舉就有某政黨滿場大小國旗,彷彿他們是在和外國人拼總統或國會選舉。這不是反常,而是病態。 現在來講重點了。中原大學副教授招名威在這次事件中道了兩次歉。第一次是因為他講了「武漢病毒」和「中國死亡人數絕不只三千人」,這點令全班唯一,且在北京透過視訊上課的中生寫信給中原大學校長抗議。抗議成功,校方要招老師道歉,他照作了。但是在道歉時,他說了一句「我是中華民國(台灣)的教授」,就這一句,他必須作第二次道歉。他到底犯了什麼錯? 代表校方的人(校長?教務長?副校長?國際長?系主任?院長?警長?。。。?。。。?)質問招老師為何要特別講出「作為中華民國的教授時」,招老師一句「那台灣的學生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上課,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運氣不錯,只是話被打斷,而不是腿被打斷)。招老師要說的是:「那台灣的學生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上課,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可以不高興或抗議嗎?」也就是說,當招老師講他是中華民國的教授時,他腦海裡是有個「外國對照組」的。所以,他這時用「我是中華民國的教授」是師出有名的,而且又不是重複地講,怎麼會被校方代表指責為「偏頗」?怎麼會讓校方代表說出「那不是所有陸生都GET OUT!!?」到此,大概不是所有陸生都 GET OUT,就是招老師得GET OUT了, - 如果他拒絕針對講了「中華民國」向中生道歉的話。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知道了,提出第一次道歉的是中生,我的問題是,是誰提出招老師得做第二次的道歉的?是那位中生也好,或是中原校方也好,都沒清楚說出來。但這是關鍵! 是中生聽到道歉辭裡竟然出現「中華民國」而受不了刺激,乃再度向校長/校方表達不能接受而要求招老師收回「中華民國」呢?還是校長/校方自己思想審查?我估計,是中生針對「中華民國」再度抗議或甚至可能語出威脅,而校長/校方繼而先自行思想審查後,再去逼招老師針對說了「中華民國」向陸生道歉。 一夕間,招老師若不招,校方代表已經說要訴諸「公評」了,他承受得起嗎?各位知道,這裡的「公評」是什麼意思嗎?錯,如果您猜的是「社會輿論」。才不是,那是送到「教評會」或是「教學倫理委員」之類的會議裡去討論是否適任的意思!可以把你GET OUT或羞辱一番的意思。招老師眼看著就要變糟老師了。於是,「迫於現實的無奈」,(此為他第二次道歉時的開場語之一)招老師就招了。 媒體上,校方的態度如下:「中原大學強調,從未禁止老師在課堂上提及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四個字不是不能講,而是刻意提起與先前爭議言論無關的內容,似有挑釁的意味。校方僅請招名威針對學生所謂「人身攻擊」的部分予以回應,不需衍生其他不必要的爭議。」 這種邏輯和某退將立委硬把小英總統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及國家主權污衊扭曲成「挑釁」中國有什麼差別?! 大家來真正「公評」一下,中原校方這種話聽得下去嗎? 歸根究底,原來招老師不叫「招名威」,是叫「招人怨」! 敢惹中生聽到「中華民國」而心臟受不了,這次不好好處理,下次,招老師心血來潮,忽然對著某中生說:「來,這位中國來的同學,是不是喜歡上台獨自作個報告呢?」,那可如何示好?,對不起,那可如何是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jtu7HBhgA
謝志偉 2020-05-13
大學倫理勵志典範一則

大學倫理勵志典範一則

大學倫理勵志典範一則 從前、從前,有一所志向遠大的大學,雖然地理位置略微邊緣,卻依舊保有躍馬中原的壯志。 這所大學的最高主管階層都很勤儉,而為了鍛練身心,他們還特別為自己組了一個劍道社。 據說,為了讓校內的中生見識到我國的大學最高主管階層是如何勤儉持家的,劍道社除了「自己縫製服裝」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全都是「自作劍」。 * 台灣的外交官在國外幾乎每天都在面臨老共打壓台灣是一個「國家「的事實或霸凌台灣「名稱」的挑戰,各國企業常被中國政府逼著硬在「Taiwan 」後面加「China」。我們疲於奔命,贏了不敢得意,戰戰兢兢。輸了不能失意,再接再厲。 沒想到,幾個中生竟就在我們的家門內輕輕鬆鬆地。。。 我一點也不怪這些中生,我難以接受的是「究竟是誰讓他們得逞的?!」 這裏的重點也不在是否捍衛「中華民國」這四個字,而是「國家」這兩個字!再説一次,被背叛的不是「中華民國」,而是我們台灣人的「國家」! 前有民意代表把我們的「總統」變不 見,後有大學校長把我們的「國家」變不見。唉! 我倒很在意台灣是誰在不在意這件事。
謝志偉 2020-05-12
母、親、節

母、親、節

母、親、節 2003年,母親因心肌梗塞驟然離世後,我就常被一個問題所困:「媽媽八十歲離開我,那我這個兒子是幾歲離開她的?」。好幾年了,我找不到答案。直到最近。 我努力回憶幼年時光,拿筷子、抓湯匙、端碗盤、穿衣褲、繫鞋帶、扣扣子、台語等都是媽媽教的,包括上菜巿場或佛祖廟時,怎樣緊抓著她的手或衣角才不會走失。但進小學以後,從注音、算術到國字,日本時代和老K來了後都沒上過學校的媽媽就沒辦法教我任何功課了。而我也開始學「國語」,我的世界自此分為國台語兩個世界,其中一個,「國語」世界,母親沒有鑰匙可開門,她進不去。而這世界隨著時間推移,在我並未意識到的情況下,越來越佔據我大部分的生命。 記憶裏,媽媽從來就是堅強地活著,帶大四個小孩。一年在陸地上不超過一個月,跑船的爸四十九歲病逝前,媽媽為了給他治病,花掉所有的積蓄,帶著爸西醫看完,看中醫,中醫看完,看巫醫,最後才不得不看破。 媽繼續勇敢地活下去,話變得更少了。除了買菜,幾乎也不上街了。其間,我的世界越來越大,越來越遠,她的卻越來越小,越來越窄,不是燒飯,就是燒香,不是看牆腳邊的電視,就是看供桌上的相片。而最常聽媽會提到的就是,你爸爸又回來了,就坐在客廳小沙發椅上,看著她。我説是「夢見」,她堅持說是「看見。」後來,她也漸漸不提這事了。或者,根本是因為我回家看她的時間與次數變少了?她也堅信,爸就在那一頭等著她。這點,不用提,我一直都知道,從她留不住他在人世的那天深夜起。 一直到媽媽離開,不管在哪,我都知道,我擁有媽媽的全部世界,但我回報給她的,卻是一個越分越小的世界,而且開始得那麼早。媽媽應該很早就意識到這點了吧,只是沒説出口,或者根本沒有機會說。是我離開得太早了,回來得太遲了,如今既無緣回報,也沒機會回抱,連摟個肩輕輕叫聲「阿母!」都不可能了。我內心震驚,疼痛不已。 但是,或許,我錯了。不是「言教」,媽媽一直是繼續在以「身教」示範我一些事。她的「靱性」極有可能影響了我的「任性」,給予我日後面對不公義時「任性」而不「隨波」的堅持,雖然常常不免帶點緊張,甚至夾雜著些許猶豫。 下面一則十三年前的新聞或許是一點「母親親自留在我身上的氣節」,姑且算是「母、親、節」吧 (臉紅): 2007年10月9日,隔天就是「雙十國慶」,立法院裏老K的立委把我們幾個內閣官員一個個叫起來問:「國慶日,你唱不唱國歌?」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有的模糊以對,有的大聲説:「唱!」時任教育部長的杜正勝則霸氣地把臉一抬,鼻孔朝天,理也不理問的人。我是新聞局長,官最小,最後問到我,對話如下: 中央社2007/10/09 16:31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九日電)新聞局長謝志偉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國歌是戒嚴時代的黨歌,民主化後不可要求人民唱一個黨的黨歌,這是污衊民主,明天國慶日「我不唱」。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羅明才(台北縣)下午質詢行政院長張俊雄,明天是否參加國慶慶典。張俊雄答復羅明才,本來就準備參加相關慶典。 羅明才質詢謝志偉明天是否會唱國歌?謝志偉說,國歌第一句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是戒嚴時代的黨歌,民主化後不可要求人民唱一個黨的黨歌,這是污衊民主,「我不唱」。 羅明才說,這種說法錯誤,現成制度就是這樣,國歌不能改,但謝志偉表示,「人民比黨還要大」。 羅明才質疑,沒有國家哪來人民?謝志偉回說,沒有人民就沒有國家。羅明才追問,「你要飲水思源」,沒有中華民國存在,就沒有新聞局長在立法院備詢;謝志偉表示,沒有台灣存在,「就沒有你們中國國民黨」。 * 其實,後來,某老K洪姓女立委接棒繼續問我,「你是政府官員,為什麼拒絕唱國歌?」我當時回說:「可以唱,但是有個條件。」。 她問: 「唱國歌,還有條件?什麼條件?」 我答:「把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改成三民主義,無疾而終。我就唱。」 她:#$%*^&¥。。。 * 祝親愛的岳母大人母親節快樂,您歷經戰火一路辛苦逃難來台灣,堅強地生養一對兒女。您女性的勇氣、智慧與耐力也全都遺傳給了聰慧又孝順的女兒。我三生有幸娶到她,謝謝您! * 親愛的老婆,謝謝你細心、貼心、耐心照顧三個孩子, - 兩個女兒還有我。當然,也謝謝給我一個疼我如己出的媽,感恩!祝你母親節快樂! * 阿母,天上的媽媽,今晚特別想您!你和爸爸攏好噢?放心,我們都很好。母親節快樂!
謝志偉 2020-05-10
台灣外交官六個「任何」

台灣外交官六個「任何」

台灣外交官六個「任何」 回 中國國台辦六個「任何」 中國國台辦說: 「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 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 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我以三問三答六個「任何」 回應它: 小英作完第一 任何 以能夠再連任? 天將降台灣大 任何 去何從她知道! 中國幫你扛重 任何 須台灣入世衛? 時中防疫負責 任何 勞老共五四三! 獨裁頭子很放 任何 必怕東又怕西? 習近平何時卸 任何 時就要被鬥爭! * 當然,我們也可以依樣畫葫蘆: 「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點台灣主權從台灣分裂出去。」
謝志偉 2020-05-09
背後的兩條傷痕

背後的兩條傷痕

背後的兩條傷痕 今天忽然看到,陳文成遺體 背後有兩條傷痕的照片, 一長一短,接近平行, 隔著陰陽,兩個世界。 我震驚地想像,那是什麼世界! 那個年代,和當權畫清界線, 不同國的平行世界間, 等於是踩到了紅線。 這次,民主時代的法醫 仔細檢視了照片, 不必怕死地斷定是他殺, 推翻了老K當年的「自殺」説。 而我在法醫與老K中間猶豫著, 我早就看到陳文成背後的死因: 他,背後不但有骨,也有脊梁。 在那個年代,這等於是自殺。 * 有一件事曾把「馬英九、陳文成與我」三人圈在一起: 2007年7月2日晚上,我以新聞局長的身份,應陳文成基金會之邀前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蔡瑞月舞蹈社為悼念陳文成逝世廿周年致詞。 我事先確認了,陳文成和馬英九都是1950年出生,建中、台大(1968–1972)時間完全重疊,也分別在1974和1975年拿奬學金赴美留學。不同的是,陳拿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奬學金,而馬拿的是國民黨的中山獎學金。1981年兩人都回了台灣,很遺憾的是,馬英九年初進了老K的總統府,而陳文成卻被老K的警總送進了地府(於七月二日晚間至三日清晨間,陳屍台大校園)。 我以這兩個人的命運路徑圖來説明那個時代「一個吃香喝辣風風光光,一個手銬腳鐐叮叮噹噹」,並指出陳文成在美國支持美麗島,捐款給事件被告的家屬。而根據輔仁大學大傳系習賢德教授發表於《傳記文學》第八十八卷第六期(二○○六年六月)引用馬的「自述」,我則説,同一時間,馬英九在在美國當職業學生作抓耙仔並自己洋洋得意地寫下「外交部及國民黨海外工作會」頒獎給他「反台獨」的事蹟。 當天晚上,擔任老K黨主席及2008年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要求我立即撒回我說他是「抓耙仔」的指控。我心胸坦蕩,當然沒理他。 第二天早上,我從外面回到新聞局辦公室時,已有記者多人堵在那,説馬辦已對我按鈴申告,民刑事都來。我記得,記者問我的感受時,我回應的第一句話就是:「噢,真告我了。奇怪,當抓耙仔不是不可告人之密嗎?他怎麼可以告人呢?」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被告,過程略過,結果在此:鐡證如山,我贏了! 在法庭辯論時,我一再指出,我也當過留學生,和馬英九一樣,也常寫報告。問題是,我寫的報告只交給我的教授,為什麼馬會交給海工會? 當然,這些抓耙仔或職業學生都辯稱那些是「愛國」行為,我就問:為什麼你們一愛國無邊,數別家就死傷無數?我當然就想起西方「愛國是無賴的最後藉口這句話。 我也常在想,重點甚至已不全是「當初你們作了什麼?」,而是「你今天怎麼看你們幹過的那些傷天害理的事?」。也就是說:你們值得原諒嗎?還是有人根本就在變本加厲?或是:當初靠老K幹「愛國害人」的事,現在準備改靠老共幹同樣的事,而藉口還是「愛國」? 但是,在我沒看到,馬英九(及那批戒嚴時代拿老K中山奬學金的留學生)到底寫了些什麼反台獨的報告,而讓他受到國家的外交部及黨國的海工會奬勵之前,我都不認為,這場官司我是真的贏了。 我至今還記得,曾看到過一張陳文成和趴在他肚子上一歳大的兒子之黑白照片,以及我有次去美國演講,陳文成的大姊跟我講她弟弟的遭遇時,她臉上惆悵、無奈、痛苦的神情。 等待,等待,很多人都在等待。這次好像終於看到曙光了。等待,等待,充滿希望的等待。 * 1981年,我還沒醒,隔年赴德,漸知台灣事,愧疚非常。 *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39135
謝志偉 2020-05-07
總統、領導人、一個領導人

總統、領導人、一個領導人

「總統」的頭銜不能被「領導人」所取代,因為一個國家裏,「總統」只有一個,是專屬名詞,具有排他性,而「領導人」(或領頭羊)在各行各業都有,是普通名詞,具有普遍性。至於在中國,各級也都有「領導人」。 那,有無可能用「領導人」替代「總統」?勉強有的,那就是要想辦法將具普遍性的「領導人」前面加上某個修飾詞 – 名詞或形容詞皆可 – 讓「領導人」瞬間從「普通名詞」變成「專屬名詞」。例如「領導人」前面加一個名詞「國家」變成「國家領導人」或加一個形容詞「國家的」變成「國家的領導人」。 但是這救不了上中國央視節目的老 K 某單位副主委,因為這麼一來,台灣「總統」雖然被作掉了,台灣「國家」卻冒出來了!中國央視哪可能接受?!所以乖巧的副主委用的不是「國家領導人」而是「一個領導人」,唉,還是普通名詞。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稱蔡英文領導人不稱總統。 圖片來源:中央社 這不是在作掉「蔡英文總統」而已,而是羞辱了台灣人能直選總統的「民主」。 或是,以後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全改成「領導人候選人」? 在台灣有言論自由,看這個也罵,看那個也罵,結果,上了一趟中國央視,既拋「總統」,又棄「國家」,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真是何苦來哉。回來後,別人寫臉書,她只能先寫書,因為一時還不知道,「臉」要往哪裏放。 我們作為台灣的外交人員,隨時隨地都在為台灣的國家尊嚴及主權奮鬥,唯一的敵人就是專制中國,看有些人平常又罵「台獨」,又罵「去中國化」,結果到了那邊卻變成「去中國化台灣的總統與國家於無形」,豈能叫人不感到悲哀? 當然,我知道,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但是,期待「副主委們」經此一回,看到台灣人的反應,就回頭是岸吧。 以後就死心踏地和大家一起捍衛台灣的民主,—— 不為「台灣」,好歹也為「民主」。 這要求不會太過吧? 我這裡就隨手舉今年 1 月 11 日台灣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後,德、奧、瑞三國幾個大小德文媒體的報導給大家看——每個標題都有「總統」(Präsidentin – 女總統),內文就更不用說了。 圖片來源:取自 謝志偉粉絲頁 圖片來源:取自 謝志偉粉絲頁 圖片來源:取自 謝志偉粉絲頁 圖片來源:取自 謝志偉粉絲頁 圖片來源:取自 謝志偉粉絲頁 圖片來源:取自 謝志偉粉絲頁 外國人都作得到,有些特定的台灣人卻硬是作不到,怪哉!也是台灣人深層的痛。 同樣地,好好的「台灣」既精且準,被稀釋為「台灣地區」,就血肉模糊了,就被收納進「中央」的置物櫃裏了。而老 K 的「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和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地區」則是兩個名詞一路貨, 都在將台灣邊緣化、去中心化、去國家化。 明明是杯小小濃濃的香醇 Espresso,硬摻水變成一大杯寡而無味帶咖啡色的冷開水,豈此令人覺得掃興而已?! 或換個説法,就是把台灣從 Main course (主菜)貶成 Side dish (配菜、小菜)的概念。   原文出自謝志偉粉絲頁,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謝志偉 2020-05-06
中國五四談德賽

中國五四談德賽

中國五四談德賽 世衛組織譚德塞 談了百年一場空 總有一天要還債 一世紀前的中國五四運動除了標誌「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外,主要談的是如何追求兩個目標:「民主」(Democracy)與「科學」(Science),分別稱為「德」先生與「賽」先生。 一百年過去了,德先生在中國依舊掛在尋人啓事欄裏。至於賽先生,中共政權倒是發揮到淋漓盡致,透明化,全球第一名:政府要尋人,天涯海角,就算是鳳毛麟角,沒有尋不到的。 德乎?賽乎?一百年前的中國只能談而不能行,今天「厲害了,祖國!」,中共政權可真行,把當年的「舉國談德賽」變成了今天的「中國鐔德塞」,而聯合國的「世衛組織」也變成了中國的「侍衛組織」! 話雖如此,台灣仍不僅要加入世衞組織,更要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因為,有了台灣,這些走了樣的組織才會開始像個樣。 台灣將會是國際組織裏對抗中共病毒的疫苗。對抗這種中共病毒就要由台灣這個疫苗來帶頭,才能讓中共終於領悟到,什麼叫「苗頭不對」。 但是,咱們沒有掉以輕心的本錢,有些話該説的還是要説: 大家可別小看這病毒, 除了真的能夠獸傳人, - 如傳說中龍的傳人, 厲害祖國也會人傳人。 龍的傳人只是小K屎, 一旦碰到呆胞新宿主, 嚇!既紅且威嚇死人, 還能傳出台灣領導人!
謝志偉 2020-05-04
一場「意難忘」的德國國會質詢

一場「意難忘」的德國國會質詢

德國國會大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昨天德國國會有台灣議題。國會議員質詢外交部次長。過程如下之短片。 這位外交部次長,發言沒有新意,只有原意,回覆基本上帶有善意,不中聽,但對台灣並無敵意,稱讚台灣防疫表現優,還可以再大聲,但是好歹有誠意,謝謝台灣贈口罩,還可以再直接,但說出「TAIWAN」,也非虛情和假意。 質詢的國會議員,Daniela Kluckert,我的朋友,我深知,她挺台加入世衞的發言非聊表心意,而是誠心誠意且堅持己意,也不是刻意,她就是親訪過台灣,確認台灣不但是民主國家,且是民主法治國家,值得驕傲,有資格得意。她提醒大家,對中國要留意,這個國家隨時有犯意,春風得意靠的是管控殺,豈止只有打壓民意?!她跟很多人一樣,根本懷疑,這件武漢病毒案,不管中國同意不同意,世衛和老共聯手掩蓋事實,壓根兒就是不懷好意,(搞不好還蓄意?)。 我這位友台朋友,和很多其他國會議員一樣,挺台灣,護民主,撐自由,得罪中共,毫不在意。我知道中國屢向他們招手示意,但他們都知道老共打的是什麼算盤、什麼鬼主意。他們中很多家裡是開公司有企業的,得罪中共,中國就不必做生意。儘管如此,他們挺台灣,向民主致意,稱讚台灣捐口罩,真心誠意好主意,民主挺民主,鐵肩擔道義人溺己溺,老共氣得牙養癢,台灣有創意,他們除了耍無賴,怎麼有效對付台灣?嘿嘿,還拿不定主意。 我在德國為台灣拼外交,深深感受到,這場「戰疫」很殘酷,但是也公平,是世人與病毒的戰爭,同時也是民主小台灣與獨裁大中國的對抗。而台灣人從逆境中鍛鍊出來的民主信心、抗壓靭力及豁達胸襟,在在對照著中國政權的陰險無雙、殘暴無比和蠻橫無底。光這點,我們就足夠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是,話說回頭,好像已經有人開始亂出餿主意,要求換這換又那。有人說,小心,這些可能是老共在授意,然後有人準備要受益。我是不管這麼多,這麼多年來,有些人的嘴臉,我打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覺得有便意。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片來源:中央社 反正,我要說的是,步步為營,腳底留意,千萬要注意!知道為什麼「春天為何還是有寒意?不正是在提醒我們:之所以會失荊州,還不就是因大意?! 鄉親朋友們,前頭路還長,台灣天生就苦命,別人生下來,再窮也是沒家也有國。阿就我們,翻滾掙扎,到頭來徒勞無功皆天意?可是,別這麼想,我不這麼想,我知道,在這裏,他們都豎起大拇指對我說:一個民主小台灣頂住一個獨裁大中國,佩服!佩服!請接受我們的敬意,勇敢謙卑的台灣人,個個都很「卡挖意」。 所以,我台灣,我驕傲。 今夜,我乾杯,你隨意。 * 有關「一中政策」對台灣的謬誤影響,我之後找時間 – 雖然我也是學法的 – 文法 -,不從法理的角度而是從語意的觀點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光看這句話「基於一中政策,我們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主權國家」,就有的說了:咦,好像在「中國」還有另一個不被承認是中國的非法國家?怎麼?是台灣嗎?沒錯正是,哦,不,是「Republic of China」。真的。 所以,不是「Taiwan 」不被承認,而是「Republic of China」不被承認。 以為同樣都是門,結果硬要拿著大門的鑰匙開車門。打不開,有什麼好驚訝的?!令人難過,但是,真的,門都沒有。 原文出自謝志偉粉絲頁,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謝志偉 2020-04-24
台灣及時雨:德國西北雨

台灣及時雨:德國西北雨

  100萬片口罩已分送全德十六邦要交給第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了!令人感動、欣慰。 但是一場聯邦政府記者會似乎瞬間譲台灣的及時雨變成德國的西北雨了。 對於「捐贈口罩」一事,德國政府曾否、是否、會否由官方表達感謝一事,在台德兩國社會都引起相當大的討論及評論:平時對德國基本印象均屬正面的台灣民眾忿忿不平地怒問:「説出Taiwan 有那麼難嗎?」。我們外交部的回應簡單、清楚、明瞭:「捐贈是盡國際義務不求感謝。」這是此次捐贈的本質,指出這點最重要,也最關鍵。 只是,所有好奇、不解,對準問題,就有了答案?不見得。所有憤怒、沮喪,對準德國,就有了出口?不可能。 「不求感謝」並不等於「不用感謝」,簡單之至的道理。然而,我自己擔任過一年的政府發言人(2007-2008),我知道,當發言人會由「凡事必談」變成「某事避談」時,必然牽涉到兩個層面的其中之一:資訊層面或心理層面,且可複選成千層面,端視視情況之複雜程度而定。處理稍有不甚,後果多半堪慮。眼前這事,顯然如此。 我不是在為這位發言人「開脫」或減輕「罪狀」,然而,有些人將其比成德國版的那位聽到台灣就耳聾的世衞加拿大專家兼助理祕書長Bruce Aylward,我認為,這是相似度接近百分百,本質卻是相差天和地,- 等一下,石頭先別丟過來,口水暫留嘴巴裡 - 因為,這(些)人後面的的世衛組織對台灣沒曾有過一句好話。說他和譚德塞代表世衞充當了私刑台灣的中國打手,並不為過。於是,憑良心說,再怎様,我們能說這位政府發言人背後的德國對台灣的作為能拿來和世衛組織作掉台灣相提並論嗎? 別的不説,過去這三年,德國健康部部長連年都在世衛大會上為台灣發言,(當然,力道還有增強的空間),其部內官員連年在大會期間與我代表團進行交流與對話。 德國到底對台灣夠不夠意思?遠的不說,看他們最近作的兩件事就知: 1. 約兩個月前,2月7日,德國代表歐盟27國在世衞值執委會為台灣發言。 2. 德國籍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女士4月7日以其推特謝謝台灣的口罩善行。 還有去年八月到今年年初,我和德國駐台代表分別在台北和柏林簽署了包括「駕照互相承認」、「轉型正義合作」和「銀行及保險業跨境監理合作文件」等共六個(!)備忘錄及恊議等。 這些,老共沒意見嗎?沒要擋嗎?德國連續幾年在世衞大會為台灣講話。老共爽嗎?德國和中國有邦交,和台灣沒有耶! 我要説的是,侃侃而談的發言人忽然當場練起吐納吞吞吐吐起來,有可能是:德國政府對台灣捐贈口罩如何表達謝意,已另有決定或討論中,此刻回應,人、時、地都不宜。此為資訊面。另一可能是,決定尚無,或決定是「不。」但這和人情義理有衝突,於是就卡喉嚨,此乃心理層面。當然,另一可能就根本是被中國嚇到不知如何是好/示好,以致聲失控。本案三種可能,到底何屬,依我之見,仍未定,但也不能掛保證。 總之,譙完之後,朋友們,讓時間來作友誼的見證人吧!期待使生命有力,耐心使希望無窮。 回過頭來説,也許這樣的情境正好也描繪了台灣作為一個長年被中國霸凌、明明頭好壯壯卻被「居家隔離」整整要五十年,卻仍手腳俐落地蹦蹦跳跳,快要氣死中共這隻病毒的好小子,得空還能幫平常有吃有喝就送點過來的左鄰右舍搬磚挑瓦,以助他們被颱風吹跨的房子哩! 前天,我又和同仁開了四百多公里去台灣捐贈的一百萬個口罩的倉儲並確認全已安全送往十六邦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了。國會議員朋友Frank Müller-Rosentritt 也開了一百公里的車程前往會合並與我拍照、錄影留言作紀念。其他幾位則因倉儲公司防疫考量,則以電話、簡訊表達由衷的感謝。 朋友們,這一趟,有沒有疑難雜症?沒有才怪!沒有,還叫「台灣的外交」嗎?這事,說單純也單純,說複雜也複雜,它有資訊層面和心理層面的可能性...但我的重點在:100萬片口罩已分送全德十六邦要交給第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了! 我和這位國會議員開心地笑著,他,就是德國的一部分,我,就是台灣的一部分,共持一張寫著大大「TAIWAN 」字眼的牌子,共挺著這六個字母後飽受中共威脅的自由民主之燈塔。燈不滅、塔不倒,心口如一肩並肩,情同手足罩得住啊! 送往十六邦的口罩,一路隨著車輪壓公路留下的一道一道痕跡,送到各地第一線醫護人員手上,不旋踵就開始在他們疲憊但堅強的臉上留下一條一條與生命拼搏的痕跡。貼緊,我給你靠,台灣口罩對德國臉龎説。 我想像著,他們深夜終於得以躺上床時,- 可能就在醫院某處,還不見得是在家裏 - 邊不覺地撫摸著臉上的勒痕,邊擦去適才來不及抹掉的淚痕,帶著安穩的自信沉入深深睡眠裏,多少天來,第一次。 我知道,至少有一部份,這個安穩來自於「Made in Taiwan」的口罩。他們不一定個個知道。好故事,自然會被傳誦,台灣的命運路徑圖就是個好故事。他們最終總會知道的。現在知不知道,有那麼重要嗎? 總之,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面臨什麼挑戰。我依舊台灣,我依舊驕傲!這個才重要。 * 去德國在台恊會網站駡人之前,請先谷歌一下,他們過去到現在是怎麼在支持、稱讚台灣的。會花一點時間看完。查之前,先用筆記下來,你為什麼要谷歌,不然,查完後,我保證你會想不起為什麼要谷歌。 * 其實不用我提醒:「德國」不等於「德國政府」,「德國政府」不等於「德國人」。就跟「黨」不等於「國」一樣。  
謝志偉 2020-04-18
TAIWAN 和CHINA的選擇

TAIWAN 和CHINA的選擇

TAIWAN 和CHINA的選擇 - 阿珍與阿扁的戰爭 副標的完整寫法應該是「金門阿珍與台南阿扁」。後面再談。 今天下午三點11分,柏林一媒體(rbb)忽發快報:「中國使館領務大樓被不明人士丟磚塊」(... chinesisches Konsulat),我立即本能地尋找報導裡的地址。嗯,不是我們代表處的那條街。警報解除。報導還說,可能和此次病毒疫情有關。 我的擔憂不是沒理由的,因為我國的官方自稱還在「Republic of China」啊。雖然我們大樓外牆上的牌子只有中德雙語的「台北駐德代表處」及我來了後才能加上去同樣是中德文的「台灣文化廳」,但搞不清楚的德國人還是大有人在。自由民主的台灣竟然可能會被和專制獨裁的中國攪混在一起,實在丟臉。我想起我的臉書,昨夜的貼文及一整天的留言。 我昨夜的臉書貼文引來了遠比之前任何一篇貼文還要多的留言,可粗分為兩類。其一,重點在表達「我台灣,我驕傲」的感動。其二,重點在表達「我台灣,我焦慮」的感觸。焦點則在如其中一則指出:「出發時是TAIWAN CAN HELP」,「降落時變CHINA AIRLINES」。(會不會有德國人誤會中國在送他們口罩呢?不是前兩天才送了一次了嗎?)不管是前者的「留言可慰」或是後者的「留言可畏」,都值得探討。而兩者我都能體會。幾年來與我合作無間為台拼外交的華航駐法蘭克福總經理也能。 今天一早他給我寫了賴: 「大使早,看到媒體與粉絲頁眾多留言,看來公司名稱還讓大家有些遺憾,我個人仍然覺得很非常榮幸能與您見證此次台灣之光, 華航名稱不影響華航人愛台灣的心。」(實在晚了,不宜打擾他,未經他許可,希望他不介意。) 我這裡也給各位看一下我當下給他的回應: 「XX兄早!這兩天真辛苦您了,也謝謝你您及您同仁的戮力支持,「Taiwan can help 」才能變成「Taiwan is helping」! 這次大家能一起親身見證台灣之光點亮歐洲一時的黑暗,是榮耀,也是緣份,我跟您一樣,深感與有榮焉。 華航英文名稱裡的「China」是被中國(其實是中共政權)搞壞的,乃池魚之殃也,也是歷史尚未完全翻過去的一頁。 所幸,大部分的台灣人是對「China 」有意見,而非對「華」航有意見。而華航人愛台灣的心,大家有目共睹,我也有幸親證其中,謝謝!我們繼續攜手合作為台灣! 祝平安如意」。 我想我可以這麼確認,認真思考我們護照上、華航飛機上的英文名稱之時機已臻成熟。為了避免被誤會是「China」,只要是對台灣有認同、有感情的台灣人,應該都能接受,在華航(中華航空)的中文名字不更動的情況下,其英文名稱裏別再出現「China」這個共識。要討論的應該是「技術上怎麼作及作什麼?」而不是「道理上要不要作?」的問題。 既然都到這裡了,當然就一定迴避不了多年來困擾著國人的問題:護照上「Republic of China」裡的「China」要怎麼處理,才不會讓拿此護照的台灣人在國外被視為是「Chinese/中國人」? 我先說我的態度好了。我認為,堅持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的人有此權利堅持,但他們(根據最近民調,或許只是他或她?)就必須堅持「中華民國」的簡稱是「中國」,就像「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簡稱是「德國」。至於「Republic of China」的簡稱則是「China」,正如「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是「Germany 」一樣。這樣一來,凡是我國被標示為「Taiwan, China」時,我們不得要求把「China」拿掉,而是要求把「Taiwan」拿掉!還有,還沒完,這些人去「大陸匪區」,看到習匪近平就要吐口水,就算你他兩人都戴著口罩。聽到匪偽國歌更要嗤之以鼻。至於匪偽國旗,當然是見一面撕一面,撕兩面撕一雙,而不是什麼見面三分情。還有,還要堅持香港一九九七當年應當還給我們等等。對了,還有,要恕斥譚德塞:他服務錯對象了。 好了,如果説「中華民國不能」簡稱「中國」,「Repubilc of China」不能簡稱為「China」,請問,你會買一把撐開了就不能收的傘嗎?你能想像,你帶著一把撐開的傘上捷運、進電影院、搭計程車、上公廁。。。? 現在我們就來看國民黨金門縣籍立委陳玉珍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再度為「台灣是不是個國家」而引起的爭執。這其實是國內外、老中青三代台灣人的大問題。阿珍再度硬說「台灣不是國家,中華民國才是國家」。蘇院長則回以「沒有台灣還有什麼中華民國?!」 阿珍之前秀出其國民身分證強調:「金門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不是台灣島的一部分」。嗯,我同意,金門的確不是「台灣島」的一部分,但是不是Taiwan 的一部份呢?國民黨的阿珍秀出身分證,我們就端出民進黨的阿扁之護照。 2003年,民進黨的扁政府回應國人需求及國際現勢,在我國護照上加印了「TAIWAN 」,獲得社會普遍認可。唯當時的國民黨馬主席率其立院黨炮聲隆隆地怒斥民進黨政府改國號、搞台獨,並揚言,若再執政必將改回原狀雲雲。 五年後,2008年5月20日,馬主席就任成馬總統,直到2016年下台,國民黨在馬總統的執政下,整整搞了八年的台獨,一天沒有少! 在此,我要問兩個關鍵問題。其一,當初好端端的,為什麼護照封面上要加「Taiwan」?不正是因為「Republic of China」非但成事不足,還敗事有餘?它不但沒有辨識功能,還是台灣人被誤為中國人的原兇。所以必須加上「Taiwan」。但是由於「原兇」還在,所以還是難以完全避免被當成中國人的誤會。「原兇」當然指的不是「Republic 」或「of」,而是「China」。此問題尚待解決,否則貼的貼,塗的塗,人民自力救濟,乃理所當然之事。尤其值此中國武漢病毒肆虐全球之際,此問再起,不足為奇也。這裏,給大家參考一個真實發生的事: 研討會結束,台灣教授與外國教授交換名片。對話譯成中文如下: 外:(指著名片英文的那一面) Republic of China? 台:別看它。 外:你印「Republic of China」的 目的是叫我別看它? 台:#%&$@?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原來的護照上面都是中英對照(「中華民國」下置「Republic of China」,「護照」下有「PASSPORT」),但加上去的英文「Taiwan」,卻未附上中文的「台灣」?答案很簡單:問題主要出在「REPUBLIC OF CHINA」上,不在「中華民國」上。因此,「TAIWAN 」是我們在國際社會上使用的國名無誤,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金門不屬於「台灣島」,但屬於Taiwan/台灣 ,而在國際上,這個國家叫「Taiwan 」。這樣可以嗎? 或是,按照老K阿珍及其同僚的說法,請他們提出要求: 「金門馬祖」居民的護照不應加「TAIWAN 」,而應加「Kinmen」或「Matsu」。或者拿掉「TAIWAN」,也是個選擇。(我忽想到「削足適履」這句成語)。 結論: 正本清源的作法,就是保留䕶照上的「中華民國」,國名並未改,但將「Republic of China」拿掉或改成因無法辨識而不會被誤解的「ROC」,然後把「TAIWAN 」放大置頂。其他,以後再說。 那麼,從以上華航及護照的兩個例子來看有關新的身分證上要加Republic of China (Taiwan)之爭議,其實就有答案了。答案一。在國內使用的身分證為何要加國家英文名稱?噢?因為不排除有可能在國際間使用或出示,(的確有可能)。咦,那這麼一來,護照上「China 」的困擾還尚待解決,不是又複製了同樣擾人的問題。還是「到時,兩個問題一次解決,比較便宜」的概念? 對了,我們要印的是「身分證」,不是「分身證」。 但是,我建議,這一切等疫情至少告個段落再來集中討論吧。 這裏還是先來看一下外交部貼的台灣口罩運抵歐洲,他們對我們感謝之情的短片: https://m.facebook.com/mofa.gov.tw/videos/1611572715660587/?refsrc=https%3A%2F%2Fm.facebook.com%2F211271956064121%2Fposts%2F797973074060670%2F&_rdr * 我今天幾乎一整天在回許多昨天不克到法蘭克福的友我國會議員的致謝、鼓勵之訊息,也忙著把照片傳給他們,好放臉書或推特,幾乎每一位都同時也嚴辭譴責,甚至氣憤填膺地痛批世衞組織祕書長譚德塞對台灣的無理攻擊。因此心情基本上是亢奮愉悅地。尤其看到德國甚至歐洲閲讀人口最多(好幾百萬,不誇張)的德國《畫報》引我的話,粗體寫著: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批評世衞組織與中國之間是「被病毒感染」(按:狼狽為奸)的關係」。 但是又看到這麼多國內外熱愛「TAiWAN 」的朋友們對「China」一字的鬱卒,我想也該有所回應, *另,看到一個台灣人把豬排作成台灣樣,也有感觸:這都是台灣長期被壓抑的心理投射。不過還好是台灣,若是中國,恐怕找不到鍋可以炸哩。要不然當口罩用氣炸鍋煎?也沒問可不可用,這麼可愛,就吃了,不,就貼了再說吧。 結果不知不覺又快兩點了。還好是周末。
謝志偉 2020-04-11
世衛組織秘書長已改名為「譚德」! - 「塞」呢?挫了

世衛組織秘書長已改名為「譚德」! - 「塞」呢?挫了

號外: 世衛組織秘書長已改名為「譚德」! - 「塞」呢?挫了。 為何他會挫塞,因為他佔著茅坑不拉屎就算了,還把磚塊丟進茅坑裡,激起公憤,眼看就要下台了。 兩件事值得我們觀察: 1。 過去台灣怎麼喊,世衞組織從來不鳥我們,但這回祕書長如此直接點名台灣,且一次比一次大聲。為什麼?若不是全球對他包庇中國暗槓疫情且忽視台灣的超前警訊之行逕極度不満,致釀成全球受害而幹譙之聲此起彼落,世衞祕書長如此氣急敗壞嗎? 簡單説,是全球除了中國以外,都在公幹他,而他,快幹不下去了。 2。此次有台法兩國國會議員加上旅法台灣學生及台僑數百人聯合簽名行動,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而中國駐法大使以幾乎是史無前例的洪荒之力抓狂也似地謾罵此行動之支持者。中國若不是強烈地感受到各國政壇、媒體、民間反中挺台的力道較之往昔倍增,其駐法大使何須如如此激動? 現在代誌大條了: 「美國給世衛的金錢援助是中國的10倍。少了一半美國的援助,世衛會陷入財政困境。這傢伙讓世界疫情大爆發,又少了資源,大概會丟官!」 以上是台灣駐法大使吳志中所言,我十分認同。譚先生狗急跳牆就來個殺人喊救人,作賊喊抓賊,搬出「種族歧視」當擋箭牌! 他自己當中國的打手打壓、排除台灣,還不夠政治?!結果害慘了全世界,就只敢污蔑台灣,因為只要對準台灣,中國就一定挺他!而再摃上美國,他們盼望著歐洲來挺他!看誰在搞政治!世人紛紛要他下台,剛好而已。不過,也別忘了,「屎」作俑者是「中共病毒」的「中共」喲! * 對了,這次台法國會議員加旅法台僑、學生、友台團體的簽名支持台灣有權加入世衛組織且指出,沒有台灣,是世衞的損失。這譲中國駐法大使抓狂謾駡而露出猙獰的面目。對此,除了要感謝旅法學生、台僑的用心、努力,我要在此謝謝我的外交黟伴吳志中大使平日戮力用心經營法國國會有成,又與在地台僑、留法學生合作無間,可喜可賀!
謝志偉 2020-04-09
有人要憲法,得到的是國法

有人要憲法,得到的是國法

有人要憲法,得到的是國法 - 4月7日,悼念詩一首 有人要止渴,得到的是麵包 有人要愛情,得到的是友情 有人要海膽,得到的是刺蝟 有人要人生,得到的是生人 有人要美景,得到的是景美 有人要幽默,得到的是幽魂 有人要回家,得到的是旅館 有人要國家,得到的是地址 有人要憲法,得到的是國法 有人要民國,得到的是中華 有人要台灣,得到的是抬槓 有人要 China,得到的是Corona * 四月七日,鄭南榕殉道紀念日,和蔣介石的忌日,相隔一天,- 不同國,死也要隔開。 1988年底,解嚴一年半不到,鄭南榕在其雜誌上刊登了許世楷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而被告「涉嫌叛亂」。堅持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鄭南榕於隔年四月七日這一天在他自囚七十一天的雜誌社辦公室自焚身亡:「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 三十年匆匆而逝,到今天都已經淪為在野黨的老k還在挾那本不敢向專制中國展示,卻專用來威脅自由台灣的「憲法」號令「主權在民」的體制,彷彿台灣猶陷黨國戒嚴體制中。 理應是「憲法為人民存在」,在台灣反而成了「人民為憲法存在」! 中國國民黨想在台灣拿他們這本憲法「反獨」?那,對不起,他們得先依他們這本憲法去中國「剿匪」!否則,中國郷下公廁 - 門都沒有! 南榕兄, 當年,您求仁得仁, 今夜,我沒茶沒酒, 容弟以詩一首敬您。 對了,昨天德國兩大之一的新聞台(ZDF)有播出我的採訪部分。您知道嗎?他們打出來我的頭銜是「台灣」代表(Repräsentant Taiwan),是定稿,不是草案噢,希望多少能慰您在天之靈。 先譲您知道這些就好, 剩下的就交給我們了。 晚安!
謝志偉 2020-04-07
「台灣人的悲哀」 與 「台灣人的驕傲」

「台灣人的悲哀」 與 「台灣人的驕傲」

我深信,會衷心感受到「我台灣,我驕傲」的人必也同時是對台灣百年外來政權之命運有感的人,- 不管是親歴其境的上兩代,或頂多只是耳聞能詳的這一代,也不管是所謂的「本省人」或「外省人」。有感無感也決定了其對台灣這次捐贈一千萬口罩給歐美疫情慘重的國家之反應。而可以確定的是,對台灣命運有感的人是絕不可能用「仇中媚外」或「凱子外交」這種惡質說法來污衊政府控管口罩或捐贈口罩之決定的。為什麼?不急,先看一個有關今天4月5日「蔣公」忌日的一個小故事。 1975年4月5日,戒嚴已經整整滿四分之一個世紀了,蔣介石「駕崩」後,暫柩國父紀念館以供國人男女老幼「瞻仰遺容」。事後傳出,連許多在二二八及隨後緊跟著清郷綏靖的事件中喪生的人之家屬也去看了,還跟著排了足足兩小時之久。有人憤怒不解,之後逼問其中他熟識的一人:「你忘了你父親、叔叔是誰害死的了嗎?」對方冷冷地答道:「沒。沒忘。我只是要親眼確認他真的死了。」 1975年蔣介石「駕崩」後,暫柩國父紀念館以供國人「瞻仰遺容」。     無法理解這個「大不敬」之傳聞的人,幾十年來,絕大多數也是老K的支持者或其成員(含黨員及其附隨組織份子)。不幸地,他們往往也是台灣民主化及主體化的抗拒者。也因此,當外間在稱讚台灣從戒嚴專制獨裁走向自由民主人權的傲人成果時,他們其實是懊惱成疾的,- 由於分擔了前者的角色,他們不克衷心分享後者的成果。 對蔣家及老K戒嚴體制的反抗或反省者看到別人有難時,心有戚戚焉的同情心會油然而生,會憶起台灣人暗夜哭泣及即便不克心手相連,也會心靈相通的過去,也會憶起曾接受過國際社會的物質外援及民主聲援,也才會以「感恩之心」支持捐贈口罩的「回饋之舉」。- 至少他們不會試圖造謡污名化政府網路口罩預購或分配的作法。 因此,我們可以説,對台灣受難史有感的人會比較容易形塑出國際觀,而比較傾向衍生出「台灣國家」的想像及認同。相反的,對台灣受難史無感的人,即便「不再」否認有此「受難」的存在,也會繼續去「謁靈」,會堅持「中正紀念堂」不能改名,也往往會以「時代的不幸」或「歷史的共業」的理由來要求大家「向前看」。他們沒有「國際觀」,只有「中國觀」。中國人被中共政權打、殺、關,他們無所謂,維吾爾族妻離子散父失蹤,他們不作聲,圖博(西藏)人被殺、被驅,他們不吭聲,台灣被矮化、被打壓、被「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他們裝聾作啞沒反應,可,為了一個「武漢病毒」,卻全起乩了。 由於老K的「中國」已不為台灣人接受,他們發現,好像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有可能逼台灣人就範,於是他們的「向前看」實際上就轉向為「向西看」,轉為向「中」看齊。於是在台灣無根的中國觀就和在台灣生根的國際觀對作了起來。 當初為了先自救,台灣政府禁出口中國口罩,他們就譙翻天。現在行有餘力,小英宣布捐贈歐美少量口罩,他們也駡到翻。為什麼?因為無論是前頭的「禁出口」或後來的「要捐贈」,這裏都有「台灣主體性」的展現。而對這些「一路走來,始終如意」的人來說,「台灣的主體性」正是他們心中無盡的痛,無限的怨!這麼一來,對台灣人來說,這場「抗疫」行動的確也同時是場「抗中」行動,他們可以輸不起,我們可是輸不得! 中國是歸鄉,台灣是異鄉,前譙不捐,後駡要捐,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啊!只是,借問,歸鄉與異鄉之間,他們的「鄉怨」倒底要「郷愿」到何時? 針對此症,我認為只有一解:和台灣人站在一起,一同感受中國對台灣的打壓,一同感受「台灣人的悲哀」,時日一久,「台灣人的驕傲」自動就上身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歸來吧!
謝志偉 2020-04-05
台灣人的口罩 - 從心有餘悸到心有餘力

台灣人的口罩 - 從心有餘悸到心有餘力

台灣人的口罩 - 從心有餘悸到心有餘力 小英總統宣布捐贈一千萬片口罩給美國、友邦及八個歐盟、兩個歐洲國家之前,即有德國媒體、政治人物、社會人士等公開讚揚台灣的防疫成效,而捐贈前後也有幾個媒體採訪我。然而,儘管我為台灣政府的超前部署及企業以迅雷小組的速度及效率組成熱誠無私且強而有力的國家隊感到驕傲,更為我們台灣人感到欣慰,我其實一直都是帶著複雜的心情接受採訪的。因為,我一直告訴自己,這只是上半場,且很可能只是會前賽而已。尤其看到先進國家如德國由於疫情一再飆升而幾乎是以三級跳的方式在升高防疫措施,嚴格實施「社交距離」時,我腦海裡幾次不由自主地出現「龜兔賽跑」這四個字。於是我告訴自己:稱讚他們作,背景我來談。 最新的電視採訪裏(應該周日晚會播出),我強調的不是「什麼」,而是「為什麼」。而由於是以德文進行,他們也還會後製剪輯,不知最後效果如何。半夜醒來,我就在此先以中文整理、補充我的想法: 除了提出2003年Sars的痛苦經驗外,我指出台灣,地理上,是個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孤島,政治上,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將近四十年蔣介石政權的戒嚴,然後,盡管解嚴也已經超過三十年,但卻因中國之故,也被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組織「居家隔離」至今超過四十年,這種台灣人連續三代以上,先不能在自己的國家自由發聲,後不能在國際社會表達心聲,使得「台灣人」和「口罩」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特殊關係:我們曾經好幾代習慣於「封口」這件事。我要説的是,那些年代裏,「封口」其實是「避免露臉」的「超前部署」。疫苗有沒有?有!就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八個字。 所幸這些封口經驗被自由民主化所稀䆁。台灣人自動戴口罩,也願意接受手機追蹤,與其説是對政府有放心,不如說是對民主有信心。這兩者,尤其是後者,對德國人來說,還有待克服。 最後,我也指出,德國社會一聽到「Disziplin 」(規範)這個概念,就覺得自己的自由,甚至隱私被限縮、被侵犯了。對台灣,配帶口罩及手機追蹤是作到「得預防」,對德國則是怕有「冷不防」。 我自始強調的是,台灣的作為可以給德國人在防疫上作參考。但只是參考而已,不是從台灣一對一的拷貝過去。我真的不敢太大聲,因為我已察覺到,他們的「社交距離」已要趕上我們了。 總之,對我來說,「心有餘悸」不單只是指「2003年的Sars」,而是超過一百年的台灣近代史。而「心有餘力」也不只是「捐贈口罩等醫療物品」,也應該包含堅持自由、民主,給中國人有參考的對象,- 也不排除給部分台灣人。 台灣,加油!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致前功盡棄。我還要繼續在這邊喊出: 我台灣,我驕傲! * 看了幾小時的疫情新聞,竟然在沙發上從十點睡到兩點。好,現在可以再繼續睡了。 * 漢堡台僑簡郁芳以拿T恤作了好多口罩去送給該地老人院,受到極大的歡迎,一邊來謝,一邊還向她請求補貨呢。她說,她已一口(罩)答應了。 我看到,其中有個口罩的正面剛好就是T恤上的「TAIWAN 」,揪甘心! * 唉,德文學這麼久了,還是難。  
謝志偉 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