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菁雜誌相關文章

耍流氓的人或成最大贏家

耍流氓的人或成最大贏家

公投爭議發展至此,最讓我擔心的,是台灣的民主政治逐漸演變為「#耍流氓的人或成最大贏家」的癱瘓狀態。 ​執政團隊對藻礁環團的要求,一再退讓,苦心孤詣籌劃出能夠兼顧環保與能源安全的方案。最後卻換來環團翻桌,聯合國民亂黨發動公投來「逼宮」。執政團隊必須服膺民主價值,不能直接用行政手段去干擾公投,甚至連對公投的贊成、反對,都不能明確表態。在環保流氓面前,執政團隊綁手綁腳,有再大的力量也使不上,只能一再釋出溝通的善意,卻吃了環團的閉門羹。這是耍流氓的第一環。 ​砂鍋大的能源安全問題就擺在那邊。就在執政團隊必須尋求替代方案的時候,台中市長盧秀燕,再次把台中火力發電廠綁起來當人質,向中央政府漫天喊價。雲林縣長張麗善也出手阻撓麥寮天然氣接收站的進行。這是耍流氓的第二環。 ​而新北市長侯友宜,基本上斷了八里接收站、深澳電廠,甚至是核四的後路。但是國民黨中央的定調,又是以核四作為替代方案,藻礁公投其實是為核四公投在鋪路。 ​核四的安全性根本無法保證,核廢料的問題根本無法解決,而潛在的預算膨脹更是無法估計。任何負責任的執政者,都知道核四重啟無論是科學面、政治面與經濟面,都根本沒有可行性,是徹徹底底的假議題。而國民黨這種一手捧假議題、一手打假議題,買空賣空的兩手策略,是耍流氓的第三環。 ​每個人都在不負責任、每個人都在耍流氓、每個人都在漫天開價。但是每個人都在用電,供電的硬問題就擺在那邊,總有人得扛起責任。而國民黨聯手環團與執政縣市,流氓一耍到底的結果,到最後可能供電的重任就落到了南部縣市,尤其是高雄興達、大林蒲兩大火力發電廠的頭上。 ​那高雄能夠杯葛供電嗎?先不論行政手段可不可行,作為一個負責任、有中央地方合作的大局觀、且深度參與台商回流與能源轉型政策的政治人物,以陳其邁的立場、格局與個性,都不可能像盧秀燕這樣耍流氓,勢必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 ​而這就來到了耍流氓的第四環:國民黨、韓粉與台灣的各路中共代理人已經蠢蠢欲動,要在2022,炒作空污議題,把陳其邁拉下台。到時候恐怕又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資訊戰,群魔亂舞,規模不下2018。 ​而台灣的政治,就會演變成「不負責任、耍流氓的人成為最大贏家;負責任、顧大局的人付出慘痛代價」的局面。而執政團隊從全球疫情中保住台灣、將台灣的經濟振衰起敝,六年苦心經營也將一旦化為烏有。 ​這樣的局面一直演變下去,就會像大明王朝晚年一樣,在京城風花雪月、勾心鬥角的文官們過得爽歪歪;而在關外前線堅守防線、茹霜飲雪的戰將,卻落得千刀萬剮的罪名。更悲哀的是,上了刑場還要被不明究裡的老百姓們吐口水丟石頭。 ​而更令人沮喪的是,他還要被不負責任的、自命清流的文化流氓們,安上一個「東林叛徒」「閹黨餘孽」的罵名,壞其百世清譽-只因為他為了推動政務,不得不跟各路利益團體做出一點妥協。 ​而大明王朝就要在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滑坡之下,加速走向滅亡。而在滅亡的路上,每個丟石頭的人都推了一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蕪菁雜誌 2021-03-11
執政黨警覺不夠,產業界袖手旁觀

執政黨警覺不夠,產業界袖手旁觀

藻礁公投爭議到目前為止,已經陷入一團混沌。在這裡有些話我真的不吐不快。 ​我想請問執政黨,明明國民亂黨已經兵臨城下,為什麼到現在還是有力使不上的狀態?我想請問產業界,明明用電問題和產業佈局直接相關,為什麼還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關於執政黨,我可以理解蔡英文總統作整體國政的總負責人,並不願意見到社會內部對立。她總是希望能在進步派與穩健派之間調和鼎鼐、溝通協調。我也可以理解,執政黨很「惜情」,不用盡最後溝通管道,總是捨不得和所謂的「老戰友」割蓆。 ​但是我必須悲觀地說,留給執政黨的轉圜空間已經不多了。公投一旦成案,就是一翻兩瞪眼的事情。 ​而整個藻礁議題早就被國民黨騎劫。現在真正的對手,是打著「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算盤的國民亂黨。他們隱身在環團的道德光環之後,著手的卻是顛覆國家、危害社會、妨礙經濟的計畫。公投的驅動力,早就已經不是環保,而是對執政黨的奪權之怨、奪財之恨。 ​公投大戰不只關乎政權安危,更關乎國家安危。要領導國家社會,安全渡過這場「以民主之名打擊民主」的危機,無非要做到兩件事: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唯恐天下不亂的國民黨;另一方面,要爭取尚無定見、但關心國計民生的一般群眾。 ​這已經是暗潮洶湧的準戰爭!而現在的執政黨,並沒有讓我看到想打贏這場仗的決心與準備。嘴巴上講溝通溝通,但執政當局根本沒有勇敢地站出來社會大眾面前、大聲地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而只是重複著跟左膠搏感情,完全徒勞無功的努力迴圈。 ​我可以理解,技術官僚為主的行政單位,本就不擅長打輿論戰。但最貼近民意的各級民代,請問又在觀望什麼?北部的立委們,難道能夠坐視缺電危機嗎?中南部的立委們,難道情願看到政府迫於無奈,只能再次犧牲中南部的空氣品質嗎?大家都是在幹什麼吃的? ​當然,目前公投尚未遞件,要反擊可能言之過早。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執政黨千萬不可以瞻顧遷延,還在「冷處理」和「熱處理」之間猶疑不定,下不了決心來反動員。國民黨再怎麼不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五百萬內建黨國控制器的投票部隊隨時聽命。請問執政黨真的覺得,有百分百把握能夠把公投冷處理掉嗎? ​我更加不滿意的,是產業界的態度。明明供電是直接關係到產業佈局的要害問題,產業界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好像覺得執政黨幫自己的用電問題掃平一切政治障礙,是理所當然的事,產業界擺出一副「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的清高態度就好,既不用感謝也不用支援執政黨。 ​國民黨丟出許多自相矛盾的公投議題,難道他們是笨蛋嗎?當然不是,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要限縮政府的決策空間、讓政府陷入「做不了事」的困境,好在四年之內奪權。至於奪權之後,這些自相矛盾的公投結果,會不會反噬國民黨政權?我想他們是不在意的。早就已經自甘墮落為中共代理人的國民黨,既不會珍惜得來不易的公投憲政民主,更不會在乎台灣社會的穩定和平。 ​請問產業界,能源的穩定供應、產業政策的穩定延續、台灣競爭力的穩定成長,難道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嗎?國民黨趁亂上台、引中共清兵入關、陷台灣社會於危殆之地,難道這些產業大佬們有好果子吃嗎?還是大佬們打的如意算盤是,國民黨上台以後,核四馬上毫無安全疑慮地一步商轉到位?又或產業外流中國之門重新開啟,產業大佬們又可以拿著台灣的技術競爭力,去對岸兜售個好價錢? ​最後,我請大家不要苛責王浩宇,與一些講話比較急躁操切的台派基層領袖們。如果執政黨足夠警覺,提早佈局公投大戰、消弭禍患於初期的話,台派基層們也不用這麼辛苦地走偏鋒,用爆料的方式,還有一些不無「危言聳聽」味道的不舒服的話語,來試著喚醒社會大眾的注意。 ​正是因為執政黨的警覺不夠,而產業界又袖手旁觀,才會有許多看不下去的台派基層群眾,站出來大聲疾呼。但所謂「關心則亂」,操切行事之餘,難免要出差錯。而我們的社會,還脫離不了黨國時期內建的價值觀,總是以「沒有做到一百分就是零分」的標準對待台派,卻以「做到六十分就自動加到一百分」的標準來寬容國民黨。 ​在一個後殖民社會裡,富國強兵、保台衛民,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執政黨扭扭捏捏不願意負起領導的責任,而產業界又不願意勇敢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的話,靠著零星幾個抄起傢伙自己上的台派基層民眾,跑在前面給敵人亂箭射死,這場苦仗是絕對打不贏的。 ​(圖片來源:NHK《義經》)  
蕪菁雜誌 2021-03-09
​跟國民黨合作,環團能拿到啥?

​跟國民黨合作,環團能拿到啥?

底下對環團,我有些不中聽的話要講。 ​2018年,環團攻掉了林佳龍,但盧秀燕上台以後,環團有從她身上拿到什麼想要的東西嗎?應該是沒有吧?環團諸君,您們不覺得很空虛嗎? ​2018年的賽局玩到最後,贏家只有國民黨。民進黨生聚教訓到了2020大選才活過來,而廣大台派得到的最大結論就是,環團不可信任。 ​最大的輸家就是環團:在台派的眼裡,環團即使不是全面臭掉,至少也黑了一大半,從此以後台派內部幾乎沒人肯、也沒人敢為環團講好話,更遑論贊助資源。 ​資源抽乾的結果,綠黨直接空中解體,王浩宇歸了民進黨,結果被韓粉拿來祭旗;潘翰聲投奔民眾黨,但是以柯文哲現在的臭度,民眾黨沉船恐怕是早晚的事。時力呢?昶派出走昌明敏當家、昌明敏沉船換桃竹苗派上來、桃竹苗派扛不住丟包給陳椒華;陳椒華這種性格極端的人,基本上也擔不起領導重任。丟包來丟包去,真不知道何時是個了局。 ​當然您們也可以孤高地說:「我們只是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事。我們才沒有跟盧秀燕、侯友宜、韓國瑜協同作戰呢!是他們來蹭我們的影響度,我們跟他們一點瓜葛也沒有。」 ​但是在一般民眾的眼裡,您們就是在幫國民黨圍事,沒有其他。 ​民主政治說到底還是動員能力的問題。不管您們強調自己在議題上面已經耕耘了多久、跑連署跑得多麼大粒汗小粒汗、帶議題帶得多麼風生水起,最後還是動員能力決勝負;功勞和實際利益,還是會被有動員能力的陣營拿走。不要以為國民黨是來「蹭」您們,事實是,您們都快被國民黨整碗捧去了。 ​講一句不好聽的話。跟民進黨合作,環團還多多少少有實踐理念的可能性;畢竟民進黨也是社運起家,即便不代念同門香火之情,至少也要維持一下「民主進步」的神主牌。對於廣大台派來說,主權獨立抗中是核心價值,環保排得上第二位;在不影響核心價值的前提下,大家還有很多折衝協調的空間。 ​跟國民黨合作,環團能拿到啥?國民黨本來就不怎麼care環保;對他們來說,扳倒民進黨報奪權之仇是核心價值,接下來十八趴、核四利潤、統戰紅利的重要性,都遠遠高於藻礁。說穿了,國民黨會跟您們合作只有一個目的:扳倒民進黨。等到階段目的達成,環團和國民黨馬上就會形成尖銳的利益衝突(核四議題就是最大的爆炸點),國民黨遲早要把您們一腳踢開。 ​而在國民黨身上討不到好處,想走回頭路呢?民進黨與廣大台派也不會再信任您們了。 跟魔鬼做交易的結果就是連褲子都要當掉。當蝙蝠的結果就是被禽類和獸類一起排擠掉。這不是靠著什麼切割聲明就可以挽救的,而是當您們一開始「站隊學」就弄錯方向,接下來整盤棋只會愈下愈輸,終致一敗塗地。 ​局勢發展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環團做些什麼,才能挽救自己的命運了。別誤會我,我始終認為環團對台灣來說,還是一個必要的存在,也希望台派能夠跟環團繼續並肩作戰。問題是環團自己作死,沒有人救得了的。即便是像選後蔡英文對祁家威不計前嫌這麼大度,廣大的台派基層的信任也很難找回來。 ​言盡於此,望環團諸君三思。 ​(圖片來源:もりやまつる《別惹歐巴桑!》)  
蕪菁雜誌 2021-02-27
被看破手腳了啦!

被看破手腳了啦!

會不會有很多已經連署藻礁的人 看到這張 只想手刀抽回? #國民黨民眾黨支持的事一定有鬼的啦! #天然氣接收站區域已是國民黨時期規劃時面積的十分之一 #中油和政府都已做最大努力有限度的開發 #核能風力燃煤天然氣什麼都不要再來嘲笑蔡政府用愛發電? #看到台中環團或什麼聯盟的每次都出來靠北空污結果發現是中國飄來的馬上裝死 #打著環保旗幟包裝政治意圖你們早被看破手腳了啦  
蕪菁雜誌 2021-02-23
「寄生國會」是柯文哲性格缺陷的冰山一角

「寄生國會」是柯文哲性格缺陷的冰山一角

民眾黨「#寄生國會」東窗事發,網路上一片惡評如潮。而這件事,讓我突然想到了股神華倫.巴菲特的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 ​「看人的時候,我不外乎是觀察三項特質:聰明、活力,還有誠信。尤其誠信是最不可或缺的。任何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聰明與活力,但如果沒有誠信,你的聰明與活力遲早會毀了你。」 ​從金主的角度看,我一定不會繼續支持民眾黨。 ​民眾黨創黨初期就拿了上億的捐款,2020年聲勢正旺的時候又拿下五席不分區立委,每年可拿將近八千萬的政黨補助金。再怎麼說也不至於在台北找不到一個夠用的辦公地點,與聘請一定數量的專、兼職黨工。 ​可是我們看到的是民眾黨摳到要去寄生國會,然後柯文哲濫用其機要人事權,以台北市政府的職缺來豢養民眾黨的幹部,最誇張的時候,北市府一度同時養了六個「發言人」。 ​如果我是金主的話,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問題一定是「這些人拿了我的錢,到底是花到哪裡去了?」 ​柯文哲最喜歡把「#財政紀律」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但是他對這四個字的意義似乎有很大的誤解。所謂財政紀律,應該是資金有合理的來源,並且充份利用在對組織發展有幫助的用途上。 ​​當然不是附健身房冰淇淋無限供應的豪華版本;但一個長期的、夠用的辦公空間,對於組織發展是絕對的必要品。這樣才會讓黨工有「家」的感覺,也讓來洽公的民眾找得到窗口。搞這種「寄生國會」的小把戲,黨工出入都要偷偷摸摸的,長久下來心裡不是很蹩屈嗎?這種環境又怎麼能長久留住人才呢? ​但對柯文哲來說,「財政紀律」是把帳面做得漂漂亮亮,然後能夠搭別人便車、拿免費資源就盡量拿。不,這頂多只能算是「財政小聰明」,而不是「財政紀律」,更破壞了「財政誠信」。 ​更糟糕的是,柯文哲與民眾黨被質疑到這件事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而是牽托卸責。什麼叫做「房東一聽到說是民眾黨要租的,第一時間都說『不太方便』而婉拒」?是想要把寄生國會這件事包裝成政治迫害事件、碰別人的瓷嗎?都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哪個智力正常的人還會相信這種爛藉口?講一句話,三十年前鄭南榕在辦刊物,那時候是真的叫做政治迫害,還不是照樣租得到辦公室?就你民眾黨租不到?那是鄭南榕太厲害還是柯文哲太無能? ​不難看出柯文哲這個人,喜歡賣弄小聰明到處鑽營,而對政治人物的誠信原則視如糞土,也沒有組織發展的大局觀,更缺乏面對問題的病識感與道德勇氣。 ​「寄生國會」這件事,只不過是柯文哲性格缺陷的冰山一角而已。從柯文哲與民眾黨這幾年的行為脈絡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件事情都應了「刻薄寡恩、賣弄聰明、投機倒把、寄生上流」這十六字訣。 ​因為刻薄寡恩,所以他對曾經慷慨出手幫忙的人,例如陳菊,都不惜反目成仇。因為賣弄聰明,所以在國家重大議題上,總是可以看到他出來放一些高來高去的廢話搶聲量。因為投機倒把,他可以跟任何不OK的人攜手合作,包括張榮味與韓國瑜。因為寄生上流,他總是不吝惜使用北市府與立法院的資源,慷納稅人之慨。 ​柯文哲絕對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勤奮的人。他的嗅覺靈敏,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搏取聲量的小小縫隙;他也勤奮不懈,三百六十五天不休息地在給自己與民眾黨找機會。但是,因為缺乏誠信,使得他的聰明與活力,反過來毀掉了自己。 ​吾等凡人,只要有百分之一於巴菲特的判斷力,不用等到「寄生國會」事件東窗事發,早就應該放棄柯文哲這種做不了大事的投機者,和民眾黨這種養不起人才的寄生黨了。 ​到這個時候,還會拿資源往民眾黨投的,大概只剩兩種人: ​一種就好比股市禿鷹,把民眾黨當做攪亂台灣民主社會的一把槍,達到目的就一腳踢開。 ​另一種就是拋不下面子,「跟套牢的股票談戀愛」的吃瓜群眾,到最後一定會得到心碎的結果。 ​可以預見地,民眾黨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因為各路「政治禿鷹」的投機博弈,而走上四分五裂的結局。而我們這些人,只能帶著一點無奈與心酸,看著柯文哲與民眾黨無限向下崩壞而已。 ​(圖片來源:《寄生上流》)  
蕪菁雜誌 2021-02-10
民眾黨把方便當隨便

民眾黨把方便當隨便

民眾黨「#寄生國會」這件事,還有另一個值得擔心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還沒人提過。據報載,這些民眾黨黨工是「未依法申請出入證」「無證任意進出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所在的大樓」(東森新聞)。民眾黨團只是丟了一份名冊給傳達室,就大剌剌地自由進出,更不用說逐次填寫訪客記錄冊了。 ​這種便宜行事的搞法,相信有天哪個來路不明的人跑到傳達室嗆說「我是民眾黨的誰誰誰」,傳達室也很難認真核實來人的身份。那這就不只是佔用納稅人資源的問題,而是國安問題了。立法院是何等的國政重地,豈能讓未依法領證的人隨便進進出出?如果溜進了匪諜怎麼辦? ​當然我們可以想像,立院公共事務繁多,平常也未必能夠百分之百核實每個訪客的身份,而立委本身應該也有一定的保防意識。我也明白這樣講,大概會傷害到傳達室的工作同仁們,雖然他們也是迫於民眾黨立委的關說施壓,才不得不這樣便宜行事的。 ​但是套一句軍中的術語,「#給你方便你把它當隨便」。雖然這樣講很醬缸,平常便宜行事,控制在一定程度不出岔子就好。但如果有人把方便當隨便,濫用現行模式的話,那對不起,只好搬出部隊裡大家最怕的那句話:「#一切照規定來」。到最後搞得人人不便,又能埋怨誰呢? ​民眾黨不但寄生國會、大慷納稅人之慨,而且保防意識異常薄弱。這樣的政黨能夠廁身國會殿堂,真的是令人捏把冷汗。 ​​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蕪菁雜誌 2021-02-10
中國式劣根性

中國式劣根性

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裡面,歸結了兩個中國人劣根性最顯著的地方: . 「自己做不好、幹不來的事,也不希望別人做得來;幹得好,寧願大家都不做,也不能讓別人做得出色;幹得比自己好,你要是做了,他不是釜底抽薪,就是到處搗鼓你、設計你,讓你不得安寧。」 . 「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看別人笑話,是不少人的劣根。看到別人有了災難,不是伸手拉一把、助人於危難之中,而是在一旁偷笑;最糟糕的是,還有很多人喜歡投石下井。」 . 看到這幾天的網路風向,不禁讓人覺得,三十幾年前柏楊先生的批判真是精闢到了極點。台灣人根深柢固的中國式劣根性,總是會在社會遇到危機的時候,「咻」一下冒出來,從不缺席。 . 對抗武漢肺炎之戰,不只是科學上與病毒的搏鬥,也是精神上與中國式劣根性的對抗。坦白說,台灣還不算是一個很穩固的共同體,散沙化的危機時時刻刻都在;現在還能靠著執政團隊小心翼翼地苦苦撐持,但未來台灣要遇到的逆境,遠遠不只是現在所面對的,台灣人有足夠的心理素質能夠軋過一場又一場的難關嗎? . 在幫防疫第一線加油的同時,也希望這場危機,能夠鍛練台灣人的心理素質,使之能夠更加強健,更能面對未來的重重挑戰。 . (圖片來源:我的英雄學院)  
蕪菁雜誌 2021-01-19
柯文哲之疫情期間表現

柯文哲之疫情期間表現

整理有意問鼎總統的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之疫情期間表現 2/1 中央有意擴增口罩生產線 柯P:不如24小時加班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34993 2/3 政府2億打造生產線!日產「600萬口罩」需1個月 柯P:盲目擴廠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03/1636437.htm#ixzz6JDc5cdut 2/2 滯武漢台人將返國 柯文哲爆:部分安置陽明山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4317165 2/3 自爆隔離場所 柯文哲反稱政府應公開透明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2030044.aspx 2/3 不覺得是機密!隔離地點說溜嘴 柯文哲:又沒說不能講 https://sharenews.page.link/dwF1 3/25 台灣民眾黨籲蘇揆親自指揮防疫 讓陳時中喘口氣 https://times.hinet.net/news/22839273 4/7 林珍羽哀「預購2次口罩都沒中」 蘇貞昌:不會用可問問別人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4789 4/8 柯P籲對美、對中一樣標準 阿中部長舉數字為證:對武漢嚴厲,對中國並沒有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54412 4/8 柯文哲嗆中央防疫政治扭曲專業 陳時中搬出數據回擊:要科學一點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0737 4/8 口罩14天可買9片 柯文哲酸:假日就不呼吸? https://news.cts.com.tw/cts/politics/202004/202004081996349.html 4/8 柯文哲喊一次買28片口罩還酸假日不用呼吸?陳時中:無法用最樂觀情況估計供應量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54409 4/8 指揮中心教乾蒸口罩 柯文哲:你會用煮飯電鍋煮你的口罩嗎?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4-08/388182 4/10 7600萬片口罩去向 陳時中:儲備14天9片新制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100226.aspx 今天是假日,請大家關心一下柯市長的呼吸情況 #歡迎補充
蕪菁雜誌 2020-04-11
關於口罩 國民黨做了什麼?

關於口罩 國民黨做了什麼?

TAIWAN Can't Help Their brain 啊~~~怎麼能忘了柯師父呢?他說:「政府不該盲目擴廠」 https://m.youtube.com/watch?v=1K-nIDFd07c 政府出2億建口罩生產線 柯:不該盲目擴廠 -- 相關資料: 1/25 台灣管制口罩出口 蔡正元竟嗆「大陸該做點什麼事回敬」 https://sharenews.page.link/NWfm 2/1 藍營批口罩一片8元「發國難財」 網紅:物流、拆裝、上架不用錢?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39435 2/4 吳斯懷批圖利口罩廠商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83253 2/4 周錫瑋稱「口罩缺貨進口就好」 林俊憲轟:無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57288 2/4 中國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怒批一週兩片口罩制:內褲一禮拜能只穿兩天嗎? https://musou.watchout.tw/read/F60B5CejL8Iu29OVrnMc 3/10 楊瓊瓔提台中空汙一周口罩應領7片 蘇貞昌:全國公平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4403783 3/12 列藍營一個月對口罩政策高見 網全傻 https://sharenews.page.link/keSR 3/11國民黨再批口罩運費 費鴻泰:7元會沒人想買產量過剩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311web002/ 3/12 https://sharenews.page.link/bN3e 藍委陳玉珍批網購口罩7元運費「剝民眾兩層皮」 張雅琴嗆:超商取貨通常是60元,嫌貴就排隊買 3/13 李來希轟政府「可惡至極」 名嘴酸這些人「台灣最噁爛風景」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00313/QYAQR3SWX4D2TVWEKS2RQO2Z5M/ 3/31 「口罩實名制」下月再升級 蔣萬安發文遭網友狂酸「收割」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18748
蕪菁雜誌 2020-04-02
「換時中」的公關災難

「換時中」的公關災難

日前一篇「換時中」的文宣,完全搞錯風向,網路上撻伐一片,不啻是民眾黨的一場公關災難。 很多人的討論,聚焦於柯文哲對陳時中部長的個人恩怨與嫉妒心作祟。我倒不從這個角度著眼。我認為,這個公關災難,其實很大程度暴露了民眾黨作為一個組織的缺乏,還有民眾黨人的醬缸性格與思考盲點。 台灣這幾個月來的防疫工作,即使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也做得可圈可點、足以成為世界典範了。但是,龐大複雜、跨部會涉及甚廣,且經常要做出許多困難抉擇的防疫工作,難道只是陳時中部長一個人的功勞嗎?顯然不是。陳時中部長以衛福部長的本職,依照制度與職責,當仁不讓地坐在防疫指揮官的位置。然而,以公衛背景負督導責任的副院長陳其邁、確保防疫物資生產流通的經濟部長沈榮津、苦心協調兩岸包機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以科技專才促成跨部會資訊整合的政委唐鳳、保障糧食供應不虞匱乏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與背後不計其數的政務、事務官們,或多或少,都在防疫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雖然媒體把焦點放在陳時中部長身上,但防疫,始終都是場團體戰。 而維繫這個團隊內部的分工、互助、合作的要素有三: 第一,是制度。團隊中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定位與職責,還有跨部會溝通該怎麼做,而不致於互踩紅線。 第二,是自覺。各部會都有自己的本位思考,有賴於大家有「大局為重、防疫優先」的自覺,才能持續做出艱難而有效的決策,不致於陷入各說各話的泥淖。 第三,是當責。院長蘇貞昌的角色也正在於此。跨部會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能做出決斷、肯扛政治責任,卻又願意把鎂光燈留給下屬的行政院長。 而這三點正好就是民眾黨所缺乏的。 民眾黨缺乏制度,這早就不是新聞。人員之間分工不清,中、基層幹部又以聽話的奴才居多,凡事以柯文哲與其小圈圈(inner circle)頭目的個人意志為依歸,沒有獨力完成一個分野的工作的能力與擔當。 而民眾黨員也普遍缺乏自覺,明明是創黨初期大家必須戮力合作的階段,民眾黨的內鬥已經大到會上社會新聞版面的程度,更不要說日常工作中各行其是的狀況有多糟。 民眾黨更沒有一個具有當責感的領袖。柯文哲雖然講話很嗆,但是決斷能力並不好,往往是底下的大頭目們自己搞事。作為龍頭,可是不用事必躬親,但是總得要為團隊的作為負起最終政治責任,但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好事柯文哲要自己攬、要搶鎂光燈,但是壞事又切割得比誰都還快。也無怪乎柯一任那些有才幹的人馬紛紛寒心、掛冠求去,柯文哲身邊只剩下拍馬屁的人而已。 這樣的組織,因投機而聚在一起,因勢敗而作鳥獸散,真的走不遠。 話說回來,很多人說「換時中」文宣是柯文哲的授意。其實,我反倒相信「換時中」這個公關災難,柯文哲並不見得在狀況內,恐怕更多是民眾黨的幹部們揣摩上意,想拍柯文哲拍錯馬屁的一次誤判。而這個誤判,正暴露了民眾黨員的醬缸性格與思考盲點。 因為民眾黨的本質就是一個投機主義者湊在一起的大醬缸,他們每天的本職工作,就是鬥外人以製造戰功,還有鬥自己人以維持競爭優勢。他們壓根就不相信,執政黨的防疫團隊,連同最高領導的蘇院長,是這麼一群拼命工作、各司其職、互相幫忙,卻又不爭鎂光燈的好漢們。也因此,民眾黨的幹部們,才會做出「陳時中和蘇貞昌不和」這種荒謬的假設來。 其實蘇院長都過七十的人了。就在兩年前民進黨大潰敗,最進退維谷的時間點,蘇院長甘願出面,拖著七十歲的老命,為江湖輩份遠遜於他、十年前也曾經在黨內鬥得不可開交的小英總統,籌組敗戰內閣。 到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瞭解到,七十幾歲的蘇院長爭的已經不是更上一層樓,而是真心誠意地,與小英總統一起為台灣打拼。 這是民眾黨這一班醬缸投機份子,完全無法到達的氣度與境界。 而民眾黨的另一個集體思考盲點,就是「聲量大於一切」。但是聲量有好壞之分。好的聲量,是你做出了福國利民的事情,獲得社會肯定,像唐鳳政委那樣。不好的聲量,就是你嫉妒檯面上做事的人,想要透過挑戰他來獲取媒體關注。 悲哀的是,民眾黨,尤其以柯文哲為首,似乎對「聲量」這個KPI飢不擇食。再加上柯文哲本身與陳時中可能有著「醫師對牙醫」的瑜亮情結與2022台北市長選舉的算計(其實防疫緊要關頭,除了民眾黨,又有誰閒到會去『超前部署』這件事呢),這點民眾黨基層是看在眼裡的。所以幹部們算準了柯文哲的個性,即使是「換時中」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議題操作,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先拼了再說,拼成功了還可以跟柯文哲討功勞。 當然了,這種玩法還是會有很多死硬派柯粉,甚至是恨民進黨高於一切的韓粉,願意買單。但當一個新興政黨自我糟蹋到必須去取悅這些人的時候,更多人就離它而去了。 一場「換時中」的公關災難,暴露出民眾黨投機醬缸的本質,與柯文哲無能、無責任、善妒、愛聽馬屁又愛攬功的失敗領導。這樣的政黨,真的是走不遠。 (圖片來源:奇摩新聞)
蕪菁雜誌 2020-03-26
記者會是開放金魚參加嗎?

記者會是開放金魚參加嗎?

記者會是開放金魚參加嗎? 今天的記者會實在是太多無腦的問題了.. 部長剛回答完公佈姓名的法源依據 接著很快有記者問法源依據... 部長剛回答完是針對出國確診者公布姓名 接著很快有記者問是否是所有出國者都公佈姓名 部長剛解釋完為什麼會要公佈姓名 接著又有記者問為何之前不公佈現在要公佈 部長一開始就提到明後天會公佈出國確診者負擔費用 記者又問確診者要自行負擔的費用會是多少 部長有提到明後天會針對亞洲地區旅遊的方案 剛記者又問是否要提升對日本的旅遊警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國人若非必要前往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三級國家或地區確診者會再公布姓名。(記者方賓照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QoHQoq76k&feature=emb_title   這兩天的境外移入案例飆升 防疫的措施也跟著拉高 當然不希望有越來越多確診者 而這些措施都是在已經告知目前出國十分危險了 才採取的必然手段 當疫情越來越艱困 記者卻一天一天突破下限 實在不知道到底在問什麼 越聽越火大....
蕪菁雜誌 2020-03-16
柯文哲的「防疫旅館」

柯文哲的「防疫旅館」

柯市府推出「防疫旅館」政策,一時之間被網路上許多支持者譽為德政,甚至有不少網路輿論認為柯文哲已經「東風壓倒西風」,連「北市府防疫成就超過中央政府」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話都時有所聞。 然而徵用旅館,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中央政府就沒想到?道理很簡單,因為「防疫旅館」的構想,聽起來很好聽,但是現實細節上根本窒礙難行。 首先,旅館沒有專業醫院的負壓隔離設施;以台北市中心常見的中央空調、玻璃帷幕大樓式的旅館,作為防疫設施,根本就跟鑽石公主號沒兩樣;原先沒感染的都會被「防疫」防到被感染。其次,旅館大多設置在交通四通八達的地點,而柯文哲「台北本位」的思維模式,把來去自如方便性看得跟防疫一樣重要。問題是,這兩者根本就是互不兼容的兩個政策目標。 陽明山事件也是一樣的邏輯。中央政府會找上陽明山的公家單位宿舍作為台商包機檢疫場所,並且要求嚴守秘密,這是考慮過很多細節的解決方案。首先,陽明山地處偏遠、地廣人稀;其次,傳統宿舍建築,沒有中央空調(甚至沒有空調),反而成了防疫的有利條件。而嚴守秘密,是因為中央政府有把握這一波台商包機可防可控,不需要驚擾社會。 「防疫旅館」政策的推出,其實曝露了柯市府決策思維的最大盲點:重視追求媒體聲量,遠多過於重視政策的可行性與細節。誠然,台灣中央政府到目前的防疫是相當成功的(但是我們不可能掛保證,只能在全世界一片病毒狂潮下,盡力做到相對好的成果);這點讓心心念念掙扎著為民眾黨尋找政治能量的柯文哲,陷入高度的焦慮。而從出道以來就靠著媒體、網路聲量起家的柯,凡事都會往這方面想,很難理解到「一步一腳印」紮實做事的價值觀。 所以你會看到柯文哲一天到晚被人堵麥,一天到晚講一些嫉妒味十足的酸話,然後柯粉產業鍊就奉若聖經地四處轉貼。因為,柯文哲的視野就是這麼狹窄;面對危機,他想到的只有投機搏聲量,而不是推出有品質的政策。 而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柯文哲能用的幕僚就只有像黃瀞瑩這種與媒體親近的漂亮寶貝,而不是像像地方出身的游錫堃,看中洪慈庸站在第一線與地方派系對抗(不管是成功還是功敗垂成)的經驗。作秀的人和做事的人,選拔人才的取向也大不同。 而陽明山事件,柯文哲拿著「公開透明」的神主牌,為難中央政府,為的就是兩件事:第一、讓台北市作為防疫地點這件事破局,好推卸責任;第二、搏自己的媒體聲量、搞市場區隔、讓粉絲高潮。 但是防疫沒有標準答案;疫情瞬息萬變,拿一成不變的道德標準去要求人,根本就是膠柱鼓瑟,除了讓膠粉高潮以外一無好處。而防疫也不是政治買賣;陳時中現在人氣很高沒錯,但是沒人有那個閒情逸致去遐想,防疫為執政黨政府帶來多少人氣;就你一個柯文哲,整天在盤算著中央政府從防疫中得到多少好處。我實在不想罵誰誰誰是小人,但說真的,柯文哲再這樣追逐媒體聲量下去,遲早有一天也會被民意背棄、被媒體反噬。 (圖片來源:網路上撿到的,版權不便之處敬請告知)
蕪菁雜誌 2020-02-29
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柯文哲再一次矛頭對準了陳菊。    現在看柯文哲,我已經沒有去年大選混戰時的錯愕,也沒有今年稍早他一再背骨時的憤怒。    現在我更多的,是惋惜,甚至有那麼一點可憐他,感嘆一個曾經被視為台灣政治希望的明日之星,會被自己的 #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如此面目全非,被眾人所棄的程度。    我已經看破了柯文哲這個人,但,我還是得幫陳菊說幾句公道話。    高雄市長是台灣最不容易做的工作之一    很多人會覺得,高雄長期作為台灣唯二直轄市之一,市長應該是威風八面、滿手資源。但事實上,這都犯了以台北市的角度看高雄的刻板錯誤。真正有直轄市的資格,又有與之匹配的資源的,其實只有台北市。高雄市雖然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卻未必有與之同等的資源。    在中央地方權責劃分上,直轄市比其它縣市要多負責不少東西。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在直轄市裡面,公立高中職一般是「市立」,也有自己的「市立」醫院系統;而在其它縣市裡面,公立高中職、公立醫院一般是「省立」,凍省以後則由中央概括承受,改隸「國立」或「署立」。    這些都意味著直轄市必須自行扛起很多日常政務的財政負擔,不像其它縣市由省府/中央概括承受. 也無怪乎2010年五都升格(桃園則稍晚)時,當時還是台中市長的胡志強率先發難,對中央政府要求「不接手國立高中職與署立醫院」。    同樣的差異,也出現在健保費補助、地方工務與道路修繕等方面。而當有重大建設專案的時候,直轄市也要負擔不少自籌款。 胡志強的大動作,看在1979年即已升格,默默承擔直轄市財政框架三十年的高雄,難免有種「我們早知道了」的心酸。        柯文哲不告訴你的「雙城故事」    高雄市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但經濟資源呢?    柯文哲和陳菊隔空交火,常常拿台北與高雄的「創稅能力」出來說事。身為熟悉城市發展軌跡的高雄子弟,沒有什麼比柯文哲這種去脈絡化的批評,更令人憤怒的了。    高雄自從日治時期就被定位為重工業的南進基地,國民黨來了,蕭規曹隨,仍舊在日本人遺留的基礎上,繼續把高雄建設成重工業城市。長期以來,高雄的城市經濟,高度倚賴於黨國色彩濃厚的石化、煉鋼等重工業。    重工業給高雄帶來了就業人口與繁榮,卻也留下了嚴重的污染問題。最不公平的,是在稅收數字上,台北卻以「總公司所在地」的姿態,掠奪了其它縣市以勞工血汗、環境污染所換得的經濟成果。    例如,2014高雄氣爆案的肇事元凶李長榮化工,一直到現在總部還放在台北市八德路。而產值上兆,九成以上產能都在高雄的中油,在2016年以前總部都還在台北市信義區,連帶地「創稅能力」也算給了台北市。    也因為黨國政府長期以來向台北「一極化」的發展策略,科技產業、國際商貿、高等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從台北到新竹之間的狹窄走廊。連帶地,高收入的就業與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機會,也都向北集中。    也無怪乎柯文哲會大言不慚地說台北市繳稅繳得多。    他所不知道的,是國家掠奪了多少外縣市的勞動成果、打壓了多少外縣市的發展機會,才造就了一枝獨秀的台北市。    撇開城市的常規財源與創稅能力不談,在「中央補助」這一塊,高雄與台北比也是吃虧多多。    台北捷運可以政府蓋好,用「一元起租」給捷運公司營運;高雄捷運就要搞一個四不像的BOT方案,讓捷運公司自負設備折舊與貸款利息,然後天天喊窮喊破產,直到陳菊完成債務協商與財務重組為止。    台北鐵路地下化可以中央全額負擔,高雄就得分段負擔25%~50%的自籌款。    健保欠費,馬英九可以編特別預算給郝龍斌幫自己擦屁股,陳菊就只能摸摸鼻子自己想辦法。    台北治水,三、四十年前就可以花掉上千億,高雄拿個兩三百億,用滯洪池這種省錢的方式做,還被柯文哲嫌到臭頭。柯文哲不告訴你的是,他的「海綿城市」概念,還是客卿林欽榮帶去的「高雄經驗」。    台北就像吃了最大的一塊餅,猶嫌不滿足的千金之子;而高雄卻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多事情得靠自己想辦法。       高雄的困境與陳菊市長的努力    上一代的高雄人,流血流汗,拼出了上一代的繁榮,卻輸給了全球化、都市化、知識化的世界經濟潮流。    因為全球化,台灣的製造業大量外流到中國,受傷最重的正是重工業起家的高雄。因為都市化,台灣的商貿與就業機會一股腦往台北集中,造成了高雄青年「北飄」的窘境。因為知識化,獨佔台灣一半以上高教資源的台北格外吃香,而高雄的科技業和高教資源,甚至還比不上台中、台南。    高雄,是一座陷入瓶頸的城市。    吳敦義時期,治市的宗旨是「不做不錯」、「好官我自為之」,只等著混完資歷、回歸黨國中央,更上一層樓。這時的高雄是停滯、怠慢,完全沒有在為未來做準備的。    直到謝長廷上任,才開始發掘高雄的問題,並一一提出對策。高雄艱苦的轉型,發想自謝長廷,而主要執行的部份,是在陳菊任內。    陳菊任內,在資源遠遠不及台北的情況下,高雄完成了包括高雄捷運、輕軌第一期、高雄港大型車輛「三國通道」在內的大型基礎交通建設。    從「文化沙漠」的惡名,到「文化新銳」的美名,高雄文教發展至關重要的衛武營兩廳院、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圖書總館、一鄉一圖書館,也是由陳菊完成主要的執行部份。    高雄未來的CBD「亞洲新灣區」,原來是高雄港邊的重化工業跡地,有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是在陳菊任內完成曠日廢時的污染整治過程,才有現在蓄勢待發的姿態。    「大駁二特區」原本只是萬年荒廢的港邊倉庫群,在謝長廷發想,陳其邁、葉菊蘭協調,陳菊落實擴大的接棒努力下,已經成為聞名全世界的文化地景。    這麼多的成績,主要的執行部份都是在陳菊任內,是陳菊頂著不友善的中央政府與困窘的行政資源,一點一滴地打拼、實踐,才讓高雄展露出城市轉型的一線生機。    而在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下,高市府、市議會和中央政府終於有了「同心協力」的大契機。這時高雄的政策利多,多到看得大家眼花繚亂。黃線捷運初審通過,國艦國造與綠能給高雄帶來數以千億計的產業機會,橋頭科學園區起跑,舊有工業區清丈整理準備迎接台商回流,亞洲新灣區終於整治完成可以開發……    而這一切一切的機會,卻因為一次選錯人,而不幸地停下腳步。        柯文哲的五大罪    柯文哲被自己的「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面目全非。事實上,從柯文哲對陳菊的明槍暗箭,便一一曝露了這五大罪。    因為憎恨民進黨、憎恨因理念差異而與自己分道揚鑣的蔡英文與陳菊,從「比較胖的韓國瑜」到「民主罪人」到「不是上半生坐過牢、下半生就可以為非作歹」……柯文哲不只一次用非人的、無的放矢的話語針對陳菊。但是,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柯文哲的話語裡,沒有邏輯理性,只有失控的憎恨。    因為對陳菊和新潮流的的偏見,柯文哲將吳祥輝、喜樂島等人在選戰中對自己的攻擊,都「乾坤大挪移」到陳菊對新潮流身上。但事實證明,吳祥輝和喜樂島甚至還談不上是民進黨,不管是非新潮流的姚文智,還是新潮流的陳菊,在器捐指控事件當中都找不到角色。    因為基於台北市長角色的傲慢,柯文哲毫無脈絡地批評陳菊治下的高雄「繳稅不如台北」、「還債不如台北」,但是,他卻忘了台北是天子腳下,是集黨國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千金之子,享受的資源與優惠都不是高雄可以比得上的。柯文哲講的愈多,只是愈突顯他的缺乏同理心。    因為投機的政治性格,柯文哲可以一再背骨,為難幫忙他做好第一任市政的林欽榮、蘇麗瓊、林洲民等人;可以把高雄妖魔化、全盤否定他曾經模仿學習的高雄經驗;可以完全背棄自己保護台灣主權的初心,向蔡衍明與中共政權輸誠。    因為問鼎總統的野心,柯文哲昧著良心為韓國瑜背書、出動網路聲量暗助韓國瑜,想讓韓國瑜成為自己在南台灣佈局的一枚棋子。諷刺的是,選後韓國瑜聲勢反而壓倒自己,斷了自己的總統夢。    柯文哲以為自己可以一再拿陳菊當稻草人,來換取不明究裡的選民的注意。但是,選民雖然可以一時被愚弄,時間久了,終究要給陳菊一個公正的評價。機關算盡太聰明,柯文哲,又幾曾算到自己現在總統夢碎的窘境?    我們也只能輕輕淡淡地說一句,「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蕪菁雜誌 2019-10-04
寫給有骨氣的高雄人

寫給有骨氣的高雄人

柯文哲別有居心,炒作吳音寧議題,側面幫韓國瑜背書;時代力量則是猛打所謂的慶富「弊案」,將馬、吳的政治責任,巧妙地轉嫁給陳菊。 高雄市民所不熟悉的諸多因素,層層疊加之下,導致了韓國瑜的勝利。 而高雄卻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蕪菁雜誌 2019-09-23
為什麼美國要對華為開戰?

為什麼美國要對華為開戰?

#八國聯軍圍攻華為 #為什麼美國要對華為開戰? #中國特色的企業發展模式造成什麼問題? 最近顯然是華為多災多難之秋。 美國帶頭對華為實施禁令,英特爾、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博通(Broadcom)等美系晶片商對華為斷貨;Google 停止支援華為的 Android 作業系統,與 YouTube、Gmail 等應用程式。接下來,許多供應華為關鍵零組件的盟國廠商,也紛紛補刀。包括嵌入式處理器大廠英商安謀(ARM)、電源晶片供應商德商英飛凌(Infineon)也對華為切斷供應。 圖片來源:unsplash  作者:Paweł Czerwiński 對於許多華為的客戶,不管是國家級的電信供應商,還是使用華為手機的平頭老百姓來說,華為只是個便宜又好用,C/P 值很高的產品製造商。乍看之下沒什麼害處。這次,包括英國行動電信龍頭 EE、沃達豐(Vodafone),日本的 KDDI、軟銀(Softbank),甚至是台灣自己的中華電信、台哥大,都暫停售賣華為的新款手機。 這幾天,美國傾全國之力,對一間手機大廠痛下殺手。川普一聲令下,不只美國,其它國家的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也紛紛與華為割席斷義,堪稱現代「八國聯軍」。 這些大廠商,多半與華為有著深厚的業務往來,卻仍毅然決然杯葛華為。眾家英雄好漢與華為之間,究竟有什麼恩怨情仇呢?美國真的只是因為擔心華為技術領先,所以故意擾亂他的供應鏈?還是有更深層的矛盾呢? 華為:解放軍背景、「中國特色」的企業 華為是在 1987 年,由具解放軍背景的任正非所創立。雖然現在的華為,一直強調自己「沒有官方股權身份」,但華為早期的研發骨幹人員很多都來自解放軍,而其未上市、對公司決策結構諱莫如深的作風,也不禁讓人猜疑,華為究竟是誰在主導?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cellanr 華為靠著深厚的官商關係,逐步獨佔中國的資訊通信系統業務。接著又不斷地擴張其海外的業務,利用其低成本的優勢,在從 3G 到 5G 的無線通訊基礎設備、海底電纜、光纖通訊等領域攻城掠地。接著又進軍消費性電子,像是手機,在短短幾年內擠下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第一名是三星)。 華為能夠不斷佔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以便宜又不輸給競爭對手的產品效能而馳名全球,靠的正是「#中國特色」的企業的經營模式: 高薪挖角工程師,帶著其它公司的技術與團隊,「帶槍投靠」  竊取技術,反向工程,無視專利,反正只要不被發現都沒問題  中國政府大手筆補助華為的廠房設備,利用政府採購計畫來培養華為的初期產能  之後靠政府補貼便宜傾銷海外 這種模式不只是華為所在的通信業,其它許多產業像 LED(發光二極體)、LCD(液晶顯示器)產業,都看得到。台廠可說是中國這種走偏鋒的商業模式下,最大的受害者,被中國政府大力補助的企業壓得喘不過氣,難以與之競爭。 不透明的華為,與低價搶市背後不可告人的目的 華為在稱霸電信基礎設備領域以後,也開始染指消費性電子,例如手機。 中國的手機市場原本是韓系手機一枝獨秀。但在 2016 年左右,三星因為 Galaxy S7 出廠瑕疵的問題;再加上南韓以國防考量,部屬 THAAD(美國終端高空飛彈防禦系統)後,中國國內煽起反韓運動。此時華為利用國營手機營運商的補助方案,再加上國家補助的低成本優勢,很快就占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龍頭。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BM10777 緊接著,華為利用之前在歐洲,便宜傾銷網通基礎設施所打下的通路,以價格優勢逐步蠶食歐洲的手機市場。 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後,華為開始以獨霸新世代通訊標準-5G 的市場為目標。 5G 因為技術複雜度的關係,需要的基礎設備密度比前幾代通訊標準更高,應用層面也更廣。這就引起歐美國家的緊張。 癥結何在?因為 5G 的覆蓋度與龐大的資訊量,如果沒有安全的系統,就有被不肖份子,甚至是流氓國家,側面收集大數據,藉此危害大眾安全的可能性。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包括微軟在內的軟體大廠,不只一次發現華為的網通設備與手機,有著很可能是「刻意」留下的侵入後門。而英國、歐陸的情治單位在深入分析了華為的設備後,也認為華為的設備有許多潛在的安全漏洞。 最讓人不安的,就是華為的「低成本優勢」。究竟憑什麼,華為能用極端便宜的價格,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呢?整個國際社會都在試著找出答案。但是,作為一間非上市公司,華為真正的股權結構始終是個謎,而華為的財務報告也有許多不透明的疑點。 國際財經專家分析華為,以及中國另一間網通同業中興(ZTE)的財務報告;他們推測,華為現今仍然依靠中國政府的大量補助在低價搶市。這就是最啟人疑竇的地方:中國如此大手筆、不惜血本地補助華為,真的是這麼佛心來的,捨己為人,以利天下蒼生嗎?還是中國正在透過華為的滲透,暗中收集更多的資訊,以強化它的情治網絡、海內外的文宣攻勢,甚至是從後門發動攻擊以癱瘓其它國家的網路通訊系統? 華為日益膨脹的「自主產業鏈」稱霸野心 現今的華為,在很多關鍵零組件與核心技術上,仍然是依賴外國廠商支援。華為非常清楚這一點,想要完整做「垂直整合」的野心也一直很明顯。 華為在歐美都有研發中心,這幾年也在中國大興土木建造關鍵零組件生產工廠。其終極目標,是實現「完全中國內部採購」。 然而,在邁向「垂直整合」的過程中,華為走了很多邪魔歪道,包括竊取美國電信商 T-mobile 的測試機器人技術、三星的可撓式螢幕技術、美國新創晶片公司 CNEX 的固態硬碟存取技術…等不一而足。而「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這種業界所不容的做法,華為也沒少幹過。之前華為向美國的阿汗半導體公司(Akhan Semiconductor Inc.)索取超硬鑽石玻璃的樣本;阿汗特別向華為要求不得破壞樣本(因為反向工程一定得切開樣本)。結果阿汗向華為索回樣本的時候,上面有被結構性破壞與明顯的反向工程的痕跡。 有鑑於此,美國此時此刻,通令美國的公司與華為生產鏈切割,這對於美國公司是「短空長多」。雖然短期內,美商會因為訂單減少而衝擊營收,但在保護智慧財產權跟健全整個產業生態來說,肅清華為乃是必要之惡。 又以 Google 為例,傾力發展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主要是想引領手機用戶來使用他的服務如 Gmail、Google Map、Google Cloud 與 YouTube 等等。但是,中國放任華為使用 Google 的安卓系統,卻又以國家安全為名,保護自己產業禁止使用 Google 的週邊服務。這就讓華為搭配安卓系統的本意完全喪失。也因此,華為市佔率雖大,對 Google 來說實在只能算是雞肋。 再加上華為也嘗試自己發展作業系統(鴻蒙系統),Google 對華為的利用價值失去後,被一腳踢開也是預料中事。 正本清源:國際貿易秩序的重組 種種原因,逼得美國這次必須對華為「開戰」:在需求面,要求各國停止購買華為的設備跟服務;在供應面,由美商帶頭切斷華為供應鏈。 但華為的「中國特色」企業發展模式,造成了很多問題,讓整個國際秩序深受威脅:  中國傾國家之力,不正當補助華為,低價傾銷外國市場  華為肆無忌憚地竊取先進技術,「劫收」他國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研發出來的結果  華為在其產品與服務中植入資安後門,有非法擷取他國機密資訊,與發動資安攻擊的可能 制裁華為,讓許多傳統的供應商如諾基亞、思科與易利信等,有一個喘息的機會。也讓過去沉溺於華為「物美價廉」迷思的世界各國,重新思考「資訊安全與成本哪一個重要」。制裁華為,實是美中貿易戰的關鍵步驟,也是重建整個國際貿易秩序的必要之惡。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typographyimages 誠然,這會讓現階段很多華為的業務停擺。代價是全球的 5G 系統導入會推遲。華為中國國內手機市場的獨佔地位不會受影響;但在歐美等國家的業務量,肯定會急遽減少。對於終端消費者的我們來說,短期是吃虧的:不容易升級到 5G,就算升級,價格也會十分高昂。 但長遠來看,這次制裁讓我們重新注意到「中國特色企業」獨霸壟斷市場的野心,與中國官方意圖竊取機密資訊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更何況,華為是有解放軍的背景的,華為的通訊設備中,很多技術都可以應用在軍事用途,解放軍更有可能透過華為留下的資安漏洞,對全世界發動資訊戰。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songkai0620 您是川普的話,會做怎樣的選擇呢?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蕪菁雜誌 2019-05-26
「先下手為強」川普突然在推特上給中國一記重拳!

「先下手為強」川普突然在推特上給中國一記重拳!

就在稍早台灣時間 5 月 6 日凌晨,當美國人正在享受悠閒的星期天,而中國人還在被窩裡呼呼大睡的時候,川普突然在推特上「先下手為強」,宣佈貿易戰談判破裂,將開始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 現在中國輸美的貨物裡面,已有 500 億美元的高科技產品被課徵 25 %的高關稅;接下來,從 5 月 10 日起,有高達 2000 億美元的其他項目,稅率也會從現在的 10% 拉高到 10%;而還有 3250 億美元,目前未加關稅的項目,很可能也會跟進到 25% 的稅率! 這一記重拳將引起全球震撼!也讓中國「以拖待變」的談判策略灰飛煙滅!為什麼,川普要這樣把中國往死裡打呢? 難道他只是為了自己的連任鋪路?還是打算從中國凹點蠅頭小利?還是純粹只是跟中國鬧點脾氣? 不是的,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有著非常深層的道德意義。那就是要中國反省過去在國際貿易中不誠實的態度。 2017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在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老實的中國 1990 年代,美國積極說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希望中國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巨大市場,能夠加入全球貿易體系,為人類的經濟繁榮做出貢獻。 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了,甚至大到足以挑戰美國領導的世界和平體系。然而,在這過程中,用了很多不正當的手段。 盜竊商業機密,讓研發的國家血本無歸 以中國的市場威脅利誘,強迫外商轉移關鍵技術 國家不正當補助國內企業,以低成本殺得外國產業血流成河 明明經濟已經發達,還繼續享有開發中國家的優惠待遇 外國對中國開放關稅壁壘,中國卻對外國繼續實施關稅壁壘 濫印人民幣又操縱匯率,讓人民幣的價值無法正常反映在外匯市場 資助駭客組織,駭入他國資訊系統搞破壞,或竊取機密 砸大錢搞「大外宣」,扭曲民主國家的輿論自由 全球八成海上貿易經過南海,中國卻大搞軍事化,違反國際默契 一帶一路把腐敗意識型態輸出到小國,並讓小國陷入債務陷阱 在台海、東亞任意挑釁,試圖片面改變區域均衡 罪狀罄竹難書。過去美國領導人軟弱,中國總是「以拖待變」,敷衍敷衍美國,回頭又繼續這種不正當的經濟成長行為。 但是精明強幹的川普總統上台,中國可就忽悠不下去了。川普一手拉、一手打,一邊說可以上談判桌,另一邊又猛下殺著。真正是惡馬仍需惡人騎,忽悠別人習慣了的中國,這次卻被世界霸主美國狠狠地擺了一道。 川普在競選時即主張對華貿易威脅美國利益,並揚言對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在美中貿易戰中該如何自處? 送給大家十五字真言:「美中站對邊」、「回流發大財」、「老實拼經濟」。 蔡英文與川普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中站對邊 現在美國帶頭,全世界都跟進,在制裁中國不誠實的貿易行為。台灣本身正是中國崛起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更何況中國是心心念念想併吞台灣?在這緊要關頭,千萬不能有一念之差,選錯總統。這會給全世界一種「台灣人是自願親中」的印象,把台灣跟中國鎖在一起制裁! 回流發大財 過去,不只是台灣,全世界的的人才、技術都在外流到中國。現在中國正在為它不公平競爭的伎倆,付出慘痛的代價。台灣作為亞洲貿易的關鍵節點,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台商、外商回流投資大熱潮!台灣政府與產業界,應該在這些回流的廠商中,擷精取華,把真正的品牌與技術留下來! 老實拼經濟 中國現在正在為它的「不老實」付出慘痛的代價。日前,國民黨提出《自經區條例》想要在立法院闖關,因為他們妄想台灣可以偷雞,幫中國洗產地、洗金流、洗人流。國民黨這是在害台灣!台灣在這關鍵的時間點裡,千萬不能有一念之差!不要以為自己有那個能耐,可以幫中國當買辦。因為一旦台灣跟中國一起被制裁,家大業大的中國還沒死,台灣已經先翻白肚了! 川普出重手,台灣人,你一定要看清楚形勢 圖片來源:蕪菁雜誌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蕪菁雜誌 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