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麒儒相關文章

勞「保」基金真的單月大虧1200億?國民黨別再秀下限

勞「保」基金真的單月大虧1200億?國民黨別再秀下限

就要過年了,國民黨委員總是有辦法刷存在感秀下限。根據媒體報導,國民黨又開始消費勞工的相對剝奪感,硬是要在過年前恐嚇勞工,不讓大家安心過好年。他們斷章取義拿了去年勞保基金,單一一個月的帳面盈虧大做文章,開記者會要監察院還調查勞保基金操作,盛氣凌人一時間還真讓外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但是國民黨起手式就搞錯了,把勞「保」基金跟勞「動」基金,基金有好多種,勞保、勞動不一樣,但是國民黨豬油蒙心、傻傻分不清。明明兩回事,硬是要湊在一起亂講一通。坐在記者會上口沫橫飛、當過金管會主委的曾銘宗,煞有介事振振有辭罵東罵西。但,錯了就是錯了。確實,去年10月勞動基金帳面上是虧了1200億元,但這個虧損的背景是有原因的,這也是國民黨這群蛋頭立委不敢觸碰的事實。那就是:全球因為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股市大跌後續連債市也崩盤,這是全球性金融市場的短期波動因素。這讓台灣各大基金投資報酬率都是負的,甚至保險業的帳面損失更是驚人。不過這些都是舊文,不是新聞。 曾銘宗(右)以前當官沒有專業,那沒關係,現在可以試著重新開始學習,但不能為了抹黑執政的民進黨,而抹煞政府裡賣命盡責公務人員的努力。(資料照) 今年到目前為止,歐美股市已經反彈,中美貿易戰也在進行談判中,整個金融市場已經逐漸恢復穩定。那為什麼國民黨還要拿這個數字來大做文章?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國民黨的位置,長期都是賴士葆、費鴻泰、羅明才、盧秀燕等人在把持,後來則加上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 這些人以資歷來說都是老鳥了,怎麼會不知道用「一個月」的基金績效震盪來暗指「勞保會倒」是無稽之談?怎麼會不知道那個月「股災」,導致幾乎所有的基金、保險公司都是負績效?怎麼會不知道勞動基金規模龐大,有約4兆元台幣之多,1200億元的帳面價值波動也才3%左右?如果不知道,那國民黨號稱台灣最懂財經的政黨,不就是假新聞? 看這些國民黨立委的選區,不是台北天龍國就是眷村區,幾乎都是躺著選的區,而每個都是好幾屆的老牌立委。如果真的不知道,那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人民的選擇。但當過金管會主委的曾銘宗,還要跟著瞎起鬨,這就問題大了。去年10月帳面虧1200億元,怎麼不說去年7月帳面賺700多億的事呢?虧錢要調查,那賺錢要不要一併調查?事實上,把每個月的起伏金額拿出來看,就會發現這些委員主張調查有多可笑。 其實,美中貿易戰導致的股災,台灣所有有規模的基金都負績效,但勞動基金仍然是第一名。這就像每次都考100分的優秀學生,突然考50分,但所有同學都考更低分,這樣你會說這個學生不優秀嗎?利用時間落差,造成的印象差異,來抹黑勞動基金操作,我想勞保局、金管會的老同事們應該會對曾銘宗,這個昔日的老長官搖頭吧。如果以前當官沒有專業,那沒關係,現在當立委一個月領19萬,可以試著重新開始學習,但不能為了抹黑執政的民進黨,而抹煞政府裡賣命盡責公務人員的努力。 (經濟學博士)
黃麒儒 2019-01-31
打完吳音寧 再打口譯哥

打完吳音寧 再打口譯哥

  ◎ 黃麒儒 趙怡翔(口譯哥)引起在野黨相當大的批評,讓人想到當初藍營也是用同樣的方式,鋪天蓋地的批評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吳音寧。從年齡、資歷、薪資等批判,手法如出一轍。 趙怡翔(口譯哥)引起在野黨相當大的批評,讓人想到當初藍營也是用同樣的方式,鋪天蓋地的批評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吳音寧。(圖擷取自臉書) 在談趙怡翔(口譯哥)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有背景環境資訊的認知。還記得蔡總統剛上任時,因為軍公教年金改革,有一些團體如影隨形的跟著總統到處去,完全無理性的鬧場抗議嗎?在抗議一段時間後,他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連總統的秘密行程、私人行程也跑去抗議。這代表總統的行程被透露出去,這是國家安全問題,白話來說,可能總統府裡有「內鬼」,而總統府也確實花了一陣子才處理完。然後,大家就突然覺得總統神隱了,其實這是本末倒置。 吳音寧被藍營鎖定,但綜觀吳音寧的資歷,她有什麼罪呢?說穿了,台灣的農產運銷體系,除了牽涉到菜價訂定,還牽涉到地方農會、合作社、農民等,也就是地方派系的利益與組織。不可諱言,這些利益與組織,向來是政治人物把影響力延伸到全國各地的關鍵。所以台北市長柯文哲對吳音寧很頭痛,而張榮味家族甚至曾放話要「拔掉吳音寧」。 吳音寧被藍營鎖定,但綜觀吳音寧的資歷,她有什麼罪呢?(資料照) 那麼,趙怡翔(口譯哥)赴美擔任外交人員有什麼罪?資歷完整、薪資也按照體制,跟外交體系的駐外人員適用同樣標準,有什麼問題呢?台灣對外國的關係,因為中國打壓因素,對於像美國這麼重要的非邦交國,我們所派駐的外交人員,絕對不只是去國外交朋友、請吃飯、宣傳台灣,或是做文書這麼簡單而已。 擔任美國的外交單位政治組組長,當然還有特殊任務。如果今年蔡總統要訪美、要見誰呢?假設有要見的人,在時機成熟前,情報守得住嗎?這關係到如何防止中國從中破壞,以及對美國信任度的建立。總統與外交部長當然有權派任他們可以絕對信任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說穿了,台美關係能不能突破有史以來的最重要關卡,這樣的責任,可不是一般長駐的事務官可以負得起的。 (作者為大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黃惟冰 「口譯哥」事件持續延燒,甚至已有監察委員表態將主動調查,而當事人趙怡翔也在十二日透過臉書發文自清,回應外界對於自身待遇、資格與能力的諸多質疑。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外交部與駐美代表處為何連一個外館的一等諮議,相當於國內薦任九職等的職務派任,都無法說明清楚,讓國人了解其必要性與合理性?卻坐視流言不斷滋長,更讓當事人被迫跳上火線,試圖一夫當關,以個人角度,而非人事制度作為解釋的依據? 有鑑於此,讓人不禁想起前任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的種種遭遇,以及造成的政治後果。說穿了,吳音寧的人事任命,之所以最後會被貼上「二五○萬實習生」標籤,淪為有心人士打擊蔡政府的「選票提款機」,不也是因為農委會與北市府,不論是消極以對還是刻意為之,一直無法回應外界對於吳音寧待遇、資格與能力的挑戰嗎?此外,從結果論來看,就是多頭落空,既保不了吳音寧的名聲,也守不住北農總經理的職務,更影響了蔡政府的民望。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黃麒儒 2019-01-13
侯家2969萬元的眉角

侯家2969萬元的眉角

侯友宜先生所涉及的文化大學宿舍案,除了土地的使用區分問題外,還涉及至少三項逃漏稅的疑慮。 第一,若證實侯家開的公司,開設目的只經營該棟宿舍為主,而沒有其他經營項目,依照大法官釋字第四二○號,即所謂的實質課稅原則:「涉及租稅事項之法律,其解釋應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衡酌經濟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那麼,侯家就涉嫌以紙上公司的方式繳納十七%營利事業所得稅,以規避最高稅率至四十%的個人綜合所得稅。 第二,為什麼二○一一年租給文大,每年一千五百萬元租金,並加每年五%漲幅,租約到二○二六年到期,筆者計算,「剛好」漲到二九六九萬? 因為,三千萬是公司繳稅用「擴大書面審查」的最低界線。當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淨額(營收扣除銷貨折讓及退回)加上非營業收入,在三千萬這條線以下,公司可以用「擴大書面審查」的方式,直接用法定「純益率」來計算「應稅金額」,以降低繳稅金額。 以「純益率」計算,租屋不會有銷貨折讓及退回等項目,所以,繳交的營所稅,一般以為是一千五百萬乘上十七%稅率,繳二五五萬元。其實,正確算法是一千五百萬要先乘上「純益率」,如果公司申請的項目是「不動產開發、興建及租售(稅務行業標準編號L6700-12)」,則這個項目純益率是六%,計算下來,繳稅金額是十五.三萬;如果公司申請項目是「未分類其他住宿服務(標準編號I5590-99)」,則純益率是七%,那麼繳稅金額是十七.八五萬元。 無論是十五萬或十七萬餘元,都遠比二五五萬元低,而且採用擴大書審的查稅機率較低,這就是三千萬元以下的眉角。 第三,用子女的名義開公司,如果真的是給子女創業,那當初開公司拿出來的錢,依侯所言是三千萬元,以二○○六年的贈與稅舊制,稅率採累進制從四到五十%共分十級,應依法繳納。舉例來說一五五八萬以上到三二二八萬的金額部分,屬於第八級,要課卅四%的稅率。這部分如果是合法給子女錢來開公司,那就會有繳交贈與稅的證明,若無,則涉及逃漏贈與稅。 另外,如果侯家涉嫌用子女的名義開公司,但子女非實際經營的人,那就回到前面說的第一種可能,涉及開設紙上公司逃漏個人綜合所得稅,以現制計算約五二六萬元。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中市民)
黃麒儒 2018-06-21
實質薪資 四朝比一比

實質薪資 四朝比一比

  台灣的實質薪資,是主計總處每年調查的名目薪資,再除以當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得到的,所以「實質」薪資是已經考慮「物價調整」的數字,可以說是「有感」薪資。 實質薪資的組成有二部分:(一)經常性薪資,就是月薪加每月獎金、每月津貼等每個月領到的錢;(二)非經常性薪資,大部分每年都會從春節前發放年終獎金—通常是一月或二月—的薪資數字看出來,因為這兩個月會明顯比其他各個月份高很多,換言之,非經常性薪資就是不按月發的各種獎金,除了年終,三節獎金、員工紅利都是。所以,刻意把經常性薪資單獨拿出來看是嚴重的錯誤。 從資料來看個別年度的平均每月實質薪資水準,1991年到2017年,若分成四個時期:(一)1991年到1999年李登輝前總統時期;(二)2000年到2007年陳水扁前總統八年;(三)2008年到2015年馬英九前總統八年;(四)2016年到2017年蔡英文總統執政。在這四個時期,月均實質薪資水準的重要分界點是46000元。 李登輝執政時期,台灣人的實質薪資從39000元一路攀升到46000元;陳水扁時期則微幅增加,在46000元到47000元間不等;但馬英九執政則立刻降到45000元上下,只有2015年回到46000元以上,其餘七年都低於李登輝時代創下的46000元水準,甚至有四年低於45000元;而蔡英文執政的成績,2016年是46594元,2017年是47271元並創下歷史新高。 也許有人會說,馬英九執政遇到金融海嘯,但其實李、陳執政時期遇到的經濟干擾也不少。從19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1994年的人民幣一夜大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本土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泡沫、2002-03年SARS危機、2005年雙卡卡債風暴,這些年來各種影響經濟的重大事件從來沒有少過。 蔡總統則是面臨內部經濟問題:年金與財政赤字排擠政府投資、民間投資長期下降,近三年來國內投資幾乎靠台積電獨撐。更慘的是資金長期外流,金額達十兆元以上,台灣一年的GDP也才十七兆左右,由此可見嚴重性。在這些條件下,台灣的薪資水準能恢復李、陳時代及成長動能,並非易事,因此,應該給予這兩年的執政團隊們一定的肯定,而非一再引用錯誤觀念來打壓國人信心。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黃麒儒 2018-05-19
市場比政府聰明 但也比政府殘酷

市場比政府聰明 但也比政府殘酷

  日前中央銀行再度提起最低工資法之制定議題,引起討論,該法如何制定、以什麼標準定、產業適應期多久,以及租稅優惠誘因如何配套等,都是必須整體考慮的政策環節。畢竟,台灣一千多萬勞工,從最傳統的製造業產業、服務業,到最高端的科技業,乃至世界各產業中的隱形冠軍等都有,要制定一個最低工資法來有效適合全台灣,有其一定的難度存在,但這卻是必經之路,絕非一般論者以為放任勞動市場自動達成均衡那麼簡單。 首先,對於像台灣這樣高度依賴貿易的國家,即使勞動市場是完全有效率的,仍然會有失業率上升,而實質薪資停滯甚至倒退的問題,其理論並不難懂,就是薪資均等化(或稱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現象。 所謂薪資均等化,就是兩個貿易國之間,會因為長期貿易的關係,讓資本的報酬、勞動的薪資,在兩個國家有高低差異的情況下,使得差異逐漸消失,簡單地說:高薪資的國家薪資會停滯甚至倒退,而低薪資的國家薪資會提高甚至暴漲,感覺很熟悉嗎? 再直白地說,就是台灣會跟主要貿易國的薪資趨於一致化,而我國目前最重要的貿易國,就是中國,我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全世界最高(以地區分則為香港),因此,當然台灣的薪資停滯,而中國薪資一直追趕上來。 而其中,中國的資本很多都是台灣三十年長期投資所累積下來的,所以台灣的資本家越來越有錢,而台灣勞工的薪資卻一直停滯,這個結果並不難想像,這也造就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當然,這跟過去國民黨一味依賴中國的政策脫不了關係。 在台灣的特殊條件下,若依著資方角度,認為完全讓勞動市場來決定薪資水準,是所謂尊重市場,因為市場比政府聰明,這樣的論點感覺好像很理直氣壯,但其實掩飾不了這些論者以及支持者們,其內心的菁英心態兼對現代經濟學的無知。 台灣的資本與勞動長期分配不公平的問題,以台灣經濟依賴貿易的特殊性,本就應該由政府提出適當的政策,來重新分配資本與勞動所得,因為市場也許真的比政府聰明,但市場對人也是非常殘酷無情的,故蔡政府應該堅持立場,把基本工資法推出,以免有負選民所託。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台中市民)
黃麒儒 2018-04-11
誠實面對「深澳」三個爭點

誠實面對「深澳」三個爭點

舊的深澳電廠,在一九六○年代啟用,曾經是東南亞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而台中火力發電廠,則在去年之前,是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若以碳排放量來說仍是世界第一。看到這兩個不同時代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台灣的用電需求之強烈,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有關深澳電廠的幾個簡單數字,以二○一六年來說,這兩個機組發電量占全部總發電量的二.八五%,而核一核二廠各剩一個機組的發電量恰好占三.八五%,兩者相抵就僅是一%的差異,兩者相加則大台北地區就有六.七%的電力缺口,所以,目前北部用電量約四成,發電量卻只三成四的「南電北送」情況,若北部不建新電廠,則此問題會更嚴重。 而南電北送的問題在哪?台電的輸電與配電系統的線路損失率,根據他們自己的報告,二○一六年是四.五三%,所以,如果未來這六.七%多出來的電力缺口,必須再有南電北送來彌補,那大台北缺電的問題必然會更嚴重,而且「北部好空氣、南部壞空氣」的現象也會更常發生。 二.八五%是火力發電與碳排放及其他空氣污染問題的拉扯;三.八五%是非核家園的必經之路;而四.五三%則是跟先進國家(約五%)的電力輸送、配電差不多的先天物理限制。 這三個數字很簡單,卻同時可以解釋為什麼深澳電廠在野黨很容易拿來消費,因為,這是用電的環保理念之爭,也是區域公平的正義之爭,以及堅持非核家園的子孫永續理念之爭。 新深澳電廠從二○○七年退役之後,就一直沒有政治人物敢勇於面對,就是陷入這三個爭點裡面,大家都想自命清高,所以,賴清德院長的一席「誠實面對」之說,其實發人深思。我們的社會不應該責難誠實與勇於面對的人,反而要有更多人站出來為事實與現實發聲。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台中市人)
黃麒儒 2018-03-26
馮世寬讓國軍更讚了!

馮世寬讓國軍更讚了!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不只重創台灣,也重創剛上任且「絕對多數」執政的馬政府,當時,除了出言不遜的官員之外,事後被檢討而犧牲的政治棋子之一,就是國防部。莫拉克風災讓軍人作為替罪羔羊,可以說是軍人形象在馬總統手上的第一次重創,後來也間接引發洪仲丘案的廣大民眾怒火。 這次二月六日花蓮地震發生不幸,但政府應變之快,三十七分鐘就成立震災應變中心,後續幾個小時院長、總統的指示,這些新聞大家都有所聞,筆者就不贅述。但令筆者感受最深的是,在震災中心成立的同一時間(地震後三十五分鐘),我們花蓮的國軍,已經在倒塌的統帥飯店勘查,而且隨後馬上派出救援隊;而台北方面,則立刻調度軍機,開始運送人員與大型機具進駐,這些第一時間的國軍應變,幾十分鐘內就決策、執行的事,主要由進駐衡山指揮所的國防部長馮世寬指揮。坦白說,這與平常在媒體上看到的部長形象落差很大,用一個現在而言不適當的說法,即「刮目相看」。 平常馮世寬部長被在野黨長期醜化,甚至因個人宗教信仰而被惡意貼上「濟公部長」的標籤。質詢時,許多立委不尊重自己的選民所託,而認為馮部長經常語出驚人,故而老想利用他作秀,丟一些不入流的問題博新聞版面時有所聞,甚至到過年前還有媒體,「報派」內閣換人名單。 現在的在野黨包裝自己,慣常用萬人引領企盼的「造神」運動;如今破壞政府形象,則用同一個生產線,生產標籤式的言語,貼在各官員、政府與總統頭上,大玩「造蠢」、「造愚」及「造魔」的惡劣手段。如今天佑台灣,震災中不幸中的大幸是,我們其實有一個很緊實的執政團隊,是實實在在默默的做事,守護著大家,單從一個馮世寬部長身上,也許平常看起來不很正經,但一做起事來,卻縝密、迅速、確實,這讓我們真的覺得台灣是有希望與潛力無窮的。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黃麒儒 2018-02-11
勞基法是修好不是修惡

勞基法是修好不是修惡

勞基法順利三讀通過,把去年修法造成的無彈性,化為有彈性,且不失去年的修法精神,在中小企業與勞工間能平衡,其實不容易,看民進黨、國民黨與親民黨在挑燈夜戰時,還能平順走完就知道,這才是民意所歸,但少數勞團與在野黨仍然以勞基法修惡為標籤式的抹黑,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以核實計算加班費倍數與加班時數來說,感覺會違背「以價制量」的原意,但現實面,以價制量已經變成用破碎排班、找計時人力的方式來應付,所以原來的員工沒有賺到加班費,還要面臨破碎排班的問題,而企業找計時人力,要面對熟練度不足、工作良率不佳的問題,真的是雙輸的局面,政策達不到效果,還產生危害,這樣的修正怎麼會是修惡? 再以「月加班工時提高到五十四小時」這句栽贓的話術來說,此次修法是改成總量三個月一百三十八小時,單月原則四十六小時不變,可以勞資協議、備查當地主管機關,以提高到五十四小時,來因應台灣急單式的產業型態,換言之,如果連續兩個月加班五十四小時,那第三個月就只能加班三十小時,平均還是四十六小時,卻多了勞資都有運用的彈性,為什麼是修惡? 最後,這次修法是順著去年的修法,很多人大概沒實際看過去年之前的勞基法,所以感覺不到進步,以前這幾條修法,勞工面對加班,只能選擇接受或拒絕,沒有把「協議」實際加入母法來保障。而去年的修法與今年的修法,把勞工的協議權明確入法,而且還加到加班時數安排等條款中,如第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條等,更把送當地主管機關備查也入母法中,這些就是以後可以加強勞檢的根據,所以勞工、工會權利更受母法保障,而且還強制地方主管機關留存可供勞檢的勞資協議,為未來擴大勞檢執法留下空間,就好像當年垃圾不落地政策,是為了後續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的前置立法一般,這就是進步的立法,只是需要一步一步調整,給產業時間,特別是已經在照顧高齡勞工的傳統夕陽產業,有彈性、有目標、有步驟,怎麼會是修惡呢? (作者為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
黃麒儒 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