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逆全球化,很少人討論到的是價值觀分離的部份。
現代民族國家之所以興起有很多要件,並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每一個要件缺一不可,而其中一個比較少談論到的要素是鐵路的鋪設,鐵路促進了不同地區的交流跟貿易,就算不離開家鄉的人也會因為頻繁看到來自其他地方的產品,而產生『彼此都是自己人』的感情,否則在交通不方便的地區,一般人對於『家鄉』的感情是頂多擴張到附近的城鎮地區而已。
很多人談到晚清的戰爭都會特別提到東南互保,以及甲午戰爭時其他省份的總督都只看成『李鴻章與日本人的戰爭』、『直隸與日本人的戰爭』、『北洋水師與日本人的戰爭』,完全不認為與自己有關係的,這是因為那時候中國完全還不是一個民族國家,廣東人只認為自己是廣東人、四川人只認為自己是四川人、河北人只認為自己是河北人,以外的都是外地人,甚至同省裡面還分遠近親疏的,無法構成一個民族國家,假如當時中國已經是一個民族國家,梁啟超也用不著重新發明一次中華民族的。
而北洋時期以後的中國能夠逐漸建立民族意識,也是因為交通建設的發展加上對外戰爭的同仇敵愾意識才自然而然形成的,缺乏了交通帶來的流動,人是無法接納一輩子也不會接觸的遙遠地方的外地人跟自己是同胞的。
而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其實也是現代全球化的產物,因為美國小麥傾銷到亞洲所以亞洲人才習慣而且接受了麵包,因為麵包在台灣與日本韓國普及所以你在看日劇韓劇時對日本韓式的西點產生憧憬而主動瞭解日韓文化,因為好萊塢與可口可樂的流行使得亞洲國家覺得美國音樂服飾酷炫屌炸而學美語,如果這些貨物的流動不再存在,甚至只是減少,那麼不同國家之間相互學習價值觀的動機將會嚴重削弱。
更現實講,如果美國與歐陸不再需要中東的石油了,天底下還剩下幾個人會在意中東的女人不戴面紗會面對多慘的下場?假如美國不再需要非洲的礦場資源,天底下還有幾個人會在乎非洲每年餓死病死多少兒童?當貨物的交流衰減之後,人們也就不會再有動機關心遠方的鄰居,普世價值的共識也將會逐漸消滅。
很多進步派都對於原始淳樸的過去社會有一種迷戀,認為那是人類最初也最美好的形態,或許是,或許不是,可是想要回歸那種社會首先你必須拋棄近代建立的各種價值觀。
好比不丹曾經是左派作者筆下的人間天堂,他們的幸福指數長年維持世界國家前幾名,可是那只是因為不丹交通落後,自絕於全球化之外,所以社會維持在宗教跟家長式倫理的管理,當不丹開始吸引外資進駐也普及了手機網路,納入全球化秩序,他們很快水土不服變成幸福指數墊底的國家了,那是因為引入普世價值觀以後他們原來維持社會秩序的價值觀也就不管用了。
當不再有城市提供的大量因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大量工作,意味著有大量來到城市的人口必須回歸城郊跟鄉村,當白領工作無法再提供國際貿易跟金融的職缺,意味著更多人口將回歸容易得到親友互助的大家庭生活,家父家長制會在社會價值觀得到強化,個人主義的思想長期看會削弱,而宗教性、道德性的社會約束將會抬頭,人們對國界以外的世界的興趣將會降低,而且傾向於將外界不理解、異己的東西視為敵人,當全球化往逆向走,整個世界的價值觀是毫無疑問會往右的方向調整,而普世價值逐漸被當成一種妄想的,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會從世界村再次縮回到國界以外都是我們的威脅。
這不是一夕之間的改變,而是兩三代人甚至百年時間跨度的變化,然而只要交通與貿易的流通減少,這種變化將是不可逆的,直到環境再次發生改變為止,未來的人們將必須適應普世價值不再有效的時代。
所以我老是說,我真的搞不懂進步派明明就是受益於全球化最多、也受惠美國自由貿易秩序最大的一群人,偏偏整天幹一些不只是吃飯砸鍋,簡直是乘船鑿船的事情。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