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記憶、歷史和想像

文化:記憶、歷史和想像

早上收到了這個訊息:

李教授您好!看了您的一些文章很有感觸,你很多觀點我都很認同,DPP經過選舉的洗禮之後,慢慢的成熟走向保守主義,開始出現弱化,表面上抗中,但是很多地方其實都沒辦法做到。有75年來的歷史認同跟教育洗腦,文化上的情感認同卻硬把血緣和國族硬綁在一起,不尊重歷史跟掩蓋真相,再利用教育改造人民,這跟共產黨沒什麼兩樣,歷史可以用來反省反思再促使我們更進步,但是這土地上的人卻都做不到,至少這部分德國可以借鏡,我相信您了解⋯

這次的選舉過程大家可能都集中在訊息作戰,但我從自始至終比較關心的是轉型正義,政治、居住、弱勢⋯很多地方都需要轉型正義,但是政治的部分是最根本的,很多檔案真相不公布,讓幾十年來受難者受害者情何以堪,或許他們想著時間會沖淡一切,馬英九當時要忘記仇恨記取教訓,真相不白連恨的對象都沒有何來記取教訓,我們拿到名譽回復證書,只是紙上清白,先輩家人感覺是白白犧牲⋯,只有一種感覺⋯⋯痛⋯

很高興看到您的文章觀點都很持平,是實用主義的表現,如果有越來越多人跟您一樣,台灣一定會越來越好

————

前幾天「施明德」過去了,正副總統都有去探視,媒體沒有太多的報導,跟他有關的人都強調了他很多正面的人生經驗。我好像寫了兩篇文章,隱約點出他人生的問題跟核心價值之間的關係,很多我的朋友討厭這個人。

如果在德國,這個在歷史上這麼「特別」的人,過世之後,一定會有大幅的報導,從事實和理性分析來評論這個人,不會只有稱讚或只有批評,這個算起來影響台灣重大的人,他一輩子的選擇到底問題出在哪裡?造成的結果到底是怎樣?

蘇文鈺教授已經講了好幾次說我是「半個德國人」,我假設他這句話是稱讚,德國有納粹、還有親中,「半個德國人」也有可能是罵人的意思。

台灣人不重視歷史,因此沒有文化,對人只分好人或壞人,這樣思考的方式造成這個土地人民不會思考。

已經有不少朋友跟我講我見證了很多歷史的場景,尤其半導體反紫光的運動對台灣,甚至美國都有重大的啟示,中國是用什麼方法滲透跟併吞台灣,尤其對世界這麼重大的半導體,這個運動一定要好好把它寫下來出一本書,我說我的戰友已經在寫了,很快她就會出了。

有個朋友不太喜歡蔡英文,他說你在林全面前唇槍舌劍,最後得到「頑皮」的封號,和支持小額開放的那個幕僚幾乎要拍桌叫罵,林全說:「李教授他已經是我們這邊最接近你們的立場」,這些都是蔡英文政府的立場,紫光的結果只是莫名其妙,不然林全為什麼是她的行政院長?其他事情也是同樣的邏輯,只是可能影響沒有這麼緊急、重大、不可逆,也沒有所謂「奇遊團」這樣的組織,才會造就現在的社會面貌。

記憶是我們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基礎,它塑造了我們的身份和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然而,記憶不是靜態的;它是動態的,經常被重塑和重新解釋。

台灣的教育一元化為政治服務一直沒有改變,文化為政治服務、學術為政治服務,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我一直認為「學而優則仕」、「媒體立場化」這樣會讓一個群體弱智。

我了解的美國、日本和德國這種現象比較不是全面性,這些國家有很多人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能成就偉大的國家。

我相信有天馬英九過去的時候也是這樣,在台灣這個世界只分好人和壞人,我覺得台灣的問題不是藍綠的問題,而是只分好人或壞人,缺乏理性邏輯的問題。

一個沒有「記憶」和「歷史」的地方,很難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最後這些寶貴的經驗,在時間的過程會逐漸變成「想像」,我覺得這才是最可怕的。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