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祥之兆

 

中國正在承受龐大資金流出的危機,9月份資金凈流出高達539億美元,創下近8年新高,顯示中國資金流出正在飆速。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數量降至2004年11月的水平,分析指出,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投資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的修訂,都加速撤出。中國疫後經濟的復甦速度不如預期,也對中國的投資環境造成重大打擊,例如:挪威主權基金關閉設在中國的唯一辦公室,並將把亞洲總部遷至新加坡;貝萊德關閉離岸中國主題基金「中國靈活股票基金」,拋售九百億人民幣(近四千億台幣)的A股;加拿大第三大退休金基金安大略教師退撫金計畫,今年4月解散中國股票投資團隊。

貝萊德宣布關閉離岸中國主題基金「中國靈活股票基金」。(路透)

 

連中國本土的富裕階層也開始將資產轉移海外,對人民幣構成極大壓力。今年春季開始,這種朝已開發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等轉移資金的趨勢日益增強,中國富人對未來懷有不安全感,這不僅是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結果,也是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祥預兆。

中國政府似未找到有效應對措施,反而加碼演出,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積極參與台灣總統大選,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就遭中共查稅,而富士康在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遭中共稅務部門稽查稅務,在河南、湖北的用地情況,也遭中共自然資源部門調查。業界專家谷月涵(Peter Kurz)指出,富士康遭查稅,只會讓台商更認真撤出中國市場。別忘了,2005年奇美集團就遭中共政治查帳,逼迫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不得不表明支持《反分裂國家法》;2016年海霸王集團被中共查廠、罰款,被迫登全版廣告聲明非綠色台商。這些動作都導致外資出走,當外資企業撤出,不僅資金外流,更可能引發一連串經濟連鎖反應。

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不斷加劇,影響外匯市場的穩定,更影響中國整體經濟健康。中國政府也感到壓力,習近平視察中國人民銀行,似在向外界表示重視金融市場穩定。但中國政府採取的卻是形式上的調控,而非實質性的經濟結構調整,例如: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竟然還禁止證券公司為新客戶提供海外交易服務,限制資本外流。

台灣須自我警惕,經濟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風險,並認知穩定的政治環境、健全的法治體系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總之,一旦資金大量流出,這個國家的經濟前景必定是讓人擔憂的。

(作者是自營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