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就是放棄

自由就是放棄

慕尼黑的啤酒節上周六開幕,從9/16到10/3,看到有些朋友跑去喝酒,疫情真的過去了。疫情這幾年非常辛苦,我有些航空公司機長空姐的朋友隔離好幾十次,經歷時常失去自由的生活。

自由的核心是什麼?大多數人會說:自我決定。自由是強制的對立面,自由的人有他自己的決定,關於他的身體、生活方式,冒險或謹慎、不健康或健康、浪費或節儉。自由的人不服從他人的意見,而是自己的想法,這正是自由概念的含義。自由一直是艱難的,不管是康德和尼采都認同自由必須捍衛,反對極權的力量、流行的道德、社會體制及多數人的壓力。

自由是歷史進步的引擎,人類的進步都歸功於它,民主也因此產生,世界許多地方仍在為自由奮鬥,只有當個人可以反對集權,並且讓人民選擇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時,這樣才是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但在此之前,個人生活的自由在哪裡?許多人因為工作或家庭的壓力,放棄自己想要選擇的生活,例如有些朋友看了很多我寫的文章,覺得好好的去跑步可能是重要的價值,但有的人做不到,除了身體健康的因素之外,可能跑步很痛苦,考慮時間應該放在個人家庭、賺錢或事業上。

自由常常要靠殘忍的意志才有辦法達到,很多時候需要犧牲,放棄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溫暖,工作上的交際應酬或成長,以及舒適的被窩。自由首要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無法瞭解自己,適當的壓迫自己,沒有辦法得到自由。

自由沒那麼困難,自由就是放棄,選擇忍痛割捨那些次要的價值,聚焦在核心的目標上。

自由確實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掙扎的部分。當人們談論自由時,他們可能會想到政治和社會上的自由,但真正的自由始於內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但往往我們會被外在的壓力所束縛,很難真正實現自我。

「自由就是放棄」,有時候我們為了追求更高的價值或目標,可能需要放棄某些東西。這可能是時間、資源,甚至是人際關係。但這種放棄不是無謂的犧牲,而是為了更大的自由和目標。「幸福的關鍵是自由,自由的要素是勇敢和孤獨」,為了真正的自由,我們可能需要勇敢面對困難,甚至承受孤獨。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