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 歌詞的深濃台灣平埔血統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該看覓;月娘笑阮戇大呆,予風騙不知。」這是台灣百年歌謠第一名,台灣人都會唱的〈望春風〉。

國立歷史博物館,七月起在舉行「當我們望春風–台灣流行音樂九○年特展」。把一九三三年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的〈望春風〉當作台灣流行音樂的代表作。很多人會唱〈望春風〉,卻少人知道〈望春風〉有深濃的台灣平埔血統。

很多報導說李臨秋〈望春風〉歌詞靈感,來自中國古典文學《西廂記》。元代《西廂記》原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似玉人來。」

李臨秋回憶作〈望春風〉的日文手稿,是說靈感來自淡水河邊的少女,不是《西廂記》。

中研院院士杜正勝,二○○八年,根據清代黃叔璥所採〈崩山八社情歌〉,改作成四句五言詩:「月夜聞簫聲,獨臥心頭悶;疑是舊人來,開門風吹竹。」並說:「台灣民謠「獨夜無伴」具有平埔血統。」詩中聞簫聲指平埔男子約會吹鼻簫。

杜正勝改作〈崩山八社情歌〉書法手稿。

 

 

一七二二年黃叔璥著《台海使槎錄》,採錄南北路平埔各社民歌,用漢字記載歌調,並漢譯歌詞。所錄今台中大甲〈崩山八社情歌〉:「夜間聽歌聲,我獨臥心悶。又聽鳥聲鳴,想是舊人來訪;走起去看,卻是風吹竹聲!總是懷人心切,故爾。」

把三首歌詞比對:《西廂記》是女子在西廂,風吹門開,看到花影拂動,以為是約會的人到來,結果是偷偷越牆相會。

〈崩山八社情歌〉是女子夜裡房中獨臥,聽到鳥鳴聲,以為是情人吹簫到來,起身去看。竟是風吹竹,被風騙了。

〈望春風〉是女子在燈下孤單無伴,聽見有人來聲音,以為是意中人來了,開門去看,結果是「予風騙不知」。

三詩歌比對,可見〈望春風〉歌詞意境情節,與《西廂記》明顯不相同,與〈崩山八社情歌〉幾乎完全相同,血脈百年相傳。

最近,研究原住民語言和歌謠的高雄文史工作者洪國勝,發現日本時代,很多台語歌謠是根據清代原住民歌謠改編。比對〈望春風〉歌曲歌詞,都是根據〈崩山八社情歌〉改編。

百年歌謠〈望春風〉,是創作歌謠還是平埔民歌改編,應已很明顯。

(作者為作家、《詩寫台灣》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