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時開始有牛?

牛年來了,新春歡喜迎牛年,歡喜牛轉乾坤。牛勤勞善良,台灣人喜自稱、互稱為牛,為台灣水牛。

請問:有誰知道台灣真正何時開始有牛的嗎?

1960年以前的傳統台灣,是以農立國、以牛立農的農業社會。農家耕作田園,運送農作物,商家運貨,都用牛。那時候的鄉村,有田人家都有養牛。不論走到那裡,庄頭庄尾,路邊山頭,都可看到牛。大路上,隨時可看到有水牛或黃牛在拉車。很多農家都把牛當作家人。

1603年,隨軍隊來大員港今台南的陳第,寫第一篇記寫台灣人文風俗的〈東番記〉說:當時的東番台灣,有豬有雞有狗,「無馬驢牛羊鵞鴨」。荷蘭文獻也無台灣有原生野牛的記載。

 

那台灣何時開始有牛的呢?

王育德1964年著《苦悶的台灣》,寫說「傳教士格拉維斯,在一六四四年到一六五一年之間,自印度購入一百二十一頭黃牛,從這個時候起台灣才出現了牛。」又說:「順便一提,水牛是清朝以後從大陸輸入。」

《苦悶的台灣》對荷蘭傳教士從印度引進121頭黃牛,和清代才從大陸引進水牛,是台灣何時開始有牛的記寫,為後來許多許多歷史書和文史工作者所沿襲,幾乎已成通說。

事實上,筆者從龐雜的荷蘭《熱蘭遮城日誌》第一手史料,明確考證出台灣牛的歷史,是最晚1630年就開始有牛,最晚1647年就有水牛。(1624年至1629年是否已有引進牛,尚無資料。)

《熱蘭遮城日誌》記載:1630年3月6日,有共同打敗海盜李魁奇的另一海盜,在廈門附近,贈送荷蘭長官15隻牛、15隻豬;1633年7月17日,荷蘭船隊在廈門附近,搶盜了25隻牛帶回浯嶼(金門);1640年從澎湖運來很多牛,荷蘭公司和私人的牛已超過1200至1300百隻(《巴達維亞城日記》也有記載)。1643至1647年,都有從澎湖來的牛。其中1647年9月3日記載,中國沿海的船,帶來2隻水牛。其他各條未註名是黃牛或水牛,可能黃牛較多。荷蘭文獻是有記載傳教士1650年買進121隻牛,也未說是印度黃牛。引進牛也引進漢人犁耕技術和拉車。

清代文獻關於台灣何時開始有牛的記寫,可說都屬無根據的傳說和訛傳。

四百年來,台灣有了牛,人們的生活從此離不開牛。用牛:

一、拖犁耕田。

二、拉車載稻子、番薯、甘蔗等各種農產與貨物,有時也載人。

三、拉糖廍(清代製糖所)石磨(石車)榨甘蔗製糖。每座石磨要有六隻牛拉石磨,台灣各地很早就有牛寮、看牛寮、牛埔的地名。

四、把攪稻草的泥漿踩踏勻實,來印製土角(土磚)砌牆,起建傳統茅草和紅瓦土角厝。用牛糞、稻殼(粗糠)攪泥漿抹牆壁。

筆者的考證,可說是台灣歷史上何時開始有牛的新發現,是研究台灣歷史者,包括通史、文化史、經濟史、交通史、農業史、建築史、糖業史、文學史,都應該知道和修正的歷史新發現。

(作者為出版社主編、作家)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