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心肉吃太多?

好了今天的江山萬里情中國人真行又要開始講古。

說到現代化豬舍,我就想到以前我們曾經酸過的,中國政府找華為阿里這些企業去投資養豬這回事。

事實上這種高科技養豬的大方向我認為是正確的,可是中國由於總是搞國家計劃式調控,因此執行細節總是一大堆嘈點可以嘲弄,然而大方向來說其實是一種進步,真要說這是習近平上台的諸多改革裡面少數我認為還算幹了人事的事情。

十年前會來往中國的人應該都被人告誡過在中國少吃豬肉,那是因為當時中國的豬肉存在很嚴重的『米心肉』,所謂米心肉就是感染了寄生蟲的豬肉,因為寄生蟲會把蟲卵產在肌肉內部,所以肉切開會有米粒大小的白色蟲卵,這種寄生蟲是人畜共同的,所以吃了這種米心肉的人也可能感染寄生蟲,而在十幾年前,中國的豬肉寄生蟲情況嚴重到市面上散賣豬肉高達兩成都是米心肉的程度。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一直想要對中國國產豬的養殖做出改革來改善,可是始終成效很有限。

米心肉的豬隻之所以早年在中國氾濫,是因為農村散養的豬隻環境太過惡劣,有多惡劣呢?如果三四十年前在台灣農村有養過豬的比較能夠想像,在三合院旁邊搭個豬寮,豬的糞水直接通過跟人共用的排水溝流進耕作用的灌溉渠裡面,人就住在離豬不到三十公尺的地方,豬的食物就是農戶從鄰居收來的廚餘當場蒸煮,沒有充份消毒就給豬吃,黑心一點的,蒸煮過程撈出來的浮油還能拿去賣給收地溝油的(當時台灣稱作餿水油)。

在那種環境養出來的豬隻,以及養豬戶,不停在人跟豬之間交叉感染寄生蟲跟疾病,養殖出來的豬肉衛生品質自然也很難確保,而且這種養殖方式對水以及耕地的污染也非常嚴重,因此台灣從三十年前就早以各種輔導補助以及法規禁令,輔導台灣的豬隻養殖往現代化衛生標準改進。

現在台灣的衛生畜牧,豬隻是在恆溫而且自動化衛生設備的環境生長,免除了傳染病跟寄生蟲交叉感染的問題,而且養殖過程的廢水也必須重複處理到乾淨才能排放,所以台灣的問題豬肉從二三十年前就逐漸絕跡。

可是這種改善需要很多高價的設備,並不是一般的散養農戶能夠負擔,而且僅僅為了養幾頭豬就買入動輒幾百萬的設備也完全不划算,所以衛生的安全豬肉養殖就必定會走入規模化,然後散養的豬農就會漸漸消失。

可是中國豬肉養殖因為存在經濟學上知名的『三年(四年)價格循環』,也就是中國的豬肉由於國家計劃跟糧食政策的關係,每隔三到四年就會經歷一次暴漲跟暴跌的週期,上下波動可以驚人到一市斤十元到四十元之間,這種具有巨大波動的市場不利於養殖市場自然整合,簡單說,當豬肉大漲時,很多豬農看到有利可圖搶著進場了,然後競爭者眾多就競相削價競爭,此時因為肉價高昂就算削價競爭還是有利可圖,問題是如果在這個時候不趁利潤高時多賺點,當週期進入跌價循環時,當初搶進場的人資金不夠撐過一兩年的虧損週期,就破產倒閉又出場了,反而散養的小農因為不是本業所以利潤差時大不了不養,而更有抗風險能力,這種豬價循環使得中國的養殖豬改革很難順利推行。

可是後來中國爆發了非洲豬瘟,非洲豬瘟一方面對中國的養殖豬農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另一方面對於中國這樣習慣搞國家計劃經濟政策來說卻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機會,本來小規模經營的豬農都垮了,那麼就用不著為了讓他們退出市場還得協調發補助什麼的,直接把市場畫給有能力幹現代化養殖的集團就行,於是大刀闊斧把中國豬肉養殖業徹底整併。

可是因為上述的豬肉週期的存在的關係,在中國想要搞現代化豬肉養殖,是需要底子很硬的財力才足以抵抗豬肉價格週期風險,光是投入個幾千萬人民幣這種程度的公司財力還是不太夠的,起碼也要有幾億流動資金這樣的口袋才能搞得起來,也因此當時才找上華為這些高科技公司。

所以當時很多人嘲笑華為連養豬的生意也做,是不是沒錢了,事實上恰恰相反,就是因為華為口袋夠深,中國政府當時才找上華為去填補那個空缺。

現代養殖已經是上億的口袋才玩得起的規模化產業,跟文青想像的農家樂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了,稍有規模的養殖戶資產都可以視為一個財團了,老是用三四十年前的觀念在看待現代養殖的,是不是米心肉吃太多?

< 資料來源:周布雅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