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中小企業被保護得非常好

其實這個真的要聽聽作為香港人的鄭立的意見,因為香港本地公司就是被中國的規模資本打到寸草不生。

中國的公司集團最擅長就是打集團規模戰,先用大筆資金擴點拉出來績效報表,這樣就有本錢融資,融資到錢以後就賠錢打價格戰,打到同業難以經營之後就併購同業獨佔市場,成為市場寡頭以後只要築高經營壁壘讓新公司無法生存,之後價格就是自己說了算,開始割消費者韭菜了。

台灣因為對於外資跟外勞進入的管理非常嚴格繁瑣,在討論金融開放時常常被寬鬆的香港拿來做對比,認為是台灣的嚴重劣勢,可是也因此台灣的中小企業也被台灣政府保護得非常好,幾乎用不著擔心像這個這樣的內捲(內部惡性競爭),專注在品質跟報價上面的競爭就好,不太容易想像損益報表沒算清楚一個項目,明年公司就變成別人的了,那是什麼鬼故事,可是在中國那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光搞產品是不行的,本益比沒有精算到小數點以下一個位數都可能成為你經營失敗的關鍵,自然,少買通了幾個負責查核環保設備的人可能也是關鍵原因。

像館長那樣專注於口耳行銷、不擅長財務規劃跟系統一條龍管理,不擅長精算成本跟純利的中小企業,在台灣大把大把的都能過得很好,雖然無法賺大錢也不至於朝不保夕,那是因為台灣幾十年來的政策就是用築高壁壘不讓國外集團進來攻城掠地的保護政策的,否則在近二十年的全球化規模化集體化時代,台灣以中小企業佔比七成的結構早就不可能不大洗牌,大半的中小企業早就被企業集團海嘯式的打垮重組。

如果館長在中國跟那邊的健身集團競爭,人家可以虧錢倒賠兩年跟你搶客源,你要怎麼因應?兩年後你發現你為了打割喉戰跟人借的錢原來是對方借的時,人家已經帶了律師文件到你公司,估價一成把你公司抵債了,這種故事在中國連農民工都能說一堆給你聽,習慣了台灣溫吞環境的企業面對中國攻擊性極強的規模打擊,大部份是不堪一擊的,人家不是在跟你拼生意場,是打仗呢!

會說『我生意做不起來的戰犯都是政府』,就是你所在的環境被政府保護得很好的證據,這種話在金融開放度高的國家,誰聽到不會覺得有病?

Lap Cheng

只要你看過中國大企業的發展模式,你就會知道,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參考美國的大企業,只要有巨額的資本,他們賠得起錢,就能夠以賠本生意消滅一切不得不追求短期盈利的對手,先搶完市佔率之後,臺灣就成為了企業已佔有市場的一個點,之後就不怕沒有利潤。

說是不是臺灣人對自己沒信心與他們競爭呢?我是香港人我就直接說吧,臺灣是一個長期保守,受保護的環境,資本以家族企業為主,而臺灣的家族規模也不如中國。

臺灣從企業到人員,的確就沒有這種能力跟長期激烈競爭的中國競爭,這不是貶低這是事實,在很多中國人在這種競爭中傾家盪產承受巨大壓力時,臺灣過了多年很多人穩穩賺,心安理得的生活。

如果追求的人生那麼沒風險,明顯就不是預備競爭的人。

中國在殘酷無理的磨練中產生了強大的國際企業,而臺灣則大部份人安於穩穩賺的事情裡安樂生活,覺得自己是甚麼偉大民族不怕競爭,這像是農民跟遊牧民族鬥騎射一樣,也不看看先天的競爭環境與程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不是猛龍不過江。一輩子只留在臺灣,打一份穩定工作的人,應該理解自己真的是受保護的,不要輕言自己的競爭力,以為自己可以從這些強者手上搶到市場,參與競爭這種事,你隨時可以投入,但當你累或者覺得自己無望時,不要以為自己可以輕易退出。

如果真的追求競爭,其實臺灣人一早就可以過對岸感受,在對岸賺了不少錢的臺灣強者是存在的,然後先自問自己是不是那種人。

 

< 資料來源:周布雅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