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九合一大選荒腔走板

以北部地區縣市長選舉為例

怎麼感覺這次選舉荒腔走板呢?總是覺得邏輯很怪。這是民主選舉,還是民主共業?

首先談台北市。台北市主要候選人,是國民黨提名的蔣萬安、民進黨提名的陳時中、以及民眾黨支持的黃珊珊。

理論上,台北市是民眾黨柯文哲執政,在野黨蔣萬安、陳時中,應該檢討柯文哲的政績才對,偏偏蔣萬安從頭到尾都在檢討衛福部的疫苗和防疫政策,彷彿蔣萬安是要選自己當衛福部長。然而偏偏選民很買單,陳時中講了一百多個政策,根本沒有人在聽。同樣的,黃珊珊應該為柯文哲的政策辯護,偏偏黃珊珊也一樣在檢討陳時中的防疫政策。

 

這到底是在選台北市長,還是在選衛福部長?

此外,黃珊珊既然是柯文哲的副市長,理論上應該為柯文哲的八年執政辯護。柯文哲這八年來,每次天下雜誌的六都首長民調,多數都是敬陪末座。這個副市長顯然是政策執行不力,偏偏年輕人很喜歡。而黃珊珊好像是沒有聲音的人,好像是柯文哲在選。難道選民不怕,黃珊珊選上,只是柯文哲的人頭或代理人?如果黃珊珊當市長,柯文哲是不是每天還是像名嘴一樣,指指點點的?

其次,是新北市,新北市候友宜躺都可以選上。然而如果問我,這四年他為新北市做了什麼?一時也想不起來。侯友宜從來沒有聲明他要在未來四年在新北市「做好做滿」,仍然有像 2016 年的朱立倫和 2020 年的韓國瑜的野望,想要選總統。這是怎麼回事?

再來是桃園市和新竹市,這是論文和學歷的大戰。

本來林智堅在 2014 年選上市長,他當時與蔡仁堅、許明財一起競選,蔡仁堅和許明財,都是美國碩士,而林智堅當時只是研究生,明顯學歷比兩位候選人差,然而卻選上市長。足見,選民不是看他學歷選他當市長。而 2018 年他在韓流襲擊下,仍然連任市長,足見學歷不是因素,政績才是因素。

然而偏偏藍營攻其學歷,而台大又碰到一位深藍的校長和深藍的社科院院長,以公審方式撤銷其台大碩士學位。而林智堅舉出與余正煌重複部分,集中在 2016 年 2 月 1 日的陳明通電郵給林智堅的公証論文計劃上,而此論文計劃內容,比余正煌畢業要早,偏偏社科院院長蘇宏達不相信公証過的資料,認為這不足証明是林智堅寫的。然而這公証資料上,論文計劃封面寫的研究生是林智堅、指導教授是陳明通,如果這不足以証明是林智堅寫的,那麼余正煌的畢業論文,封面寫的是余正煌,又怎麼証明是余正煌寫的?更何況,即使該公証資料論文計劃不能証明是林智堅寫的,也同時不能証明不是林智堅寫的。在邏輯上,既不能証明不是林智堅寫的,就不能撤銷林智堅的學位。但是那句「你相信民進黨,還是相信台大」,就使林智堅退選。

然而,理智的選民不禁要問:

「你相信公証的效力,還是相信蘇宏達的主觀判斷?」台大會出一個不值得相信的柯文哲,再出一個不值得相信的蘇宏達,又何足為奇?兩人不都是台大教授嗎?

更何況,余正煌的論文共 89 頁,論文中 2、30 頁都是林智堅委託民調公司共同設計所做的內部民調資料及問卷分析(全部的民調資料及分析共近二○○頁)。台大卻認為余正煌的論文原創性足夠,而林智堅的論文原創性要檢討,這是什麼邏輯?這會是台灣政治史上的奇譚。

林智堅的退選,影響到桃園和新竹民進黨的選情。林智堅的論文全文共 96 頁,與余正煌論文重複的部分,加起來只有 3 頁左右。然而桃園國民黨的候選人張善政,其主持的農委會的研究計劃,抄襲他人著作的程度,數倍於林智堅。林智堅的論文,只是個人的學業問題,而張善政的研究計劃,關係到國家花費五千七百多萬元公帑和研究計劃的品質問題。然而選民輕縱張善政,卻重責林智堅。

同樣的,新竹市另外兩個候選人林耕仁和高虹安,也同樣涉及論文抄襲問題。高虹安涉及論文抄襲,更被資策會証實,並提出訴訟。林耕仁的中華大學論文的抄襲,中華大學說這不是抄襲。因為他已經被棄保邊緣,無論是民眾黨或民進黨,都不敢深究,怕再追究中華大學的雙重標準,他真的被棄保了。而高虹安論文的抄襲,共抄襲兩篇資策會有著作權的著作,其中一篇達八成,一篇達三成,都較林智堅論文重複比例嚴重多了。

尤其林智堅只是碩士學位,而且是在職班。而高虹安,卻不是在職班,而且是博士學位,且拿資策會的全職薪去寫論文。然而高虹安到現在還沒有退選,而且民調高居不下。國民黨許多人士,還不斷為她講話,棄林耕仁於不顧,這也是另一種荒腔走板。

再者,苗栗縣國民黨不敢提做砂石有黑道背景,而且富得出油的議長選縣長,然而柯文哲卻公然加以支持。這位議長目前聲勢高漲,許多台北的國民黨人士及苗栗國民黨的縣議員候選人,都聚在其身邊助選,沒有黨紀問題,這也是另一種政壇奇觀。也許台灣又要產生一個黑道縣長。

當民眾已經沒有了理智和價值判斷,民主的共業就形成了。

民主可貴嗎?只有珍惜民主,民主才會可貴。

獨裁還可以怪自己無能為力。自己造成共業的民主,只是令人嘆息。

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原文出自魯直論壇,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 資料來源:《芋傳媒》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