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標題 為什麼不值得看

 

年節無事,在躲避不熟的親戚們令人尷尬的對話時,不少人選擇滑手機暗示「我不想講話,別來煩我」。但用手機看劇玩手遊,拒人千里之外的表現太過明顯,只能在社群平台或即時通訊群組裡找文章看,保留「如果你非聊不可,我也沒辦法」的空間。

既然不得不找文章看,總會被釣魚標愚弄幾次,這已經成了跨世代的共通經驗,不管被騙的人有沒有自覺。這些釣魚標通常用與內文不符的標題,吸引用戶點擊,或是訴諸人性弱點下手,目的是賺取點擊次數,是最基本的賺流量手法。所謂與內文不符,也有幾種區分,最極端的是標題與內文幾乎無關,其次是標題將事件以誇大的詞彙形容;至於訴諸人性,最常見的是利用恐懼與好奇心。以下列出五種釣魚標題,方便大家避開。

一、刻意省略發生事件所在國家的標題,句型不一。採用的手法是題文不符。一般標題不提及發生事件所在國家,是預設這件事為國內新聞,而這類釣魚標正利用了這種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習慣,將因文化差異而極少在國內發生、在當地則並不罕見的事件,省去所在國名,讓你以為台灣居然有這種事。

二、暴力動詞標題,例如「打臉」「網暴動」,這種標題利用的是誇大。通常認真看內容,會發現引述的內容、語氣與真的打人巴掌相去甚遠,或所謂網暴動只不過是留言的人比較多而已,事件本身根本沒什麼重要性。

三、超自然預言災難標題,例如「國師」、「印度神童」,利用的是恐懼。這點之前曾為文談過,無法驗證又製造恐懼心理,毫無價值又看不起閱聽人。

四、第三人稱代名詞標題,例如「他一語道破關鍵」,這種標題利用的是好奇心。凡是標題裡可以用「他/她」取代的,都不是與新聞事件相關的重要意見來源,有高知名度且具備可信度的新聞人物發言,不需要用這種手法。

五、「這個」標題,只要用「這個」、「這件」取代具體指涉的名詞都算是,利用的也是好奇。與上項相同,可以用「這個」「這件」甚至「這句話」取代的,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物,事件本身也不具備重要性。

避開釣魚標其實是老生常談,但人性是禁不起誘惑與考驗的,所以都會被愚弄。這裡要特別提及的是,上述各種標題的共通點,就是會使用釣魚標的文章,內容都缺乏正確的知識、資訊、可信度等閱讀價值,不然何必使用釣魚標?如果要滑手機躲親戚,不如下載幾本電子書慢慢看,一樣可以達到目的,不要讓釣魚標浪費時間與手機電力。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