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應當心的中國疫情訊息

 

中國防疫新十條下的實質解封已經一個月,各種疫情資訊仍然不明朗,尤其在中國國家衛健委於去年十二月廿五日宣布停止每天公布病例數及死亡人數後,更是撲朔迷離。對基於種種原因想了解中國疫情的人來說,非常困惑。

即便對沒有親人在中國、也與中國無生意往來的人來說,由於台灣與中國的地理距離與互動密切程度,不能不擔心受中國疫情影響的各種可能性。但基於中國政府一貫的資訊不透明,以及台灣某些意見領袖與媒體的表現,當下有四種與中國疫情相關的訊息,應該特別當心,不要照單全收。

第一就是疫情規模相關數字,包括病例數與死亡人數。由於中國對武肺病例與死亡的定義向來獨特,而衛健委的數字又匪夷所思的低,所以本來就很容易被誤導。但近來對中國染疫與死亡人數的估計或說猜測又不合常理,甚至有媒體引述中國網路媒體的文章稱已有六億人染疫。如果中共中央清零至上時各級政府只敢少報數字,那麼現在要求快速過峰,地方難免有惴摩上意者虛報灌水。總之只要消息來源是中國的數字,都只能聽過就算。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第二是關於變種病毒株。訊息混亂下,許多網紅名嘴憑網路消息與上述不可靠的數字推測中國解封已造成新變種。但到底實情如何,還是應該由台灣與其他週邊國家的邊境檢疫結果來判斷,不可靠的推測沒有什麼幫助。

第三是關於物資。由於與中國近在咫尺,中國有個風吹草動台灣都受影響,因此中國缺止痛退燒藥,台灣自然就有人屯藥;中國缺抗病毒藥物,清冠一號詢問度又高起來;中國人民受疫情影響擠不進醫院,慢性病藥物也可能供貨混亂。這時最怕的就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亂,放出特定物資缺乏的假消息。

第四是嘴砲戰。藉由中國疫情,在社群平台上再打意識形態口水仗。要不要提供援助、體制優劣這類話題,在社群上理性談論都很難了,何況故意借題發揮轉移焦點的意見領袖,想趁亂收割一些政經利益。這類訊息沒有必要理會。

筆者之前曾為文提過,要了解中國疫情實況並不容易,只能靠有實地採訪、新聞產製流程相對嚴謹的外國媒體報導,或一些外國智庫可驗證的模型推估。大家用了這麼些年的社群平台,對訊息來源與產製方式應該要有點警覺心,不要看什麼信什麼,更不要當假訊息的傳播鏈。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