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回顧

Chris Miller,《晶片戰爭》(頁325至326):

中國政府所支持的『大基金』宣布向紫光投入首批資金逾10億美元的計畫,這代表政府認可該公司的策略。於是,趙偉國把目光轉向海外,只擁有中國的無晶圓廠公司或吸引外國公司到中國投資是不夠的,他想掌控世界晶片業的制高點⋯ 趙偉國真正感興趣的是購買台灣的重要企業:聯發科(美國以外的頂尖晶片設計公司)與台積電(全球幾乎所有無廠房晶片公司都依賴的代工企業)。」

「把台灣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賣給一個有政府資助的中國投資者完全不合理,而且將導致台灣受制於中國。除了廢除台灣軍隊或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台灣以外,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方式比這種交易更嚴重破壞台灣的自主權了。」

「然而,台灣政府的立場似乎搖擺不定。台灣的經濟部長鄧振中建議放寬台灣對於中國投資晶片業所設下的限制。在中國的壓力下,他暗示,中國加強對台灣晶片業的控制是無可避免的。他告訴記者:『你無法逃避這個議題。』不過,當時台灣面臨一場競爭激烈的總統選舉,政府延遲了任何政策調整。」

 

當時(2015年前後)對台灣科技業抱持類似觀點者,確實不乏其人。許多人覺得「反正北京遲早會追上來,不如趁現在打包賣個好價錢」。我在那個時候接觸到的一些產業人士,想法差不多就是這樣。

假如當時走向那條歷史路徑,台灣在世界經濟的戰略地位就會大不相同。現在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科技企業,是走向世界、馳騁海外的巨人,但在不到十年之前,它們還很有可能會淪為北京盤中的餐點。即使到了現在,這種可能性距離我們也不算遙遠。

至於當年那位氣勢洶洶的趙先生?去他該去的地方了。

註:引文出自Chris Miller,《晶片戰爭》,洪慧芳譯,天下2023。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