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運動心理學家」賀佛爾

自從那一場由「滿嘴髒話、滿身刺龍刺鳳」的肌肉男,聯合失意的「國運不昌隆」和「歧視女性主義者」所舉辦的7/16的「純男」群聚之後,我經常想到群眾運動心理學家賀佛爾以下的一段話:

所有群眾運動都會激發起其追隨者赴死的決心和團結行動的意願,不管它們宣揚的主張或制定的綱領為何,所有群眾運動都會助長狂熱、激情、熱望、仇恨和不寬容。所有群眾運動都能夠從生活的某些部門釋放出強大的動能,他們全都要求信徒盲從和一心一意效忠。」

賀佛爾探討群眾運動的一些共有特征,重點是陷入狂熱的烏合之眾的人格。積極投身群眾運動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無可救藥地失敗,渴望逃離自我,將生命托付給某項神聖偉業,整齊劃一的集體生活令個人的責任、恐懼、無能得以掩埋。運動的領導者則刻意培養參與者的失敗感,號召自我犧牲以獲新生。

賀佛爾對群眾運動的以上分析,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失之過激?有待討論,但是若拿來檢視7/16的所謂「公平正義」運動,至為符合。

真是湊巧,今天就是賀佛爾(Eric Hoffer)的冥誕,他於1902年7月25日出生於紐約的貧民區。

他是美國作家,寫作題材以政治現象、社會心理學為主。

他生活顛沛困頓,父親是一個木匠。他5歲時,已能閱讀英文和德文作品。但遺憾在5歲時,母親抱著他,不慎滑下樓梯,一年後母親過世,兩年後賀佛爾不明原因失明。15歲時,他的視力突然又回復正常。因此他把握時間,努力閱讀。

他曾長期打散工(包括碼頭工人),與底層社會打交道的生活經歷使他發現群眾的心理。所以寫下很多對群眾運動的觀察心得。他的《狂熱份子》、《變遷的磨難》等書是他的代表作品。1983年,獲頒總統自由勳章。

7/16在凱道上的「狂熱份子」群眾們,如果不服氣,去找他算帳。他於1983年在舊金山逝世。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