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經貿對手」為何落魄?

韓聯社報導,韓國貿易協會發布統計數據,今年一月,韓國對中國貿易收支出現三九.三三億美元逆差,中國成為當月韓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今年前二月對中貿易逆差累計五○.七四億美元,逆差規模同樣排在第一。這是中國首次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專家分析,韓國對中貿易逆差並非短暫現象。何以有「台灣最強經貿對手」之稱的韓國,落魄到這步田地?主因是韓國產品喪失競爭優勢,對中國出口由互補變競爭所致。

報導指出,韓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品目依序是精密化工原料、乾電池、蓄電池、電腦、工業電子設備等。以往中國從韓國進口大量中間產品,再加工為成品後出口,而半導體則是其中重點,如今中國跟韓國也在競爭一些中間產品與中間材料,使韓國受到很大的衝擊,而這些產品與關稅卻沒有直接關係。不僅如此,在中國消費市場、終端產品方面,韓國品牌也有明顯退潮的跡象,如三星手機,不到十年前在中國市占近十九%、排名第一,現在衰退到不到一%,韓國現代汽車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也是不斷下滑。

回想當初韓國把中國當成一個巨大又具潛力的市場,經過漫長的協商談判,中韓兩國在二○一五年簽訂FTA,有廿二個產業,九成以上產品免關稅,韓國民眾雀躍,而和韓國一向處在激烈競爭的台灣,在國內則引起很大的震撼,很多政治人物都站出來批評台灣政府「自掘墳墓」,經濟部也立即公布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甚至總統馬英九都說重話。如今看來,我們還要把跟中國簽自貿協定視為萬靈丹嗎?

當中國逐漸從一個巨大的市場,變身為競爭對手時,依靠對方讓利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而台灣的產業、企業必須努力持續保持在前緣,否則遲早會被趕上、取代。韓國的處境、中韓貿易的變化,對台灣而言,檢視當前兩岸經貿關係,韓國足為殷鑑。

(作者為資訊工程師,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