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衝突對台灣的啟示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領土糾紛,廣受台灣人的關注,因為與兩岸的衝突極類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究竟烏俄的領土糾紛對台海的穩定有何衝擊,以下是我的分析。

#烏俄衝突的歷史背景

烏克蘭緊鄰俄羅斯西邊。歷史上,兩者曾被多個王朝統治過,有時屬同一王朝,有時屬不同王朝。最近的一次分合發生在蘇聯解體的1991年,烏克蘭宣佈獨立。

蘇聯時期,烏克蘭是其中的一個共和國,武力僅次與俄羅斯。為了籠絡烏克蘭人,赫魯雪夫將原屬於俄羅斯領土的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

烏克蘭宣佈獨立後,與俄羅斯簽了幾個條約。其中之一就是「布達佩斯備忘錄」,內容是烏克蘭把境內的核子彈頭交給俄羅斯,換取美國、英國、與俄羅斯的安全保證。這個備忘錄在1994簽訂。

在1997年,烏克蘭與俄羅斯又簽了一份友好條約,雙方約定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不歧視境內的對方人民。問題是,這個合約簽訂時,兩國對邊境的劃分並無共識。

烏蘇友好條約每十年自動續約。2018時,烏克蘭片面表明不續約,條約在隔年失效。烏克蘭不續約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在2014出兵併吞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是極具戰略價值的一個半島(附圖下方圈紅線之處)。烏克蘭宣佈獨立時,俄羅斯並未主張對克里米亞有領土主權,只要求在此設立海軍基地。

俄羅斯這麼大方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烏克蘭是俄羅斯可以掌控的附庸國。第二,克里米亞的居民有65%是俄羅斯人。

俄羅斯出爾反爾,出兵併吞克里米亞,也有兩個理由。第一,烏克蘭與西方國家越走越近,已非俄羅斯所能操控。第二,烏克蘭在政策上歧視境內的俄羅斯人,企圖逼迫他們搬回俄羅斯。

#烏俄衝突繼續的理由

俄羅斯出兵併吞克里米亞,更讓烏克蘭產生危機感,加速與西方國家的軍事聯盟,甚至可能加入北約協防。烏克蘭加入北約等同西方勢力兵臨城下,改變歐陸軍力部署的現狀,為俄羅斯所無法接受。

為了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祭出武力威脅。問題是,烏克蘭是主權獨立國家,可自由選擇軍事聯盟的對象。俄羅斯的武力威脅違反國際秩序,只好設計一套出兵劇本:

烏克蘭東部緊鄰俄羅斯的幾個州,很大比例的居民是俄羅斯人。在俄羅斯的策動下,盧甘斯與頓內茨兩個州的部份地區宣佈獨立(見附圖)。這兩個地區的俄羅斯居民佔多數,本來就享有自治權,與烏克蘭軍隊也曾交火。

宣佈獨立後的這兩個地區,再度與烏克蘭的軍隊互相砲擊。俄羅斯宣佈承認這兩個共和國,然後用「和平部隊」的名義,將原來部署在邊界的部隊開進烏克蘭。

#烏俄衝突對比兩岸關係

烏俄衝突與兩岸關係有幾個類似之處:

一、歷史上,烏俄與兩岸都有多次分合。烏克蘭有許多認同俄羅斯的居民;台灣也有不少認同中國的人民。

二、俄羅斯宣稱與烏克蘭同文同種,這和中國宣稱對台灣擁有領土主權的說詞一樣。

三、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肇因於前者親近西方勢力。台灣也是美中衝突的夾心餅乾。

除了上述三個共同點,烏俄衝突與兩岸關係也有幾個不同的地方。

一、兩岸分治超過一百年,而烏俄分家不過是最近的事。

二、烏俄領土相鄰,陸地邊界長度將近兩千公里。台灣與中國則有一百多公里的海水隔離。

三、烏克蘭原是俄羅斯的附庸,倒向西方屬改變現狀。台灣早就是美國的「準」屬地,倒向中國才是改變現狀。

四、烏克蘭沒有戰略利益相同的鄰國,有些鄰國甚至是俄羅斯的附庸(例如白俄羅斯)。台灣則有許多戰略利益相同的鄰國,對中國的武力擴張都有疑慮。

五、烏克蘭的戰略價值不高,只能充當西方國家與俄羅斯軍事衝突的緩衝地帶。台灣則極具國際戰略價值,是西方國家防堵中國擴張的關鍵。

#烏俄衝突對台灣的啟示

基於上述的異同比較,烏俄衝突對台灣的啟示有幾點:

一、感謝台灣海峽的保護,中國無法部署幾十萬大軍,隨時開進台灣。

二、同文同種不具國際法的效力,不能用來主張對鄰國領土擁有主權。

三、國際秩序有一定的約束力,對鄰國出兵必須有正當理由。相對於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中國要製造對台出兵的藉口更困難。

三、俄羅斯能製造出兵的藉口,在於烏克蘭有不少國家認同錯亂的內賊。在國家認同這方面,台灣並不是全無隱憂(黃郁婷就是最近的例子)。

四、在任何的國際衝突,試圖改變現狀的那一方要付出較高的代價。在烏俄衝突,試圖改變現狀是烏克蘭。在兩岸衝突,試圖改變現狀的是中國。

五、不能完全排除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極權國家的領導人有幾個特色:生性多疑、資訊片面、權力傾軋等。這些特色會促使他們從事不理性的軍事冒險。

以上是我對烏俄衝突的解說與分析。根據上述的分析,如果要我研判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我的答案是:「機會甚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我的專業不是國際關係,但為了撰寫這篇文章,我閱讀了許多資料,也使盡多年的學術研究訓練。希望大家會喜歡。

 

< 資料來源:翁達瑞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翁達瑞

翁達瑞
曾任教多所美國大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