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

 

繼香港大學的大型雕塑「國殤之柱」之後,香港中文大學的「新民主女神像」和嶺南大學「六四浮雕」也連夜遭到校方拆除。在「特區國安法」箝制下,跟六四事件有關的歷史記憶,絲毫不容在香港留下任何痕跡。

矗立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的《國殤之柱》(圖片來源:Studio Incendo/CC BY 4.0)

 

從林鄭月娥就任特區首長以來,甘於扮演聽命北京的角色,上行下效,現在連大學校方都自棄學界的尊嚴,以中共的尺度進行自我審查,惟恐觸犯行政當局的底線,而創作表意的自由及事實的真相,就在這種自我設限中被過濾掉了。儘管中共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粉飾中國境內的人權狀況,香港居民此刻卻身歷逐漸失去昔日自由的情境,除非離開香港,否則就必須「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

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的六四事件,是近代歷史極其重大的人權災難,也已成為全球華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歷史傷痕。跟「六四」的歷史傷痕相比較,一九四七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堪稱是台灣的歷史傷痕,也曾經是台灣社會莫大的政治禁忌。不過,在台灣解除戒嚴,走向民主化後,國家領導人已在公開場合向受難者致歉,政府並且正視歷史,不但設立二二八事件紀念碑與紀念公園、訂為國定紀念日,而舉辦公開的研討會以及追思會,因而使台灣社會逐漸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也使歷史傷痕得以逐漸撫平。

要知道,當權者以武力對付人民,受傷的不僅是人民,兩者的信賴也大受影響,需要長時間修補,這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包容,也要有面對歷史真相的誠意與勇氣。台灣對二二八的歷史傷痕,從政治禁忌、樹立紀念碑到執政者對受難家屬的致歉,一路見證了人權發展的痕跡,如今的香港卻反其道而行,可想而知,會讓兩岸人心越加疏離與隔閡;只要想到六四的記憶被特區政府暴力刪除,台灣民眾就無法接受,更不用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了!

聞名全球的捷克作家昆德拉,在他過去流亡海外時曾說:「人類對抗暴政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香港「國殤之柱」的境遇,明白地昭告世人:當權者並不是忘記了,而是害怕想起來!

(作者是退休公務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