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大撤退 跟中國說拜拜

 

日本近年祭出大量補貼,鼓勵日企將產線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或回到日本國內。(路透資料照)

在中國日企數量 創10年新低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20年7月宣佈,將為製造業提供700億日圓(約新台幣154億元)補貼,協助87家企業將產線遷出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或是回到日本國內,藉此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日本研調公司帝國徵信(Teikoku Databank)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間,進駐中國的日企數量從1萬3600家,減少至1萬2700家,總數創下10年新低,與疫情前相比下降約7%。相較於2020年2月進行的前1次調查,共有2176家企業離開中國或下落不明,116家公司破產和停業,以地區來看上海共272家,減少的數量最多,其次為廣東203家、山東152家。

過去因瞄準中國豐富的勞動資源、低廉的人力成本和龐大的市場,全球各地企業紛紛前進中國。不過近年隨著人力成本上漲、政策影響和美中緊張關係衝擊,中國出口的優勢逐漸下降,與2012年高峰相比,進駐企業減少約1成。除了日企之外,美企留在中國的意願也在消退,根據上海美國商會調查,48%的美企表示將減少或延後今後對中投資計劃。

釣魚台主權議題爆發爭端後,日本就開始走向與中國戰略脫鉤。(美聯社資料照)

釣魚台爭議後 日本就選擇與中戰略脫勾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日本經濟產業省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減少對鄰國的依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到2020年疫情大流行等事件,都打亂了供應鏈,而近年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也成為一大風險。經濟產業省1名官員表示,政府已經開始看到供應鏈脆弱的風險,並鼓勵各產業關注這類風險,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這將是一個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機會。

2010年,因釣魚台主權議題爆發爭端後,中國限制對日本的稀土出口,日本就開始走向與中國戰略脫鉤。過去十幾年來,日本採取了加強經濟安全的措施,並與東協等盟友一同將製造業遷出中國,尋找風險較小的供應鏈。

日本在6月底公布的一份白皮書中表示,出於地緣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的擔憂,日企正在將主要投資目的地從中國轉向東協和印度,凸顯了全球經濟分裂的趨勢報告中呼籲,透過與盟友合作,來確保半導體在內的關鍵元件和商品供應,提升國內產能以應對供應鏈中斷。

大金為因應「突發狀況」,開始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供應鏈。(彭博資料照)

中國封城 大金決定脫中

日本製造商長年將生產基地和零件供應商集中在勞動力、管理費用相對便宜的中國,又以家用電器、汽車零件對中依賴特別高,其中就包括了日本空調大廠大金(Daikin)。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大金就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零件,到2020年,佔需求價值總額約35%的零件從中國進口。這一數字到2021年下降到20%,但中國為防止病毒擴散,採取的嚴格防疫措施,導致部份零件產量大幅下降,影響了大金的生產,促使大金開始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供應鏈,以因應「突發狀況」。

上海封城後,大金開始在日本滋賀縣的基地生產PCB,隨後也開始在馬來西亞投產。自疫情引發全球晶片短缺以來,大金一直在想辦法確保零件穩定供應,例如共享各地工廠庫存資訊,以及開發替代商品,這些經驗幫助大金能夠減少對中國製造商的依賴。儘管放棄中國製的零件將導致採購成本增加,但大金認為,這是應對未來緊急情況的保障。

索尼今年初宣佈,將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相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泰國。(彭博資料照)

Sony把大部份產線移至泰國

日本科技大廠索尼(Sony)今年初宣佈,作為保護供應鏈的一部份,已陸續將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相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泰國。目前索尼在中國的工廠,原則上只生產在中國本土市場銷售的相機,但仍將保留一些生產設施,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恢復產線運作。

在華府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後,索尼率先轉移出口至美國的相機產線,在2022年底完成銷往日本、歐洲的相機產線轉移。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歐睿(Euromonitor)數據,索尼去年在全球銷售約211萬台相機,其中中國市場僅佔15萬台,約90%產品銷往其他地區,這也代表著索尼已將大部份的相機產線遷往泰國。

索尼在全球相機市佔排名第2,僅次於佳能(Canon)。而同為日本企業的佳能在2022年初表示,由於相機市場萎縮、晶片短缺和疫情的連帶問題,宣佈關閉在中國的工廠,並將部份產能轉移回日本國內。

馬自達表示,由於疫情封鎖導致供應不穩定,公司將要求供應商在中國境外生產。(路透資料照)

本田與馬自達 都有意把產能撤出中國

疫情期間,汽車業是受到最大打擊的產業之一,在中國清零政策下,引發日系車廠對供應鏈不確定性的擔憂。日本《產經新聞》去年8月報導揭露,本田汽車(Honda)考慮在中國以外地區建供應鏈,以減少對中依賴;馬自達(Mazda)同一時期也傳出,考慮將產能遷出中國。

《產經》報導指出,本田將繼續保留中國供應鏈,以滿足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時為中國以外的市場建立獨立的供應鏈。本田隨後向媒體聲明,公司一直努力審視供應鏈的整體風險,並稱,對中國供應鏈的審查和風險對沖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並非為了脫鉤。

馬自達則宣佈,由於疫情封鎖導致供應不穩定,公司將要求零組件供應商增加在日本的庫存,並在中國境外生產。馬自達執行董事向井武司(Takeshi Mukai)當時表示,即使馬自達的直接供應商是日本和歐洲公司,他們的零件仍來自中國。在疫情影響下,公司是最先受到封城影響,關鍵是將供應掌握在手中。

疫情打亂供應鏈,加速日企將產線遷出中國。(彭博資料照)

隨著外企接連撤出中國,也引發北京的關注。據日媒報導,2022年12月,1名中國當地政府官員聯繫上日商組織高層,表明有任何需要幫助的都可以主動告知。溫和的作法令企業感到意外,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中國政府希望透過改善經商環境,盡可能的將外資企業留在中國。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則在年初發表的一篇社論中對外資退出中國市場的行動發出警告,強調中國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美國推動脫鉤將導致企業和經濟受損。一些日企則對撤離中國的趨勢持謹慎態度,1名高層表示,公司應該先觀望北京推出哪些經濟政策,再決定未來在中國的投資。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LTN經濟通》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