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相關文章
岸田文雄突訪基輔會晤澤倫斯基 日本政界持正面態度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訪烏克蘭和總統澤倫斯基會晤。(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結束印度出訪行程後,今(21日)上午7時40分許搭乘專機抵達波蘭,接著突然前往烏克蘭基輔和澤倫斯基會晤,席間強調他堅決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國,日本政界對於岸田文雄的閃電行動抱持著正面態度 據《NHK》報導,岸田文雄和澤倫斯基會面時,指出日本身為G7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必須向烏克蘭表達聲援和堅定支持的態度,並捍衛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強烈反對俄羅斯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入侵烏克蘭的行為。 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幹事長茂木敏充表示,在今年5月即將舉行的G7廣島峰會上,烏克蘭局勢將是重要主題,在這種情況下岸田文雄出訪烏國和澤倫斯基碰面,具有直接確認當地情況的意義。 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森山裕透露,岸田前往烏克蘭時有打電話告訴他,並說明由於特殊狀況無法提前向他告知,不過森山裕相信岸田文雄能夠負起身G7主席國的責任。另外,烏克蘭目前正處於戰爭狀態,因此他會祈福岸田首相平安無事歸來。 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代表泉健太指出,G7所有國家領導人都已和澤倫斯基會面,這代表G7在支持烏國一事上已實現團結,他能理解岸田文雄的會晤內容需要一定程度的保密,但希望岸田回國後能夠向國會報告。 立民黨幹事長岡田克也表示,他相當歡迎岸田文雄出訪烏克蘭,對於未來的G7廣島峰會和日本主席國的身分來說,能夠面對面了解狀況是非常有益的。 岸田文雄預計22日將回到波蘭舉行首腦會談,討論日本、波蘭雙邊合作問題,其中包括如何應對烏克蘭局勢,並於23日上午返回日本。
自由時報
2023-03-21
102歲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病逝
台灣作家、前「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逝世,享嵩壽102歲。(廖建超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曾喊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要獨立」等口號的知名作家、前「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19日傳已仙逝,享嵩壽102歲。據了解,鍾逸人週日晚間病逝於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人皆隨侍在側,送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陳彥斌19日在臉書分享這令人難過的噩耗,高齡102歲的鍾逸人本月14日因肺積水,加上心臟衰竭,住進中國醫大附醫治療,但病情惡化,16日住進加護病房,因鍾逸人早有交代不作侵入性治療,最後於19日晚間8點18分與世長辭。 鍾逸人入院到離世這段期間,除了親友,各界知名人物皆紛紛表達慰問,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前駐日代表許世楷、台大教授陳弱水、台北市議員林昶佐、台灣歷史學家李筱峰等人。本月17日,鍾逸人在加護病房內,特別拜託陳彥斌當見證人,向其太太交代自己不要有靈位、造墓,不要有告別式,不要叼擾大家。過世後大體則捐中國醫藥大學做為醫學研究,並請學校在大體教學完成後,進行火化、海葬。 陳彥斌表示,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中,陳儀政府貪污、腐化,引發全台憤怒狂潮,一群台中青年組成民軍「二七部隊」,駐紥當年的干城營區〈如今的干城公園〉,部隊共有400餘人,接收國軍武器,擁有長槍千餘支、手榴彈兩萬顆,眾人公推當年26歲,和平日報記者鍾逸人擔任部隊長,這也讓鍾逸人被後進尊稱為「永遠的部隊長」。 這支在動亂中成立的民軍,以台中師範、台中一中、台中商校、台中高工,及目前的中興大學學生為主。擁有強大武力,卻沒有惹事生非,反而在政府部門全面失能下,先是取代台中社會治安維護。同年3月12日,國府整編廿一師逼臨台中,為免在市區引燃戰火,造成生靈塗炭。鍾逸人、謝雪紅、古瑞雲等人帶領部隊退往埔里山城,和廿一師有幾場遭遇戰;3月16日清晨在烏牛欄吊橋前,由警備隊長黃金島率領,和精銳的整編廿一師決戰。直到彈盡援絕,突圍分頭解散。 鍾逸人逃離埔里後,策劃潛往日本東山再起。四月間在汐止等待船隻時,被密報逮捕。鍾逸人原以為必死無疑,並為自己走上刑場做了準備,就義時將大喊:「我是台灣人,我不是中國人」。可後來軍法審判改為司法審判,鍾逸人意外死裡逃生,獲判15年。但刑滿又被延長兩年管訓,共坐了17年餘黑牢。 1983年,鍾逸人在作家李喬、史學家張炎憲、李筱峰等人鼓勵下,開始執筆撰寫回憶錄,尤其是228事件中的二七部隊,為這段歷史做見證,最終於1988年完成《辛酸六十年》上、下兩巨冊,該著作一出版即造成轟動,也掀起追溯228歷史浪潮,多位當年見證者開始紛紛口述、書寫回憶錄,讓這40年不能說的禁忌,一本又一本出爐,也讓官方、學界的調查、研究波瀾壯闊展開。 鍾逸人之後又出版《火的刻痕》、《此心不沉》等作品,相繼獲得台灣文學牛津獎、巫永福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陳彥斌透露,本月17日鍾逸人交代遺言時仍心繫台灣前途,「我問他最想對台灣人說什麼話?他還是二二八事件被捕時那句『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他慨嘆『二戰結束,我是最支持台灣投入祖國懷抱的人......想不到國民黨原形畢露,害我組成二七部隊對抗......。我的生命已到盡頭,任務已經結束。新生代、年輕人要繼續為台灣努力、打拚。』」
自由時報
2023-03-19
美國人留學中國降至20多年最低
留學中國的美國大學生已降至20多年來的最低點:在2020-21學年度,僅剩382人,相較於2018-19學年約1萬2000人暴跌97%,更遠低於10年前高峰時期的近1.5萬人。圖為中國傳媒大學。(美聯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由於中國過去幾年針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實施嚴格的「清零」封控政策,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留學中國的美國大學生已降至20多年來的最低點:在2020-21學年度,僅剩382人,相較於2018-19學年約1萬2000人暴跌97%,更遠低於10年前高峰時期的近1.5萬人。 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儘管中國今年1月已重新開放國門,但專家認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加劇和美中關係急遽惡化,至少需要好幾年才可能看到美國赴中留學人數回升到疫情前的水準,而且也不確定是否能夠恢復到以往的水準。 據報導,從2010年代初期開始,在中國的美國留學生便開始減少。部分學者將此歸咎於中國經濟成長開始減緩,以及北京當局限縮對外交流。而在武肺疫情席捲全球後,數十萬美國學生停止前往海外留學,不僅針對中國,也包括其他國家。 美國國務院和「國際教育協會」(IIE)的資料顯示,2020-21學年美國學生在海外留學的人數大減96%。在日本,2020-21學年的美國留學生從2年前的近9000人暴跌至不到130人。 在此同時,在疫情期間,2020-21學年的中國在美國留學生的人數近31.8萬人,也比2年前減少14%。 紐約大學上海國際校區的管理學教授詹森(Cameron Johnson)表示,目前還看不到美國學生未來重返中國的人數會顯著增加的可能性。1999年起便在中國工作的詹森指出,除了擔心中國可能再次實施邊境管制,美國愈來愈不信任中國,也是讓美國學生不願意來中國留學的原因之一。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莫大偉(David Moser)表示,隨著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觀感惡化,更多美國大學可能難以繼續執行短期留學專案,「許多美國學生只是基於好奇才來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自由時報
2023-03-20
日本人拾金不昧 東京去年交還遺失現金近40億破紀錄
東京警方去年收到的遺失現金達39.9億日圓。(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國民素質優異深植人心,此現象從官方公布的一項遺失現金數據可見一班。東京人在去年拾獲交給警方的金錢達近40億日圓(約新台幣9.32億元),創下最高紀錄。 《衛報》報導,日本警察廳公布的數據顯示,東京去年收到的遺失現金為39.9億日圓,較前一年高出6億日圓,也超越了先前的最高紀錄38.4億元。這當中有將近30億日圓物歸原主,另有4.8億日圓依照規定給予拾取者。 日本法律規定,任何發現遺失現金者得將錢交付警察局。只要找到失主,可索取5%至20%的金額作為回報。 若是無法回到主人手上,3個月後整筆金額就歸拾獲者所有。但要是2個月內沒有領取,就會變成當地政府資產。另外從破紀錄的遺失現金可發現,日本人對於全球性浪潮的電子支付興趣不大,仍相當依賴摸得著看得見的現金。
自由時報
2023-03-17
中國6億棟房 空屋壓垮經濟
中國房屋空置率高,目前共有6億棟房屋建築,平均2人就有1棟樓。(歐新社資料照) 中國房市綁架地方財政 玉石俱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房地產迎來泡沫危機,供需嚴重失衡,隨著高聳的大樓一棟接著一棟蓋起來,中共國務院公布,目前中國城鎮和鄉村共有6億棟房屋建築,平均2個人就有一棟房,空置率相當高。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地方財政及房地產綑綁,若中國當局無法解開這個難題,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重挫中國經濟。 去年6月底,中國因「爛尾樓事件」引爆大規模停貸風暴,衝擊房地產市場及金融系統,爛尾樓屋主串連停貸行動在江西爆發,中國各地受害屋主串連響應,蔓延之快令當局不敢大意,許多地區建案業主喊出「不復工不還貸」,主張建案若不如期動工興建他們已購買的大樓,即停止繳交房貸。當時集體停貸潮燃燒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加上當時動態清零,使經濟復甦緩慢,資金斷鏈恐致建商破產潮。 中國房地產迎來泡沫危機,供需嚴重失衡。(歐新社資料照) 房市嚴重供大於需 多重原因導致中國房地產引發泡沫危機,其中供需失衡的影響尤為顯著。截至2022年8月為止,中國已有326處建地出現爛尾樓,除了中國國內以外,香港房市也浮現泡沫化跡象。數據顯示,香港2022年房屋銷售比2021年下降40%,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當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房屋銷售量大幅減少,導致房企收入大幅下降,加之房企新增海外債務枯竭,國內新增債務也明顯少於同期。房企流動性、償債率逐月惡化,恆大及佳兆業去年遭穆迪撤銷評級,推測還有未爆彈,更多二、三線或民營地產公司恐遭撤評,掀起新一波「撤評潮」。 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精華地段房價高於紐約、洛杉磯。(法新社資料照) 防疫支出近1.5兆 中國地方財政困窘 受到疫情封控、房地產監管等政策影響,中國去年的經濟情勢呈現疲軟態勢,即便官方接連祭出振興措施試圖保經濟,然而諸多的政策例如降費、減稅,反而令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減,負擔加重。中國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顯示,中國各省份在2022年光在疫情防控方面,就至少花費了3520億元人民幣(約1.5兆新臺幣)。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國中央為刺激經濟,實施減稅政策,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此外,對房地產開發商的打壓加劇了房地產危機,這也打擊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據統計,被中國政府視為重要財政收入來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總收入面臨雪崩式衰退,去年出讓總收入約人民幣6.7兆(約29.2兆新台幣),較2021年減少約2兆元,年減23%。減幅創下近10年新高。 中國爛尾樓風暴一路延燒至國外。(法新社資料照) 中國爛尾作風 蔓延到大馬、倫敦 中國房地產狂奔了20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當局推動了房改。經濟學家邱萬鈞說,改革使得中國房地產開始進入商品化的新階段,「房價在這二十年,從1998直到2019年,它漲了幾乎近四五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精華地段的單位房價甚至高於紐約、洛杉磯,但中國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6到1/5,沒有足以支持高房價的背景。 由中國建商碧桂園斥資1千億美元在大馬的建案「森林城市」迄今已推行了8年,當地卻杳無人煙,已被許多馬來西亞人視為其國內最大型且最具爭議的爛尾項目之一,可容納70萬住戶的城市,最後僅入住2000多人,城市變「鬼城」。前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認為該開發案完全不符合當地的消費水平,不僅炒房更拉抬房價,這已經不是投資而是殖民了。 英國倫敦也被侵襲,2013年首次進軍英國的中國地產商「總部基地」(ABP)原先與時任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簽約,計畫投資17億英鎊(約新台幣654億)打造倫敦新金融城,然而該開發案去年已經遭倫敦政府終止開發協議,收回土地,原先負責開發的中企總部基地也遭債權人申請清算。 中國當局推出多項救市措施,仍無濟於事。(路透資料照) 保交樓復工緩慢 近期有不少中國媒體宣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回暖跡象」,沒想到卻遭中國財經專家打臉,直言過去中共的無腦防疫讓中國經濟停擺,怎麼可能去年底才解封就這麼快轉變過去3年來慘淡的表現。中國保交樓行動推出將近半年,市調機構克而瑞發布最新報告,截至2022年底,中國有290個建案曾出現停工狀況,真正全面復工比例只有2成。 儘管該國政府自去年開始陸續推出多項救市措施,但從民眾需求、地方政府債務負擔等個面向來看,中國房地產隱然存在泡沫危機。
自由時報
2023-03-16
三星身陷暴風雨 拖垮南韓
三星是南韓最大財團,業績表現波動牽動著南韓經濟。(路透資料照) 三星營收 佔南韓GDP20%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三星(Samsung)是南韓最大的財團,據統計,三星集團旗下主要子公司的營收自2017年開始,在南韓國內生產毛額(GDP)佔比一直維持在20%左右,因此三星業績的波動,都將牽動南韓經濟表現。 根據三星電子公佈的財報,公司2022全年獲利達43.4兆韓圜(約新台幣9374億),其中半導體業務貢獻23.8兆韓圜(約新台幣5140億)。各季來看的話,Q1為8.5兆韓圜(約新台幣1836億),Q2達9.9兆韓圜(約新台幣2138億),Q3為5.12兆韓圜(約新台幣1105億),來到Q4晶片業務獲利僅2700億韓圜(約新台幣58億),年成長暴跌近97%,利潤一落千丈。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引述半導體產業知情人士稱,今年前2個月三星電子的記憶體晶片業務就虧損了3兆韓圜(約新台幣648億),隨著市場低迷持續到2023年,Q1單季營業虧損恐高達4兆韓圜(約新台幣864億)。 在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NAND(儲存型快閃記憶體)晶片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三星的損失慘重。這也將是自2008年Q4以來,三星相關業務首次出現虧損,當時全球正努力走出金融海嘯的衝擊。 三星半導體代工持續盈利,但不足以抵銷記憶體業務虧損。(法新社資料照) 記憶體部門巨虧 知情人士指出,三星半導體部門的代工業務有盈餘,但晶片製造部門的規模,不足以減輕記憶體業務的巨額虧損。裝置解決方案(Device Solution,DS)部門損失至少2兆韓圜(約新台幣432億),這樣的情況是無法避免的。 裝置解決方案一直被認為是三星電子最重要的部門,因為他創造了最大的利潤,直到去年底半導體價格急劇下跌,給該公司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包括記憶體、IC和晶圓代工業務在內的DS部門約佔三星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出現營運虧損將嚴重拖累公司的業績表現。 根據三星電子晶片部門公佈的數據,過去的營運虧損分別出現在2008年和2001年,當時單季虧損皆不到1兆韓圜(約新台幣216億)。但隨著記憶體晶片價格崩落,這次三星的損失恐更為慘重。 記憶體價格崩盤,給三星帶來巨額虧損。(彭博資料照) DRAM今年上半年仍看跌 三星苦撐 三星電子日前公佈的年報顯示,由於全球晶片需求減弱,去年晶片製造部門庫存爆增76.6%。數據顯示,由於記憶體晶片需求減弱,三星晶片製造部門的庫存在去年底達到29.06兆韓圜(約新台幣6276億),比1年前增加12.6兆韓圜(約新台幣2721億)。與此同時,晶片平均售價下降了17%。 根據南韓政府數據,DRAM平均合約價從2022年上半年的約3.4美元,在12月已降到約2.21美元。作為基準的DRAM 8GB DDR4上(2)月平均報價為1.81美元,是4年前平均價格的4分之1。 DRAM價格在去年Q4暴跌34.4%,從Q3的31.4%跌幅進一步擴大。市場追蹤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測,DRAM價格可能在今年Q1跌20%,Q2再跌11%;而NAND晶片價格將在Q1跌10%,Q2跌3%。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三星在中國的投資恐面臨龐大損失。圖為三星西安廠。(圖擷自三星官網) 中國半導體遭制裁 三星損失大 半導體需求長期低迷恐削弱三星的業績,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包括高通膨、歐陸能源危機和金融波動加劇,都打擊消費者信心和購買力、抑制需求。消費電子、家電產業疲軟也將影響零組件製造商,包括半導體晶片、顯示器和其他手機零件。 由於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生產技術,地緣政治風險也將給三星電子的記憶體晶片業務蒙上陰影。美政府在去年10月宣布,進行全面出口管制,阻止晶片製造商將設備運往為在中國的先進廠房。儘管三星獲得了1年的暫緩執行期,但美國政府可能不會將其延長到10月以後。 三星為在中國西安的工廠生產約40%的NAND快閃記憶體,美國的出口禁令代表這個半導體巨頭在中國的投資,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晶片是南韓主要出口品,需求疲軟下,南韓經濟前景堪憂。圖為釜山港。(法新社資料照) 南韓晶片庫存 26年來高點 南韓統計廳本(3)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南韓晶片製造商的庫存率狂飆265.7%,來到1997年3月以後,近26年的高點。鑑於晶片是南韓主要出口品,南韓出口、經濟前景堪憂。 南韓今年2月出口年減7.5%,來到501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連續第5個月下滑,同時也是2020年以來,出口首次連續5個月下降。而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全球需求疲軟,晶片出口暴跌42.5%,拖垮整體表現。不包含半導體在內的情況下,南韓2月出口小幅成長0.8%。 由於全球晶片市場低迷,2月南韓半導體海外銷售額為59.6億美元(約新台幣1833億),去年同期為103.7億美元(約新台幣3190億)。南韓財政部長秋慶鎬(Choo Kyung-ho)在談到出口相關問題時也坦言,如果晶片需求沒有反彈,短期內出口復甦將受到限制。
自由時報
2023-03-15
史上最高 美國25.6兆國防預算 點名中國威脅
美國國防部於當地時間週一公布2024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總額高達8420億美元(約新台幣25.64兆元)為史上最高。(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於當地時間週一公布2024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總額高達8420億美元(約新台幣25.64兆元)為史上最高,比去年增加3.2%,比起2022年年度更增加13.4%。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指出,預算提高是因應俄羅斯及中國構成的威脅。 美國五角大廈13日公布2024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細節,8420億美元(約新台幣25.64兆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有3150億美元(約新台幣9.6兆元)將用於新武器採購。同時也為核武器現代化編列377億美元(約新台幣1.14兆元),為飛彈防禦能力現代化編列了298億美元(約新台幣9074億元)。另外有333億美元(約新台幣1.01兆元)將用於太空部隊,135億美元(約新台幣4110億元)用於建立網路特別工作組及保護數據網路的網路活動上。 希克斯與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葛瑞第(Chris Grady)在五角大廈召開聯合記者會,會中她列出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全球性恐怖組織等多項挑戰,表示這是史上最符合戰略的預算,並特別點名中國,表示希望這次的國防預算能打造出世界上最致命、最具韌性,最敏捷及最能積極回應的聯合作戰部隊,讓中國考慮進行侵略的風險時,希望從今天到2049年,甚至之後的每一天,都會持續得出「今日不適合」的結論。 希克斯也提到,部分預算將致力於改進和生產高超音速飛彈,並敦促國會盡速批准預算。她表示在面對像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時,延誤會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也在新聞稿中指出,新預算將進行多方面關鍵投資,以維持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其中包含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以及作戰能源效率,還有制空權、海上優勢以及包括高超音速在內的彈藥。 同時為在印太更有效嚇阻,維持區域自由開放,為「太平洋嚇阻倡議」編列91億美元(約新台幣2771億元)也是史上最高。至於在歐洲針對俄羅斯的威懾倡議上,也編列了約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22億元)。
自由時報
2023-03-14
金融時報:蔡英文4月將在加州會晤美眾院議長麥卡錫
麥卡錫及蔡英文傳將在加州會晤。(法新社、資料照,合成)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關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是否可能在今年訪問台灣,外界有諸多揣測。英國「金融時報」6日報導,蔡英文總統已說服麥卡錫,將於4月初在美國加州,而不是在台北與麥卡錫會晤,以免刺激北京做出過激反應。此外,蔡總統也將在加州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 小英也將在加州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 今年1月就任聯邦眾院議長的麥卡錫去年夏天曾表示,有意在當選議長後訪問台灣。據報導,他已和蔡總統達成共識,兩人將在加州會面,以避免重演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時,中國以激烈軍事行動回應的場面重演。 報導引述台灣官員等消息人士的話指出,蔡英文將於4月初出訪中美洲友邦之際,過境訪問加州和紐約。她還決定接受邀請,在南加州的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 蔡英文的任期將於2024年1月結束,她曾在2018年訪問過雷根圖書館,並發表談話,但當時並未發表正式演說。 麥卡錫辦公室拒絕對此評論 台灣高層官員指出,台方和麥卡錫分享中共最近的動向,以及他們所構成的威脅相關情報;中國現在的情況「不好」(not in a good situation right now),似乎愈來愈多決策將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核心親信拍板。 報導說,蔡英文不樂見麥卡錫訪台,表明中國箝制台灣並破壞其事實獨立的軍事姿態產生影響。 對此,麥卡錫辦公室拒絕置評。雷根總統基金會則證實,已邀請蔡英文發表演說。
自由時報
2023-03-07
揭「全民監票行動聯盟」 粉專曝: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模式
民進黨副秘書長黃建嘉呼籲,請林明溱陣營不要作賊喊捉賊,用「全民監票行動聯盟」這樣的團體,進行監控人民投票的行為。(民進黨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投縣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昨日投票時,投票現場發現多個密錄器,並有疑似特定陣營假裝「全民監票行動聯盟」名義以手機錄影、名冊計票形式,在各個投開票所附近進行註記,對此臉書粉絲頁「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指出「全民監票行動聯盟」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的模式。 「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在臉書PO文表示,原版《全民監票聯盟》是在2016年由台灣割闌尾計劃、全面罷免等公民團體發起,進行一個月的培訓,針對當年總統及立委選舉的報票監察員,僅此一次活動。 而盜版《全民監票行動聯盟》成立於2022年3月,它們在YouTube有影片、在FB有社團,裡面都是罵民進黨的文章與影片,發起人是理事長花莉娜(花姐)、公民監督平台、藍天行動聯盟及武之璋主席、第三勢力團結聯盟及王為仁主席、鍾琴前新聞局長為共同召集人,針對成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包括提告、選務、法務、攝影工具的訓練,全程不間斷的持續攝影,選址錄影、取景方式、包裝攝影機,每個月都有聯誼和上課的活動。 鍾琴是陳水扁時期,唐飛擔任行政院長時的新聞局長,2023年1月13日美國國務院去年底批准對台軍售針刺飛彈、佈雷車等,前新聞局長鍾琴下午與多位統促黨民眾到立法院前抗議,指出美國將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發展的尖刺或是一枚棋子,蔡英文政府卻照單全收,將台灣推向美中對抗的戰爭險境。2023年2月20日,鍾琴於2021年響應「我要疫苗」公民抗議活動,開車到總統府前長按喇叭又拒檢被罰2萬扣照6個月。 武之璋則是藍天行動聯盟主席,2022年2月23日,新黨和武之璋舉行記者會指出「二二八是官逼民反的說法完全是謊言」,總計只有43人死亡,大屠殺一說也是謊言。 王為仁是第三勢力團結聯盟黨主席,2012年公開為文上書大陸中央、自動請纓受邀到大陸,表達台灣庶民可行之「一個中國、台灣方案」。 花莉娜是全民監票行動聯盟理事長、海外中國國民黨聯盟講座講師、台大數學系畢、電腦工程師。 「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指出,「自2022年起的組織性反民主的造冊和錄影的監票行為,為『中國國民黨、新黨、統促黨、親共聯盟』勢力的合作,引進資源設備及訓練,該監票方式為中共選舉的模式。」
自由時報
2023-03-05
中國好友經濟崩盤 伊朗貨幣腰斬、巴基斯坦通膨63年新高
伊朗局勢動盪,匯價重貶。(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的好朋友經濟陸續出現重大危機,伊朗貨幣重貶,匯價貶破1美元兌60萬里亞爾,創歷史新低,自去年9月爆發示威抗議活動以來,匯價已經腰斬;巴基斯坦也慘兮兮,面對世紀水患及通膨危機,CPI年增率衝上31%,創63年新高,該國央行2日緊急宣布將利率上調12碼至20%。 綜合外媒報導,伊朗因核計劃爭議、侵犯人權以及向俄羅斯供應無人機,遭國際孤立,貨幣急速貶值,在非官方市場上,伊朗貨幣兌美元跌至歷史新低,貶至1美元兌60萬1500里亞爾,自去年9月16日爆發頭巾革命以來,匯價已經貶值50%以上。 由於物價急速飆升,伊朗通膨率攀升至53%,面對經濟困境,伊朗人一直在狂掃美元和其他硬通貨或黃金,希望保值。 巴基斯坦也面臨經濟難題,根據該國中央銀行數據,2月物價連續第三個月上漲,達到 31.55%,這是1960 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為了遏制通膨,巴基斯坦央行2日宣布將利率上調 300 個基點(12碼),政策利率直接來到20%, 創下1997 年 6 月以來最高。
自由時報
2023-03-03
元宇宙是錢坑?大廠抽腿不玩啦
全球先前掀起元宇宙(metaverse)狂熱,各科技巨頭皆投入相關領域發展,近期似乎逐漸退燒。(彭博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先前掀起元宇宙(metaverse)狂熱,從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微軟(Microsoft),到中國騰訊(Tencent),科技巨頭接連投入虛擬世界技術研發,積極推動相關硬體、軟體,但隨著獲利、成本壓力衝擊各科技公司,近期陸續傳出裁員、相關部門重整的消息,元宇宙熱潮恐成為曇花一現。 元宇宙在全球掀起話題後,一度帶動相關概念股宏達電(2498)狂飆,但隨著話題討論度降溫,宏達電持續面臨營運虧損。(彭博資料照) 元宇宙未給宏達電轉機 營收仍低迷 元宇宙自2021年掀起熱潮,也帶動相關概念股宏達電(2498)狂飆,但隨著話題退燒,宏達電業績表現似乎相對平淡。宏達電2022年合併營收達44.09億元,較前一年減少16.07%,仍未脫離營運虧損。1月營收2.15億元,年減40.2%、月減58%,來到2022年4月以來新低,同時也是單月同期新低。 僅管如此,宏達電全球業務總經理黃昭穎仍強調,元宇宙目前不是虛無飄渺,是現在進行式,宏達電持續投資技術創新、擴張生態系應用乙級開發新應用,而宏達電營收中,去年已經看到從軟體業務貢獻營收,不過,硬體仍需要未來3到5年發酵,但整體趨勢是正面。 宏達電1月於CES 2023 (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首日,發表一款同時具備VR虛擬實境與MR混合實境的全新消費型旗艦一體機VIVE XR Elite,2月底將在台灣、日、韓、歐、美開賣,市場人士預估,隨著新產品登場,可望挹注宏達電營收成長。 宏達電在去年7月發表首款元宇宙手機Desire 22 Pro,主打結合自家元宇宙生態系,但非旗艦機型,規格屬中階,價格在萬元初,但因亮點不足,市場反應平平。預計今年Q2將再度推出新款手機,同樣將結合元宇宙,定位和規格將比去年的Desire 22 Pro更高階。 中國騰訊近日也傳出,由於短期難獲利,該公司正放棄進軍VR硬體的計畫。(彭博資料照) 騰訊宣布放棄虛擬實境(VR)硬體計畫 騰訊去年推動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畫,6月高調成立XR(延伸實境)部門,佈局元宇宙相關內容,構建虛擬實境軟體和硬體,這一部門僱了近300名員工。3名知情人士表示,騰訊正放棄進軍虛擬實境(VR)硬體的計畫,因為經濟前景促使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削減元宇宙部門的成本和員工總數。 1名知情人士表示,根據內部預測,XR部門預計要到2027年才能獲利;另名知情人士則指出,部門也缺乏有前途的遊戲和非遊戲應用程式。消息傳出後,騰訊則聲明表示,由於硬體開發計畫出現變化,公司正在對一些業務團隊進行調整,但強調,不會解散XR部門。 臉書母公司在2021年大動作改名Meta,展現進軍元宇宙的決心,但至今還未看到明顯效益,公司就已面臨巨額虧損。(路透資料照) Meta元宇宙部門 2022年虧損4161億元 臉書母公司在2021年10月改名Meta,投入逾百億美元資金,展現進軍元宇宙的決心,引領市場掀起一波元宇宙概念跟風潮,但至今還未看到明顯效益,公司就已面臨巨額虧損。 根據日前公佈的財報,Meta負責VR技術、設備的部門Reality Labs在去年第4季營運虧損42.8億美元(約新台幣1298億),2022年總虧損達到137.2億美元(約新台幣4161億)。 Meta押注於打造沉浸式數位世界元宇宙,但至今持續虧損。這家社群巨頭去年表示,Reality Labs的虧損在2023年將持續擴大。市場也傳出消息,蘋果(Apple)即將發表自家的頭戴式裝置,預計Meta將面臨更強大的競爭。 微軟現前也曾表現出對元宇宙的興趣,近期則將焦點從轉移到AI上。(路透資料照) 微軟棄元宇宙轉抱AI 緊跟著Meta,另一科技巨頭微軟也表現出對元宇宙的興趣,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2021年表示,元宇宙將改變大眾看待世界的方式,改變所有人參與其中的方式。但隨著短期回報有限,微軟似乎決定放棄元宇宙計畫,轉將部份資源投入AI(人工智慧)等其他領域。 微軟在1月宣布大規模裁員1萬人,解散工業元宇宙核心(Industrial Metaverse Core)團隊,這一團隊成立僅4個月的時間,團隊約100名成員皆被解雇。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現在希望優先考慮短期計畫,而不是那些需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產生有意義收入的項目。 微軟其他元宇宙計畫也受到裁員影響,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的Altspace團隊,日前也宣布將在3月關閉AltspaceVR,剩餘成員將轉往微軟的Mesh團隊。微軟Mesh致力將VR虛擬角色整合到線上、虛擬會議軟體Teams當中,微軟先前也稱之為「通往元宇宙的大門」。 從近期的投資行動可注意到,微軟正在將焦點從元宇宙轉移到AI上,繼2019年注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億)之後,微軟1月再度宣布,將投資科技新創OpenAI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1億),並將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整合到自家搜尋引擎Bing當中。
自由時報
2023-03-02
對不起市長比對不起市民嚴重
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稱,因被爆有婚外情,自覺「對不起市長」而請辭。(資料照,記者吳昇儒翻攝) 相關新聞請見︰ 新北消防局長黃德清爆婚外情 市府證實25日已請辭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驚爆有婚外情,黃德清為此請辭。新北市議員卓冠廷今上午表示,對於私德問題他不多評論,但質疑黃針對任內該負責的恩恩案件,相關局處卻是一句道歉都不曾說,更遑論請辭。 針對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回應媒體稱,因被爆有婚外情,自覺「對不起市長」而請辭。卓冠廷今上午批評,對於私德問題他不多評論,但質疑針對黃任內該負責的,新北市男童恩恩感染武漢肺炎離世一案,相關局處卻是一句道歉都不曾說,更遑論請辭。 卓冠廷質疑,「『對不起市長』似乎比『對不起市民』更嚴重更急迫。這就是侯友宜主政下的新北市政府嗎?」有網友則在底下留言酸黃「辦事效率高,可以到處辦事」、「當然啊!市長給他官位,又不是市民給的」。 有周刊今日報導,指黃德清被爆6年的婚外情,遭外遇對象控訴,兩人在分手後黃仍持續進行騷擾,甚至登門堵人。黃稱此事已影響市府形象,即起辭去消防局長一職。
自由時報
2023-02-26
電力只靠風電水力 這幾國辦到了
在挪威,98%的電力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為最大宗,近年風電貢獻也持續成長。(彭博資料照) 北歐及中南美國家 是環保模範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努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試圖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再生能源成為愈來愈受關注的議題。而目前全球已有數個國家,包括北歐的冰島、挪威以及中南美洲的巴拉圭、哥斯大黎加國內供電幾乎全仰賴再生能源。 透過水力、風力或地熱發電,不僅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還能降低電力成本,透過在地生產、供應,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冰島擁有豐富水利、地熱資源,全國供電100%靠可再生能源。(歐新社資料照) 冰島電力全仰賴水力及地熱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歐洲、北美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冰島擁有大量的冰川、火山及溫泉,利於當地發展再生能源。冰川融水帶動水力發電,供應冰島70%的電力;火山、間歇泉和溫泉則帶來豐富的地熱資源。冰島年使用電量約172億度。 早在20世紀初期,冰島就開始利用水力發電和地熱資源,1960年代,冰島政府設立地熱基金,用於資助地熱研究和相關鑽探計畫的低利息貸款。但一直到1970年代後期,冰島仍有至少半數的能源仰賴煤炭和石油。直到1970年代的2次石油危機才促使改革。 冰島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相當快,到1985年,國內已不再使用進口煤炭、石油供暖,100%的電力和82%的初級能源來自在地的可再生能源地熱和水力。不必進口化石燃料也為冰島節省了大量資金。據推算,冰島地熱每年集中供暖產生的整體經濟效益達GDP的7%,相當於每人每年約3000美元。冰島政府也認為,光是利用地熱供暖,每年就可省下1億美元的化石燃料進口。 僅管冰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已經領先全球,該國仍認為自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冰島的目標是根據《巴黎協定》,到2030年將碳排放進一步減少40%,2040年實現碳中和,成為首批完全擺脫化石燃料的國家之一。 隨著全球各國減少化石燃料依賴,試圖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可再生能源成各國關注焦點。(美聯社資料照) 挪威是油氣出口國 98%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北歐的挪威是全球最富有、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領先者。在挪威,98%的電力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為最大宗,覆蓋了約92%的發電量。近年風電也做出一定的貢獻,在10年內成長了10被,到2020年,佔總發電量的6.5%,成為挪威第2大發電來源。 挪威也是鄰國仰賴的電力淨出口國,2020年淨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0.5兆瓦時(TWh),相當於205億度。挪威也正努力擴大國家電網,以確保國內剩餘發電,更容易往南運輸。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國內發電多仰賴可再生能源,挪威仍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是能源淨出口大國。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2020年挪威能源產量多達87%用於出口。全球範圍來看,挪威是世界第7大天然氣生產國,供應全球3%的天然氣消費;同時也是重要的產油國,2020年佔全球石油產量的2.3%,在全球石油、天然氣供應方面發揮穩定的作用,特別是在滿足歐洲需求方面。 以減排方面來看,石油、天然氣產業是挪威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佔總排放的4分之1。目標是到2030年,將上游石油產業的排放量比2005年進一步減少40%,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 位於巴拉圭、巴西交界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大壩(Itaipu Dam)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之一。(路透資料照) 巴拉圭100%電力是水力 還可出口賺匯 拉丁美洲能源組織(Olade)在2022年7月公佈的報告顯示,巴拉圭和哥斯大黎加的電力近100%來自可再生能源。 巴拉圭是台灣友邦,位於南美洲內陸,與巴西、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相鄰,國內經濟以農業為主,供電100%靠可再生能源,其中大部分為水力發電。位於巴拉圭、巴西交界巴拉那河(Paraná River)上的伊泰普大壩(Itaipu Dam)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之一。 水力發電是巴拉圭主要使用的再生能源,儲量豐富,並且該國會將剩餘的電力,出口到鄰國阿根廷和巴西,整體約6成水力發電用於出口,佔GDP的6%。巴拉圭也透過生質燃料中,供應少量電力,主要來自甘蔗和木材。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領域,巴拉圭尚未充分開發這些資源,再可再生能源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 位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也同樣是綠能大國,自2014年以來,可再生能源供應國內超過98%的電力,以水力發電為主,約佔75%,其次是地熱的13%和風力的10%;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供應的佔比,過去最高紀錄曾達99.99%。 拉丁美洲能源組織表示,目前全球有20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超過70%,其中12國來自拉丁美洲。而這20國約佔全球人口2%,與能源相關的碳排約佔總排放量3%。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美聯社資料照) 再生能源3年內成全球電力主要來源 根據IEA的《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顯示,從現在到2025年,90%的新需求將由風電、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供應。這樣的產量成長代表可再生能源將在3年內,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以35%的供應佔比超越煤炭。 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全球電力的需求將加速成長,未來3年日本的電力消耗量將增加1倍以上。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成長速度幾乎能滿足這全部的額外需求,表明供電的碳排放已接近臨界點。 目前全球主要供電來源是煤炭,每年提供10325兆瓦時(TWh),相當於10.3兆度電,佔總需求的36%,其次是可再生能源(29%)、天然氣(23%)和核能(9%)。 從現在到2025年,整體電力需求將增加9%,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基礎設施和日益成長的電動化趨勢會產生龐大的需求,而這一波漲勢將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主導。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每年將提供10799 TWh(10.7兆度電),佔全球電力總需求的35%,另一方面,煤炭則將供應33%、天然氣21%、核能10%。
自由時報
2023-02-22
拜登突訪基輔 烏克蘭「沒想到他真的會來」
拜登與澤倫斯基在基輔的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前漫步。(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20日上午突襲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漫步基輔街頭。針對拜登親訪基輔,許多烏克蘭民眾都喜出望外、不敢相信,直呼:「沒想到拜登真的會來基輔。」 根據美國《CNN》報導,針對拜登親自訪問基輔,許多基輔民眾都對此表示歡迎。40歲民眾伊凡諾娃(Yuliya Ivanova)說:「這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我沒想到他會來,我相信他的訪問意義重大。拜登能從內部檢視烏克蘭的局勢,與烏克蘭政府許多代表對談,我認為我們能仰賴美國協助更多。」 48歲的現役軍人克托夫(Andrei Ketov)指出:「在這樣的時刻,美國總統來到基輔真的令人難以置信,我認為拜登這次訪問會給烏克蘭帶來很多『好東西』,我們現在正處於非常艱困的時刻。我們需要武器和資金。」 19歲的學生迪特楚克(Vitaly Dmyterchuk)認為拜登訪問基輔這天是個難忘的一天,他坦言:「我們曾經討論拜登到底會不會來,我之前不相信會來,拜登的訪問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支持,我知道我們從美國那邊得到很多支持與協助,包括大量武器和人道主義援助,但是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我知道前線士兵的痛苦,有時候援助還是不太夠。」 20歲的學生澤倫科(Ilya Zelenko)則提到:「當我得知拜登來了之後非常高興,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支持,希望能獲得更多武器。」 拜登(中)出訪基輔,讓許多烏克蘭人喜出望外。(美聯社)
自由時報
2023-02-21
間諜氣球引爆美國擔憂 白宮擬全面阻斷中國科技來源
美國拜登政府不僅要阻斷中國半導體獲取先進技術,也正在計畫砍斷中國晶片業的金流。(示意圖,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去年祭出核彈級晶片禁令,絞殺中國半導體後,傳出白宮與美國國會正考慮採取新措施,限制美企投資中國高科技,相關措施預計 2 個月內頒布。這表明拜登政府不僅要攔阻中國晶片產業獲取先進技術,也將阻斷其高科技的金流。 《紐約時報》報導,白宮最近幾個月都在準備對中國科技產業祭出新的禁令,限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而間諜氣球入侵美國事件進一步引爆國安擔憂,美國國會議員警告白宮,如果政府不推進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國會將提出自己的建議。 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傾向禁止對一些敏感領域的直接投資,例如量子運算、先進半導體和某些具有軍事或監視應用的人工智慧能力。 報導稱,目前相關限制措施架構大致完成,預期2個月內頒布。與此同時,美國也與歐盟等盟友接觸,尋求共同實施相關限制,美國財政部已經與其他國家政府以及歐盟取得聯繫,以確保他們在美國切斷融資後,不會對中國提供類似的融資。 支持對中設定投資限制者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填補美國對中國設置經濟壁壘的重大漏洞,目前已禁止美國公司直接對中國出售某些先進技術,並且長期監控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以防止潛在安全風險。 榮鼎諮詢調查顯示,美國投資者每年在中國進行約 3000 筆交易,包括直接投資和風投交易,其中約 500 筆交易的價值超過 100 萬美元。 其中,美國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KKR 集團、紅杉資本、凱雷集團 、貝恩資本、銀湖及泛大西洋資本集團等機構,在中國曝險部位相當很大。 投資公司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執行長福特(Bill Ford)已直接與商務部長雷蒙多表達了他對新監管的看法。該集團證實,自 2000 年以來,在中國投資近 70 億美元,於當地擁有超過 34 家投資組合公司。TikTok 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是其在那裡最引人注目的投資之一。
自由時報
2023-02-11
翁達瑞轟王鴻薇:死不要臉!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召開記者會,稱劉世芳想用抄襲來抹黑自己,表示「在我支持你的提案,你應該要支持我、感謝我才對,劉世芳在心虛什麼?」對此學者翁達瑞表示,王鴻薇用「重新提案」美化惡行,是「死不要臉」! 翁達瑞在臉書PO文表示,王鴻薇抄襲劉世芳的提案,竟然用「重新提案」美化她的惡行,甚至要求劉世芳感謝她,這樣的話所有抄襲者也可以用「重新出版」美化他們的惡行,並要求原作者感謝!這叫死不要臉! 網友們看到貼文後紛紛留言「『死不要臉』應該就是辨識滯台中國人的特有基因!」、「她抄襲就可以,別人抄襲就是罪大惡極」、「真的是死不要臉,硬拗,怎麼說都是她對,她沒救了」、「這個人選立委根本就是來亂的還領人民的納稅錢」、「哇靠還有這一招~正常人都想不到這麼厲害的方法!以後都沒有抄襲的問題了!高手啊!」
自由時報
2023-02-07
馬英九稱麥卡錫訪台將破壞和平 學者PO一張歷史照酸爆!
針對麥卡錫有意造訪台灣的傳聞,前總統馬英九跳出來表示反對,稱會破壞兩岸和平。(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前有消息傳美國眾議院新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有計畫於今年春季訪台,前總統馬英九竟跳出來表示反對,稱這將給兩岸關係帶來「很大的問題」。對此,台灣歷史學家李筱峰今天(5日)PO出一張歷史照酸爆馬英九,引發外界議論。 針對麥卡錫有意造訪台灣的傳聞,馬英九上週一(1/30)稱美前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時就給台灣帶來很大的問題,政府應該要慎重以待,別讓當時中共「圍台軍演」再次上演。馬政府時期擔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近日也投書媒體呼籲中央應婉謝麥卡錫來訪,避免為台海增加衝突風險。 對此,專門研究台灣史的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榮譽教授李筱峰,今天透過臉書分享前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於1960年造訪台灣,與蔣中正握手合影的歷史照,開酸:「馬英九反對麥卡錫來台訪問,他說這樣會破壞兩岸和平。那以前美國總統艾森豪來台訪問,蔣介石總統熱烈歡迎,你們怎麼喊『蔣總統萬歲』,還說我們『得道多助』?」 李筱峰分享的歷史照背景,是1954年9月3日,中國解放軍對金門發起砲戰,釀成第一次台海危機,美國艾森豪政府於同年12月決定清楚表明對台灣的立場,與台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承諾其中一方如受到軍事攻擊,另一方會提供支援,並於1955年授權美國總統可以派遣軍隊守衛台灣及澎湖群島。而在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親自出訪台灣,成為美國史上唯一一位訪台的元首,當時他受到台灣政府最高規格的接待,軍隊鳴放21響禮砲,時任總統蔣中正親自到場迎接。 網友紛紛表示「聽現在的KMT 講話,真的會變智障」、「蔣介石的徒子徒孫已經變成共產黨了,還能說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謊話嗎?」、「當時共產黨很窮,現在共產黨變有錢了,許多事情,國民黨也跟著變了 ...」、「馬英九就是幫著中共的內奸」。
自由時報
2023-02-05
中國「間諜氣球」闖美國!布林肯暫緩訪中
外媒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5日起的訪中行程將暫緩。(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官員於當地時間2日表示,一顆疑似中國的間諜氣球近日飛入美國領空,五角大廈目前正持續追查中。不過隨著該事件爆發,《美聯社》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定在5日起進行的訪中行程將暫緩。 綜合外媒報導,一顆中國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對此美軍則派出F-22戰機、E-3哨兵式(Sentry)空中預警機與KC-135空中加油機進行監視,不過目前基於安全考量尚未擊落該氣球。 對此中國外交部也發布聲明表示,出現於美國領空的氣球的確來自中國,但屬於民用性質,為氣象等科研任務。該氣球自身控制能力有限,且受西風帶影響,嚴重偏離預定航線。 外媒指出,有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在5日起進行的訪中行程,將會因這次的「氣球事件」而暫緩。 美國官員2日表示,一顆中國間諜氣球近日飛入美國領空,目前因安全因素考量尚未擊落該氣球。(美聯社)
自由時報
2023-02-04
EIU全球民主指數 台灣名列亞洲第一
2022全球民主指數,台灣排名全球第10,榮登亞洲第一。(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昨(2)日公佈202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Democracy Index 2022 report),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在解除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相關防疫管制後的民主指數略有改善,但仍有像俄羅斯因戰爭因素,導致排名大幅下降。在這份報告中,台灣在167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全球前10,亞洲第一。 根據EIU官網發布的最新調查,依照「選舉過程與多元化」、「政府運作」、「政治參與」、「民主政治文化」以及「公民自由」5個項目進行評比,10分為滿分。而據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不到一半、即45.3%的人口生活在民主國家,「超過3分之1、36.9%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威權統治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和俄羅斯」。 另據報告顯示,在167國家地區中,前10個最民主的國家分別為挪威、紐西蘭、冰島、瑞典、芬蘭、丹麥、瑞士、愛爾蘭、荷蘭和台灣;至於全球最不民主的前5個國家,則分別是阿富汗、緬甸、北韓、中非共和國和敘利亞。 但EIU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2022年對民主來說,是令人失望的一年」,並提到全球平均得分從2021年的5.28,提高到5.29,幾乎沒有改變。而排行第一名的挪威得到9.81分,最後一名的阿富汗僅得到0.32分,而台灣則有8.99分。 此外,EIU還表示2022年民主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這對烏克蘭主權造成嚴重的侵犯,同時也震驚了全世界,並伴隨著俄羅斯政府加強鎮壓對國內的媒體和反對派,導致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排名跌幅最大的國家,從2021年的第22名下降至第146名。 而在這份報告中,台灣在167個國家中排名第10,也是全亞洲唯一擠進前10的「全面民主」(Full democracy)的國家。而去年排名第148名的中國,民主指數報告連續下降,今年排名第156名,依舊「接近墊底」。 排名前10的國家之中,西歐國家就佔據了8個,而台灣則是全亞洲唯一擠進前10的「全面民主」(Full democracy)的國家。(圖擷自Democracy Index 2022報告)
自由時報
2023-02-02
捷克前總理: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
捷克前總理托波拉內克推文嗆中國。(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捷克準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本週一(1/30)與我國總統蔡英文通話,引發中方強烈不滿。對此,捷克前總理托波拉內克(Mirek Topolánek)昨(1/31)發布推文譴責中國,還霸氣直言「我們相信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 帕維爾週一與蔡英文通話約15分鐘,氣氛融洽。蔡英文在電話中祝賀帕維爾當選,期待未來與捷克深化各方面合作;帕維爾則表示,台灣是可信賴的夥伴,支持台灣維持具有活力的民主制度,不受威權主義脅迫,還說希望有機會能與蔡英文會面。 消息一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昨天的例行記者會上稱帕維爾罔顧中方多次勸阻和交涉執意通話,「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公然違背捷方作出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承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已向捷克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對此,帕維爾昨透過推特回應,表示他能理解中國對他和台灣的對話有意見,但「捷克是個主權國家,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捷克現任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也直言,捷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要與誰會面、與誰通話「我們自己做決定」。 不僅如此,於2006年至2009年擔任捷克總理的托波拉內克,同日也在推特嗆中國,「針對中國給我們的外交譴責,我在此也予以譴責。被強加『一個中國政策』的這場遊戲,我們到底還要玩多久?台灣不是中國的,我們相信台灣也永遠不會是中國的,這就跟南韓不是北韓的、烏克蘭不是俄羅斯的一樣。」
自由時報
2023-02-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趕走養雞場,再來靠腰缺蛋
林智群
BLACKPINK熱 高雄市民有感
徐嘉欣
所謂反戰學者是啥貨色?
曾韋禎
王世堅還有臉出來選?
曾韋禎
馬英九禍延國民黨
鄒景雯
從15.7%的國民黨看王鴻薇
蔡敏雄
將軍學長讓我們很難做人
張崇廉
林宅血案兇手是誰?
李筱峰
乞丐打了維尼一巴掌
周布雅
扼要敘述228事件
李筱峰
27年前的先知
鄉民挺起來
趕走養雞場,再來靠腰缺蛋
林智群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台灣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