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昌相關文章

如果「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如果「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Anne Applebaum女士上週在個人推特寫道:拜登政府有必要對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以及中國武力犯台做好準備,兩者隨時可能發生。俄羅斯近幾週來不斷增兵烏克蘭東部邊境,親俄武裝分離主義份子也持續攻擊烏克蘭政府軍,烏俄邊境戰雲密布,是拜登政府上台後第一件地緣政治考驗。 澤倫斯基有意和普廷對談,但克里姆林宮方面聲稱不知道此事。圖為澤倫斯基前往前線視察。(路透)     被拜登稱為冷酷無情「劊子手」的俄羅斯總統普廷,長期以來處心積慮,企圖恢復俄羅斯大帝國昔日榮光。繼二○一四年併吞烏克蘭東部克里米亞半島後,始終沒有放棄覬覦烏克蘭東部領土、甚至全烏克蘭的野心。尤其,拜登政府剛剛上台,內部忙於處理武漢肺炎防疫與經濟振興,對外則聚焦跟頭號威脅中國的全面抗衡,對普廷來說,此時此刻正是文攻武嚇烏克蘭的最佳時機。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寫道:本身是柔道高手的普廷,深諳如何利用對手弱點,當美國後退一步,俄羅斯就往前一步,示弱只會激發其挑釁行為。克里米亞半島遭併吞後,西方世界對俄羅斯只是祭出無關痛癢制裁手段,歐洲各國不想付出龐大商業利益代價是主因,處理敘利亞問題進退失據的歐巴馬政府在普廷眼中成了「紙老虎」,已故共和黨參議員馬侃便批評,歐巴馬優柔寡斷助長普廷得寸進尺,從此沒有任何國家願意相信美國的強大。始終擺脫不了歐巴馬2.0標籤的拜登,如果再被普廷看破手腳,烏克蘭前景蒙上覆亡陰影。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在一九九七年出版《大棋盤》一書精準預判:烏克蘭是歐亞棋盤上新出現的重要地帶,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橫跨歐亞的帝國,少了烏克蘭的俄羅斯即使有機會保持帝國地位,從此將只侷限於亞洲板塊,而且很可能捲入中亞曠日廢時衝突而付出沉重代價。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擁有四千兩百萬人口、重要天然資源及黑海出海口的烏克蘭,俄羅斯將可重振雄風,躍升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當時普廷尚未上台,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更是後話,布里辛斯基的高瞻遠矚讓人折服。 一再延任後,掌權時間可能僅次於彼得大帝,普廷繼續追求其「普廷大帝」歷史定位,習近平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成為終身制「習皇帝」,兩人氣味相投,中、俄兩國也越走越近,同一時間在台灣海峽周邊與烏克蘭東部步步進逼,背後有著向拜登政府挑釁的相同出發點,又可帶來相加相乘放大威脅性附帶效應。拜登政府應對上會不會左支右絀,轉移至印太戰略的外交重心是否分散稀釋,在在牽動著全球地緣政治發展。 台灣與烏克蘭兩地相隔八千公里以上,彼此命運事實上不如想像中遙遠!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4-15
當特斯拉變成間諜車

當特斯拉變成間諜車

外電披露中國官方下令軍方、部分政府機關以及航太等高敏感國有企業人員,不得駕駛特斯拉電動車進入營區、工作地點與宿舍住家。因為特斯拉配備的環景鏡頭與雷達感測器等尖端電子儀器,連續不斷記錄周遭影像,同步蒐集駕駛詳細時間、地點、路線等資訊,與車主手機連線後也可同步取得通訊錄聯絡人等個資,北京當局擔心,一旦這些資料回傳至美國,恐有洩漏國家安全機密的風險。 同樣說詞彷彿似曾相識。當初美國政府帶頭圍堵華為5G電信設備,就是憂心新一代電信系統門戶洞開,中國方面有可能監控通訊或從事間諜活動,乃至於從遠端破壞關鍵基礎設施。如今北京當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而更加證明西方世界並非杞人憂天,資安漏洞不是科幻小說虛構情節,無論硬體設施或軟體技術,確實存在著留有後門的系統性風險。川普政府下令聯邦政府棄用中國製無人機與攝影監控設備,美國國會議員提案禁止中國國企投標首都華盛頓特區地鐵列車採購,都是有著先見之明的提前部署! 將特斯拉與華為兩者相提並論,對前者來說並不公平。因為特斯拉定期蒐集行車大數據,車主犧牲個人隱私分享這些數據,透過AI人工智慧分析診斷後改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自始即為主要賣點之一,已累計且不斷增加中的數十億公里行駛里程龐大資料庫,更成為領先對手最大優勢。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儘管中國製網通產品一再否認留有任何後門,始終無法消弭外界疑慮。 特斯拉去年一年在中國賣出近十五萬輛,佔其全球總銷量五十萬輛中近三成,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也是美國本土以外第一個生產基地。特斯拉於二○一八年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全外資車廠,位於上海自貿區的上海超級工廠去年投產,設廠過程充滿美中兩強角力的斧鑿痕跡。最初是美國政府施壓開放汽車市場,特斯拉才得以擺脫中方合資夥伴等限制,後來備受中國官方支持,享有國有銀行貸款等特殊禮遇,咸信是北京當局盤算透過特斯拉設廠建立完整電動車產業供應鏈,扭轉中國本土車廠過度依賴政策補貼的技術瓶頸,以特斯拉零件國產化來扶持本土競爭力,最終達成電動車產業進口替代目標。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確定在中國上海設廠。(資料照,路透)     隨著美中貿易戰惡化,特斯拉腹背受敵,既要面對中國抵制美國貨的風險,也與美國官方「美國優先」製造業回流背道而馳,更牽動著新興智慧運輸產業主導權消長。美中阿拉斯加會談不歡而散後爆發間諜車指控,恐怕只是敲山震虎第一波威懾!特斯拉會不會淪為北京當局「養套殺」慣用伎倆最新受害對象,被迫從「一部電動車,兩種產地」演變成「一部電動車,兩種系統」,有待密切觀察。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3-27
台灣澳洲 共同價值觀印太夥伴

台灣澳洲 共同價值觀印太夥伴

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四方安全對話」(Quad)進行外長視訊會議,是拜登上台以來第一次,為其一再重申聯手盟國共同抗衡中國又一具體進展。在美、日之外,澳洲作為「中等強國」,居中扮演重要槓桿,台澳兩國也因此越走越近,可以從澳洲新任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發表於自由時報《「牛」轉新機 澳台關係的關鍵時刻與機會》一文背景脈絡來觀察。 二○一九年台澳雙邊貿易總額達台幣四千億元,雙向投資總額約台幣五四○○億元,顯現兩國實質關係蓬勃發展。兩國互相派遣司長級資深職業外交官常駐對方,層級與分量絲毫不比邦交國遜色。台灣駐澳代表常以立,是前任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司長;露珍怡曾任澳洲駐希臘大使,駐台之前是澳洲外交貿易部維多利亞州辦公室主任。甫卸任的前代表高戈銳(Gary Cowan),則高陞為澳洲外交貿易部北亞暨南亞司司長;再前一任駐台代表雷家琪(Catherine Raper),剛被任命為澳洲駐南韓首位女性大使。 高戈銳駐台三年期間,澳洲成為「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重要夥伴,是兩國關係發展重要里程碑。由美國國務院發起的GCTF,以台灣具優勢的專業領域為基礎,透過多邊合作,協助拓展台灣國際空間。日本以正式夥伴身分加入後,確立GCTF美日台三邊主要架構。身為台灣重要能源來源國的澳洲,二○一九年底共同主辦「印太區域良善能源治理研討會」,是澳洲首次參與主辦GCTF,後來又陸續參與防疫公衛以及犯罪防制等不同議題活動,是台灣融入「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之重要窗口,彌補台灣現階段無法加入「四方安全對話」的缺憾。 美國國會首度編列三○○萬美元(約台幣八四四七萬元)專項預算,授權台美日「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活動使用。圖為今年六月外交部舉行GCTF五週年記者會,外交部長吳釗燮(中)、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儷英傑(左)、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右)出席。(資料照)     中國是澳洲的頭號貿易夥伴,滲透澳洲已久,澳洲學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在《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一書中,具體描述從政界到文化圈,從房地產到農牧業,從大學到工會,甚至連小學都可以看到中國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兩國關係因為澳洲國會二○一八年六月通過《反外國干預法》而翻轉,澳洲是最早覺醒警惕北京銳實力的西方國家之一。 澳洲是五眼聯盟中,第一個向華為說不的國家,又率先呼籲對武漢肺炎病毒來源進行獨立調查,北京報復發動抵制大麥、牛肉、葡萄酒以及龍蝦等多項澳洲產品,坎培拉成為戰狼外交的教訓對象。 日本多摩大學客席教授Brad Glosserman在英文《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指出:中國對澳洲的強硬路線,給所有人上了一課,尤其是正在進行新舊政府交替的美、日兩國;中國更是推動台、澳兩國越走越近的那股力量。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2-26
東京與坎培拉的憂慮

東京與坎培拉的憂慮

拜登政府國安團隊人事布局明朗化,歐巴馬時期眾人馬班師回朝,前國務卿龐皮歐日前被問到:是否擔心拜登政府化身歐巴馬第三屆任期,重返綏靖路線?龐皮歐沒有評論新政府人事,只是強調延續對北京當局強硬政策的重要性。龐皮歐未回答的問題,正是日本與澳洲等盟邦的憂慮:身為歐巴馬前任副手,拜登會不會重蹈歐巴馬軟弱中國政策失敗覆轍? 東京當局罕見率先沉不住氣。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去年底接受路透訪問,大聲疾呼:台灣安全是「紅線」,呼籲拜登延續川普政府對台政策,面對咄咄逼人的中國,要強而有力堅定支持台灣。中山泰秀的高調表態,與日本官方長期以來對台灣議題的低調態度大相逕庭,反映出日本政府的高度疑慮。 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再一次呼籲美國應堅定支持台灣。(路透檔案照)     早在拜登當選前,東京當局就對歐巴馬路線可能復辟感到不安。去年四月《美國利益》(The American Interest)雜誌刊登署名「Y.A.」日本政府官員投書,讚揚川普政府採納來自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等提議,尤其有別於歐巴馬始終陷入「中國可以改變」迷思,川普入主白宮代表著美國終於正視中國的威脅與挑戰,儘管執行過程穿插不少紊亂,過去四年對北京的強硬路線受到歡迎。這位官員坦言:不樂見回復歐巴馬時代以交往(Engagement)為主軸的中國政策。 處理敘利亞內戰進退失據以及應對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束手無策,讓歐巴馬政府被烙印上軟弱無能標記,更被視為縱容中國野心擴張挑戰世界秩序的元凶。儘管如此,歐巴馬二○一四年四月訪問東京時宣示:釣魚台列嶼屬《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是第一位公開表達協防釣魚台立場的美國總統。日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兩人首度越洋電話會談中,亦獲得拜登親口確認。台灣與日本同處第一島鏈,是休戚與共的地緣政治命運共同體,中山泰秀談話重申美日應攜手守護台灣海峽海上運輸生命線暢通無阻,敦促華府當局將「台灣有事」納入《美日安保條約》「周邊有事」共同防衛範圍。 川普政府卸任前不尋常提早卅年解密國安會印太戰略架構文件,清楚揭示:防衛包括台灣在內第一島鏈不受中國攻擊,阻絕中國控制第一島鏈制空權和制海權。消息由澳洲國營澳洲廣播公司獨家披露,無異是安撫澳洲與日本等印太盟邦的臨別贈禮,與歐巴馬時期前亞太助卿坎貝爾內定出任白宮新設「印太事務協調官」一前一後相繼發生,既有著新舊政府政策上的角力,卻又透露著相當程度的政策延續性。 從日本與澳洲提前部署對新政府未來政策走向的牽制來看,拜登不至於變成歐巴馬2.0,台灣更不會淪為孤軍奮戰的棄子,蔡英文政府固然要審慎因應,國人毋須懷憂喪志。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1-23
檢視蔡總統的第二任期

檢視蔡總統的第二任期

曾經在尼克森到柯林頓四位美國總統麾下擔任高級幕僚的政論家大衛葛根(David Gergen),近身觀察權力中樞卅餘載後出版《美國總統的七門課》,歸納傑出領導人的七把成功鑰匙:「人品貴重」、「目標清楚」、「說服力強」與「傳承願景」等等之外,還有「就任百日定江山」。 大衛葛根指出:國家領袖必須「即時行動」。有別於企業或社團領導人權力與日俱增,聲望來自於長期表現所累積,總統正好相反,權勢稍縱即逝,擁有順利成功的開始,才可掌握佔盡先機之優勢。大衛葛根強調:即使連任兩屆的總統亦是如此,必須當機立斷、行動迅速。第二任期就職屆滿百日前,蔡英文總統於去年八月廿八日親上火線宣布美豬美牛擴大開放政策,解套歷經三任政府懸而未決難題,以果斷決策與實際行動宣示:第二任期將會是持續改革的四年。 二○一六年上任後第一年,蔡英文不惜賭上政治生命,毅然推動「今天不做、馬上會後悔」的年金改革,民調一度跌落谷底,執政期中考縣市長選舉中付出慘痛代價。走過改革陣痛期,挽救國家財政危機與兼顧世代正義的長期正面效應浮現,年金議題並未成為連任絆腳石。挾歷任總統最高得票數成功連任,近一年來又加上防疫有成光環加持,蔡英文再次以個人聲望轉化為改革動能,把握國際產業供應鏈解構與重組的機會之窗,搬開台美經貿合作的大石頭,跨出兩國自由貿易談判一大步。 近期關於蔡英文「蜜月期結束」或「提前跛腳」討論吵嚷不休,各種民調讓人眼花撩亂,多半流於黨派本位的各抒己見。根據政治立場中性「二○二○政經表現滿意度調查」結果,蔡英文最新滿意度落在五十四.六%,超過二○一六年八月剛上任百日時的四十四.四%,在此同時,立法院順利通過准予美豬美牛擴大進口行政命令備查,說明多數民眾尚能體諒蔡英文政府「為台灣布一個永續生存的局」苦衷;接下來台美經貿合作或兩國實質關係若能有所突破,即可驗證決策走向正確性,蔡英文要立下軍令狀,責成行政團隊全力以赴,千萬不要辜負民眾的信任。 國際局勢萬分險峻,所幸台灣今年沒有大型選舉干擾牽制,給予蔡英文政府更大施展空間。第二任期有個好的開始,蔡英文站穩繼續改革腳步,改革動能將蔓延拓展到哪些領域,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1-01-03
黎智英·向華強·移民法

黎智英·向華強·移民法

去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蔡英文總統頻繁發表支持香港言論十餘次,最新一回表態是公開聲援遭鐵鍊縛身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明言儘管彼此政治理念不盡相同,基於對民主自由價值的堅持,決定站出來表達憤怒與不忍。 五月間中國準備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之際,蔡英文與黎智英兩人曾經針對台灣官方因應作為有過公開交鋒。黎智英向蔡英文喊話:是採取實際行動的時候,而不只是說空話,希望台灣政府考慮放寬《移民法》,允許香港人移民台灣。蔡英文回應:香港人進入台灣其實相對寬鬆許多,現行《港澳關係條例》規定已經足夠,無須再制定《難民法》。 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圖中)今晚發推文向蔡總統喊話:「您會考慮放寬您的移民法,以允許香港人移民到台灣嗎?」(法新社)     黎智英的呼籲讓反對陣營見獵心喜,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宣稱,蔡英文只是把香港當成「政治消費工具」,口口聲聲說要「挺香港」,完全沒有實際作為。事實上,是否修改《移民法》討論中,如何辨識判別政治難民身分,一直存在著兩難顧慮。 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累計有超過百萬中國人持單程證前往香港定居。以二○一九年為例,有二萬九千二百位香港人用腳投票出走外國,創七年來新高,在此同時還是有三萬九千一百名中國人持單程證移居香港,兩者相抵後,遷入人數為九千九百人,在香港一萬四千二百人總增長人口中,超過七成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香港大開中國移民方便之門,「量變產生質變」殷鑑不遠,紅色滲透是否可能以香港為跳板,進一步蔓延至台灣,如何防堵「假移民、真共諜」入台,成了國安單位不能說的秘密! 無獨有偶,擬為逃離政治迫害在美港人提供庇護的《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上週在美國國會闖關失利,向來大力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共和黨籍議員克魯茲意外站出來反對,理由之一正是擔心引來更多共產黨間諜進入美國;他強調,香港人在現行法律下足以申請成為難民,川普總統也已經提高分配給香港人的難民名額。中國《觀察者網》馬上嘲諷發表評論:「亂港份子」被「反華議員」出賣。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最新統計,今年前十個月共有近七千五百名香港人取得在台居留許可,相較去年同期暴增七成以上;在此同時,蔡英文政府低調處理香港抗爭者來台事宜,符合其國安團隊謹慎自持一貫作風。法制面《移民法》是否專為香港人鬆綁茲事體大,例如極具爭議色彩的向華強申請來台依親案,國安單位「不是申請便放行」的嚴格把關,審慎態度值得肯定。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12-25
施正屏vs.鈴木英司

施正屏vs.鈴木英司

台師大退休副教授施正屏在中國失蹤超過兩年後,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日前證實施因涉及「台諜案」,遭法院判處四年徒刑。施正屏昔日密集穿梭兩岸,曾獲對岸大型國企集團延攬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是「人民幣真香」的受益者,如今從座上賓淪為階下囚。 台師大退休教授施正屏遭中國判4年徒刑。(取自施正屏臉書)   判決書指出,施正屏自二○○五年開始假借學者身分搜集情資,先後超過三十次入境中國出席各種兩岸研討會議,藉機結識中方出席代表,再向台灣情報人員引介中國涉台工作部門人員。回顧台灣某媒體集團二○一七年十月與上海「東亞研究所」舉辦「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時任台辦主任張志軍親自出席致詞,與會者就有施正屏身影。按照起訴書說法,兩岸上百位學者專家共聚一堂和樂融融的盛大場面,成了施正屏暗中圖謀不軌的犯罪現場。 為呼應該媒體集團老闆政治主張,旗下報系於研討會後推出「兩岸好,台灣更好」系列專欄,邀請與會學者輪流上場,打頭陣的正是身兼該報系主筆的施正屏,二一○七年十一月發表《拿出自信面對大陸善意》文章,主張:「十九大會議,習近平以民族大義為出發點,充分考慮到民進黨政府的主張而做出的調適;…但走在鋼索上的蔡總統顯然並未珍惜中國大陸釋出的善意。」在他筆下,強勢崛起的北京當局對台充滿理性善意,執迷不悟的蔡英文政府則是忽視民意、誤判情勢。只可惜如此正面熱情表態,中共當局並不領情,反而認定是其掩飾間諜身份的偽裝話術,作為結識攀交涉台官員或學者的敲門磚,親中色彩濃厚的該媒體集團不過是施正屏的利用工具。 中共政府操作渲染兩岸諜影幢幢,不僅讓經常往返兩岸的學者、台商乃至台生人心惶惶,更讓自身涉台部門與學術界籠罩在白色恐怖寒蟬效應下。判決書破綻百出的矛盾說詞,其實並不算陌生,長期推動日中兩國青年交流的「日中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鈴木英司,二○一九年五月因「日諜案」被判處六年徒刑,判決書彷彿是複製貼上,只是罪名從日諜改為台諜! 一向被視為「親中派」的鈴木英司,曾經自述一九八三年首次應邀訪問中國後,至二○一○年間往返兩國超過一百五十次,一度停留北京六年擔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與北京社科院中日關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等職,更因積極在中國進行植樹造林捐贈活動接受過表揚。二○一六年七月,鈴木英司前往北京協調舉辦日中關係研討會事宜,從此失去下落,近三年後才正式宣判為日諜。此案對日本「日中友好圈」造成巨大衝擊,不少相關人士從此不再踏足中國。 施正屏與鈴木英司兩人雷同遭遇,無疑是對那些自詡與中國「關係好」人士的一大警鐘,再一次提醒在中國高度不透明極權體制下,等於置身於難以預測的莫大風險中!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12-07
中國咒罵龐皮歐,不怕相堵會到?

中國咒罵龐皮歐,不怕相堵會到?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一席「台灣一直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談話,北京當局全面動員官方喉舌圍剿,央視網站甚至以「攪屎棍」與「人渣」等粗暴語言進行人身攻擊,詆毀堂堂美國首席外交官「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終必定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則是連珠炮「末日瘋狂、顛倒黑白、錯漏百出、傲慢無知、居心險惡、誤導輿論、擾亂視聽、極為陰險」等詞彙咒罵不停。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戰狼式低俗用語「相互輝映」! 七月下旬龐皮歐發表《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政策演說,被視為是開啟新一輪冷戰的「討共檄文」。新華社隨即發表《龐皮歐涉華演講的滿嘴謊言與事實真相》,長達三萬三千多字,條列廿六點逐一反駁,《人民日報》配合以十到十二版整整三大版全文刊登,嚴批龐皮歐全盤否定中美關係,惡意攻擊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政治制度,挑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聯繫云云。 四月下旬,龐皮歐重砲抨擊北京當局未及時通報武漢肺炎疫情,隱瞞大流行危險性,要求中國開放實驗室,讓國際社會展開病毒溯源調查。央視《新聞聯播》連續四天以「國際銳評」專欄回批,其中三天直接點名龐皮歐,題為《散播「政治病毒」的龐皮歐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 穩坐川普政府對中鷹派第一把交椅的龐皮歐,在中央情報局局長與國務卿職務上,忠實貫徹川普施政理念,素有「小川普」封號,不到六十歲正值風華茂盛壯年,政治生命並不會隨著離開國務院而終止,一直被視為二○二四年總統大選共和黨陣營最有力的角逐者之一。北京當局毫無保留汙衊詆毀龐皮歐,四年後很可能不得不回頭跟這位「老牌反華份子」打交道。 英國《衛報》曾經評論: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川普主義」都已經勝出。根據蓋洛普機構在選戰倒數階段公布的民調顯示,五十六%受訪者認為當前經濟情況比四年前好,創下總統大選年歷來同性質調查最高紀錄。另一方面,川普選戰表現遠遠優於眾多主流民調事前預測,獲得超過七三五○萬位美國選民支持,比四年前成長一千萬張選票以上,寫下敗選者最高得票紀錄,再加上共和黨繼續掌握參議院多數席次,同時也拉近眾議院與多數黨民主黨的席次差距。川普本人儘管輸了,「川普主義」並沒有輸。龐皮歐身為後川普時代「川普主義」政治資產的正宗繼承人,中南海領導人要小心相堵會到!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11-28
只聞樓梯響的資政、國策顧問遴聘

只聞樓梯響的資政、國策顧問遴聘

自一月十一日總統大選塵埃落定以來,為國家大計提供建言並備詢的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遴聘作業一拖再拖,甚至可能超越蔡英文首屆任期五個多月的漫長時間。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距離就職時間將近半年後,蔡英文總統終於公布首批資政遴聘廿人名單,國策顧問則又晚了一個半月,拖到該年十二月底才公布五十六人名單。「國之大老」資政與國策顧問遴選聘任慎重再三,因此有所耽擱,固然可以理解,只是,資政名單公布後,先是彭明敏與高俊明兩人婉謝出任,後來又有張忠謀與劉金標兩位企業界人士跟進,四位資政辭任,即佔全部名額五分之一,暴露幕僚作業聯繫未盡周全。尤其,名單無法打破「國家最高級酬庸」窠臼,坐實「榮譽性虛銜」批評,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作用。上屆四年任期內,蔡英文除了出席資政與國策顧問定期餐敘,並未看到任何實際功能,更多新聞反而是幾位獨派大老資政不時與執政當局齟齬不睦。 彭明敏今天發表聲明,以年事已高為由,表示不接受總統府資政一職。(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對比前總統馬英九,二○○八年五月二十日就職,遲至當年九月才展開推薦與審議作業,最後由馬英九親自核定後公佈,已經是翌年一月中旬,可見遴聘作業曠日廢時,不分藍綠陣營執政皆然。但是,二○一二年馬英九連任成功,三個月後該年八月下旬即公布新聘任資政暨國策顧問名單,資政全數續聘,國策顧問增加新聘十餘人,作業上相對單純有效率,比起仍持續精挑細選中的蔡英文略勝一籌。 今年五月總統府傳出遭駭客入侵,外洩文件內容提及資政人選,儘管府方澄清係拼貼造假,刻意曝光特定人選續聘與否真真假假,牽涉政治恩怨與派系鬥爭。但是,文件披露國策顧問遴選原則相當耐人尋味:「應該盡量以輔選有功人員為思考」,具體方向則有:各縣市政治代表、各專業領域代表、社會賢達、卸任政務官、其他考量。換句話說,遴聘人選仍難以擺脫選後論功行賞與派系分配色彩。 總統府遭駭事件是否干擾資政與國策顧問遴聘作業,外界不得而知。無論如何,沒有連任壓力的蔡英文能否拿出破舊立新的資政與國策顧問名單,甚至對制度存續做出全面性變革,國人正拭目以待。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11-05
安倍何只說服川普抗中

安倍何只說服川普抗中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卸任後第三天(本月十九日)做了兩件事,證明他是說到做到,是一位永遠「戰鬥的政治家」。安倍晉三當天上午再度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由其撰寫的追憶前總統李登輝悼念詞,交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大使,在同一天的追思告別禮拜上公開宣讀。 第一度出任首相前,安倍晉三出版國政告白書《邁向美麗之國》(美しい国へ,二○○六年),其中提到:政治家分成兩種,會戰鬥的(有所作為)與不戰鬥的(無所作為),前者只要是為國家、為人民的事,雖千萬人吾往矣,是不怕批判的行動派,而無所作為的政治家,則是一味迎合對手,唯唯諾諾不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主張。安倍晉三自詡是一個永遠堅持理念、敢作敢當「戰鬥的政治家」。 回顧第一次首相一年期間內未能參拜靖國神社,安倍晉三事後多次表示「悔恨不已」。二○一三年十二月初,美國前副總統拜登亞洲行第一站訪問東京,宣揚歐巴馬政府「亞洲再平衡」外交政策,呼籲日韓盟邦共同攜手因應中國強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當面要求安倍晉三「不要火上加油,遠離靖國神社」,返回華府後仍不放棄,越洋通話反覆勸說安倍晉三放棄參拜。拜登顯然並未成功達成任務,兩周後的十二月廿六日,安倍以現任首相身份進入位於東京九段北的靖國神社參拜,成為其第二任七年八個月首相任僅有的一次。 慰安婦與靖國神社等歷史爭議,導致安倍政府與自由派色彩濃厚的歐巴馬政府多所齟齬,東京當局一直對歐巴馬政府「總是迎合中國」軟弱態度保持疑慮。二○一六年十一月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安倍晉三專程前往紐約川普大樓拜會,成為川普就職前第一個會晤的外國元首。安倍晉三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首度揭露在該次會談中以事先準備好的詳細資料,親自向川普分析中國過去近三十年軍費膨脹近四十倍,成功讓一度揚言撤軍遠東的川普改變心意,並接納由安倍晉三率先倡議的「自由與開放印太策略」,成為美國整體戰略的一部分,訪談中安倍頗為自豪說服川普對抗中國有功。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受專訪時透露,2016年11月與尚未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首度會談時,就跟對方說明中國軍事崛起對日美同盟帶來的危機。(圖取自facebook.com/DonaldTrump)   做為日本第一位戰後世代首相的安倍晉三,以繼承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戰後政治總清算」路線為己任,強調不應讓與戰爭毫無關係的世代永遠背負謝罪宿命,日本必須走出戰後贖罪陰影,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重要主張包括修改憲法、以加強日美同盟為核心擴大日本在國際社會角色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其中,也有著來自李登輝的諍言:日本要擺脫對於殖民與二戰歷史過度反省的「自虐史觀」,提醒鼓勵「日本人要有自信」。安倍晉三在悼念詞中便特別提到,李登輝對日本期待與溫馨話語,「彷彿昨日之事,至今能深深刻畫在我內心」。 二○一○年十月曾經搭乘羽田松山兩機場首航班機訪台的安倍晉三,卸下首相職位後再度踏上台灣,應該是指日可待的事,而且是越早越好。十月七日比照國葬規格的李登輝奉安大典,可能就是第一個最好時間點!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9-28
從天龍國來場柯林頓式逆襲?

從天龍國來場柯林頓式逆襲?

基隆市長林右昌名列台北市長可能參選人之一,名嘴評論說「台北市民不太吃那種偏遠小鄉鎮來的人」。將位居台灣頭的基隆說成是「偏遠小鄉鎮」,林右昌本人馬上駁斥是「落伍、無知」,暴露天龍國名嘴的傲慢與偏見。 針對宅神朱學恆評論基隆市長林右昌選台北市長一事,媒體報導朱學恆說「台北市民不太吃那種偏遠小鄉鎮來的人」。對此,林右昌駁斥,朱的說法落伍無知。(資料照,記者俞肇福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身本州最南端山口縣,是不折不扣的「鄉下地方」,但歷來出身山口縣的日本首相多達九人,是四十七個都道府縣中最多的,素有「政治家的搖籃」美名。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政治人物的竄起與高升,與出身的地方大小或繁榮與否並非直接畫上等號,關鍵還是在於其展現的能力與施政成績。 名列美國當代最受歡迎總統之一的柯林頓,同樣是典型「偏遠小鄉鎮來的人」。柯林頓來自美國南部阿肯色州,全州人口只略多於三百萬,在五十一個州中排名第卅三後段班,人均生產總額居第卅五名,經濟產值占全美GDP國民生產毛額區區六%,家戶平均所得更是全美倒數第三名,一直被視為美國最貧窮落後的州之一,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 一九七八年,年僅卅二歲的柯林頓第一次當選阿肯色州州長,任內致力於推動經濟發展,成為民主黨內備受看好的明日之星。一九九二年總統大選,挾波斯灣戰爭大勝餘威的老布希勝券在握,支持率一度衝上破紀錄的九十%,聲勢如日中天,使得紐約州長郭默等民主黨重量級戰將紛紛打退堂鼓,把舞台讓給資歷較淺的政壇新秀。當年角逐民主黨提名的參選人共有七位,清一色不是知名度高的政壇老將,被戲稱是「七位小矮人」,其中之一就是後來脫穎而出的柯林頓,主打一句經典競選標語「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以黑馬之姿一舉擊敗老布希。八年執政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四%,帶來美國史上承平時期持續最久的經濟繁榮,被推崇是「最會搞經濟的總統」! 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首都市長持續坐困藍大於綠怯戰愁城中。而林右昌憑其五年多來讓基隆脫胎換骨的政績,當然有資格在天龍國來一場柯林頓式逆襲!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9-12
當華為骨牌一張張倒下

當華為骨牌一張張倒下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上週發表討共檄文演說,公開呼籲「自由國家」組成新聯盟,擊退來自中國的「新暴政」。華為做為擁有中國共產黨DNA的「數位威權主義」代理人,勢必成為新聯盟圍堵的頭號對象。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23日在加州發表重磅演說,呼籲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必須引導中國做出改變。(歐新社)     貿易戰中川普政府對「中國製造二○二五」的各項指控,無論是大量政府財政補貼、抄襲偷竊技術、挖角競爭對手員工等敗行劣跡,華為通通榜上有名,再挾其累積的不公平競爭優勢,扮演中國「一帶一路」海外經濟擴張先鋒,不計成本低價搶標各國5G設備工程,搶攻新一代全球通信技術主導權,在在讓美國政府如芒刺在背,尤其在乎傳統盟邦歐洲國家與兼具情報共享網絡「五眼聯盟」成員國英國的動向。 以「讓美國再度偉大」為號召的川普,向來高舉「美國優先」大旗,從一上任便對歐盟鋼鋁與汽車祭出關稅大刀,到北約組織軍費分擔比例齟齬,讓美國與歐洲盟邦漸行漸遠,二戰以來牢不可破的跨大西洋聯盟裂痕越來越大。面對華為進軍歐洲5G電信建設,形成國家安全破口,彼此間出現嚴重分歧與矛盾。 一月底英國政府做出有限度放行決定後,難掩失望的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前往倫敦試圖讓強森回心轉意未果。接下來幾個月國際情勢丕變,武漢肺炎奪走英國超過四萬五千條人命,港版《國安法》進一步讓中英緊張關係趨於白熱化,強森內閣終於懸崖勒馬決定封殺華為,二○二七年前徹底移除華為5G設備,損失數十億英鎊也在所不惜。龐皮歐上週再度旋風式訪問倫敦時強調:英國髮夾彎並非出於美國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決策,而是英國領導人認為如此有利於英國人民。 此外,丹麥最大電信集團TDC甫於三月下旬宣布排除華為系統,丹麥國防部長並公開宣示:為了保護國家及人民,只考慮使用安全盟友的5G設備。 證實染疫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兩週前與副國安顧問博明聯袂訪問巴黎,與英、法、德與義大利等國家國安官員會商,5G正是主要討論議題。義、法陸續有所動作,義大利最大電信公司TIM宣布排除華為參與5G設備標案資格,法國政府則通知計畫購買華為5G設備的電信商,設備授權三至五年到期後將不再更新,間接封殺華為進入法國市場。主要國家中只剩九月才要表態的德國,尤其全歐市佔率最高的德國電信又是華為在歐洲最大客戶,德國會是最後一張倒下的骨牌,或是在歐洲負隅頑抗的最後堡壘,將是美、中、德激烈交鋒的戰場。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7-29
納瓦羅失言? 很難說!

納瓦羅失言? 很難說!

對中國向來態度強硬的鷹派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直言:華盛頓對於沒有事先收到疫情警告感到相當憤怒,今年一月簽署的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玩完了」!此話一出,美股應聲下跌。納瓦羅事後澄清其言論被斷章取義,川普也出面反駁並無此事。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能否落實,一開始就不被各方看好。中國鷹派喉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形容協議是「脆弱的休戰」。美國智庫專家則指出:貿易協議設定的「採購目標從來就不可行,只是讓人震驚的噱頭數字」。尤其,貿易協議簽署墨水未乾,全世界便開始籠罩在武漢肺炎疫情風暴中,川普一度推文抱怨:「即使一○○筆貿易協議也無法彌補肺炎疫情給美國帶來的損失」,也曾經坦承「非常糾結」是否終止貿易協議。 疫情意外打亂市場需求、貿易流通與交通運輸,無疑是中國推卸履行貿易協議的最好藉口,但北京當局近期仍不斷透過官方媒體重申,正持續落實貿易協議承諾。與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夏威夷閉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再次承諾信守並完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所有義務。北京方面同時刻意透露消息:中國計畫加快採購大豆及玉米等美國農產品,負責農產品進口的國有企業接獲指示,優先滿足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採購要求。 美中貿易戰的濫觴,來自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不遵守承諾與協議,濫用政府補貼、貨幣操縱、剽竊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移轉以及扶持國有企業等種種不公平競爭行為。如果中國不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事實上並不意外;尤其,不遵守條約與國際慣例,往往被視為不屈服於外國勢力的愛國主義英雄行為,反而是鞏固北京領導人政治地位的籌碼。中國翻臉《中英聯合聲明》是過時的歷史文件,翻臉不認帳香港五十年不變承諾便是最好例證。 現階段美國經濟疲弱,再加上川普無法承受失去農業州選票的風險,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勢必還是得繼續走下去。但是,納瓦羅的表態不能以「一時失言」等閒視之,反而可以視為加強對中國施壓的策略,提醒北京: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華盛頓當局手中,美中關係是否全面惡化脫鉤要看中方表現。 俗話說:好人自遇好人救,惡人自有惡人磨。川普或許不是拯救台灣的好人,但是對付中國這種流氓國家,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絕對是最佳不二人選。就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曾經寫道:「川普或許並非美國該有的總統,但絕對是中國應該有的美國總統。」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6-26
比亞迪口罩 落漆的中國製造

比亞迪口罩 落漆的中國製造

《華爾街日報》週三報導:二度延期交貨的加州政府十億美元N95口罩訂單,因為製造商中國電動汽車大廠比亞迪遲遲未能獲得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短期內無法找到替代貨源的加州政府形同被挾持綁架,不得不再度展延採購合約。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在今年4月獲得加州10億美元的訂單後,因受限於品質認證問題,至今仍未完成口罩交付。(美聯社)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多家製造業大廠紛紛跨界投入生產口罩行列,比亞迪汽車一月底決定轉產口罩,四月下旬每日產能攀升至兩千萬片,三個月內搖身一變成為全世界最大口罩生產商。《人民日報》特別以全版報導高調宣傳:小小口罩展現了強大中國效率。只是,比亞迪口罩認證過程一波三折,暴露「中國製造2025」落漆光環。 做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生產種類、數量、速度與價格等各方面擁有優勢,品質無疑一直是最大瓶頸。五月上旬,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撤銷六十餘家中國口罩廠商輸入許可,因為中國製N95口罩過濾效率往往不到卅五%微粒,遠遠不及合格標準九十五%,正是中國製造品質低劣的縮影,是過去數十年全球供應鏈一味追逐低製造成本帶來的後遺症之一。疫情敲響「雞蛋放在中國同一個籃子」警鐘,「區域生產」與「去中國化」呼聲高漲;澳洲最新民調就顯示:近九成受訪者認同應該在本地製造更多商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加州口罩訂單更牽動著比亞迪在美國市場未來發展。比亞迪於二○一七年十月在南加州蘭卡斯特成立電動大客車製造廠,每年生產規模可達一千五百輛,是北美地區最大的純電動巴士製造廠,也是比亞迪在中國以外最大生產基地,展現積極進軍美國市場旺盛企圖心。二○一九年底川普簽署生效《二○二○年國防授權法》明文禁止動用聯邦資金採購中國製公車,比亞迪美國夢重挫。比亞迪全力反擊遊說後,成功爭取到兩年緩衝期,以及聯邦公共運輸管理局日前做出交貨時間可以跨越兩年落日期限的有利解釋。值此加州確診總人數突破十萬大關的關鍵時刻,口罩認證左右著比亞迪加州工廠與美國市場的保衛戰成敗。只是,做為中國邁向製造強國標竿企業的比亞迪,口罩訂單交貨一延再延,再加上美中新冷戰一觸即發的大環境,在在預示著比亞迪電動公車加州廠多舛前景。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6-06
澳洲牛肉·挪威鮭魚·捷克汽車

澳洲牛肉·挪威鮭魚·捷克汽車

  澳洲政府挺身倡議:針對武漢肺炎中國疫情病毒來源與擴散,世界各國應該共同合作展開獨立調查。澳洲總理莫里森強調:此舉主要目的是要求中國提高透明度,回應國際社會對於病毒來源與傳播的諸多質疑,不僅是預防悲劇重演,避免日後重蹈覆轍,也是對不幸確診與病逝犧牲者及其家屬有所交代。 具有充分正當性的溫和理性主張,不料引來北京當局強烈反彈,公開嗆聲背後藏有政治動機,是衝著中國而來的惡意「政治調查」。中國駐澳洲大使公開放話警告:若坎培拉當局一意孤行「危險行徑」,將面臨中國觀光客與學生減少前往旅遊留學以及中止進口澳洲牛肉與葡萄酒等報復手段。中國政府馬上付諸行動,上週宣布將澳洲四家最大屠宰場列入禁止進口黑名單。 進口禁令表面理由是違反檢驗檢疫要求,以保障中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但是,中國鷹派黨媒《環球時報》社評毫無掩飾:對澳洲牛肉出口廠商下達的禁令,應被視為對坎培拉當局不友善行為的一記「警鐘」。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進口市場,澳洲出口至中國牛肉數量近五年來翻倍成長,總量達卅萬噸。兩國貿易本質上是互通有無、各蒙其利;但是,挾廣大進口市場施加經濟霸凌,一直是北京當局慣用伎倆,三番兩次成功得逞後,變本加厲將貿易順差當威脅利誘的政治資本。 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頒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後,怒氣難消北京當局遷怒挪威鮭魚,就是活生生的「諾貝爾教訓」。中國先是祭出嚴格檢疫技術性障礙,曠日費時的檢驗導致新鮮鮭魚卡在海關貨倉腐爛敗壞,挪威出口中國鮭魚數量就此直線下滑,接下來更多次以病毒為由,百般刁難挪威進口鮭魚。挪威本來是中國最主要鮭魚供應國,在中國政府經濟霸凌淫威下,挪威鮭魚慢慢消失在中國人餐桌上。二○一三年挪威保守黨新政府上台後,不斷努力修補關係,積極表態支持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兩國關係才慢慢回溫。二○一六年底挪威外交部長破冰訪問北京,雙方經貿往來終於解凍;中國於二○一七年七月正式取消挪威鮭魚進口禁令。挪威海產推廣協會因此開心宣布:對中國鮭魚出口量將可望一舉增加近廿倍。 面對中國經濟霸凌強大壓力,在鮭魚與人權兩者之間,挪威被迫選擇鮭魚。劉曉波病逝後,做為諾貝爾和平獎主辦國的挪威政府低調保持緘默。去年香港「反送中」民主運動者與諾貝爾和平獎擦身而過,背後原因與挪威政府態度脫不了干係,挪威政府向北京叩頭的秘密條件之一,就是政治審查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資格,不再出現讓中國政府尷尬或不高興的得獎人! 日前引起軒然大波的捷克前議長柯佳洛訪台前猝死一事,再為中國經濟霸凌敗行劣跡添加一筆記錄。捷克政府證實,中國駐捷克大使確實點名威脅捷克國民車品牌斯柯達Skoda等企業,放話布拉格當局將付出慘痛代價。如此警告潛在殺傷力確實不容小覷,斯柯達二○一九年全球銷售量一二四萬輛,最大市場既不在捷克母國或所屬福斯集團所在地德國,而是去年賣出超過廿八萬輛的中國,等同於排名其次德國十九萬輛與第三名捷克九萬輛兩者加總,這就是中國外交官氣焰囂張對捷克政治人物指指點點之底氣所在。 澳洲牛肉、挪威鮭魚與捷克汽車,三者共通點是不難找到替代供應來源,競爭對手智利鮭魚與英國牛肉虎視眈眈準備填補市場空缺,遑論競爭白熱化的過度飽和汽車市場,留下北京當局予取予求操弄空間。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5-18
川普WHO戰略

川普WHO戰略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金援世界衛生組織WHO後,國務卿龐皮歐緊接著進一步表示,疫情過後世衛需要結構性改革,否則身為最大資助國的美國可能永遠不再恢復資金挹注,不斷升級施壓。在白宮國安團隊幕僚作業中,成立一個新的全球衛生事務組織也不排除是選項之一。在此同時,又傳出美國正聯合日本,再加上澳洲、英國、法國與德國等志同道合國家共同連署,致函要求世衛組織邀請台灣代表團出席五月中旬世界衛生大會線上視訊會議。川普政府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是強力介入改革大破大立,還是乾脆退出讓中國聽之任之,或許可以參考前例窺測一二。 美國總統川普14日宣布,他已指示政府暫時中止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資金。(美聯社)     自二○一七年一月上任以來,川普政府陸續與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與萬國郵政聯盟等聯合國旗下專門機構多次交手。一開始多是祭出停止繳交會費手段,歷經數回合角力折衝後,一旦華盛頓當局評估改革無法奏效,退出便成為凸顯問題嚴重性的最後選項。過去三年多,美國破釜沉舟陸續退出教科文組織與人權理事會兩機構,萬國郵政聯盟則在美國退出最後期限前,全盤讓步接受美國主導的改革方案。 美國政府對聯合國暨旗下專門機構積怨由來已久。二○一八年六月,川普政府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指責該組織受政治偏見左右,淪為踐踏人權者的保護傘;後來又於二○一八年底正式退出教科文組織,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毫不留情批評:教科文組織是最腐敗和最具政治偏見的聯合國機構之一,美國唯有跳開這個「髒水池」。事實上,早在一九八四年,雷根總統政府即以教科文組織管理不善、遭蘇聯把持為由退出,二○○三年重新加入,二○一一年該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後,美國再度停止繳納會費。美國做為這些聯合國專門機構最大經費捐助國,如果這些組織無法捍衞美國的整體利益,甚至淪為敵對陣營的幫兇,向來自詡說到做到的川普,一定會貫徹「美國優先」意志與政見。 成立於一八七四年的萬國郵政聯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際組織之一,主要職責係確保郵件在世界各國暢行無阻,五十年前建立「終端費率」制度,郵資分擔向發展中國家傾斜,讓落後國家享受遠低於富裕國家郵遞費用等的優惠,以幫助前者發展郵政。時至今日,這套落伍機制嚴重扭曲全球電子商務,讓中國成為最大受益者。具體來說,從中國寄到紐約的小包裹郵資,竟然比美國國內從洛杉磯寄到紐約的郵資低上許多。美國郵政每年倒貼大量來自中國小型包裹的郵寄費用,總金額多達五億美元,更嚴重的是,其中很多商品都是仿冒品,搶走美國人在地工作機會。 美國占世界郵政處理總量四成,一旦美國退出萬國郵政聯盟,全球郵政系統極可能土崩瓦解。在川普政府毫不動搖提出明確改革目標,且訂出清楚時刻表後,趕在去年十月美國退出最後期限前,萬國郵政大會讓步通過改革方案,逐年增加郵寄美國等國國際小包終端費,自二○二○年起五年調漲一六四%。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推崇美國推動萬國郵政聯盟成功改革是「歷史性的勝利」,更為其他國際組織「順應廿一世紀國際現實」提供路線圖。複製萬國郵政聯盟經驗,成功改造世界衛生組織,尤其納入台灣參與成為整體改革方案一環,甚至成為該組織是否繼續值得信賴的前提,川普政府正逐步掀出底牌。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5-10
從國際現實談台歐關係

從國際現實談台歐關係

台灣第一波捐贈歐盟五百六十萬片口罩,支援各會員國第一線醫護人員,獲得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公開聲明感謝,是歐盟官方首度針對台灣發言,歐盟執委會官網公布口罩抵達機場畫面,也破天荒出現我國國旗畫面。不少人因此樂觀期待:後武漢肺炎時期,台灣與歐盟是否將迎來雙方官方互動蜜月期?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感謝台灣捐贈560萬片外科口罩,是歐盟有史以來肯定台灣的最高層級政要,意義重大。 (美聯社)     防疫不分國界,口罩捐贈原始初衷即是以公衛醫療為主軸的人道救援,讓身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的台灣,在有能力幫忙情況下,以負責任態度善盡國際義務,與其他國家互助互利共築抗疫防線。既然是台灣主動發起的急難救助,本質上即不求回報,任何外交或政治上的反饋都只能視為無心插柳的收穫,而不是因果關係的前提。 武漢肺炎疫情對於中國與歐盟雙邊關係影響,各方專家言人人殊,連帶也左右著台灣與歐盟未來官方互動。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老派自由主義名家提摩西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日前提出三點深度觀察,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艾許指出,武肺疫情將加劇大西洋兩岸對於中國觀感的隔閡,因為歐陸普遍看不到如同美國新冷戰一觸即發般的群情洶洶,再加上近期中國防疫物資援助奏效,除了前共產國家波蘭等少數例外,大多對於北京當局疫情處理抱持中性甚至是正面看法。義大利SWG公司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民調結果就是最好例證:超過五成義大利民眾認為中國是友好的國家,好感度比去年同一調查大幅飆漲百分之四十二,更是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一的「最好朋友」。 其次,即將來臨的嚴峻經濟考驗,深陷不景氣泥淖的歐豬五國早已投靠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未來對任何外來投資或經濟援助只會更加依賴,進一步往北京傾斜。艾許分析說,南歐與東歐會成為中國勢力長驅直入歐洲的破口。他比喻,經濟援助對北京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花生米,不過在雅典或布達佩斯執政者眼中,卻成了甜滋滋的太妃蘋果糖。 再從中遠程視野來看,飽受疫情與不景氣雙重夾擊的歐元區,勢必加劇財政欠佳的南(東)歐國家與財政健全的北歐國家長期矛盾,而潛藏著歐盟崩解危機,歐盟在美、中兩峙的後武漢肺炎國際格局中越趨邊緣化;晦暗的歐盟前景又加速部分會員國自謀生路腳步,再給北京當局更大合縱連橫運作空間。 來自歐盟的感謝固然讓台灣民眾感到開心,艾許教授的犀利分析,則讓我們回過頭冷靜認清國際現實。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4-20
從數字看美中媒體戰

從數字看美中媒體戰

反制美國將新華社等中國官方媒體列為比照「外國使團」註冊登記宣傳機構並限縮員工人數,中國外交部週三祭出報復措施,要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等三大報十名美籍記者限期離境,史無前例大動作驅逐美籍記者,方興未艾的美中兩國媒體戰再升級。 美國國務院宣布,將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與美國海天發展等五家中國媒體公司列為外國使團。圖為新華社二○一一年八月在紐約時報廣場打出電子形象看板。(歐新社檔案照)   中共外交部表示,此舉是被迫進行的必要對等反制,屬「正當合理防衛」。一向鷹派色彩濃厚的《環球時報》社評指出:這場媒體戰衝突是美方主動挑起,「若打下去,美方占不了便宜」;文末並警告:「希望美方不要採取進一步行動了,至少讓兩國的『媒體戰』先逐漸緩和下來。」在兩國正為武漢肺炎起源地爭議大打口水戰的此時此刻,川普政府當然不可能善罷干休,尤其回顧過去四回合貿易戰過程中,「反制、反制、再反制」加倍奉還報復經驗,美中媒體戰極可能步上先前關稅戰後塵,北京當局勢必落於下風。 《環球時報》為自己壯膽的說詞是:「大陸如今是新聞富礦」,各國媒體趨之若鶩前往北京採訪,「美國媒體在中國大陸設分支機構的有廿九家,遠比大陸在美設分支機構的九家媒體多。」然而,根據美國國務院統計,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以二○一九年為例,美國總共發放四百廿五張媒體簽證給中國籍公民,相較之下,同一期間中國發給任職西方媒體的美國籍記者簽證還不到一百人,此即川普政府將五家中國官媒中國籍員工數量限制為一百人之原因所在。 如果將簽證數量與反制籌碼間劃上等號,川普政府相對擁有更多報復北京當局的本錢,正如同之前貿易戰中不斷加碼的關稅反制。依照中共海關統計,貿易戰前一年(二○一七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約四千三百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商品則是一千五百億美元上下,從一開始雙方互相加徵五百億美元商品廿五%關稅,美國接下來對二千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十%關稅,中國則馬上宣布同時對六百億美元美國貨品加徵五至十%不等關稅,去年五月川普更是一口氣將二千五百億美元中國貨品關稅上調至廿五%。白宮不斷在加徵關稅範圍與稅額雙重加碼,讓回擊籌碼有限的北京當局報復威力大減。 十名美國籍記者被迫離開北京後,川普政府會不會以牙還牙要求更多中國籍記者離境,引發新一輪不斷加碼惡性循環,將是美中兩強新冷戰接下來的觀察重點。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3-20
被外交綁架的日本防疫

被外交綁架的日本防疫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不止,日、中兩國政府五日正式宣佈:延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四月國是訪問日程,待東京夏季奧運後秋季再成行。就在同一天時隔三小時後,日本政府預告加強邊境管制措施,自週一取消中國與南韓兩國人民簽證效力。日本前駐中國大使宮本雄二曾經說過:「對日本來說,中國問題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重要的內政問題,也是外交課題」。誠哉斯言,安倍晉三政府處理習近平訪日安排時瞻前顧後,投鼠忌器情況下,應對疫情蔓延進退失據,不僅付出龐大社會成本,也賠上內閣本身民意支持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延後訪日,原本正討論簽署的第5份「政治文件」也暫擱置。(美聯社)   台灣是自二月六日起全面禁止中客來台,美國、歐盟與紐澳等國也多自從二月初起即加強對中國籍人士邊境管制,日本足足晚了一個月以上時間,日本民眾普遍認為為時已晚,錯失防疫提前部署黃金時間。背後原因,除了牽涉到農曆春節前後超過九十萬名中國觀光客帶來龐大消費力,對日本各地旅遊業和零售業的影響巨大之外,當然就是基於外交上的政治考量,安倍內閣不願破壞兩國關係得之不易的轉暖回溫蜜月期,一旦因為源自中國武漢的肺炎疫情推遲習近平訪問行程,勢必會讓北京當局格外感到沒面子。 二○一二年底,安倍晉三再度重掌政權組閣,日本政府國有化收購釣魚台爭議方興未艾,翌(二○一三)年,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納入釣魚台附近水域,兩國戰機與船艦追逐或衝突事件頻傳,緊繃情勢一觸即發。該年十二月,安倍晉三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進一步讓兩國關係從此陷入谷底。歷經「政冷經冷」到「政冷經熱」低潮,習近平以最高規格國賓身份訪問日本,被視為德仁天皇登基令和新時代外交大戲,係時隔十二年後繼胡錦濤二○○八年訪日後的首次,兩國政府希望通過此行彰顯兩國關係改善,達成安倍晉三一再強調建構「日中關係新時代」,是其明年即將卸任所留下的重要政治遺產之一。 對於北京當局來說,貿易戰煙硝未散,美中兩強長期對峙已成定局,不得不盡棄前嫌回頭修好美國重要盟邦日本。而自毛澤東與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於一九七二年簽署宣布邦交正常化的《日中聯合聲明》以來,中共歷代領導人任內均有發表雙邊關係重要政治文件,當然不能獨缺習近平沒有。北京當局先是主動透露此行準備簽署「第五份政治文件」意向,又放出風聲習近平將當面邀請德仁天皇訪問中國。只是明仁上皇當年訪問中國「被利用」殷鑒不遠,安倍內閣要當心重蹈覆轍。 明仁上皇夫婦於一九九二年十月訪問中國,是兩國交流交往一千五百年來第一位也是唯一踏上中國領土的日本天皇。時值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國前外長錢其琛在其回憶錄《外交十記》中坦承:日本是中國突破西方制裁的「最佳突破口」,對打破西方對華制裁起了積極作用,象徵意義大大超出中日雙邊關係範圍。英國《金融時報》北京分社前社長馬利德在《謀算:亞洲大局與全球主宰之爭》一書則指出:明仁上皇被當成「政治人質」,是北京當局暗中破壞西方制裁的赤裸裸詭計。當年負責一手策劃的前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所長池田維(時任日本外務省亞洲局長)事後憤怒指出:「傷害了日本人的國民情感,對中國的親切感一下子冷卻了」。 安倍內閣亡羊補牢強化邊境管制並延後習近平國是,能不能紓緩日本民眾「不安倍增」民怨,及時挽救搖搖欲墜的東京夏季奧運,將是決定政權存續的關鍵。 (作者為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3-09
美中對峙 燒向媒體

美中對峙 燒向媒體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宣布,對《新華社》等五家派駐美國中國官方媒體機構實施人員上限,從現有一六○人減少到一百人,刪減幅度高達四十%,在此同時,並限制所有持外媒簽證赴美國的中國記者的居留日期。美中兩強全面對峙結構下,繼貿易戰與科技戰之後,溢堤效應進一步延伸至媒體新戰線。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右)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左),昨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會談,雙方互相宣洩不滿,氣氛冷若冰霜。 (路透)     事實上,這五家中國官媒兩週前才被美國國務院根據《外國使館法》指定為「外國使團」,視同中國官方機構的延伸,屬於政府掌控下宣傳部門一部分,而並非獨立新聞機構,必須與中國駐美使領館接受相同待遇限制,其中包含必須交出職員名單與個人資料,並依法申報財產,非經許可不得購地置產等等;是繼美國司法部二○一八年要求《新華社》等官媒,根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案》註冊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後,再一次加強對中國官媒透明度的監督,讓這些身披新聞記者外衣但實質上肩負蒐集官方情報任務的工作人員所作所為進一步攤在陽光下。 削減中國官媒駐美員額不免讓人聯想是川普政府「加倍奉還」反制措施,為報復北京當局日前吊銷三名《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簽證,為西方媒體在中國採訪自由爭取更多制衡的籌碼。不過,回顧一連串限縮並削弱中國駐外官媒公信力的過程,媒體戰線本質上是美中兩強角力逐步升級外溢的縮影,《華爾街日報》上那篇《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文章只是引爆的導火線,華盛頓當局出手整治不過是時間點早晚的事! 彭博通訊社報導,此項決策係由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主導。擁有《華爾街日報》等西方主流媒體派駐北京記者七年經歷的他,曾因報導中國貪腐案件被毆打與逮捕,親身感受過北京當局對媒體審查和新聞自由的威脅。他曾經表示:在中國的壓抑經歷點燃了他心中的愛國主義,令他對自己的國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為「在中國的生活可以告訴你,一個非民主的國家能對它的公民做些什麼」,促成他毅然決然以卅二歲高齡加入海軍陸戰隊,埋下日後被拔擢成為川普政府國安智囊的種子。公認是新生代鷹派代表性人物的他,打出驅逐駐美中國記者這手好牌,其實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作者為民間企業經理人)
陳永昌 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