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烏托邦

水泥烏托邦 Concrete Utopia

這兩天去看了電影水泥烏托邦,這部由漫畫改編的電影,「水泥烏托邦」翻譯的真的很好,在地震之後,只剩水泥大廈的建築物,所以稱為水泥烏托邦。

有唸過馬克思的都應該知道水泥烏托邦英文Concrete Utopia是什麼,就是所謂的「具體」烏托邦,它是一個與「抽象」烏托邦思考對立的概念。

它不是提議脫離當前情況的理想社會,而是在當前實際的潛力和條件下,尋求想像一個更好的未來。

黑格爾的室友恩格斯,馬克思的合作夥伴,是提倡「具體烏托邦」思想的人物。他認為人類總是希望和夢想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這些希望可以在文化、藝術和日常生活中找到。

水泥烏托邦這部電影基本上很適合現在的台灣社會,在生存之中選擇自己的立場和價值,電影面的人都不是好人,也都不是壞人,他們只是在這個惡劣環境當中,想要生存下去的人。

很少看到災難電影裡面,可以充滿這麼多哲學思考的因素,中文水泥烏托邦下面,還加了一個次標題「末日浩劫」,強調這是災難片,不是講烏托邦的哲學片,是部爽騙,並不是需要思考的影片。

這裡面可以思考的細節實在很多,從黑色和白色的圍棋,講到生存、身分認同、領導者的產生、道德與雙重標準等等,其實是很燒腦的電影,但卻又真的是一部充滿刺激殘忍的災難片。

災難來的時候,誰才是天選之人?

人性是為生存而不擇手段嗎?

那一天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年會喝咖啡的時候,不免有些教授們又談到論文這些雙重標準的問題。

我說當然會有雙重標準,一邊是充滿希望想要建立一個具體的烏托邦;另外一邊卻是早已被中國共產黨收編,消失任何獨立自主的陣營。

這兩邊的標準如果是一樣也太神奇,所以絕對是雙重標準,一邊是欺騙、狡詐、懶惰、能撈則撈;另外一邊辛苦工作卻備受苛責,蒙受許多冤屈和不實的指控。

很多人驚訝的看著我:民主不是一個人一票嗎?雙重標準到底要怎樣才能勝利?

去看一下「水泥烏托邦」,就知道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簡單,想要追求的烏托邦不一定能夠達成,但沒有堅持的道德,基本上早就自己承認失敗,提早放棄!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