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強硬已成美國共識

美國拜登政府嘗試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國務卿布林肯等官員往訪,中國刻意塑造美方有求而來的表象,實際上美國有其原則與堅持。兩週前,布林肯離開北京次日,拜登即在民主黨內募款活動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獨裁者」,事後不改其直言,還加碼批評中國政府制度。布林肯隨後受訪強調,美中之間存在分歧不是秘密,美方將一如以往,捍衛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另外,中國對恢復兩國軍方高層交流,需先解除制裁的要求,上週也遭美方拒絕。

拜登政府之外,民意機關針對中國動作頻頻。據報導,國會及若干州議會出自國家安全疑慮,即將立法限制美國公共退休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對中國投資;這些基金面臨撤資壓力,涉及金額數十億美元。更重要的,針對實施將滿四十年的《美中科技合作協議》,有十位聯邦眾議員聯名致函布林肯,要求八月廿七日到期後不再續約,因為中國利用協議推進其軍事目標。領銜致函的是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反映美國受夠了中國技術偷盜的反感。同時,美國限制對中國關鍵科技投資的新措施即將推出,協同日本、荷蘭管制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化學材料等也正進行中。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美聯社檔案照)

 

 

時節進入政治熱季,政治人物對中國強硬的主張也此起彼落。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最具代表性,這位曾是南卡羅來納州第一位女州長的印度裔政治人物指出,中國不僅是競爭對手,共產中國更是敵人,是美國二戰以來面臨最危險的外國威脅。她呼籲撤銷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誓言推動美國公司離開中國。

不僅政界針對中國的主張和行動不斷,影劇圈也不例外。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為迎合中國市場,撤下台灣、日本國旗的舉動,激怒影迷。美國國防部因此修正軍方與電影製片公司合作規範,明訂禁止對好萊塢為配合中國政府審查要求的電影,提供任何協助。

美國各方有志一同,把箭頭指向中國,反映對中國不信任及不滿的普遍民意。據皮優(Pew)研究中心四月公布的民調,八十三%美國人對中國抱持負面觀感,其中有四十四%「非常負面」。儘管拜登政府一再宣稱中國是競爭對手,不尋求新冷戰或熱戰,但同一調查顯示,四成美國民眾認定中國是敵人,較去年上升十三個百分點;且有近半數美國人對習近平完全不存信任感。同樣地,蓋洛普(Gallup)三月間民調顯示,美國公眾只十五%對中國有好感,一年內減少五個百分點,且五十%受訪者視中國為美國頭號敵人。

相較於對中國的負面觀感,美國民眾對台灣好評顯著提升。蓋洛普同一民調顯示,超過四分之三或七十七%受訪者對台灣抱持好感,是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八次民調最高;無論共和、民主或無黨派人士都對台灣高度好感,比率分別為七十八%、八十一%和七十五%。

從而,近年世人所看到的,前川普總統對中國經貿及安全部門出手,拜登繼之,不但凸顯對中國強硬是兩黨一致的共識,也十足反映美國普遍民意。更值得強調,民主台灣面對共產中國日增脅迫所展現的韌性,讓支持台灣的美國民意高張;拜登四度表示將出兵協防台灣,裴洛西等國會領袖前來表達支持,都反映了民意走向。事實上,不僅美國如此,大西洋彼岸的歐盟二十七國六月底發表集體聲明,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是歐盟歷來首次集體正式表明在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

回顧美國公眾對中國的態度轉變,二○一八年是轉捩點。川普以「中國經濟強暴美國」論述及行動開第一槍,隨後發生的武漢肺炎、霸凌維吾爾族、剝奪香港人權、在台海等周遭海域挑釁、於烏俄戰爭立場曖昧、間諜氣球等事件,一再讓美國人看到中國製造麻煩的惡形惡狀行徑。相較於二○○○年到一六年間,對中國的好惡比例相當,美國民意自此逆轉且急轉直下,好感甚至降到歷來最低。其間,中國野心崛起是為肇因,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群起而攻之,付諸行動,與民意進一步強化,對中國強硬遂激盪而成美國共識。

美國有此共識,台美關係大可期待。機不可失,台灣應善自把握,從科技、經貿、外交、安全、文化等層面具體強固雙邊關係,半年後選出知美、親美的總統及國會,繼續力抗並挺立於中國脅迫之中。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