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四位學者教育我們…

要說服九、十年前關心服貿議題的選民,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多少會記得當時部分主流媒體、學者,是如何「教育」普羅大眾的,以及立法過程的瑕疵。

二○一四年二月,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瑩華,在《聯合新聞網》發表「中韓簽FTA 台灣10年玩完?」。當時,二○一二年才啟動談判的南韓後來居上,與中國的FTA英文版剛出爐,正式簽署指日可待。而台灣二○一○年八月經立法院表決通過的ECFA,後續的服貿、貨貿協議卻仍在猶疑、爭辯中。顧瑩華認為「終有一天等到韓國產品都是零關稅了,台灣的產品最後只有被取代的分。而企業不會等產品都被取代才來因應,會先外移。到時候不用等十年、廿年韓國關稅降完,台灣就玩完了」。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當時也憂心,如果中韓FTA於二○一五年生效,而兩岸ECFA服貿協議仍無法通過,對台灣將帶來「原子彈級」的震撼。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遠見雜誌二○一四年二月號:「2015年!台灣大限?」》受訪時表示:「台灣如果不能夠加入區域整合,年輕人22K將成常態,五年後台灣最好的狀況就是現在。」

 

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在一演講中指出,政府曾在二○○○年模擬韓台貿易比,預測到二○一二年,韓國會是台灣的一點三倍,但最後實際達一點九倍。若以現在速度模擬,到二○二五年,韓國貿易總量會是台灣三倍。如果加上RCEP、中日韓FTA加持,幅度更將超過。

上述量化的部分不難檢驗:先不論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超越22K,並非如學者所預言的五年停滯或更差,二○二二年韓國貿易總值創新高,來到一四一五○億美元,是台灣九○七五億美元的一·六倍,也不是如管爺預估的由二○一二年的一·九倍往三倍拉大差距,而是縮小中;而且,韓國去年是入超四七八億美元,台灣是出超五一四億美元。

ECFA是馬英九競選總統的政見,無奈未能落實,其間馬還認為王金平主導的立法院在扯後腿,不惜發起政爭,並策畫在三十秒之內將服貿協議送交院會的「黑箱」作業,進而引發太陽花學運。

現在柯文哲拋此議題,意在拉攏深藍,也讓沒有經歷那個年代的年輕選民,去爬梳過去國民黨的黑歷史;而算計民進黨不會(主動)談,展現他更有彈性、沒有意識形態的形象;對中國也算釋放善意。這是一魚多吃的高招。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