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模糊

政治上的模糊

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模糊性,尤其在政治上更是如此。

「政治上講話就是行動!所以柯布林王任何胡扯,我都當真!!!」

「本來就應該要這樣,支持或反對都一樣!」

現在台灣民眾黨看到「重啓服貿」被強烈批評,於是退回去講他們只是討論,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肯定「重啟服貿」會再被批評;否定「重啟服貿」中國會不開心,柯文哲希望同時騙到選票和抖內,他如果不受中國的喜愛,對他而言大概已經至少失去了半壁江山。

在政治上「講話就是行動」,而不是所謂的打打嘴炮而已。政治人物講話,可不是一般人。對一般人而言,有時模糊性是一種美德,但對政治人物,尤其在重大議題,絕對不是這樣。

柯文哲沒有什麼料,他除了說謊以外,另外只有一招:用問題回答問題,再拖人下水。如果問說有什麼核心價值或解決問題的細節,他完全講不出任何東西來。

世界上可能存在模糊的東西嗎?模糊其實就不存在,加雷思·埃文斯曾經證明不存在模糊物體:

1. 命題 A = B 是不確定的。

2.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B 不確定等於 A。

3. 命題 A = A 是確定的。

4. 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A並不是不確定等於A。

5. 根據(2)和(4),我們可以確定A不等於B。

模糊就是不存在!

柯文哲種種的行為證明他不是一個科學家: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是怎麼死的,每年都有不同的說法;胡扯自己升等10次才成功,也可以拿來當勵志演講;是否中國要他出來選總統,他永遠都講不清楚;支持或反對服貿,他沒有明確表示;教育政策、同性婚姻、性別平等,一直到兩岸關係,台灣未來的發展,他完全保留一種模糊、想像的空間。

人們似乎對具有精確屬性的物體懷有深深的敬意,任何其他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

計算機科學當然有所謂的模糊理論,模糊理論確實涉及不確定性,但這不意味它本身模糊或不清晰。這種理論用於處理概念的不確定性和不精確性,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更直觀的方法來理解和處理現實世界的模糊現象,而這種現象在傳統的二元邏輯系統中往往難以處理。儘管模糊理論涉及不確定性,但其背後的數學和邏輯結構是清晰和確定的。

現實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什麼事情的立場都是模糊的政黨或總統候選人是危險的,支持他們好像把選票投一張空白支票,柯文哲和他的黨想要怎麼搞都可以。這樣的支持者不是沒有出過社會太過天真,要不然就是柯布林,沒有正常的思考習慣。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