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台大陳、謝同學的一封信

我想這一、兩個禮拜也真夠二位受的了,臉書上都說你們這篇政見,踩遍了所有人權議題的底線。

但我還是想給兩位同學寫封信,雖然我們互不認識。然而,在你們身上似乎我也看到年輕時的自己。我在大學時,也像你們一樣,曾經也說話不經意傷害別人,自己雖非頂大,口氣卻也頂大,青春男兒嘛,氣血方剛、不懂世事,如今回想起來一點也不酷,不經大腦,也笨得可以。

然而,在我的時代,我們都還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界線」,或許是讀慣了四維八德和禮義廉恥,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我並不是要復興教條綱略,而是在我的成長時代,還有某種儒教文化還隱隱拉動著你。可惜的是,當時不鼓勵公共參與,個人卻還有所節制。

在你們的成長歷程中,二○○一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綱,被形容是缺「德」的教育,舊教條式微,新典範卻未成形,這正是兩位的國民教育階段。雖然之後性別平等教育法也在九十三年通過施行,但很明顯地,在智育掛帥的教育環境中,不考的「性平教育」、「人權教育」只是聊備一格,未能透過教育真正成為一個國家的文化風氣,也未能內化成個人道德。

你們所生長的時代,網路文化崛起,躲在鍵盤後的鄉民、酸民,語不「嗆」人死不休。再加上每天的政治場域和新聞媒體,這些大人們的口中,歧視語言從不缺少,不同差異的人互相傷害是每天的日常,失言也不會得到制裁,或許正因如此,才會把這些有毒語言,稀鬆平常地放上公共論壇。

台灣大學經濟系系學會正副會長候選人政見爆出對性向、性別、身材等歧視言論。(擷自臉書;合成)

 

 

我自己是幸運的,我在碩士班的階段,加入性別研究的行列,我是那一屆唯一的生理男性/異性戀,因為從小的性別經驗,總覺得這個性別世界「怪怪的」,這種怪怪的,讓我走上覺察的旅程。而後我的生涯,在不同領域的非營利組織和教育場域工作,有機會看見這個社會的發展,學術相輔,實踐基層。

我聽說,業界要封殺你們實習與正職的工作機會。其實我想說的是,經濟系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如果你願意進到原民部落長駐,看見台灣部落的真實現況和歷史緣由;如果你願意走入性別田野,真正交幾個酷兒朋友,認識LGBTQ的生命故事;如果你願意走進社區,看見當今弱勢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匱乏和生活的窘況,從升學勝利組走下神壇,實際看見台灣社會的缺與困,生命中仍有許多機會等著你。

二○○六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頒給孟加拉窮人銀行創辦人,他就是經濟學家。陳同學、謝同學,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成為下個尤努斯。若真如此,那將是我聽過最勵志的人生故事。

(作者是宜蘭社區大學「九一八演社」社團講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