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國會監督如何成為可能?

伴隨著新國會上路,新屆的國會議員和黨團也正朝著精進優質的國會前進,國會的議事監督也該更有提升。

這個禮拜五,新一屆的國會就要正式開會了。為了實踐選舉時對國會改革的承諾,也為了這個擁有國會過半席次的黨團有更好的運作,民進黨接下來一連兩天召開共識營,要讓新科委員了解立法院的工作議程,也再次確認新會期任務與議事策略。

畢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首次主導國會的政黨黨團有這樣的決心和志氣當然是好事。不過成功的另外一半:一種兼具效率與公信力的國會監督,恐怕也是當務之急。

所謂好的國會監督,大抵上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對國會議員個人的監督,立委承著選民的付託到國會來,平常有沒有認真開會,開會的時候都說些什麼,提了那些法案,該替選民、地方主張的,有沒有實現。最重要的,在該做選擇時,他(她)都怎麼投票?在選民面前,國會議員的問政「行誼」基本上應該透明。

第二個該監督的部分是政黨國會黨團在國會的行為。大選時,每個政黨都描繪著數不清的願景和政策方向,進到立法院,這些該如何實現,面對社會不同意見的挑戰,能不能堅持,懂不懂溝通,這些都攸關政黨的政治誠信,也是黨團領導能力的指標。選民把票投給這個黨,當然有權檢視妳的國會黨團究竟到不到位。

在過去,有系統的推動國會監督的團體不多,監督指標、社會參與程度,乃至於權威的程度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例如單純量化的統計立委提案數,許多時候反而增加助理剪貼拚湊的負擔,也讓許多惡劣品質的法案充斥,干擾議事效率。同樣的立委發言次數跟內容的如何質量並具,也是一個問題。光這兩項,就常常是國會監督資訊受到挑戰的地方。

伴隨著新國會上路,新屆的國會議員和黨團也正朝著精進優質的國會前進,國會的議事監督也該更有提升。以美國為例,知名的智庫Sunlight Foundation就設計了一套很有系統的Open Congress技術,選民可以輕易的透過網站、手機APP即時查詢選區立委的工作狀況,舉凡是提了那些案,公聽會資訊還有投票、出席和政治獻金進出資訊一覽無疑,訊息清楚即時,監督指標的設計就不是大問題,國會監督的權威和公信力也就自然而然。

不久前,新任的立法院長蘇嘉全承諾了對更進一步的議事透明化與國會網路優化,有志於強化國會監督的非營利團體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爭取一個更好的國會觀察、監督介面。

< 資料來源:橫嶺側峰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