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不會接受恫嚇——遵照中國旨意接受陸客實在瘋狂

 

蔡英文不會接受恫嚇——遵照中國旨意接受陸客實在瘋狂
陸客大舉來台,佔領阿里山等觀光景點。山明水秀的阿里山,離台灣人越來越遠了。(資料照片/中央社)

 

經營企業的人都知道,業務要穩定成長,而且越穩越好。要業務穩定,首先是客戶越分散越好;第二是景氣起伏越小越好,不要一下子撐死、一下子餓死。不幸的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去接中國的陸客生意,都跟這兩種準則完全相反。

選舉期間,由於北京的決定,中國的團客少了六、七成,整體而言陸客降了五成,一個月少了十六、七萬人。選舉過後,中方放話:「對於蔡英文『聽其言、觀其行』,若不見預期的善意回應,或者直接翻臉、取消所有交流,或者採取逐步限縮手段。」聽起來好不厲害。很多人以為,陸客就像馬政府和中國政府合鑄的、架在台灣人咽喉的一把刀,在選前、選後揮了一揮,只差沒明白說出「要錢還是要命」而已。

蔡英文政府真的就會被恐嚇嗎?我看未必。

2008年兩岸通航,開始有陸客來台。在還沒有陸客來台之前的2007年,世界各地來台灣旅客約為372萬,其中日本旅客為117萬佔31.4%,其次為港澳13.2%,韓國6.1%,東南亞19%,美洲12.6%,歐洲5%。這個數字相對健康,因為來源分散各國,而且比例最高、佔三成的日本是個高所得、高文明的後工業化國家。更重要的是,來源國中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由政府強制管理出國旅遊人數與目的地的。也就是說,來台人數由台灣的吸引力與宣傳而定,操之在台,而不是由來源國做政治的操作。

七年變三倍,上帝也瘋狂

七年以後的2015年,來台旅客變成約為1044萬,幾乎是當年的三倍。其中中國旅客為418萬佔40%,日本旅客為163萬佔15.6%、比例少了一半以上;其次為港澳14.5%,韓國6.3%,東南亞13.6%(比例降了近三成),美洲5.6%(比例不到原來一半),歐洲2.6%(比例約為原來一半)。這個組合很不健康,因為來源分配不均,尤其光中國就佔了四成,而中國又是個會控制人民、拿人民出國旅遊做政治操作的國家。       

我說遵照中國的旨意吸收陸客是「瘋狂」的,指的不僅只是馬英九拿一把刀給中國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而已。地狹人稠的台灣在七年之間增加近七百萬國外觀光人潮,對台灣的公共設施,包括機場、道路、綠地、景點、地標甚至都市交通,實在是一件沉重的負擔;對台灣的經濟、社會、政治也一定會有巨大的影響。馬政府在沒有做深入研究、規劃的情況下以這種速度引進陸客,假如不是魯莽、不是阿斗,就只有瘋狂可以解釋。

比一比日本好了。2009到2014年到日本的訪客雖然倍增,但以日本土地為台灣的十倍,人口約為台灣的五倍半,總訪客也只有1340萬而已,只比台灣多三成。其中283萬為台灣旅客佔21.1%為第一位,南韓20.5%,中國18%。事實上是一個相當健康的比例。即使以最新2015年統計,訪日人數也沒有超過二千萬人。但中國躍居第一的25%已引起日人警惕。

翠玉換碎石,馬統倒貼

大量陸客來台灣在經濟上到底是賺到了,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需要規模很大很周全的研究,才會有正確的結論。但是從失業率在馬英九上任、引進陸客以後,先惡化再回降至阿扁離職時的水準,以及月平均薪資至今仍低於阿扁時的水準來看,引進陸客假如有什麼好處,那個好處也沒大到在抵銷不景氣以後,能使平均薪資提高或失業率降低的程度。     

陸客來台基本上只是使台灣的資源向觀光產業流動、資源重置,所得重分配而已;沒有增加台灣的生產力,也看不出能促使產業升級。事實上,它更像在出賣台灣的資源、尤其是環境資源,以獲取微薄的利潤。而這些微薄的利潤在國內又產生旅遊業者受益、多數人受害的結果。

以陸客每年來訪四百萬人,每人停留五天計,共為二千萬(人/天)。這二千萬(人/天) 很活躍的以「專業的」的方式不停的在台灣的機場、道路、綠地、景點、地標、都市跑跳流動,台灣政府與人民必須不停的維修、擴充、新建以應付這種需要。這當然要花納稅人的錢。陸客一直增加,台灣人用納稅人的錢去擴充公共設施,一直趕不上陸客的需求。其結果是普悠瑪號、太魯閣號買了再買,回台東、花蓮的家還是那麼遙遠。這個趨勢下去,最後連新蓋的蘇花改、北宜直鐵、桃園第三航廈、高速公路、高鐵向南延伸也對台灣人沒有意義。想想,這些都是要台灣人民以百億、千億為單位花錢去做的。這些利益看不到,卻只看到旅遊業必須花大錢買進口巴士,夜市勞工辛苦擺攤、賺陸客的零錢,不是很滑稽嗎?

此外,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墾丁也已經離台灣人越來越遙遠。有放假日卻沒有輕鬆的地方可以去。台灣人是第一個被陸客排擠的觀光族群。難怪台灣人必須多花一、二天交通時間到日本、甚至更遠的地方去度假,成為世界赴日觀光的第一、二名。事實上,陸客來台排擠的不只是台灣人民的觀光需求,凡是和陸客共同使用公共設施如機場、道路的各行各業,都因擁擠與遲延而受影響。這些損失都是可以量化估算的。

懲罰小英,傷害中國

面對中國假惺惺的「聽其言、觀其行」的恐嚇,蔡英文政府的痛點是來自旅遊業以及周邊產業,乃至包括夜市、攤販、地方政府政治上的壓力。除此而外,我看減少陸客對台灣經濟整體並不會有什麼大的傷害、甚至有好處:台灣的資源可以做更有利的配置、公共設施可以更有效的使用,建設的財政壓力可以減輕,而且更可以趁此機會擺脫中國這種奧客;因為現在若不順勢減量、喊卡,以後與陸客有關的人口越多,中國一恫嚇,國內的政治壓力只會更大、更難抵擋。

中國的自然環境大幅遭受經濟發展的破壞,公共設施又嚴重不足,一放假就出現交通、食宿困難的問題。有人說中國人面對假日,常會陷入苦悶的狀態;既想外出旅行,又不知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中國政府若把高所得者鎖在國內只是增加擁擠、升高問題、製造民怨。瘋狂的馬英九犧牲台灣多數人的利益去服務中國,大概是這個道理吧!

中國的恐嚇,由於失算,不一定真正能制裁到蔡英文政府;傷害中國倒是確定的。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林健次

林健次
台大經濟系畢業,Vanderbilt 企業管理學碩士、Oregon 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職美國本土銀行國際部;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副教授、系主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