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興:台語字不是漢字的音標或附屬品

《獨家專訪》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出書 強調「寫台語字」是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

國安會前第一副秘書長葉國興,近日撰述出版「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   圖/朱蒲青攝


葉國興卸任國安會副秘書長一職後,專心撰述念茲在茲的台語文,近日出版「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他說,「台灣的建國是一條與中國長期鬥爭的道路。這條路坎坷不平,不會一蹴可幾。」而且,長期以來,他一再強調,「要獨立建國不僅要脫「中」,更要脫「華」、脫「漢」。………..從漢人的虛榮與漢字文化的宰制裡解放出來,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才是檢驗台灣獨立主張的試劑。」他提醒台灣人要正視台灣是個文盲社會。他說,「台灣的官方語言是華語。教育愈普及,台語人就愈成為文盲。」

葉國興擁有美國紐約大學比較法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雙碩士」學位,曾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行政院秘書長、政務委員、新聞局長、台糖公司董事長、台綜研院國際暨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等職務。

他精通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等六國語言,擔任新聞局長時,前往立法院備詢時,曾公開用流利的法語來輔佐答覆立委詢問的政策議題,此時讓在場立委們感到精豔不已,究竟葉國興到底會幾國語言,在立院引發討論。不過葉國興澄清說,「我不是精通那麼多語言,而是為了用拼音寫台語字,涉入研究各種語言文字的拼寫與正字規則」。他說,從初中學英文開始,就在想如何用拼音寫台語。主要用心在如何解決同音異義字的問題。這當中因為受漢字的影響也走了不少冤枉路。現在這套書寫系統從1990年第一版開始至今,已經是第7版了。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撰述「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 圖:許詠晴/翻攝

 

事實上,葉國興無論在政府的那個公職位置,推動台灣文化及台語文,對他而言,一直比其他事情都還來得重要,「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豐富台灣的文化內涵是台灣建國的首要任務」。因此卸任公職後的最近幾年,他將全部心力都投注在撰述「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上。

他認為,實現台灣脫「中」、脫「華」、脫「漢」的關鍵就是使用拼音文字寫台語。他說,「只要台灣人用自己的文字把建國的意志寫成歷史,傳予子孫,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就永遠不會死,只要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不死,台灣就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國家」。

葉國興說,「台語字」是什麼?台語字是用26個羅馬字母代表台語子音、母音與聲調就可以寫出台語的文字。台語字不是只用來發音的音標,它拼寫的每個單字都是文字。而且不管你是台北、宜蘭、鹿港、嘉義或台南的腔調,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腔調又能統一拼寫,讓各地的人都看得懂。學了它,你就不需要靠輸入法的軟體,可以直接在電腦、平板或手機把台語打字出來。你可以隨時用台語思考,用台語寫出你的情感、思維與意志。學了它,你就不再是台語文盲了。

他強調,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各有不同的內涵。建國是台灣人以自己的意志建立 一個有別於中國的國家與社會。獨立不僅是與中國主權的切割,也是要發展有別於中國的文化。

他認為,台灣的文化不應該任由華語與漢字宰制。華語只是台灣的國家語言之一,漢字文化也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文化的霸權不僅是繼續對台灣多元文化的壓迫,也是台灣尚未從中國獨立的表徵。因此,島內各族群必須盡力維護自己語言。語言是民族主體性的根源,也是維護民族意識無可取代的絆帶。

誠如前述,語言的生命必須仰賴文字的承載才能茁壯、開花。沒有文字的民族,切莫說要發展文化的主體性,連維繫其文化根基的力量都是相當脆弱的。因此,不論是福佬、客家或原住民,各族群都必須用心發展自己的文字。

有了自己的文字我們才可能走出漢字的生活。走出漢字的生活,我們才能脫離漢字文化價值觀的束縛。脫離漢字文化的束縛,我們才能從台灣人成為「台灣國人」。成為「台灣國人」是台灣獨立建國的基本條件。

葉國興認為,文字是民族的血脈,文字是民族存在的見證,只要文字還在流通就是民族還活著。只要台灣人用自己的文字把建國的意志寫成歷史, 傳予子孫,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就永遠不會死,只要台灣人追求建國的 心不死,台灣就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國家。

目前他將這本書,寄送到法定的國家圖書館與立法院國會圖書館之外,全國主要大學圖書館與各縣市圖書館也都有寄送留存,希望大家來研究,畢竟這是一條很長的路要走,而此刻才正要開始。

他也將這本書「獻給自我完成的第一代的台灣國民」,也就是任何有心想脫中、脫華、脫漢的人。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將「寫台語字」一書獻給「自我完成的第一代台灣國民。 圖:許詠晴/翻攝

針對如何學習台彎本土母語,撰述「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的國安會前副秘書長葉國興說,台灣的本土母語在台灣的地位遠遠比不上愛爾蘭語在愛爾蘭的地位。愛爾蘭語可以說是拉丁語之外,歐洲最早有文字的語言,歷史超過一千年。雖然愛爾蘭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在憲法規定愛爾蘭語為第一官方語言,但是,愛爾蘭語在愛爾蘭仍然奄奄一息。根據2016年愛爾蘭的人口普查統計,每天說愛爾蘭語的人只有全國人口的1.67%,絕大多數的人都說英語。

他接受新頭殼專訪時表示,從愛爾蘭的經驗顯示,強勢語言對弱勢語言的同化是威脅鯨吞與利誘蠶食並進的,無論是懾於統治者的淫威,或是為了謀生,甚或為了各種利益,在部分愛爾蘭人抵死反抗英格蘭統治的同時,多數愛爾蘭人拋棄母語,投向英語的懷抱。如果弱勢語言的族群選擇強勢語言當母語,再強的國家政策都救不了弱勢語言的滅絕。母語在台灣的現況也是如此。

台灣已經是華語社會。其他的所謂的「本土母語」終將走向滅亡之路,就像瀕臨滅絕動物一樣,留下的僅是標本。根據行政院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華語已成為66%台灣人的主要日常用語,新竹以北更超過8成。更嚴重的是,14歲以下的台灣人有9成以上是以華語為主要使用語言,而且全台灣30歲以下的家庭幾近8成是以華語為母語。在台灣除了華語, 所有其他「母語」都已經淪為第二語言。母語淪為第二語言不是母語衰微的警訊,而是宣告母語死亡的喪鐘。

那怎麼辦?第三期癌末的人只要有求生意志,都有存活的機會。就像癌末病人不能消極地等待醫生的藥方,必須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生活那般,各弱勢語族必須自救,把調整語言生活當成是攸關生死的大事,願意為調整付出必要的代價。因此弱勢語族的成年人必須在華語之外,能夠說、聽、讀、寫自己的母語,成為真正的雙語語族。這樣才能,也才有資格,輔導未成年族群學習母語,成為雙語語族。

他說,沒有實質誘因或逼不得已,現在大部分成年人不會認真學習第二語言。 何況語言的本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除非是同一語族的多數都說、聽、讀、寫相同的語言,否則沒有人會花精神去學派不上用場的工具。所以,拯救母語需要「群體治療」, 要在社區或網路群組創造並維持一個能讓更多族人一起說、聽、讀、寫的母語環境。

葉國興強調,我們需要的是有更多人在食、衣、住、行、旅遊、園藝、建築、工藝、化學、物理、生物、數學、海洋、太空、醫學、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各行各業都用母語大量創作,讓懂母語的人有大量文字可以閱讀、演講或討論。或許有人認為用母語寫的文章沒人看,不值錢。但是,我們最多也只是多花一倍的時間,卻能為10年後、20年後的下一代在母語留根、留種、留下歷史見證。

針對漢字代表中國優勢文化意識的問題,他說,在當前華語教育下,使用漢字的人,不僅以華語的觀點來閱讀甚至欣賞漢字文章裡句子的美與醜,對每一個字的美與醜亦是用華語的潛意識來感覺。因此,受過華語教育的人看到「鳥兒」、「花兒」,可以產生可愛的感受,看到「鳥仔」、「花仔」,會因為「仔」字已經被華語污化、俗化,就不自覺有一種土土的,甚或鄙俗的感覺。也就是說,懂華語的台語人必然隱含以華語意識(中國優勢文化)看台語漢字的惰性。因此,習慣於閱讀華語的人對台語專用漢字或新造字不是覺得鄙俗就是冷僻。公視台語台的全漢字字幕很難被觀眾接受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

他說,主張使用漢字的人為了解決閱讀者的這種「偏見」,除了要求台語讀者要以「台灣意識」來看台語漢字外,當然就會如上述所言,費盡心思去倡導台語吟唱漢詩等活動,來證明台語的文雅與優越。其實,這不僅是又一次台灣人自瀆與自卑情結的文化表現,更加深以中國文化評斷台灣是非的錯誤意識,大大違背台語文字化的目的,它在於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基本原則。

台語的優劣不在於它與漢字的的歷史關係與傳統,而在於它是否能配合台灣社會的發展,讓台語的使用者能脫離漢字文化的主宰,建立自主的文化體系,在經濟、法律、文化、科學各層面都能充分運用它來與世界接軌,不再受到漢文化的宰制。

葉國興說,由於歷史傳統與政治現況,短期內台灣無法立即不使用漢字,但長期而言,使用漢字寫台語文,也必定會因為同樣的歷史傳統與政治狀況,無法抵擋華語的滲透與同化。

他舉例,1997年以後,華語勢力在香港快速發展,華語在香港的普及至今還比不上台灣,但是,粵語漢字文的使用者消退得很快,且粵語字也逐漸被從華語直接借用的漢字取代,日漸走上衰退一途。

如今台灣已經成為華語社會,台語漢字文發展又遠遠比不上粵語漢字文在香港的份量,即使再往前走,到最後最多也是香港粵語漢字文的樣子吧。因此香港粵語漢字文的末路是個前車之鑒。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撰述「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他說,「只要台灣人用自己的文字把建國的意志寫成歷史,傳予子孫,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就永遠不會死,只要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不死,台灣就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國家」。 

 圖:朱蒲青/翻攝
 

< 資料來源:NewTalk - 新頭殼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