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評論」先祖父的詩作

感謝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將先祖父李步雲(漢忠)新增列為南市歷史名人。(見下圖剪報)

先祖父李步雲曾任南贏詩社社長多年,寫過上千首傳統漢詩。

不過,老實說,先祖父的詩,雖可說「量產」,但我並不看好其品質。比起先舅公林秋梧的詩作,雖然量少,卻是充滿社會關懷的生命底蘊!可謂兩種不同的人生觀。

我在回憶錄《小瘋人生》中,對先祖父的詩作,曾「大義評論」,茲摘錄一段如下:

阿公的詩作品質如何,留給詩家評斷。但我也要不諱言,先祖父畢竟是舊時代的人,1920年代的台灣新文學運動對他毫無作用,他只埋首在他自己的小天地吟風弄月,與詩友酬唱,參加「擊缽吟」詩會。尤其他喜歡作七言律詩,用典故,講對仗,殊不知這些正是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家胡適、陳獨秀等先覺者提倡「八不主義」所要揚棄的東西;我的祖父正是當時台灣新文學運動家張我軍在《台灣民報》發表〈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灣文學界〉等文章發難猛力抨擊的舊詩人。而他所熱衷參加的「擊缽吟」詩會,正是張我軍在〈請合力拆下這座敗草叢中的破舊殿堂〉所要打倒的對象。我祖父對這些新時代的東西,顯然毫無感覺。我小時候常常看他伏案作詩,把卷吟詠。我雖然多少受他舞文弄墨的影響,但大學之後研讀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史、研究1920年代的台灣新文學運動史,才體會到像我阿公這樣的傳統舊詩人為何會被批判的道理。

再者,陶醉在對仗用典的「擊缽吟」的先祖父,也沒有台灣主體的覺醒,例如前述他的〈紅梅〉一詩,最後還要扯上「江南」,一個未曾去過中國的台灣詩人,為何非扯上江南不可!

(以上引文,見《小瘋人生》第二章)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