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的淚水與汗水

 
【專文】柯P的淚水與汗水
柯文哲迴避參加228紀念活動,騎自行車挑戰「一日雙塔」。然而,遠離現場,並不是政治人物面對歷史傷痕應有的態度。(中央社)

 

從報章得知柯文哲於228當日,刻意選擇缺席台北市舉行的228紀念大典,而以「一日雙塔」的單車挑戰壯舉取代。這則新聞讓我驚愕之餘,感到十分失望與不解。

然而,我仍給柯P一個機會,期待他能給台北市民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洪智坤的臉書無疑想給各界的一個合理又感性的解釋。

原來柯p的理由是:「每年哭,一直哭也不是辦法」、「不如以汗水取代淚水,走出悲傷的情境」、「從肉體的磨難尋求靈魂重新的救贖」。

對這個解釋,許多媒體以「原來如此」、「令人心疼」、「有洋蔥」等包容體諒的字眼,來為市長的選擇下一個柔性的註解。

然而,這一顆洋蔥不但沒有催出我的眼淚,反而催出我的怒氣。

而後,柯文哲於28日近午抵鵝鑾鼻燈塔後發表的演說,感性又懇切的言論,雖然稍稍平緩了我的怒氣,但是對於柯市長的選擇,我仍然無法苟同。我想大聲告訴柯市長:「寧願看到你的真誠淚水,也不樂見你刻意製出的汗水!」因為:

一、個人的情緒不是首都市長作抉擇的主要考量

柯P以每年出席228大會,會引起他與家族的巨大傷痛為由,選擇迴避了今年的紀念大會。如果他只是個普通市民或是一般228受難者的家屬,當然可以選擇他喜歡的方式去面對這個台灣歷史上最沈痛的社會傷口。

然而,身為台北市數百萬人口的大家長,台灣政壇的指標性人物,柯P的選擇,背負的是全台北市市民,甚至於全台灣人民對228事件的感受與社會責任。如此重大的承擔,豈能因自己個人的傷痛情緒,作為是否應該出席228紀念大典的理由呢?

此種思維模式是否顯現出這位市長,在做一些面對社會觀感的選擇時,思慮不夠周詳全面呢?

二、遠離現場,不是政治人物面對歷史傷痕應有的態度

因為悲傷而選擇迴避,是一般凡人的正常反應。

然而,柯P的父母沒有選擇逃避,受難者的家屬沒有因而缺席。年復一年,他們選擇聚在一起慟哭,在悲傷的淚水中,告訴受難的祖先:「我們沒有忘記你們的苦痛。」也告訴下一代:「先人的骨頭堆出的血淋淋教訓,不能遺忘。」

作為一個數百萬人關注的政治人物,我們寧可看見市長哭得面目全非,都不願看他留下哀悼會上的群眾,轉身離去,在遠遠的鵝鑾鼻偷偷哭泣。

不管是去228紀念公園,或是去鵝鑾鼻燈塔,甚至跑到南非的好望角,或是挪威極地的北角,228的傷痛會因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而被減低嗎?

只要心在哪裡,淚水就在哪裡!

既然如此,有何需要在各大首長與市民都沈重出席的紀念大會時,千里迢迢跑到台灣最南端去流淚呢?

不就因為心中一直隱藏著這個極大的悲痛,才會讓台灣人努力思考,如何從傷口的血淚裡灌溉出讓後世免於哭泣的花朵!

三、再多的汗水都無法取代淚水

因為淚水代表內心深處流出的真誠情感。去年柯P在228紀念會上數度泣不成聲。看在我們的眼裡,不但不覺失態,反而從這些淚水裡,看到了市長的真情真性。

他的心中刻劃著和台灣百姓相同的歷史傷痕,牢記著時代的苦難,也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受難家屬68年來,無數日夜椎心泣血的哀痛。

這些眼淚怎會「不是辦法」?

它提醒我們:歷史的傷痛必須一代又一代地被理解,既不是為族群仇恨,更不是為了對立報復。而是要讓往後的執政者了解,殘酷的迫害只會鞏固百姓的反抗決心,加速政權的顛覆,留下千古罵名。

同時,也讓人民透過一次次的追思牢牢記住:台灣人應如何團結各方,壯大自己,才不會再度將自己的命運拱手讓給外來政權兇殘踐踏。

四、除了淚水與汗水之外,還有更多實在的好辦法

228當天,沒經歷過腥風血雨的年輕學子們舉辦「共生音樂會」,提出四大訴求:1.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2.追究228事件加害者的責任。3.保存228歷史地點。4.建立討論歷史爭議平台,探討中正紀念堂與兩蔣街道命名處理方式....

這些,不都是告慰亡魂的有意義的作為?

在這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如何面對二二八。只是,作為一個首都市長,市民會有更多的期待。期待明年此時,柯市長會選擇以更貼近百姓心情、成為各方表率的方式,帶領大家渡過一個「淚水與希望同生」、「回顧與展望共存」的228紀念日!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