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相關文章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九日通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強烈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圖為共計29國參與的2024年環太軍演。 (圖擷取自RIMPAC臉書) 美國聯邦參議院九日通過二〇二六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授權約九二五〇億美元(約廿八‧四兆台幣)的軍事開支,包括「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的十億美元(約三〇七億台幣)對台軍援,並「強烈建議」(strongly encourages)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國防部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展現對台灣及強化台美安全合作的堅定支持,台美雙方有緊密的安全合作機制,各項交流合作計畫,均依節點執行,以共同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 若戰爭部長不邀請 需提說明理由 NDAA法案強烈建議戰爭部(國防部)部長在適當情況下,邀請台灣海軍參與美軍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若戰爭部長決定不邀請,需提出通知與說明理由。 法案也指示戰爭部與台灣合作制定聯合計畫,共同研發及生產無人機與反無人機能力,以及評估台灣的關鍵數位基礎設施,並提出強化相關設施的可能行動方案。 在美台國防產業夥伴關係方面,法案指出,戰爭部長應在戰爭部的「國防創新單位」與台灣之間建立夥伴關係,以擴大美台國防科技公司的市場機會,並強化台灣國防產業基礎。 參院版的NDAA法案也包括戰爭部長辦公室需先提交「台灣安全援助路線圖」,即滿足台灣軍隊防禦需求而擬定的多年期計畫,以及為支持台灣而建立「區域應變儲備庫」的可能性報告,否則只能使用部分差旅費用。 聯邦眾議院上月已於過自家版本的NDAA法案,由於兩院版本不同,將協商最後版本,並各自重新通過後,再送交總統川普簽署生效。
自由時報
2025-10-14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僅管噓聲不斷,徐榛蔚仍是耐心講完,最後還是有回答災民疑惑,但民眾滿意與否卻不盡相同。(記者劉人瑋攝) 花蓮光復鄉因堰塞湖溢流遭重創,在進入災後第11天後,花蓮縣長徐榛蔚昨晚終於出面與部落對談,但她不僅遲到10幾分鐘,在一開始就強調災害當天上午就已坐鎮指揮所,並稱已擬定重建方案,也募到電鍋將盡速發放給災民,相關說法讓災民更加不滿,當場嗆她「我們在這邊幾天了,還要聽妳講這一些嗎」、「家都沒了,要怎麼放電鍋」,質疑徐說了很多廢話,部分災民氣到離席抗議,還有人直接在徐面前躺地抗議,相關畫面引發網路熱議。 綜合媒體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月23日在颱風過後發生溢流,造成光復鄉市區嚴重災情,Fata’an部落自救會昨晚8點舉行說明會,徐榛蔚昨晚約8點15分才抵達光復國小,她上台表示「希望來聽災民訴求」,遭到現場災民質疑沒有主動提出具體方案,也有人質問「颱風當天人在哪?」、「妳知不知道我們在這已經幾天了,還要聽妳講這一些嗎,我們在這邊幾天了」 徐榛蔚強調,她9月22日返台,從23日上午就已坐鎮光復糖廠前進指揮所,這幾天一直都在光復,並稱縣府第一時間也調派消防橡皮艇、開口契約大型機具進行搶救,已擬定短、中、長期重建方案。徐還稱,網路社群上對縣府有許多誤解與詆毀,但縣府會持續努力,與鄉親共同重建家園。 不過相關說法遭到現場災民質疑,持續怒吼「沒有來過」、「講重點」、「不要講廢話」、「縣府沒有作為」、「我們選你們要幹嘛?」要求她提出具體且有實質效益的解決方案。 也有不少災民離席表達抗議,還有一名男子直接走到台前,在徐榛蔚面前直接躺地抗議,藉此表達災民的無奈及無聲的抗議。 臉書粉專「Mr.柯學先生」也轉貼相關畫面,持續掀起網友熱議,直呼「妳有什麼資格跟災民鬧脾氣蛤」、「難怪徐榛蔚不敢出席記者會,只會顯得更無能而已」、「無能的父母官」、「這麼敢睜眼說瞎話?真的是皮很厚欸,做很多?」、「講廢話,你每天都在光復擺拍,全世界都知道啦」。
自由時報
2025-10-04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柯粉的超譯天地」直指,別忘了,鍾沛君的惡蹟不只是「災民志工沒餓死就好」;她在剴剴案時,為了護航蔣萬安,故意挺著大肚子不進議場,就是要讓蔣萬安不必針對愷愷案專案報告,不必被究責。「一條小生命被惡褓姆虐死,在鍾沛君眼中,比不上蔣萬安的政治前途。這種人,你需要留什麼道德同情給她?」。(資料照) 花蓮縣光復鄉因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死傷,有人質疑「一堆便當放到臭掉」卻有一票人吃不到飯,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近日上政論節目卻稱「災民和志工有哪個是因為沒吃便當餓死嗎?」此番言論引外界譁然,對此臉書粉專「柯粉的超譯天地」直指,鍾沛君的惡蹟不只是「災民志工沒餓死就好,在愷愷案時,為了護航蔣萬安,故意挺著大肚子不進議場,就是要讓蔣萬安不必針對愷愷案專案報告,不必被究責」。 臉書粉專「柯粉的超譯天地」表示,在全世界COVID疫情嚴峻時,台灣在防疫上已經表現非常好,所以創造了現在的經濟榮景。結果朱學恒跑去送當時為疫情盡心盡力的陳時中喪禮花籃,就為了他的政治流量目的,不斷製造仇恨來譁眾取寵。 在花蓮發生水患的這時,台灣人發揮共濟精神,大量的愛心資源湧入災區。有人組了一個義煮團到現場提供熱食,但花蓮縣府前幾天卻阻擋義煮團發送便當。搞到有便當因此放到臭酸,還有當地鄰長因為調不到熱便當給老人家吃,最後急得在鏡頭前哭出來。 明明是超扯的事,但國民黨議員鍾沛君為了護航傅崐萁夫妻,冷血地在電視節目上說,就算有便當放到臭酸,「但有災民志工因為沒吃到便當而餓死嗎?」 臉書粉專「柯粉的超譯天地」提及,少在那邊拿鍾沛君被朱學恒怎樣怎樣來情勒,說不該再提那件事,但你們自己看看鍾沛君現在做的講的,跟朱學恒過去做的講的,有什麼不同?「道德和愛心,應該留給有基本人性的人不需要浪費在朱學恒,以及人品德性跟朱學恒一樣的鍾沛君身上」。 「柯粉的超譯天地」直指,別忘了,鍾沛君的惡蹟不只是「災民志工沒餓死就好」;她在愷愷(剴剴)案時,為了護航蔣萬安,故意挺著大肚子不進議場,就是要讓蔣萬安不必針對愷愷(剴剴)案專案報告,不必被究責。「一條小生命被惡褓姆虐死,在鍾沛君眼中,比不上蔣萬安的政治前途。這種人,你需要留什麼道德同情給她?」
自由時報
2025-10-02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徐榛蔚28日出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簡報,提多項需求盼中央專案協助。(記者王榮祥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花蓮縣府不僅挨轟災前未做好撤離工作,災後物資分配也頻出包,洪災發生多日後花蓮縣府27日終於召開首次公開記者會,但縣長徐榛蔚卻神隱,使得輿論怒火進一步升級。花蓮災後首場公開記者會上,有媒體記者忍不住「開電」縣府官員的影片在網上掀起熱議,大批網友直呼解氣。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花蓮縣府直到27日才召開首場公開記者會說明進度,但原本說好上午10點半召開的記者會,拖到11點半才召開,原本傳出原因是徐榛蔚塞車堵在半路上,但記者會開始後卻不見人影,讓在場媒體炸鍋,紛紛質問「縣長去哪了?」,官員則辯稱「去勘災」。 粉專「打馬悍將」分享27日的記者會上,縣政府秘書楊順宇被記者電爆的影片。記者直言徐榛蔚現在應該是要坐鎮指揮中心,告訴大家現在她在做什麼,縣政府在做什麼,而不是分頭做,而且徐榛蔚縣府開記者會從頭到尾就是在念稿而已,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縣府的長期規劃是什麼? 還有記者質問中央跟地方為何不能一起開記者會,楊順宇宣稱沒收到通知,馬上反被質疑,中央都開5天記者會了,縣府為何不去跟中央協調?楊順宇還想繼續辯,記者直接不耐煩地說:「你們連溝通都沒有去溝通不是嗎?」 這段影片吸引2萬多名網友按讚,「看了真解氣」、「大家真的都看不下去了」、「徐榛蔚真的很無能!」、「兩光團隊,兩光效率!」、「從頭到尾都是官腔說法」、「活該欠罵」、「完全就是在躲媒體不敢面對」、「連記者也發火了,花蓮人真的很悲哀!」、「鴕鳥心態的花蓮縣政府,災害那麼嚴重,還在閃躲」、「為反對而反對,現在出事了還在搞對立」、「這就是自成一國的花蓮縣府,只會要大家募款,剩下的都不行」、「這秘書只是出來扛砲火的而已」。
自由時報
2025-09-29
美眾院通過「誠實地圖」法案 禁國防部將台灣納入中國地圖
共和黨籍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提出與台灣相關的修正案,禁止國防部展示將台灣納入中國的地圖。圖片來源:Representative Tom Tiffany Facebook 「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十八日通過二○二六財政年度國防部撥款法案,共和黨籍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提出與台灣相關的修正案,禁止國防部展示將台灣納入中國的地圖,獲口頭無異議通過。這是眾院繼要求國務院後,再次通過法案規定行政部門展示「誠實地圖」,以反映「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的現實。 上屆國會也曾通過規範國務院 這項修正案指出,「本法所撥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的任何資金,都不得用於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將台灣、金門、馬祖、澎湖、烏坵、綠島或蘭嶼,描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一部分的地圖」。 帝芬尼在表決前呼籲其他議員支持這項修正案,並強調眾院在上屆國會的國務院撥款法案中也通過類似修正案,「今天的修正案只是將這項政策擴展至國防部」,「因為我們都很清楚,台灣現在不是,也從未屬於共產中國」。 帝芬尼強調,一九七○年代以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認知(acknowledge)北京對台灣毫無根據的主權主張,「我們應該摒棄」這種過時且不誠實的政策。儘管這項修正案不會終結「一中政策」,但至少要求使用的地圖以反映「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的簡單現實。 友台的帝芬尼二○二一年開始推動禁止美國行政部門花錢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將台灣納為中國一部分的地圖,被納入二二財年支出法案,並於兩院成功闖關,經時任總統拜登簽署成法,但文字調整為「禁止美國行政部門花錢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不正確標示』台灣領土的地圖」。
自由時報
2025-07-22
川普宣布:8/1起對日韓課徵25%關稅
川普於美東時間7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對來自日本和南韓的進口商品全面徵收25%關稅。(路透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美東時間7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來自日本和南韓的進口商品全面徵收25%關稅,鼓勵日韓企業到美國設廠以免除關稅,而任何透過第三地轉運企圖規避高額關稅的商品,都將適用更高的稅率,並警告若日韓2國採取報復措施,美方的稅率也會相應向上調整。 川普在其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發佈的2篇貼文中,分享分別寄給日本首相石破茂及南韓總統李在明的信件截圖。兩封信的內容大致雷同,除了表達美國與日韓貿易關係不平衡,但美方願意繼續與日韓維持貿易夥伴關係,也強調25%關稅與其他任何特定產業的關稅分開。 在給石破的信中,川普表示,這封信代表美日貿易關係的堅定與承諾,也表達美國願意繼續與日本合作的意願,雖然美日之間存在重大貿易逆差,「我們已經決定繼續前進,但這次必須用更公平且更均衡的貿易條件來進行」。 川普說,多年以來,美國不斷與日本討論雙方的貿易問題,最後得出結論,「我們必須擺脫日本長期以來造成的嚴重貿易逆差,包括各種關稅、非關稅政策,以及其他貿易障礙所導致的問題。」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貿易關係一直缺乏互惠。從2025年8月1日起,美國將針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日本商品徵收25%的關稅,此項措施獨立於其他任何特定產業的關稅。另外,任何透過第三地轉運企圖規避高額關稅的商品,都將適用更高的稅率。」 川普強調,25%關稅已經是為了解決美日嚴重貿易不平衡所需的「最低措施」,但若日本或日本企業願意選擇直接在美國境內設廠生產,將不需要支付任何關稅,而且我們會盡可能迅速、專業並有規律的協助相關申請手續。」 川普還警告,如果日本決定以任何理由提高對美國的關稅,「我們也將在原定25%的基礎上,再加上你們提高的關稅幅度。」「這些關稅措施是為了修正多年以來日本的貿易政策給美國造成的不可持續貿易逆差,這些逆差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經濟,甚至是國家安全。」 川普最後說,美國期待與日本建立長期的貿易夥伴關係,「如果你們願意開放過去對美國封閉的市場,並消除你們的各種關稅和貿易障礙,我們或許可以考慮調整上述的關稅政策。未來,這些關稅的幅度可能依據兩國關係的發展而調整。」
自由時報
2025-07-08
4票之差!美眾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送交川普簽署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經過漏夜密集協商和冗長的投票過程,美國聯邦眾議院在美東時間3日下午(台灣時間4日凌晨),以218票比214票的些微差距,通過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減稅減支法案,讓該案如期在川普要求的4日國慶日前送到白宮簽署,成為川普第二任期迄今最大的政治勝利,鞏固了川普2.0的激進議程,並為其反移民行動注入更多資金。 由於民主黨領袖傑福瑞斯(Hakeem Jeffries)發表近9小時的長篇演說拖延表決進程,投票時間被迫延後。法新社報導,儘管共和黨內對這份將使國債暴增,並削減健康與福利支出的法案存有疑慮,但法案最終過關,凸顯了川普對共和黨的主導地位。 在眾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徹夜遊說後,共和黨內少數異議人士最終妥協,支持這項大而美法案。川普隨即在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發文大讚,「這是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法案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國家,遙遙領先!」
自由時報
2025-07-04
英外相:英將在南海、台海更多自由航行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24日在國會應詢證實,未來在南海、台灣海峽將可見到英國更多自由航行行動。(歐新社檔案照) 英新版「國家安全戰略」 凸顯南海、台海穩定對英國重要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英國政府廿四日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強調南海和台灣海峽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凸顯區域穩定對英國的重要性。同日,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也在國會證實,英國未來在南海和台海都將進行更多「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行動。 海軍巡邏艦史佩號 日前穿越台海 中央社報導,曾訪問台灣的英國保守黨議員施蒙德在下議院指出,英國海軍巡邏艦「史佩號」(HMS Spey)日前穿越台海,以維護「在南海重要的國際航行自由」,不僅恰當且合法,詢問拉米英國未來是否將有更多類似行動?拉米答詢時給予肯定答覆。 根據英國皇家海軍及相關單位的公開資訊,史佩號近日在日本、南韓一帶,包括東海水域,與美國、澳洲、日本、南韓等國共同操演後,往南航行,並於十八日穿越台海。廿三日,史佩號也與澳洲海軍驅逐艦「雪梨號」(HMAS Sydney)在南海南沙群島周邊水域,再次進行自由航行行動。 根據歷來已獲英方證實消息,自二○二一年起即在印太地區常態部署的史佩號,在十八日前至少還有一次低調穿越台海,包括去年上半年。 英國海軍艦隊指揮官伯恩斯廿四日在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的演說中指出,史佩號近日在台海、南海執行自由航行行動,並依循往例有盟友夥伴協同,相關行動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 由英國最先進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領軍的航艦打擊群,今年四月下旬自英格蘭啟程,對印太區域展開行動部署。二○二一年英國海軍執行類似部署時,「伊莉莎白女王號」航艦打擊群所屬巡防艦「里契蒙號」(HMS Richmond),也曾在當年九月穿越台海,引發北京強烈不滿。 拉米在「國家安全戰略」公布同日,也就英中關係審查的結果,向下院說明對中政策,並強調英國對台灣長期立場不變,將持續深化台英貿易、教育及創新等領域強勁關係。
自由時報
2025-06-26
無異議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 美眾院挺台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廿三日無異議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要求美國運用發言權及表決權,「強力」(vigorously)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以反制中國可能透過關稅或股市破壞台灣金融體系。 「不歧視台灣法案」由共和黨議員金映玉及民主黨議員葛林共同提出,要求川普政府支持台灣加入IMF、參與經濟監督、獲得技術協助,以及相關人員在IMF任職的資格。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已於本月初通過對等法案,目前尚待送交全院表決。 台灣為IMF創始會員之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中國入會後,才被迫退出。法案文本列出台灣應加入IMF的原因,包括台灣雖非IMF成員,但已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一員。此外,根據美國財政部二○二○年發布的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台灣持有四七一九億美元外匯存底,超過印度、南韓、巴西等主要經濟體。 針對參與IMF的先決條件是須為聯合國會員的說法,法案提出反例,包括科索沃雖非聯合國會員,仍於二○○九年成功加入IMF與世界銀行,並引述時任IMF法律部主任高德的見解,即在IMF實務中,「獨立性」與「主權」概念被避免做為評斷成員資格的標準;雖然IMF通常會考慮承認或不承認一個實體為國家,但對於申請者必須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成員國或其他國際組織承認後,IMF才會將其視為合格成員,並沒有任何規定,甚至沒有非正式的共識。 反制中國破壞台灣金融體系 金映玉在表決前表示,中國持續阻撓台灣參與IMF等國際論壇,「因為他們深知金融安全與軍事安全一樣重要」。國防專家已示警,中國可能透過提高關稅、放空股市、凍結銀行轉帳等方式,破壞台灣金融體系,加入IMF將使台灣獲得有助於強化金融韌性,以及抵禦中國經濟脅迫的資源。 在法案通過後,金映玉發佈新聞稿強調,台灣是全球第廿一大經濟體,同時生產全球九十%的先進半導體晶片,不僅應該在IMF有一席之地,自由世界也需要台灣參與,「我們不能默許國際組織將影響力讓渡給北京,讓台灣被噤聲」。 葛林則表示,這項跨黨派法案將推動美國與台灣的長遠利益,並支持台灣持續爭取參與IMF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台灣擁有發展全球最龐大、最複雜經濟體之一的經驗,將可為多邊經濟組織帶來極具價值的視野。
自由時報
2025-06-25
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勒:台灣納入美嚇阻任務 防中國威脅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勒(中)表示,太平洋艦隊的嚇阻任務也包括台灣,防範中國威脅。(路透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勒日前在華府智庫會議上指出,中國對南海的非法主權主張,與其推動在區域更廣泛擴張霸權息息相關,不僅在南海加強部署,也升高對台封鎖和入侵的演練,而太平洋艦隊的嚇阻任務也包括台灣,防範中國威脅。 中國加強部署南海 愈加具有侵略性 柯勒十七日透過視訊向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第十五屆南海會議發表主題演說,他指出,近來中國在南海加強部署,使用的戰術愈加具有侵略性,但同時,中國也加強對台封鎖和入侵行動的演練,企圖藉此施壓,迫使台灣接受統一。 他坦言,中國正在打造一支具備全球規模作戰能力的海軍,很可能意圖將軍事力量延伸到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外。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任務,是與盟邦夥伴合作,在整個西太平洋嚇阻侵略,必要時在戰鬥中取勝,「這項嚇阻任務適用於整個區域,包括南海與台灣」,以維護區域國家及所有仰賴與該區域經濟關係之國家的利益。 日專家:若沒台灣參與 印太難穩定 中央社報導,智庫「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小谷哲男在這場會議上表示,日本正推動「單一戰區」概念,將東亞四大衝突熱點,視為同一重大挑戰,以促使盟國共同應對。 小谷哲男強調,如果沒有台灣的參與,印太地區國家無法確保台灣海峽以及東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他呼籲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肩並肩」、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和其他聯合軍演,以便區域軍隊能與台灣軍方交流。
自由時報
2025-06-21
示警北京積極演練入侵台灣 美防長:嚇阻中國是美在印太首務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十日在國會強調,中國正在進行重大軍事擴張,為在印太地區發動戰爭做準備,五角大廈將嚇阻中國列為在印太地區的首要任務。(美聯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十日在國會強調,中國正在進行重大軍事擴張,為在印太地區發動戰爭做準備,對美國構成步步進逼的威脅(pacing threat),並積極演練入侵台灣,五角大廈將嚇阻中國列為在印太地區的首要任務。 中國軍事擴張「步步進逼的威脅」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也指出,解放軍展現其不斷擴張的能力,針對台灣的軍事活動,在範圍、規模、複雜性及頻率上都日益升級,這些挑釁行徑「並非例行演習,是為武力統一而進行的演練」。 赫格塞斯及凱恩是在出席聯邦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國防小組聽證會時,發表以上看法,並呼應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此前的說法。帕帕羅五月間指出,解放軍已大幅升高軍事活動強度,去年曾一天內動員一五二艘攻擊艦、四分之三的兩棲艦艇與數十個陸戰旅,在台海進行具侵略性的演練,「這是攻台前的排練,不是單純的演習」。 赫格塞斯在書面聲明指出,川普政府的政策是「以實力謀和平」,因此需要重振美國目前停滯的國防工業基礎,唯有擁有全球最強大且最具殺傷力的軍隊,「我們才能嚇阻敵手,且在必要時,於任何潛在衝突中勝出」。 赫格塞斯:絕不會讓中國宰制印太 赫格塞斯直指,中國企圖宰制印太,進而稱霸全球,「我的部門不會讓它發生」。除了防衛美國本土,五角大廈將嚇阻中國做為印太地區的首要任務,包括聚焦美軍現代化,發展可在「第一島鏈」遏阻中國侵略的能力;加強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前沿部署;與日本、印度、澳洲、菲律賓等盟友及夥伴合作,強化集體嚇阻或有效因應侵略的能力。
自由時報
2025-06-12
魯比歐:台灣自衛能力 嚇阻中國關鍵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廿日重申,要讓中國侵略台灣的代價高於所能產生的價值,才能建立嚇阻力,而嚇阻必須先從台灣強化自衛能力開始。(美聯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廿日重申,要讓中國侵略台灣的代價高於所能產生的價值,才能建立嚇阻力,而嚇阻必須先從台灣強化自衛能力開始,台灣愈難被攻下,就愈能爭取到更多時間。他也強調,烏克蘭戰爭若不結束,將會持續消耗原本可以投入印太地區的資源。 台灣愈難攻 能爭取時間愈多 魯比歐廿日在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回應現行外交路線、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及因應中國武力犯台等提問。中央社報導,共和黨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下令軍方在二○二七年前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擔心美國及其盟友尚未為這場可能的衝突做好準備,詢問魯比歐如何在印太地區建立「以實力謀和平」的嚇阻力。 魯比歐表示,「以最簡單的話來說,我們必須讓中國對台行動的利益小於代價」,只有行動的成本高於價值,才能進行嚇阻,而嚇阻當然首先由台灣的自衛能力開始,印太也需要建構嚇阻力。 魯比歐指出,歐洲盟友對印太地區的關注正在上升。他上週前往土耳其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外長會議,多個成員國都對印太情勢表達關切,擔心印太一旦爆發衝突,將對歐洲大陸造成重大影響。 魯比歐強調,每當中東或歐洲爆發衝突時,美國就須投入資源與時間來因應,而無法兼顧印太;美國想面面俱到,「但事實是資源有限,每天也只有廿四小時」。因此,如能結束烏克蘭戰爭,在中東建立穩定和平,美國就可將更多精力集中在長期挑戰上,尤其是印太。
自由時報
2025-05-22
史上首位出身美國教宗 普瑞弗斯特稱號「良14世」
天主教樞機主教團8日選出美國籍的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擔任第267任教宗,稱號「良14世」。(歐新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天主教樞機主教團在8日樞密會議第二天下午,選出美國籍的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成為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繼任者,即第267任教宗,稱號為「良14世」(Leo XIV)。 69歲的普瑞弗斯特是天主教會2000年歷史上第一位美國出身的教宗,美國總統川普隨即透過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普瑞弗斯特當選教宗是美國的「偉大榮耀」,希望與新教宗會面,「那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時刻」。 普瑞弗斯特在秘魯傳教多年,並領導梵蒂岡強勢的主教部,他身穿傳統紅色披風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中央陽台上,以「願你們平安」做為他當選後的第一句話。他表示自己雖是奧斯定會(Augustinian)神父,但最重要的是一位基督徒,也是一位主教,「因此,我們能夠一同前行」。 他先以義大利語致詞,隨後轉為西班牙語,回憶起他多年來在秘魯奇克拉約擔任傳教士與總主教的歲月。 參與選舉新教宗的樞機主教們,站在中央陽台兩側的4座陽台上,俯瞰著旗幟飄揚、人潮聚集的聖伯多祿廣場。許多曾被認為有望當選者的臉上都露出欣喜神色,望向下方的群眾。 普瑞弗斯特原本就是熱門人選之一,唯一的阻礙即為其國籍。由於美國在世俗領域擁有龐大地緣政治權力,歷來一直有不讓美國人成為教宗的「潛規則」。然而,出生於芝加哥的普瑞弗斯特也擁有秘魯公民身分,並長年生活於秘魯,先是擔任傳教士,後來成為總主教,讓他得以突破被選為教宗的禁忌。 已故教宗方濟各顯然早已注意到普瑞弗斯特,並在多方面將他視為潛在接班人。2023年,方濟各將他調往梵蒂岡,擔任主管全球主教任命的重要職務,因此普瑞弗斯特在樞密會議(Conclave)中比其他樞機主教更為突出。
自由時報
2025-05-09
美眾院通過挺台法案 聯大2758號決議無涉台灣主權
美國聯邦眾議院五日無異議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強調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涉及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路透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五日無異議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強調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涉及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要求美國運用表決權、發言權及影響力,抵制中國在國際組織扭曲涉台決議、阻止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惡行。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 促反制中國打壓台灣國際參與 上述法案由眾院「國會台灣連線」民主黨籍主席康諾里,及眾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金映玉共同提出。康諾里在法案通過後發表聲明指出,中國長期以來扭曲國際組織的用語、政策和程序,藉此聲索對台灣的主權,損害全球衛生、治理和安全工作,「這項跨黨派法案確保我們反對北京將國際組織武器化,並與台灣人民的意願和最佳利益團結一致」。 聯合國大會一九七一年通過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但北京將其擴大解釋為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無需另有代表,企圖壓縮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的空間。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明確指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也未在中國與台灣關係上採取立場,或包含任何關於台灣主權的聲明。 法案要求美國在各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透過發言權、表決權及影響力,倡導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涉及台灣的作為,並鼓勵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在適當情況下,反對中國試圖破壞台灣邦交及與非邦交國的夥伴關係。
自由時報
2025-05-07
禁赴美生子 美駐中使館「簡中版」示警
美國國務院發布公告指出,將依法拒絕所有赴美「生育旅遊」簽證的申請。美國駐中國使領館也發布簡體中文的相關告示。(取自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X) 美國務院公告 拒發「生育旅遊」簽證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將改善移民問題列為施政重點之一,包括行之有年的赴美「生育旅遊」(birth tourism)在內。美國國務院發佈公告指出,外國父母使用美國旅遊簽證,赴美生產從而獲得公民身分,這種行為令人無法接受,領事官將依法拒絕所有這類簽證的申請。美國駐中國使領館也在社群帳號上發布簡體中文的相關告示。 國務院領事事務局廿四日透過官方X帳號發文表示,美國領事官員正在阻止外國遊客透過「生育旅遊」濫用美國的移民制度,將依據美國移民法,拒絕所有這類簽證申請,而且申請者未來可能無法獲得美國簽證或前往美國。 根據一八六八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公民權條款」(Citizenship Clause),所有在美國出生者均被視為公民:「在美出生或歸化並受其管轄者,皆為美國及居住州的公民。」一九五二年的「移民和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也做出類似定義。 中國業者推銷生育旅遊 藉以取得美公民身分 據美國國土安全部估計,二○二二年一月時有約一一○○萬人非法滯留美國,但實際人數可能達一三○○萬至一四○○萬人,他們在美國生下的孩子獲政府認定為美國公民。 生育旅遊長期在美國各州運作,為來自中國、俄羅斯、奈及利亞等國家的人提供服務,許多人將此做為一種讓孩子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並獲得更好未來的管道,尤其孩子年滿廿一歲後,親代可向美國申請永久居留權。過去中國業者曾公開推銷生育旅遊,亞洲航空業者還為此禁止意圖赴美生產的旅客。 川普今年一月就任後發佈行政命令,重新解釋出生公民權,主張若母親是非法入境且父親並非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就無法自動取得公民身分。即使母親為合法入境,但以諸如學生或觀光簽證短暫來美,且父親並非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也不會賦予孩子公民身分。 有超過廿個州和移民倡議團體主張,川普這項行政命令違背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剝奪國會立法權,並觸犯移民法和行政法,要求法院出面阻擋。今年二月,馬里蘭州聯邦法官以可能違憲為由,阻止這項命令實施。 美國政府曾對南加州氾濫的「生育旅遊業」展開大規模掃蕩,二○一九年共有三家坐月子中心涉案,十九人遭起訴,這是聯邦政府首度起訴生育旅遊相關業者與客戶。 最近一起案例是美國加州女子董晶(Phoebe Dong)案,她和丈夫劉維岳(Michael Liu)多年來協助超過一百名中國孕婦前往美國產子,讓嬰兒自動取得美國公民身分,去年九月被定罪共謀和洗錢,今年一月被法官判處近三年半徒刑。
自由時報
2025-04-29
擴大吸引投資與經貿合作 菲律賓宣布鬆綁官員與台灣交流
就在菲律賓和美國的年度「肩並肩」大型聯合軍事演習登場同日,菲律賓總統府頒布備忘錄通告,放寬過去卅多年來,對政府官員與台灣交流的嚴格限制。(路透)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就在菲律賓和美國的年度「肩並肩」大型聯合軍事演習登場同日,菲律賓總統府頒布備忘錄通告(Memorandum Circular),放寬過去卅多年來,對政府官員與台灣交流的嚴格限制,菲國政府官員今後訪台僅需知會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不再需要菲國外交部批准。 菲國總統府 頒布新備忘錄通告 菲律賓政府公報資訊網(Official Gazette)廿一日公布總統府第八十二號備忘錄通告,放寬一九八九年時任總統艾奎諾夫人(Corazon Aquino)透過第三一三號行政命令所訂立的與台交流限制。該行政命令禁止菲律賓所有政府官員訪問台灣、接見台灣官員,或在未經外交部批准的情況下,與台灣進行官方交流。 菲律賓總統府文官長貝沙明(Lucas Bersamin)代表總統小馬可仕,簽署新的備忘錄通告,今後除了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之外,其餘政府官員若基於經濟、貿易和招商目的,將可在使用一般護照、不使用官方頭銜的前提下前往台灣。 官員訪台 不再需要外交部批准 通告規定,相關政府官員在訪台前,必須先與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協調,行程結束後需向MECO及菲國外交部提交報告。這意味著菲國政府官員今後訪台,僅需知會MECO即可,不再需要菲國外交部批准。 此外,通告也准許菲國官員基於經貿目的接見台灣訪團,僅需在至少五天前知會MECO,會後也需向MECO及菲國外交部提交報告。 不過,通告仍然禁止政府官員或部門與台灣簽署協議、備忘錄以及交換文件,除非事先獲得菲國外交部核准,必要時還須獲得總統府授權。
自由時報
2025-04-22
川普怒了!嗆中國今若不撤34%報復「關稅再加50%」
川普7日怒批,如果中國不在8日前撤回34%的新增關稅,美國9日起將對中國加徵50%的額外關稅。圖為川普和習近平。(法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針對中國宣布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報復性關稅,美國總統川普7日怒批,中國忽視他提出「切勿報復」的警告,如果中國不在8日前撤回這34%的新增關稅,美國將自9日起對中國加徵50%的額外關稅。如果生效,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稅率將達104%。 美國上週宣布對中國銷美商品加徵34%對等關稅,遭中國外交部指控「經濟霸凌」,並隨後也宣布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 川普在自家社群媒體「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直指,「中國昨天對美國祭出34%的報復性關稅,這是在他們已經創下紀錄的關稅、非貨幣性壁壘、對企業的非法補貼,以及長期操縱匯率的基礎上追加的。」 川普說:「雖然我已經警告:任何國家若對美國進行報復,對我們加徵額外關稅,超過他們已經長期濫用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都會立刻祭出新的、更高的關稅,遠超初始設定的水準。」 「因此,如果中國不在明天之前撤回這34%的新增關稅,美國將自4月9日起對中國加徵50%的額外關稅。」 此外,川普還揚言,「所有中國方面所要求與我們進行的會談將全面中止!而我們將立即啟動與其他國家進行會談的安排,這些國家也已提出會談請求。」
自由時報
2025-04-08
歐洲議會:譴責中國對台脅迫
歐洲議會大會二日通過對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評估報告決議文,譴責中國在台海及南海的脅迫行為。圖為我國海軍監控中國山東號航艦。(國防部提供)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歐洲議會大會二日通過對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評估報告決議文,譴責中國在台海及南海的脅迫行為,批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言論,強調使用脅迫性措施實現兩岸統一,違反國際法,只有台灣民選政府才能代表台灣人民,中國不應阻止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多邊組織。 只有台灣民選政府 才能代表台灣人民 大會以決議文形式經全體投票通過針對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及「共同安全暨防禦政策」(CSDP)二○二四年度執行情況的評估報告,除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歐盟構成的安全威脅外,另一大焦點就是中國在全球人權和安全等議題上的負面表現。 在外交政策評估報告的決議文中,歐洲議會「強烈譴責中國國家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會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權利,並堅持認為使用脅迫性措施實現統一是違反國際法的」。 決議文表明,不能接受專制政權限制歐盟─台灣關係良性發展的任何企圖,呼籲歐盟及成員國申明,不接受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尤其是透過武力或脅迫手段,並警告此舉將付出高昂代價。 防禦政策評估報告決議文也強烈譴責中國去年在台灣附近進行的「無理軍事演習」,批評中國對台與日俱增的敵對行為,包括網路攻擊、中國戰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和切斷海底電纜等。
自由時報
2025-04-03
菲參謀總長:台若遭入侵 將波及菲國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左)與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3月28日在奎松市的阿吉納爾多營地(Camp Aguinaldo)進行儀隊檢閱。赫格塞斯此行旨在強化美菲軍事合作,以因應區域緊張局勢。(路透)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總長布勞納一日表示,一旦鄰國台灣遭到入侵,菲律賓將「無可避免地」被波及,因此菲軍應該開始規劃行動,以應對中國可能發動的攻擊,並警告中國正試圖滲透菲律賓軍方及其他重要機構。 中國正試圖滲透菲國軍方 布勞納在呂宋島發表前述言論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演習,聲稱此舉為「封鎖台灣」的實戰演練。三月初,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德斯也曾表示,若台灣海峽爆發衝突,菲律賓與美國備有緊急應變計畫,但未進一步說明內容。 布勞納向當地駐軍表示,「開始規劃行動,以應對台灣可能遭入侵的情況。我們的作戰範圍將擴大,因為如果台灣發生衝突,菲律賓不可避免地會被捲入。」 菲軍肩負撤離25萬在台菲勞責任 儘管布勞納並未明指「可能的入侵者」,但外界普遍認為他指的是中國。布勞納強調,菲國武裝部隊應該有「我們已經處於戰爭狀態」的心理準備,並表示軍方將肩負撤離約廿五萬名在台菲籍勞工的責任,但未透露具體行動計畫。 布勞納強調,菲律賓將於本月廿一日與美國舉行年度「肩並肩」(Balikatan)聯合演習,呂宋島將是關鍵演習區域,「這些地點是我們認為可能遭受攻擊的區域…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菲國陸軍與美太平洋陸軍約五千名官兵,已於三月廿四日展開為期三週的年度「堅盾」(Salaknib)聯合演習,這是「肩並肩」演習的一部分,聚焦領土防衛以及大規模部隊部署的指揮訓練。 美國與菲律賓在一九五一年締結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三月廿八日訪問菲律賓時強調:「朋友必須肩並肩嚇阻衝突,確保航行自由…透過實力達成和平才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並重申美國對共同防禦條約堅若磐石的承諾。 布勞納還警告,中國已在菲律賓展開統戰工作,試圖滲透學校、商業機構、教會,甚至軍隊內部。此外,菲律賓也面臨來自中國的網路戰、資訊戰、認知戰、政治戰。
自由時報
2025-04-02
美智庫︰台灣應加重間諜刑罰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中國問題專家馬提斯等人執筆,向台灣政府提出國安建議。(中央社檔案照) 中共持續對台發動公開、秘密政治戰行動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近日發布「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秘密行動」報告示警,中共持續對台灣同步發動公開及秘密的政治戰行動,建議台灣政府採取行動反制,包括建立外國代理人登記機制、加重間諜刑罰,強化監督現任及卸任官員前往中國,要求出發前三十天公開行程、嚴禁閉門會議等。 這份報告是由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中國問題專家馬提斯(Peter Mattis,見圖,中央社檔案照)等人執筆,向台灣政府提出數項建議,包括要求外國代理人註冊,將未登記的外國勢力代理人視為刑事犯罪。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都有法律架構,要求代表外國委託人行事時進行公開註冊,以提高透明度。 報告提到,在美國有許多間諜是以「未登記的外國代理人」罪名受到起訴,美國政府不必證明當事人是否因洩密而損害國家安全,只需證明當事人受外國勢力指示行動。這是一種較輕的罪行,但處罰仍然很重。 建立外國代理人登記機制 強化監督前現任官員赴中 報告指出,台灣現行安全審查制度是機關規則及國家相關法律拼湊而成,應該建立一套嚴格的安全審查制度,強化官員離任後的審查,使政府員工遵守更高的行為準則,包括在嚴重洩密案件中承擔刑事後果。這套審查制度還有助於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以及行政和立法部門間建立互信,有利於執行敏感國安相關作業。 對於具有更大政治後果或危及台灣政府完整性的罪行,台灣也可以透過立法增加額外量刑。例如,被判犯有國家安全相關罪行的政府官員,招募其他官員或軍官參與間諜活動,或協助他們與中國情報和統戰機構聯繫,應受更重處罰。除參與間諜活動外,有人可能還涉及散布中共言論,參與中國境內的統戰、或具有更大政治影響力的活動,也可適用加重刑罰。 報告還建議台灣強化與中國互動的監督和透明度,制定全面性相關規定,監督現任和前任民選官員、立法委員及政治任命者前往中國的行程,包括在出發前三十天強制公開詳細行程、嚴格禁止閉門會議,所有正式會議都需要外交人員在場、記者採訪及完整紀錄等。 馬提斯等人也指出,支持訓練記者及獎助計畫,是遏阻滲透的可行做法,記者不僅發揮第四權的傳統監督作用,還可以發掘政府看不見的問題。因此,可設立由政府、媒體機構或私人捐助者資助的基金,支持更獨立的報導。
自由時報
2025-03-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