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相關文章

《星期專論》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星期專論》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俗語,確實很消極、很洩氣,但論客觀形勢與施政的輕重緩急,那卻是台灣所處國際困境的寫照,也是蔡英文政府「維持現狀」的通俗註解。 鞏固主權 留住青山 「青山」指台灣的主權、獨立國家地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隸屬的事實。因為馬英九政權屈從北京,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台灣的國家主權地位不斷流失,蔡英文新政府的「維持現狀」,就是要先鞏固主權,留住青山。 許多台灣意識強烈的人士,對「維持現狀」望文生義,做許多延伸的辯詞;也有些社團急於尋求台灣國家正常化,要求政府立即以台灣之名,正式申請加入聯合國;前者是不應有的誤解,後者是不瞭解其可行性和政府動作的後果。 「台灣」從來沒有聯合國會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做為聯合國會員,但其代表權已在一九七一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台灣民主化之後,政府的性質與代表領域已經徹底改變,台灣應有權參加聯合國;這些都是事實。 一個中國 框住台灣 問題在參加聯合國有何益處、在聯合國現行結構與章程下加入聯合國的可能性、在現有國際局勢下,台灣由政府正式行文以台灣之名申請入會,會發生何種不測的後果。 台灣或「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沒有代表權已經四十五年,這是不正常現象,但國家的條件及事實並未消失,只是缺少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加入聯合國有一舉取得國際社會承認的作用,但中國既能用「一個中國」框架阻礙國際承認台灣,它更可動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阻止台灣入會。 李登輝總統執政時代,便曾委託過美國擔任過聯合國代表、副代表級人物,對台灣或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的可行性進行研究,結論是不可能,或如果中國態度不改變,便無可能。 陳水扁政府並不敢用台灣或中華民國名義,正式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要求加入聯合國;他在獨派強大壓力下,拐個彎在二○○八年大選前搞「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公投,但此舉已超越美國紅線,受到華府強大壓力,也讓馬英九塑造美國希望他當選的印象。 美畫的紅線 就是維持現狀 美國畫的紅線就是「維持現狀」,其明確定義在民進黨執政時,便曾由美國在台協會對蘇貞昌、游錫堃、謝長廷說明。二○○六年四月十四日,楊甦棣告訴游錫堃,兩岸「維持現狀」很重要,此意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用武,和台灣不採取破壞穩定的行動。「台灣宣佈獨立,或改變憲法之主權條款規定,將超越紅線,改變現狀。」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楊甦棣也警告蘇貞昌,兩岸任何一方試圖改變現狀,美國都認為事情嚴重;陳水扁總統公開談話牴觸他的「四不」承諾,便有改變現狀的問題。美國認為憲政改革和「以台灣之名入聯」公投這些涉及主權的敏感問題,都違反「四不」的承諾。 同年十二月中,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帶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絲給陳水扁的書面訊息到台北,對陳水扁政府決定推動「以台灣之名入聯」公投「深感遺憾」,並認為這項公投「不應舉行」。 薄瑞光也會晤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要求他在競選中避免挑釁性或「獨立取向」之步驟,並希望謝長廷勸扁政府避免此類言行;如果陳水扁使用煽動性語言談主權,謝應與他保持距離。 這些底線與定義,並沒有改變。民進黨已有上次執政的教訓,不能再犯錯。 當然,本土派不滿意台灣「非正常國家」的狀態,不難理解,台灣人民也有權推動正常國家運動,宣傳及主張以台灣之名做為聯合國會員,美國並不過問。 但政府的行動有它的責任與後果;總統或外交部長即使正式行文聯合國,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也不能成功,卻先衝撞美國的紅線,徒然招惹困擾,影響本土政權執政的穩定。 「不正常國家」絕不是人民樂意的選擇;沒有任何成功希望的無謂衝撞,也非新政府執政的要務;處此困境,人民推動國家正常化及入聯,政府鞏固主權現狀,把改革與發展當優先,以待轉機,這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9-11
宋楚瑜這張牌

宋楚瑜這張牌

馬英九派林中森這種人當海基會董事長,難怪宋楚瑜說這個位子並不能提高他的「地位」;但如果代表蔡英文總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袖會議」,與各國元首平起平坐,那顯然就不一樣。 他只要對習近平忠實轉達蔡英文的訊息,也相機重申他二○一四年見習近平時所建議的「四個體諒」,他的個人生涯便留下重要一頁。 蔡英文打出老宋牌,有創意,有智慧,吃醋的是被選民唾棄的國民黨,他們怕老宋代表蔡總統出席,會戳破他們的謊言,胡扯派最高職位只到「省長」的宋楚瑜出席是「自我矮化」。 中國寄望外省第二代促成「統一」,其要角包括連戰、宋楚瑜、馬英九。連戰不顧一切,聽任中國安排,上天安門看閱兵;馬英九苦求馬、習會,既不體念「中華民國」,也不體念台灣,只體念習近平。 老宋的能力比連、馬及國民黨殘兵敗將都高,歷經選舉,對台灣民意體驗也深;同樣是閱兵,他眼看風頭不對,立刻傳話秦金生煞車,去「休息室」乘涼;他在馬英九之前便見過習近平,還知道勸習近平多體諒台灣民主與民意。 台灣民意不反中共,也不反中國,只求獨立自主,中國不要打壓和干預,這比宋楚瑜把中國與中共切開,他只反共而不反中國的立場,還更平實。 因此,中國對這夥人最信任連戰和馬英九,宋楚瑜殿後。小英打出老宋牌,跳出拉高「前」字輩地位的框架,讓老藍人去說真話,平衡馬英九在新加坡的喪權演出。 如果習近平有聽取台灣真實民意的勇氣,與尊重台灣民主的氣度,他應該展現智慧與善意,不要阻攔宋楚瑜出席,免得造成台灣更多人的反感。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9-09
從白紙到彩紙

從白紙到彩紙

  林中森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人人同意他是一張白紙;現在田弘茂接棒,人人同意他不是白紙,但是什麼顏色的紙,卻是言人人殊。 中國重彈舊調,兩岸關係看政策,不是看海基會人事,避免對田弘茂著色;中國「學者」說蔡英文用田弘茂是向「深綠」靠攏;中國官媒曾訪問過他,強調他辦公室高掛與江澤民談話的照片,但未提與陳水扁的合影,又有點染紅。 獨派大老辜寬敏自稱,他當年到美國「搞台獨」,就是田弘茂開車接送,似乎認證他是深綠。但辜寬敏似乎沒有疑惑過,搞「台獨」的人都列入黑名單,為什麼田弘茂不但未上黑名單,機場還走公務門? 國民黨沒有承認過他是藍色自家人,但李登輝的國民黨政權用過他,陳水扁的民進黨政權更用他當外交部長、駐英代表,只是馬英九的正統國民黨對他沒興趣,反而蔡英文又把他擺出來面對北京。 正統藍沒把他當自己人,正統綠也沒有把他當自己人。他參加過台獨聯盟,也參加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但身分卻常受懷疑。純情獨派形容他的性格特質是腳底抹油,移動很快,而且對有助於他前途的人,有一套過人的奉承攀附功夫。 說來諷刺,本土政權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英年曾因台獨案入獄;張俊雄主張台灣是獨立國家的本土意識無人懷疑;田弘茂當年更是美國台獨聯盟成員,但他的成色卻受質疑。 不論田弘茂有幾種顏色,他有本土意識,似無疑義。一九七三年,他與五位旅美台灣學者訪問中國,對話中便明確告訴中國官員:台灣人不贊成「解放台灣」及「統一」。以近八十之年出掌海基會,希望他沒有忘記當年的台灣意識!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9-05
保險箱裡的寶

保險箱裡的寶

  台灣政界沒有人比王金平有更多「差一點」的際遇:他「差一點」去當扁政府的行政院長;「差一點」下海競選總統;「差一點」當海基會董事長;更是「差一點」被馬英九開除黨籍,趕出立法院。 這樣一個人,國民黨說他是「寶」,但他的性格和國民黨的體質,使他只能安置在立法院這個政治保險箱裡。他經過驗證的本事,只是與柯建銘當「喬事」寶,行政所需的見識、能力、魄力都未經檢驗。 國民黨有人把他當壓箱寶,也有人要把它丟掉;民進黨要用他,國民黨罵他藍皮綠骨,卻又不願把他們的寶借出去亮相;他自己拿不定主意,自願或被逼留在保險箱裡「忠黨」以保安全;他的「差一點」仿如人生春夢。 海基會董事長是王金平最後一個「差一點」︱︱只差他點個頭,但他吃慣搖頭丸,只知道對機會搖頭。他關係複雜,城府也深,外人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兩個傳言值得觀察: 第一,傳說國民黨海外代表扮黑臉,放話要提案開除他的黨籍;黨中央扮白臉,安慰王金平中央無此意向,開除案不會成立。這是警告王金平要「安分」,否則會被趕出政治保險箱。第二,傳說王金平坦言,新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難有進展,當海基會董事長沒有什麼意思。這句話如果是真,只能證明王金平並非藍皮綠骨,而且性格矛盾,只想揀輕鬆的事幹。 要屈從中國的條件去「改善關係」,阿貓阿狗施琅們都可以幹,何勞這個金平寶?王金平曾向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強調,與中國關係不能犧牲台灣主權,也不能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現在卻說自打嘴巴的話,這種人還算個什麼寶?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29
找到錢就會找到人

找到錢就會找到人

  腐化的醜聞都會扯到錢,而只要找到錢,便可以找到人,揪出胡作非為之徒。美國史上最大政治醜聞水門事件,就是鉅額封口費現鈔連號,被查出來自尼克森競選連任總部,再牽連到白宮違法。 水門案從找到錢到找到人,誰該負責,貝克參議員要追的兩個問題就是關鍵:尼克森知道什麼?什麼時間點知道?結果,白宮秘密錄音提供「還在冒煙的槍」,直接證據指向尼克森知情,並利用權力企圖掩飾,妨礙司法。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嚴重違規,被指可能涉洗錢事件,既有不法金錢往來證據、兆豐銀行董事長認錯受罰的同意書,涉及違反規定匯款的雙方當事人不可能再隱瞞,錢的來源也會水落石出,問題就要一層一層查清責任。 水門案發生時,白宮把它淡化為「二流的竊案」;兆豐銀行也刻意把嚴重錯誤,淡化為管理違失,未理會美方警告。白宮有政治理由要吃水門案,但兆豐銀行有什麼理由要違規掩護客戶? 唯一可能是這些涉及違規的客戶,地位不同尋常,對兆豐銀行有決定性影響力,它才會甘冒風險,做出在美國法網難逃之事。也只有如此,在二○一三到二○一四年間,馬政府不尋常的人事安排及資金傳言,才有合理解釋。 本案部分證據已是現成,在新政府高喊司法改革之際,兆豐案是檢調表現脫胎換骨,認真查明事實及追究責任的機會;政府監督部門的整頓措施,也沒有再擺爛閃躲的空間。 新政府處理本案的能力與結果,不但人民在看,抓到兆豐銀行把柄的美國官方也在看;何方神聖敢操控及隱匿,都有紀錄可查,政府要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就要給人民一個交代。(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26
多找幾個楊偉中

多找幾個楊偉中

  黨庫通國庫的國民黨體制,有無限資源,長期養一幫黨工,給些小恩小惠,選舉時花錢動員、買票,現在大選失敗,淪為有黨無國,立法院又通過不當黨產條例,它的瓦解過程難以逆轉。 但它還想保黨產,當家的找來曾對黨產負最大責任,或享受最大利益的四位前主席,玩團結、共同保不當黨產的把戲。這四位前字輩都是太極拳高手,自說自話黨產都已經處理,一切合法,只有一個說要有「黨產歸零」的最壞打算。 一個自命有國際觀的前主席,以為政黨侵吞國家財產,在國內外都是值得傲人的成就,想玩當年當職業學生時代告洋狀的故技,還提出「訴諸國際輿論」的頂級笑話。 相對的,負責執行追討的一方,找到一個大突破口,前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同意出任處理委員會的委員。國民黨對此驚恐溢於言表,什麼國民黨沒有虧待過他的幫派語言都罵開了。 楊偉中吃過國民黨奶水,依它的黨國和幫派觀念,即使是用偷來、搶來的資源,給你恩惠,養你當打手,你也要感恩戴德,不能附和轉型正義,抖出國民黨贓物的去處。他們害怕污點證人! 顧立雄做事有方法,劍及履及,找到楊偉中令人眼睛一亮,他應該多找幾個老中青楊偉中!只有在國民黨內打過滾的人,才有更多可靠的資訊,如果他們能為正義挺身而出,協助追索國民黨不當黨產,對台灣民主正常化是一大功勞。 轉型正義是台灣必須做,也是絕大多數人認為應該做的事,國民黨或「前國民黨」的知情人士,以前誤入「黨國」歧途,侵占國家、人民財產,現在何苦再保持沉默,替胡扯黃金國寶笑話的人去保黨產?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22
民調與「百日」框架

民調與「百日」框架

  台灣討論政治有一套模式,批評者自定一個標準,選擇性地把民調當投票,炒成雜碎,橫豎都可以油嘴,可以指名要這個、那個下台,或指點「救民調」的秘方。 如果當政者急於「救民調」,那會有「民調治國」之譏;如果執政者不顧民調下滑,那會有「傲慢、不尊重民意」之罪;如果新政府在「百日」蜜月期不成功,便會成仁。因此,老K黨看命仙可以論斷老K黨「後勢」看好。 抱歉要給民調熱和不誠實的學者潑點冷水:除選舉期間的重大民調變化外,沒有美國媒體把「民調」當實質新聞;時事評論更未見把民調當討論議題。 執政蜜月期的概念,源自美國,卻有人把它扭曲為論斷執政成敗的期限。美國的「百日」泛指新政府挾勝選之勢,可立即大刀闊斧改革,而在野黨及輿論在「蜜月」期間避免雞蛋裡挑骨頭。 與改革有關的政治「百日」,以一中一洋最負盛名:光緒的戊戌變法,和羅斯福的百日新政。光緒帝聽革新派之言,下詔變法,要大清現代化,十年內成強國,但引發慈禧太后「政變」,新政只活一○三天,光緒便被囚禁瀛台。 一九三二年,羅斯福獲民主黨提名競選總統,針對經濟恐慌時期人民受害、政府無所作為,提出「新政」主張,政府要介入管理經濟、建立社會安全網及分配資源,獲大勝;上任「百日」,關鍵性立法及行政措施都付諸實行。 因大清帝國敗於明治維新的日本,而明治維新是執政四十二年的總稱,不止「百日」;國民黨羞於引以為例,它敗選下來,一面厚顏阻擋改革,一面畫百日為終點,搬弄民調當算命仙,真是「嘸話講傀儡」!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19
「炎黃」也救不了你!

「炎黃」也救不了你!

  「炎黃」、「一家親」都是很滑舌的統戰字眼,管不管用,卻要看合不合當道心意。由中共元老創辦,已經發行二十五年的「炎黃春秋」,突然被當局接管,但習家班不敢冒著「去炎黃化」的罪名,偷天換日,繼續冒名出刊,魚目混珠。 「一家親」也很感人,但前提是要承認中國是「家長」,全部財產都在他的名下。如果你不承認他是有權支配你名下財產的家長時,他便要把你「統戰」成「一家親」。 「炎黃」也好,被「統戰」成一家親也好,絕對不是「文化隔閡」,而是中國人的冷酷政治算計。「統戰部」總管中國的「民族、宗教、黨派、港、澳、台」事務,人家移花接木侵吞你的家產,你還說那是污名化,真是政治白痴! 用「炎黃」做雜誌的名稱,當然很中國,而且副社長是胡耀邦的兒子胡德華,內容偏向「說古」,不道今,還簽約承諾「八不碰」:不碰「六四」、三權分立、軍隊國家化、法輪功、現任國家領導人及其家屬、民族問題及外交問題。 但這樣一份雜誌卻突然被「上級」違約接管,財產被霸占,人事遭撤換。舊班子不甘心「上級」片面毀約,侵占財產及商標、侵犯人事及編輯權,以舊瓶裝假酒,繼續出刊,向法院提出告訴,竟遭駁回。 「炎黃」神聖,但如果不合當權者的心,「炎黃」的標記也救不了你;他不敢公然把「炎黃」關掉,卻可以掠奪「炎黃」的財產與招牌。 「一家親」也是很感人的圈套,但你承認跟他是一家,你的財產就歸他所有;你不進這個圈套,他就喊「地動山搖」。親或不親,看你家產交不交出來。這是流氓金光黨的「親」!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15
《星期專論》新南向與再平衡策略

《星期專論》新南向與再平衡策略

今年美國大選,共和黨推出言行荒腔走板的川普,有人預測在正式提名後,他會改變作風、回歸正軌,但預測又是錯誤,川普本性難移,民調直往下滑。前共和黨國安官員聯名批他是危險人物,不適任總統;年邁的最高法院法官金茲柏聲言:如果川普當選,她可要移民紐西蘭。 星期專論/王景弘 蔡政府新南向 近似美再平衡 雖然民主黨的希拉蕊同樣被認為沒有誠信,但自由黨及綠黨的另兩位候選人缺乏個人條件與知名度,選民可能捏著鼻子選擇希拉蕊;金茲柏也許不必流落異鄉。 希拉蕊當過歐巴馬政府國務卿四年,任內奔走中東,徒見紛擾,無功而退;她留下的外交政策遺產,主要是調整支點,尋求「再平衡」的亞洲政策,如果她入主白宮,這項策略應會延續進行。 美國再平衡的亞洲政策,與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性質與調整重點近似,對美國與台灣有平行利益;美國政府應以它對亞洲勢力再平衡的需要及優勢,協同它的伙伴,促成新南向政策在地區的雙贏。 維護國家利益 不再偏重中國 美國的再平衡與民進黨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名稱雖異,原則卻相同:兩者都在調整過去以中國為中心的錯誤,重新把中國納入地區的一部份來處理。因為中國自認崛起,對外強勢衝撞,使美、台為維護國家利益,有必要、也有可能進行政策調整,不再偏重中國。 美國外交政策一向重歐輕亞,在蘇聯瓦解後,卻一再陷入利益複雜、恩怨難解的中東戰爭,疏於亞太地區的經營。中國受蘇聯共產制度崩盤的衝擊,急起改革經濟,並重建軍事,趁美國泥足中東,擴大它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雖然華府常說,中國與日本是它亞洲政策的兩大支柱,但事實上,從尼克森政府以來,歷任政府的亞洲政策都偏向以中國為中心,這個支點因中國所謂崛起、對外強勢、鄰國憂心、美國地位受挑戰,而不能不再重新調整。 再平衡政策是希拉蕊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所擬定,他直言,再平衡政策是把中國納入整個地區來處理,而不再以中國為中心,輕忽其他伙伴。增進美國與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度、澳洲、菲律賓和台灣的關係,突破與高棉關係,及堅持公平、自由貿易、航行自由、人權等原則下與中國往來,都是再平衡政策的內涵。 領受特權經營 失去開拓朝氣 新南向政策也與美國的再平衡相似,要擺脫統派國民黨政府所謂「大陸政策位階高於外交政策」、「一中共同市場」、「依賴中國不是壞事」的偏頗舊套,但並不是放棄中國市場,而是另尋腹地、分散風險,讓企業家經營有更多選擇。 在主權與國家安全問題上,依賴沒有敵意的國家已經是危險的政策,依賴有敵意的國家是自殺行為。馬英九政權擁抱神化的中國「民族主義」,以被中國吞併為目標,不顧民主與民意,配合中國的「和平統一」策略,使台灣企業靠關係,領受中國為統戰而給予的特權經營,失去開拓發展的朝氣。 在資金、資訊、技術流通快速的時代,企業家對商機的敏銳感遠高於政府官僚,在中國的台商早就警覺到中國工資暴漲、腐化官僚貪得無厭、優惠不再,經營環境日益艱困,而遷移東南亞地區。 李登輝提出南進政策時,台商在中國還有利可圖,政府即使有眼光,也不易帶動商人離開賺錢之地;但現在情勢劇變,部份台商已離開中國,另尋商機,新南向正是借力使力,政府與企業合作,重振台灣商界開拓精神的契機。 中國政經惡化 台商豈能無感 從鄧小平開始改革與開放,到習近平煽惑民族主義排外,整肅異己,壓制人權,台商感受最深。中國經濟成長滑落到七趴以下,敏感的中上階級及知識份子,拚命把資金外移,海外置產,弄外國護照,能逃就逃。 中國當局喜歡打「聽其言,觀其行」的官腔,台商不說,卻早學會對中國聽其言觀其行。中國人對自己國家沒有信心,想方設法在避險,在人家屋簷下的台商豈能無感? 新南向已有台商布局打先鋒,也與美國再平衡政策的利益相符,政府應統籌協調美國、日本等重要伙伴,並結合台商與地區國家,建立更堅實的互利投資與貿易關係,使新南向政策與美國的再平衡政策同獲成功。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14
很多人選擇不作幫兇

很多人選擇不作幫兇

  新政府提名的司法院正副院長,背景受到強烈質疑,致傳出當局有「威權時代大家都選擇服從」的陳述,這句話不正確,也無助於替當事人辯白。 精確地說,在威權統治下,多數人選擇明哲保身、不衝撞、不坐牢、不作幫兇、不受洗腦。一般人選擇不坐牢,便只好服從,但這是平民的個人態度,無害他人權益;司法人員選擇服從,會重創人權與公義,兩者大不相同。 在黨國體制下從事司法、檢調、情治、教育、文宣,都是統治者的工具,因為他們選擇「服從」,造成許多不公不義之事;除非他們表現大徹大悟,否則要他們負責轉型正義,實緣木求魚。 當年法律專業者,如果不願當威權幫兇,可以選擇當律師或轉行;如果選擇進司法檢調體系,卻不堅持司法獨立,寧可服從政治辦案,他們便成政治幫兇。 情治人員服從威權,必然為保政權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林義雄家母女血案、陳文成案、江南案都是眾所周知。教育是威權統治對人民洗腦的工具,管思想教育的、當訓導主任的、管文宣的,當然是威權幫兇;所幸也有很多人選擇頭腦清醒。 以美麗島事件而言,情治製造事端,國民黨控制的媒體對黨外喊打喊殺,職業學生在海外告洋狀,檢調、司法依政治決定起訴與判決。被告是一群敢選擇不服從的民主先鋒,情治、文宣、司法體系辦案者是選擇服從的威權幫兇。 要負責司法改革的院長、副院長,在威權時代選擇進入司法體系,已經犯了一忌;如果他們有「選擇服從」政治辦案的劣跡,那便完全失格。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應徹底清查他們經手案件的審判紀錄。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12
王金平的三問題

王金平的三問題

  如果王金平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他不像林中森是一張「白紙」。雖然他不太表功,但八年前他與美國在台協會官員的私密談話,可以作為他適任的佐證。 林中森替馬英九跑腿,幹些技術性雜事,這張白紙任馬英九潑墨,不會畫上與馬克馬意志不合的線條,也不會出現關心台灣利益的痕跡。 王金平的分量不同,從當年AIT官員與他談話的頻率,便可見一斑,而他言詞一針見血,貼近民意,並不是順著馬克馬或國民黨的路線走。 在太陽花學運時,王金平對學生持同情態度,並非意外。二○○九年三月十六日,他向AIT理事主席薄瑞光透露,陳水扁指定他與中國談三通、金融管理與投資及交換學生問題,談判都已完成,但因為北京不願讓扁政府居功,國民黨也怕因此影響馬英九當選的機會,這些協議才沒有簽字。 王金平認為他完成的談判,使馬政權一上台很快便可以定案及簽字。但他抱怨馬政權不肯把協議送交立法院審議,致使人民認為他們沒有發言權,這也是他堅持雙方經貿協議一定要送審的原因。 馬克馬當然不會理王金平的逆耳之言,他只急於向北京交代,怕立法院多事,因此而有「半分忠」非法通過服貿協議,引爆學生抗議浪潮。 二○○九年二月十八日,王金平與AIT處長楊甦棣談話,斷言中國領導人沒有人敢改變一個中國和「統一」的目標,因此,他建議馬英九對「大陸政策」的作為,應該問三個問題:第一,會不會損害台灣的主權;第二,會不會危害台灣的安全;第三,會不會損害台灣人民的利益。 如果王金平走老運,接下海基會董事長,希望他自己記住這三個問題。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08
老藍人與老綠人

老藍人與老綠人

  老K黨敗選,宣稱要檢討與改革,但談的卻不是政策,而是要爭回「天下」,為藍營搶三萬個職位;綠營談改革,論政策,諷刺的是,執政改革的班子,卻被譏為「老藍(男)人」。 照老K黨的說法,綠營應該可以換掉三萬人,起用改革派當家,但這只是中國黨的騙術與心態。美國聯邦政府組織龐大,總統政治任命也不過兩千人;但如果像美國一樣,司長、處長級以上都是政治任命,那改革可望順利得多。 改革不像革命簡潔了當,而是緩慢前進。革命打倒反革命,制度重建,面目便煥然一新,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改革的阻力不止一端:沒有人會說反對改革,但改什麼,怎麼改,改多快,眾說紛紜,要「摸石頭過河」。民進黨政府有改革之心,但大環境並不友善:網路時代資訊傳播快速,人缺乏耐性;為求穩重,借重靠慢條斯理吃飯的老藍人,趕不上網路時代的節奏,求快卻會出軌;老K黨採焦土戰,凡事捕風捉影,弄得好像危機重重;老藍人表現不過如此,靠邊站的綠營人難免怨聲連連。 新政府上任才兩個月,改革起步不順,也沒到換人的地步,但可以補強作業程序,新定政策在宣佈前至少應有法律顧問、政治顧問及公關顧問審閱,並在公告與實施之間有緩衝期,供各界表達意見以補充不足。 人事最不容易擺平,但要消除老藍人表記,司法院長及監察院長應由老綠人出任。新政府既然可勸退司法院長,應該也可以勸退七十四歲的監察院長張博雅,並說服蘇貞昌當司法院長,游錫堃接監察院長。如此安排,新政府改革的氣勢與能量將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05
不保晚節保黨產

不保晚節保黨產

  一九四八年出生的台灣人,如果對政治稍有用心,當然知道、也不齒國民黨在台灣「天下為黨」的歪哥行為,現在卻有六十八歲的老人不保晚節,要替國民黨保黨產! 詹啟賢原被視為蕭萬長型的藍皮綠骨,但到馬克馬當政,即使老蕭力保,他也被拒於以藍皮紅骨為貴的馬朝門外。馬克馬下台,他突然躍居頂級藍皮紅骨黨的副主席,挑起替國民黨裝葉克膜,保不當黨產的重任。 經過十四年努力,立法院通過處理不當黨產條例,蔡英文說那是歷史性成就,王金平看那是國民黨「再生」的機會,藍主席卻說那是台灣民主黑暗的一天,大罵民進黨在「抄家滅黨」,詹啟賢則奉命搞釋憲、告洋狀,拖時間保黨產。 藍主席高嗓門,話講給黃復興聽;詹啟賢喊破產也要清白,那是糊弄台灣人。如果國民黨的黨產清白,天下贓物沒有不清白的;列寧黨國產、黨產不分,告洋狀更是天大笑話。 詹啟賢應自問良知,保黨產的重任怎麼會落到他頭上?兩個血統比他純正的副主席,怎麼沒擔綱?答案很清楚,國民黨還在玩階級分工的把戲,抬轎階級保黨產有責,用黨產無緣。 藍主席歇斯底里的反應,只因為抽掉黨產,國民黨便一無所有。兩蔣統治台灣,能呼風喚雨,靠三張王牌:反共、反台獨及不當黨產。前兩張牌把外省人及台灣人的異議人士一體鎮壓;後一張牌用於籠絡和選舉買票。 李登輝民主化,抽掉反共與反台獨,便只剩黨產;馬政權聯共,反台獨,保黨產;現在黨產被抽掉,只剩下反台獨,而反台獨面對的卻是滿街「天然獨」。 大勢如此,國民黨選擇自殺,詹啟賢選擇拿晚節當陪葬!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8-01
從保釣到保太平島

從保釣到保太平島

  事隔近半個世紀,台灣先後出現保衛釣魚台,和保衛太平島的「保土」運動,但兩次運動的時空背景、真假情境、熱烈程度大不相同,顯現人民判斷力的成熟。 釣魚台發生爭議時,既不在台灣控制下,也不在中國控制下,卻是國、共鬥爭的舞台。國民黨政府指控中國唆使海外左派放火,想以「民族主義」統戰在海內外的台灣學生,讓國民黨政府內外交困。 「中華民國」從未控制過釣魚台,對它交由美國託管未提異議,等要交還日本時,因為左派示威,才不得不隨之起舞,在國內由救國團控制有限度的示威,在海外由海工會動員與左派抗衡。官方與美國交涉,只求低調,不要讓事情鬧大。 保太平島與保釣時空最大差別在民主與威權,資訊公開與封閉。保釣學生並沒有完整資訊,只聽幕後主使者煽動,群起吶喊捍衛主權,自己既不能登島,立委不敢作秀,憤青更不敢要求蔣家父子「登島宣示主權」。 這次保太平島,沒有熱血的青年,只有高血壓的政客,特別是失去政權,不義黨產行將不保的國民黨政客。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兩黨政權都實際佔領並主張對太平島主權,國際仲裁法庭的決議,也沒有觸及主權問題,學生不受騙,國民黨政客只好自己作秀。 但他們的歹戲不能叫座,想拿總統和國防部長來當他們作秀的工具,像他們一樣兒戲,沒有必要的登島「宣示主權」,以達到他們轉移焦點,配合中國以民族主義統戰對抗美國的目的。 國民黨用資訊封閉時代的手法玩弄假議題,註定要失敗。玩保太平島的假戲,保不住不當黨產,也改變不了年輕世代認同台灣的愛國主義。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7-22
半瓶水叮噹

半瓶水叮噹

  馬克馬像美國販賣「蛇油」的郎中,自己拿半瓶偽造的「太平水」,卻污衊台大教授姜皇池說的「沒有一句是真話」,更以市井瑣碎之談,提出所謂因應南海問題的「建言」。 「瓶醋不響,半瓶醋叮噹」,這個人的程度仍停留在職業學生,走火入魔,不甘寂寞的半瓶醋時代。當憤青跟中國同調保釣;當憤老,拚死命要證明太平島是島,不是礁;對南海仲裁放馬後炮,避重就輕,推諉塞責。 有關南海爭議,美國官方用語都把台灣與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同列為「聲索國」,這次國際仲裁對台灣主權最大的傷害是,稱台灣為「中國台灣當局」,馬克馬的馬後炮,對這點竟毫無異議,因為他與習近平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自棄聲索「國」地位。 他不抗議台灣主權國家地位受損,卻怪蔡英文政府對於衛護太平島主權不夠積極,真是活見鬼。紐約時報七月十四日第十一頁刊出蔡英文總統登艦訓勉官兵的報導及照片,佔四欄寬,凸顯台灣主權國家地位和對太平島的主權主張,這是他要花錢都買不到的宣傳。 國民黨的職業學生,因徹底接受洗腦而受重用,也相信洗腦的功效,因此,馬克馬還建議調整教科書、辦訓練營活動,讓年輕世代與千里外孤島發生連結,難道他相信這一招會奏效,不會像死背「人參、貂皮、烏拉草」一樣白費工夫? 馬克馬的十大創見,以「開發當地產業」(如他那半瓶水)和「鼓勵太平島設籍」最精彩可行,國民黨機不可失,他應搶先去做,徵召國民黨忠貞黨員移居太平島,成立黨營事業,輸出「太平水」,創造可以驚爆全球的島嶼新證據!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7-18
何不退出聯合國?

何不退出聯合國?

  不論是基於政治或法理的理由,台灣對南海仲裁案的決定都不能接受,也有權不接受,但理由與中國不相同,要維護的主權也與中國不同。 台灣既未簽署國際海洋法公約,也未參與仲裁程序,而仲裁法庭竟以「中國台灣當局」稱呼,無端否認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並獨斷把太平島定位為礁,台灣宣示主權具有雙重意義,拒絕接受理由光明正大。 中國拒絕接受仲裁及法庭裁定,法律上立場站不住腳,它死抱的「自古以來」論述是最大輸家。中國要融入國際體系,接受國際法律與秩序,既簽署國際海洋法公約,卻不接受條約機制,屬自打嘴巴。 西沙與南沙諸島的主權,在法律上因日本在舊金山和約宣佈放棄,分別被一些聲索國佔領或主張主權。菲律賓的仲裁要求,實際上避開主權問題,只針對中國行為是否違反海洋法所規定。 依中國的所謂九段論主張,南海幾乎是中國獨享的海域,如此霸權的主張,在仲裁中慘敗。仲裁決定,即使中國曾使用這些島嶼,但在該海域並未享有排他的權利;海洋法簽定後,「從前享有的歷史權利便告消失。」 台灣實際佔領太平島,有權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及凸顯被排斥於國際體系外的不當,但中國卻荒謬的一方面排斥台灣國際地位,一方面要求「台灣同胞」跟他們站在一邊,「維護南海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國民黨時空錯亂,拿歷史十一段線作主權主張,是附和中國的統戰,自取其辱。 中國的義和團在仲裁出爐前,放出習近平下令備戰的狠話,但他何不學日本退出國聯抗議李頓調查團的前例,宣佈退出海洋法公約及規定和平解決爭端的聯合國?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7-15
「陸客」與「政治遊客」

「陸客」與「政治遊客」

  有人當傳聲筒,放話中國將「全面封殺陸客赴台」,靠中國遊客吃飯者,直覺擔心自己生意會受損失;在野政客見有機可乘,立即向中國表示「關心」與求饒,但這件事更嚴肅的一面是中國人並沒有旅行自由。 全世界民主國家,只有在特定地區政局不穩、動亂、疫病流行時,才會發出旅遊警告;像中國這樣為政治目的,獨斷國民旅遊去處的國家,實絕無僅有。 當然,中國到台灣的遊客並非全是奉命旅遊。有人因為探親、好奇、鄰近與費用低而到台灣;但以中國人崇洋媚外的習性,有足夠財源的人,優先旅遊地點不會是台灣,而是美國、歐洲、日本。 中國遊客增減,對台灣有利有弊,核心在不能受制於中國操控,致賠掉獨立自主。受邀去天安門陪習近平閱兵的政黨,聲稱已就此事向中國表示關心;它性格「變、變、變」的終身黨魁,自告奮勇,要「協助」蔡英文政府與中國溝通。 但這位自願說客所持高見竟是「大陸要了解,台灣需要的是和平與受到尊重,政府也要了解對岸需要什麼,彼此好好地談。」這是搞錯重點、欺騙民眾的政治炒作! 中國豈不知台灣需要和平?台灣豈不知中國要什麼?中國就是知道台灣要保持和平,只想賺錢,才用文攻武嚇,一手經濟蘿蔔,一手飛彈,要台灣屈降。但難道中國不需要和平? 如果中國也尋求和平,它應該還給中國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包括旅行的自由,而不應該政治掛帥,拿人民當棋子。這位政客抓不到重點,竟高談如果中國「現在開放一百萬人立即進來」,台灣根本沒有準備好!說這種鬼話,太獻醜了吧!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7-11
老鳥再啼,志在何方?

老鳥再啼,志在何方?

  政壇老鳥王金平,封口二十三年,重出質詢,雖非一鳴驚人,卻是「別有用心」:第一,向國民黨表示盡責,以免被開除;第二,向北京表明他的「中性」態度,謀海基會董事長,扮演「兩岸」的和事老。 王金平讀的是數學,演算對錯,沒有模糊餘地,但他既受國民黨洗腦,又「學佛」,言談成腐儒,把修養、態度當學問,把拖泥帶水、言不及義當本事。 他勸民進黨「事緩則圓」,先解決「更重要」的問題,不必急於處理不當黨產及轉型正義,企圖以緩兵之計保護國民黨黨產,頓挫民進黨改革的銳氣。 王金平的「質詢」,句句可圈可點,但只論現象、症狀,不是政策。他把一切現象歸咎於「藍綠惡鬥」,解決之道也在終止惡鬥;他畢生專長還是喬事佬,說空話,說廢話。 除了「固本」之外,王金平對「兩岸關係」誇誇其談,稱藍綠爭議很大;他既不敢否認「九二共識」,卻又認為它「曾開啟兩岸正面發展」。 他點明台灣不變的核心價值是,「台灣人民最大利益和自由文明生活的保障」,卻不敢說「最大利益」是什麼;他把「實力」考量放在兩岸政策決定因素的第一優先,擁抱中國崛起(不會崩潰)論,和小國宿命論。 彷彿在政治惡鬥置身事外還不夠 ,王金平還背千年前宋儒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來呼應溫家寶和馬英九,並替自己的中國文化素養壯膽。 老鳥不知今夕何夕,背腐儒狂言自鳴得意,但馬英九見習近平,也只敢說「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王金平別有所圖,竟不知所云,把腐儒之言,照單全收,真是可悲!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7-04
整合與全球化失速!

整合與全球化失速!

  英國人民公投決心退出歐盟,對流行一時的「整合」及全球化是一次重挫,它反映一般人民受整合與全球化之害,百般無奈的強力反彈。 英國與歐盟離異,象徵國族主義及主權意識的再覺醒。整合的結果與全球化過程,人民並不覺得因而獲益,反而讓國家主權受約束,人民不能依自己國家的需要制定法律與政策,解決自己的問題。 儘管英國脫離歐盟公投結果,贊成與反對者只相差一百二十萬票,凸顯意見分歧,脫離後對英國人民也禍福難料,但在恐怖主義橫行、難民威脅西方國家,富國被窮國拖累的局面下,人民感到的挫折與不滿,形成排外自主的新走向。 歐洲的「整合」曾當紅一時,陳水扁時代還有人玩弄譯名,要以與中國「統合」來解決所謂「統一」問題,及提高經濟競爭力。現在歐洲民主、法治、獨立國家以對等地位整合的超級國家模式,都已出現離異的大逆轉。 「全球化」也流行一時,但獲利最大的是一窮二白的中國,和西方大企業;一般人民因中國勞工廉價競爭,慘受失業之害,又無力改變政策維護自己權益,在經濟及政治上都有被剝奪感。 新起的症候是人民憤怒,保守派抬頭,排外成風,在美國有川普的怪異突起,在歐洲各國保守派也有效法英國脫離歐盟之議。 台灣在全球化受中國吸石效應之害最大,部份財團獲利,人民卻飽受失業與薪資不漲的苦果,年輕世代提出自己國家自己救的訴求,如同對「統合」論的反挫。 主張英國脫離歐盟者,追求「可以完全根據英國經濟的需要,制定法律,決定稅則」,這和台灣年輕世代「自己國家自己救」,多麼接近!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6-27
開除老K黨!

開除老K黨!

  黨國體制的訓導主任,基本訓練與任務在於「思想正確」,保持一言堂。鬥爭與排斥異議是他們的顯學,不聽話還敢嗆「言論自由」者,就要「滾出去」。 上次選民開除老K黨,老K黨就開除自己的黨主席;這次選民又開除老K黨,它就開除一批敢對中央嗆聲之人,尤其是要幹掉它的前發言人楊偉中。 要靠整肅言論自由維持「黨紀」的組織,絕非民主政黨,不值得追求自由民主的人留戀;在老K黨一黨專政時,被迫或因權宜而入黨的人,實在不必等老K黨開除,而是應該主動開除老K黨。 現在大權在握的「那個訓導主任」,質疑「那個日本人」,「佔據中華民國總統位置」,「要把台灣害到什麼程度?」有多少人認為李登輝是在「害」台灣?又有多少人同意依法選出的李登輝是「佔據」總統職位? 剛擺出訓導主任嘴臉,「訓斥」公民記者稱榮民為難民是「分裂族群」的人,正把老K黨「榮民化」,無視民主選舉的正當性, 好像只有「榮民」族群的人才是「合法總統」;人們更可以想像,陳水扁也是「佔據」別人專享的位子,才被抓住小辮子去坐黑牢。 面臨被開除命運的楊偉中,既當過老K黨發言人,當然知道老K黨箇中三昧。黨國之治靠一言堂,軟硬兼施,硬的是全面壟斷宣傳媒體、控制教育與言論,軟的是吸收入黨,剝奪黨員自由議論的權利。 但這套手法在網路訊息時代已經失效,新的世代沒有理由自找苦吃,以犧牲言論自由為代價,加入日暮黃昏的老K黨。同樣被老K黨開除黨籍的媒體人周玉蔻回嗆老K黨棍的話,最能反映新世代的心聲:我是自由民主的台灣人!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6-06-20